[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劝善成仙——道家生命伦理与丹道  XML
论坛首页 » 道家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本贴转自:仙学与丹道,作者:小龙)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几乎所有的内丹炼养家都一致认同,丹道的修炼与伦理道德的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南宗祖师张伯端更在《悟真篇》中明确指出:“大药(内丹)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阴德即不为人知的好事),动有群魔作障缘!”也有不相信的,自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狂妄自大,必致终老无成,堕入旁门左道。《道德经》云:“报怨以德。”命不足以定终身。相士云:“唯有阴德最难评。”阴德者,彼以祸来,我以福往;彼以怨来,我以德往,此皆老子报怨以德之道。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四象五行全籍土,三元八卦岂离壬?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铅汞不难寻得,需要修炼者德行积累的深厚方能达到。四象五行、三元八卦的会合,全凭真意为媒,炼成一个含元至灵、人鬼神莫测的大丹。想要传授这种妙道,却未遇到一个是真心修道修德的人。) 山人123

古人传法,必先传其德,后传其术,道与德是分不开的,德有三:阴德,心德,功德 以上出自《悟真篇》第十一章。修德是积累福慧,修德、悔过是使灵台洁净之法,非修德不足以明道悟道。《性命圭旨》云:灵台洁净,欲念自然染污不得,天理时时现前,譬如杲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何为阴德明矣,未知何为心德?未请教

山人123




德者,仁也。仁人本诸恻隐之心,动而然也,既动侧隐,随力而行之,谓之德。读感应篇阴鹭文,有许多不费一文之功德。垂讯世人,总在人之向善。心真何善而不行,何恶而不可戒?每见一念之善,感动上天,而获大福,不可枚举。岂富贵之家独能善耶?况德有三:阴德,心德,功德也,阴德济人,人皆不知,上也,心德济人,遇事天良发现者,次也。功德济人,见功 得名者。又次也。有心立德志在可行,有居家之功德,有待族邻之功德。有交朋友之功德,有邂逅之功德,有处世之功德,此功此德非远大难行,能笃行之,不独积德累功,获不爽之报。小则处人处己之法,大则正心修身齐家之道。

小龙



何谓阴魔?阴魔为宿冤业障,乃历劫今生于凡位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邪淫,多作罪孽,多结冤家。云“动有群魔作障缘”者,即此也。解救之法,惟遵老子报怨以德之道,多行善事、多积阴德,心要悔过迁善,此皆阴德之盛、驱魔之功、消孽之法也。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忏悔旧恶,决不再犯;再发大愿,普利众生;积蓄福慧深厚,方得神仙护持,消除宿孽于无形。
翠虚真人陈泥丸云: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各自妄诞自相尚,不务真实为真诠。(修道又名修真,然则何者为真,何者为妄?举世的人都喜欢修仙学道,但其中有多少是一心参悟玄妙的大道之理、真心修道修德的呢?各自执著于一些旁门的小术小法,沾沾自喜,却以为这些就是大道真传了。)
《性命圭旨》云: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除去金矿的杂质,冶炼出纯正的黄金,就好比修心之道,陶炼凡心凡情,以恢复众生本具的真如佛性。学道修道之人中,能够相遇并与其谈及这个道理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故魏伯阳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还丹不过是强名而已。



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心是烦恼病中之良医。修心之道,即《性命圭旨》云:夫明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冶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心,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常常以行善的方法来扶助自心,常保持上善若水一般的赤子之心,常以各种高尚的情操境界来洁净陶冶自心,常行精进来坚固自心,常行忍辱来坦荡自心,常行觉照止念来洁白自心,常以佛智慧来明悟利益自心,常以佛法来开悟自心,常以佛平等心来光大自心.....

修心之道,就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道,如此方为道门正法。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学道人

受教也.

小龙
古仙有云,欲学仙道,先尽人道。人道,即人伦也,就是做人的基本义务。忠孝节义就是人道。关圣觉世经云: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亏,可立身于天地之间。否则,为天地所不容。孝顺父母、赡养妻儿、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尽忠职守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与责任。人生于世,如果连人道都去履行,先失德于人道,于仙道也就不用谈了!
入门之要义,在于德善为本、动静结合、性命兼修。道德经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能修心悟性,大志积德,脚踏实地,通过一点一滴的积修,则成仙成佛又有何难哉?仙佛亦是凡人做尔!与诸位同道共勉!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三教分流,其理则一。学道之人,勿存门派之见,应虚心学习,广求明师,广征博纳众家之长,而为大道所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性命圭旨》云: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本来妙觉真心是也。今人妄认后天有形,不知修炼先天心性,如此修道,无异水中捞月、镜里观花,终落空亡。令法性蒙尘,岂不悲乎?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张三丰云: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返本还源,去妄明真。圣凡二路,由此(心)而分。出生死,再无别途(指修心)。登涅磐,唯此(修心)一法。修真之正途,入门在于修心,进步在于修心,尽性了命在于修心,成道了道亦在于修心。故曰: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每见学道之人,放浪形骸,不识约束猿心,更不知道德为何物,岂不悲乎?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岂不亦悲乎?故世罕见全真久矣!世虽有道法三千六百门,唯修心方能找着万法之根宗源头。故《圭旨》云修行之正路要打从源头上做起!

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父母生前一点灵,返本还源是药王。一念不生全体现,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访真悟道

小龙道兄,明理之人也!

2004/04/01 00:29am 

小龙
道不讲不识,理不辩不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讲的,只是一些修道的粗浅常识而已,不敢以藏私。心生于物死于物,恩里生杀害藏恩;谁知天地反覆理,龙蛇起陆星辰伏!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真师岂是容易遇着?有的人苦寻了一生也没遇上,有的得诀却因德薄业重而终了一生无成,抱憾而去。围绕着寻师访道与修真,曾发生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当中也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半途而废的凄怆。佛门有句话,叫作“广发大愿,自薰成种”。因为,凡学菩萨道者,都要发愿。所谓发愿,就是立志舍己为人,舍己为众生。没有这个大愿,就不会增长智慧。所有的发愿都是善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就是佛性慧根,就是慧力,是种植大善根因缘的前提!发愿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行动,叫愿行,即要言行一致。一定要发菩萨的大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愿行一致,从而积累善德善根,修习法性,以此熏染培养自己的佛性种子。也就是说,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佛道的种子根苗。否则,就算真师现前,又能怎样?看到你是一个不合格的道才,只能摇头叹息,弃您而去,当面错失奇缘矣!

访真悟道
言之有理.

小龙
《性命圭旨》作者说:“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授秘诀彻底掀翻、满盘托出,以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一悟渡群生。

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悟性穷原》作者说:“因看各种丹经,无不言有功方得果,遂立下洪愿,别师云游。”《圭旨》云: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目之与足。钟离真人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目备,谁云无份作神仙!”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内观经云: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故《性命圭旨》云:“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必须立志要坚定,愿行要真实,人之难舍我能舍,人之难行我能行,人之难忍我能忍,人之难苦我能苦,立下冲天之志,方成万世之功。所谓“辛苦二三年,快活千万载”。


人生在世,要看得透、放得下,一切莫恋,一切莫贪。一个贪字。不知迷却多少修道人。不历人世之苦楚,多难堪破世情之变幻。世人好慕道,多少是真心?至于清虚寂灭,真常大道,鲜有好之慕之者。道为尊,德为贵,当观世间一切是假,唯道乃真!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勤而不遇,必遇真师;遇之不勤,终为下鬼。有的人,人生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有谁会去回想一下,这是自己的宿命?改置命运,靠的首先是善德的积修。否则,又焉能夺神功、改天命?金丹之道,岂是等同儿戏,三才相盗,天时也,地利也,人和也,侣法财地,不可或缺,若非勤积阴德,又岂能夺天地之造化,得天地之全功?有德者,师助,天助,得道者多助!《玄宗正旨》云:“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八万四千皆末法,无为妙有乃真诠!”佛经云: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学道靠的是灵信。真心学道者,应从德志行信四字检验自己,是否真有向道之心:德行如何?志愿怎样?愿行是否坚定一致?信的是否真实坚定?然后再定行止可也!否则,半途而废,离经叛道,获罪于天,累及九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修德之徒不可学也。这是古有明训的。修行之全程,修心修德要贯彻始终!信乎其行!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心性之修为,不是空谈,始于有作,终于无为。修心要从修德开始。怎样修德?首先要从修善德、阴德开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往昔今生,总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过失,究其心因,总不外乎贪、嗔、痴三个字。关键在于明白到自己曾犯的过失,痛改前非,忏悔旧恶,决不再犯,心存善念,节制私心欲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心灵自会一天比一天清静了。否则,背负着沉重的业障包袱,怎能顺利修真!善德有如下五种:仁、义、礼、智、信。不存仁慈之心,滥杀生命,就违背仁德了。贪得无厌,乃至贪小便宜,非己之物,强取为己有,则违背义德了。举止言行无所约束,乃至于邪淫,就是违背礼德了。过分沉迷于享乐,玩物丧志,花天酒地,虚耗时光,就违背智德了。随便说谎话,言行不一致,乃至不守承诺信约,就违背信德了!其他诸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国爱民、博爱仁慈、谦虚忍让、忍辱负重、和睦兄弟、好善教化、仁厚宽恕、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救急扶危、救难济贫、见义勇为、勇猛精进不懒惰,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善德。面对财物珍宝,不起贪念,心存善德,非己之物我不取,修心也!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恶骂侮辱、乃至种种恶行,心存善德仁心,不起嗔怒怨毒之念,修心也!对于人世之种种事物乃至财富爱情等,无论喜爱与否,无论得不得到,都不应过分执着沉迷、贪执留恋不能自拔,修心也!


节制七情六欲,心灵清净空明,方能摄心止念,以至于无欲无为。所谓“心死则神活”也。故《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元神主事,则无不为也。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知常返本人难识,妄作招凶往往闻!

修心就要节制私心,化私心作公心。要减少私心,节制欲望,所以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私自利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既不利于修心,也不利于修德,所以要逐步修正这种心态。老子云,天长地久,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修心就要遏止欲望。自我享受减几分,为人自世退一步。五色令人盲,五音使人聋,五味令人口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千古一道,万圣一心,修道必要修心也!


修行的善法很多,比如放生便是其中一种;各种善法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觉世经》中都有有详细论述。佛家将各种“菩萨行”(善行)归类为六种,称为六度波罗密,又称六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無聊居士

小龙包
小龙包
怎么又上层楼
为赋新诗强说愁

小龙
修德者,五德为仁义礼智信,外在的表现是礼德,通常可以此观察到一个人的心修水平,是否真实的修行

守戒

昔人已乘黄鹤去,
心系众生降论坛。
十字街头送金莲,
奈何智者视若石。
今世大师如牛毛,
学人难闻真道义。
龙君婆口理甚明,
一灯破解千年惑。

文笔不好,勉做一首,略表对龙老大敬意!


無聊居士

无为即是道无修便是德

無聊居士




天生天养不落红尘

十三山人

下面引用由無聊居士在 2004/09/13 11:39am 发表的内容:无为即是道无修便是德

无聊是道德

無聊居士




哈哈哈真是无聊想不到楼上的道兄比在下更加无聊无聊 无聊 !

十三山人

无聊才聊,聊不可聊之聊是以无聊.无聊无不聊.聊过如没(无)聊,无聊象在聊.到底聊不聊,无聊,无聊.

無聊居士




唉 ! 生也无奈 死也无聊人生不就是这么 无聊无奈 ...

小龙

海纳百川,不让小流。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者宜为下。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召尧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峙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等待花开

连修道这么“无聊”的事情我们都聊了起来了,还有什么不能聊,嘿嘿。

守戒

等待君,几天不见,想必去了什么无聊地方,向哪位无聊高人,学了些无聊本领,又来这无聊地方,想找象无聊之人,聊些无聊的话吧?小龙君,不好意思,您曲高,在下极想再和-次,却力不足,借您宝地,向楼上这位无聊老朋友,打个无聊招呼。

無聊居士

无聊。

等待花开




下面引用由守戒在 2004/09/30 11:47am 发表的内容:等待君,几天不见,想必去了什么无聊地方,向哪位无聊高人,学了些无聊本领,又来这无聊地方,想找象无聊之人,聊些无聊的话吧?小龙君,不好意思,您曲高,在下极想再和-次,却力不足,借您宝地,向楼上这位 ...



嘿嘿,我天天过来玩啊,就是别人总是先说我要说的话。我也只好闭嘴了。

梦中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无聊,无聊,怎么会说这么无聊的话。真是无聊!

aaagoder




就是無聊 才要修法入道

梦中人




下面引用由aaagoder在 2004/10/02 06:13am 发表的内容:就是無聊 才要修法入道




然后您就发现,修道是世上最不无聊的事,所谓最不无聊就是最无聊,所以称为最不无聊。

小龙




尘世如梦幻,迷人自不知。故佛经云:“云何以幻还修于幻?”以心志物自不迷。是善知识,保尔十生受用,胜于金银财皂!

小龙

千圣万祖,皆苦口婆心。圣祖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吕祖曰:“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修者,修德修道是也。重阳祖师曰:“这个修行总不知,元来只是认真慈。”“人能弘道道亲人,人道从严最上因。”

谭长真曰:“为官清政同修道,忠孝仁慈胜出家;行尽这般功德路,定将归去步云霞!”

王处一云:“真一善人,唯德是辅。广演慈悲,拔亡济苦!”

青龙山人曰:“用明德以引动阴功;而积阴德可愚公移山终可得药!”

yuer2




真是金玉良言,受教了

小龙

小龙曰:唯愿能从此一言半语中得益者,能令他人亦得益!

郝大通云:“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二德既备,道果立成!”

悟道真人




受教了今天

小龙




钟离权祖师曰:“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

刘长生曰:“若心上无私,常清静做彻,便是道人。”

嗡阿轰




好贴,往前靠

小龙




马丹阳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

历代祖师,皆立度人之心;惟感度人之难,故庄子叹曰:“畜物好度人难度,愿度畜物不度人!”

clarkecho




谢谢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小龙




三丰祖师云:“吾平生不喜人求签问卦、扶鸾请乩,止愿个个修德,时时内省而已!”

mumuarack




修善修德???试问500年前做猴脑的大厨师父是善还是非善,有德还是无德,他和现在做烤鸭的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还是说人真是自然界的主宰??道德本就是人们为了守护自身利益所提出的一种思想行为规范,而社会公认的道德就是把所有社会人道德均衡之后的产物,遵守这种东西和个人的修行又有什么联系??我觉得就和”我往寺庙里捐了多少多少钱,所以可以成佛“般可笑,根本没联系嘛。(语气狂妄了些,请见谅,但真的不明白啊)

小龙

《道德经》中说的很明白:“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尔若真心相信老子的道,为何仍怀疑老子所说的话呢。难道你并非真心信道!

张三丰曰:“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


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唯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张三丰祖师曰:“今之愚人,闻说有用阴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术,正如披麻救火,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昏气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思无虑,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气壮,髓满精盈!”

琴剑调心之道,恰如琴剑。重阳真人云:“理性如调琴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成矣!调炼性者,则此二法,则自妙也!”
小龙

张三丰曰:“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若能以清静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天真,归根复命,岂患不至天地圣位?至于用女鼎一节事,万无此理!”

张三丰曰:“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为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

张三丰曰:“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


小龙





张三丰云:“道情非是等闲情,既识天机不可轻。先把世情齐放下,次将道理细研精。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性至,性清然后药材生。”千圣万典,莫不言修心修德,为进修仙道之基也!

涵谷子曰:“细阅千经万典,无功内果难全。抒忱发誓度人缘,不枉投东一转!”

抱朴子葛洪曰:“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

小龙
葛洪曰:“立功为上,除过次之。”“欲求仙者,要当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见诸《抱朴子内篇》)

圣道 重阳真人曰:“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

张誉译




知道者天不杀,含德者地不害,道德相抱长生已。
无量天尊

小龙
涵谷子曰:“修道莫言贫苦,一心哪怕考惩;三皈五戒为准绳,自有祥星照应!”

等待花开




小龙前辈用心真可谓良苦啊!

悟道真人

无学为有学!无为之学

小龙

出尘 重阳真人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漏尽客

大家要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狂妄自大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一切冥冥之中以有主宰。

小龙




《性命圭旨》云:“红红白白水莲,出污泥中色转鲜。茎直藕空蓬又实,修行妙理恰如然!”

传道集》云:“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下鬼!”

每见学道之人,视玄门之戒律如无物,恣肆放纵,贪执狂妄,胡言乱语。君不见张紫阳真人云:“罔测短修,安逃业报?”

张誉译




我命有我不由天说的是修道自在自身,没有什么可以主宰自己都是因为自己的造作而换来今生的或后世后后世的业力,所谓的明明之中自有定数,我觉得说的是业力。

小龙




玄门之戒,散诸丹经,其原意,只在于教人节欲澄心,止恶从善!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王元吉曰:“若夫田猎一事,古帝王原为生民除残去害、乐业安耕起见;后世之人,从禽从兽,于田于猎,专以走狗为事,甚至燎原遍野,纵犬搜山,直使无辜之蛇蝎昆虫,受害不少;更有逞残暴、伤物命,专杀害以为生涯,毫不隐痛;卒之天道好还,冥刑不贷,一转瞬间,而祸患随之矣!又况驰骋田猎时,即暴戾性天之时,其身狂其心亦狂,太上所以有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之戒也!”诸余戒律,亦同此理。唯愿学道者得意而忘言。

张伯端曰:“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屠龙




现如今,善恶难辨,有时甚至好心办坏事,如何算德?

小龙




有心为善非真德,无心为恶不为过。

吕祖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上升多少人!”(纯阳真人于景福寺壁间题联)

即心是道,即道是心。修道即修心也!奈何学道者多舍本而求末,而致学者多如牛毛,成者如凤毛麟角,故《圭旨》云:“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圭旨》曰:“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所以诸佛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乃至千圣悲嗟,皆为不达唯心出要道耳!”

白玉蟾曰:“至道在心,心即是道!”

太上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圭旨》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尽在心源。”

天元神丹




片言只言便知机,何须丹书千万卷。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小龙




积功累行,修心修德,实乃修道之无上功诀也!大道以天下为公,吾今不费一文而赠尔等,还望尔等珍惜,则吾幸甚!

稻秧歌曰:“手把稻秧插向田,低头看见水中天;六根清根方谓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或许有人会说,我实在看不惯有些人引用这么多古文,好让人看不懂,以显示自己的不凡。难道就不能明明白白用白话说出来吗?好让我们这些初学者都懂嘛!说这话的人, 不知是否为了掩饰他自身古文阅读水平的不足!

天下最慈悲者,是至圣仙师的心。然而天机至秘,必由虚心访道、默默耕耘,方能窥见水中之天。修心修德才会增长智慧,智慧乃是功德之结晶。大道天机,岂是可以随便轻泄的吗贤人的资格你具备了吗?

当别人正在将修心修德付诸行动实践的时候,你正在做什么呢?千日行道,一日大彻大悟!若非平日修心修德,勤读经书,又怎么会开悟呢?自己没有真实求道的心,反而埋怨祖师爷们没把话说明白,这是学道的态度吗?

空空子

难得像小龙道友这样苦口婆心为人讲解的,在下衷心佩服。此功德无量也!!

小龙

在这里引用南宗祖师白玉蟾在《学道自勉文》里开头的一段话:“司马子微初学仙时,以瓦砾百片置于案前,每读一卷《度人经》,则移瓦一片于案下,每日百刻,课经百卷,如此勤苦,久而行之,位至上清定录太霄丹元真人。”

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方悟凡心即道心!

無聊居士




下面引用由小龙在 2005/04/20 06:13pm 发表的内容:历代祖师,皆立度人之心;惟感度人之难,故庄子叹曰:“畜物好度人难度,愿度畜物不度人!”


吕祖叹曰:“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

小龙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闲居散人




不错!仙众有练内丹吗?要是那样的话,有空正想请教。

碧峤




]



知秋一叶




有道理!功德无量!
小龙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天行客




掉了一大堆书包,无非要劝善成仙.但不知有几人受您教导去学仙?不如使一招特异功能保准有千千万万人跟您学,说不定学员比李大师张大仙还多!李某也照样教人真善X呢!时代变了有些观念方法也得跟着变,要不然就会象咱国家,总以我为"中",却几次差点被"外夷"灭了.也不见神仙们救几个人免受小日本蹂躏屠戮.善人多了去了,有几个修成仙了?俺只记得佛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俺倒想试试将来去杀他一堆倭寇再来放下屠刀,也许还有成佛机会,但不知能成仙否?因为不善呀!

小龙

善,只不过是修仙道的第一个条件而已。

精氣神




有心行善非真善,流水无情为自然。

小龙

道法之流传,有正邪两途:修心修德者,为正途;不修心不修德者,为邪途。正法之递传,以传德教化为先,否则必遭天谴!有道是:“道法流传有正邪,入邪背正遍天涯;飞腾罕见穿云凤,陷溺多成落井蛙!”

精氣神




当人心很坏了,这时就需要修心了,当一个人没有德,这时就需要修德了,修心修德言外之意就坏心缺德。所以才需要修心修德,不明理修心修德也同样也会误入歧途。道法无正邪,人心才有正邪。

天行客




道家总是拿天谴说事,做恶事自然要遭天谴,行善事如传递正法也要遭天谴(故而自古丹经道书皆秘母言子似是而非宁可误导后学也不愿说真话说实话,误导了后学反而不遭天谴),有正就有邪有佛必有魔,也不知有几个魔遭了天谴?只听人说地狱门前僧道多......

小龙




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精氣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loop007




道本天成唯识认,命性理法既可求。为一之上九宵殿,始信经纶皆枉然。道德仁义成虚幻,圣贤明德亦不甘。坐下生起无量兽,一任身心太虚玩。

小龙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若要真精无漏泄,须净灵台如朗月。灵台不净神不清,昼夜功夫休断绝。

行者夫人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小龙




妙诀五千称《道德》,真诠三百颂《阴符》。但得心中无一字,不参禅亦是功夫。

作如是观清静种,照无色界几千尘!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此最上一乘,乃人天之秘,得者自珍。以此修道修德,共聚龙华!

真心修行的人请听吾一言:修行的人本着一颗奉献众生的心,才能立功立德。奉献讲的是修行者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而不是计较他能奉献出来的多寡。奉献是非功利性的,不能挟杂私心的;关键在于心态的调整。只有心的改变,才能转变业因。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想到要去奉献的!那样的人,心被尘障;心中有污垢的人,因为业障,是看不清大道真理的。布施亦如是,实际有无帮助到别人、能帮多还是帮少,这都是不重要的,关键在于一颗坚持布施与帮人的心。老子说:“与善仁。”施与与付出的关键,实际在于一颗善良与仁慈的心,这才是最珍贵的。否则,怀着不善的心去做善事,就好比一个男子拯救了一名女子,暗地里却对她不怀好意一样,有何善心与功德可言呢!一个从没有想到过要奉献的人,是不会想得到这些细节的。听一些修行的前辈常说,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德),小舍小得(德),不舍不得。要有甘愿舍弃与付出的心,才会有所得啊!这与佛家所说的“发大菩提心”都是同一道理啊。

《悟真篇》序 张伯端 (节选)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短修,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堕三途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


今译 唉!轮回无尽,能够转生一世为人身,却其实是很难得的事情啊!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年华易逝,世事无常,人若不知长短,不识进退,又怎能逃脱业报的制裁!人若不及早醒悟,虚度年华,浑浑噩噩地过了这一生,临终之际,善恶之间,一念稍有差池,便堕入了三途恶道中去受苦受难,就算再经过无穷无尽的劫数轮回,也未知是否有无重新出头再生为人的一日。若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道祖老子、佛祖释迦牟尼各自以性命双修之学,大开方便之门,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教化世人行善积德,种善因,结善果,才有机会逃脱出生死轮回的圈子啊!(三途恶趣,佛教名词之一,即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后序(节选)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傅授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当年疽生于项背。近方追忆先师之所感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之不不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药本末。

今译伯端于己酉年(宋神宗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在成都遇师傅(刘海蟾真人)传授丹法,自此之后三次传授给了不应该传授的人,结果三次都遭受到祸患,时间都不超过二十天,颈背上长出了疽痈来。近来才记起先师曾经告诫我说:“他日若有人能够为你解脱困境刑灾的,就应当传授丹法给这个人,其余的都不许传!”后来我想要准备辞官归隐,却又担心世人不理解信奉此金丹大道,于是就写下这篇《悟真篇》,详细讲解金丹之道的来龙去脉、本原枝节。(解缰脱锁者,即指后来伯端祖师因妄传遭谴,南宗二祖石泰为伯端向凤州太守说情,使其免受流放之刑一事。)

“莫言花里遇神仙,却把金篦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这首诗出自《罗浮翠虚吟》,乃是南宗四祖翠虚真人陈楠所作。用金篦(金梳)喻作先天真元,瓦片比作后天浊气。其意是说,行房中邪术的人,莫说在烟花柳巷之间、美娇娃里可以撞着个神仙,却将自己的先天真元换来烂瓦片;换来之浊气纵能得到一时片刻之效验,实则有漏之躯气海翻波,元气早已化为浊精,丧失真元;真元耗散将会死得比箭还快,耗损真元必折损寿命,就好比那树木的根已坏死,只剩下一个行将枯朽的树干,外表看上去仍暂时残存着枝繁叶茂、葱葱绿绿的样子。讽刺房中邪术与金丹大道背道而驰。全段如下:“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尾闾吸气咽。夺人精气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轩后彭祖老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房献历练。莫言花里遇神仙,却把金篦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有感于有人乱引用祖师爷的这句话宣扬邪术。)

万恶淫为首,修真必戒邪淫!慎之,慎之!

(续《后序》)既成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渠,心不忍吝,乃择而授之,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肯轻传于非其人也。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绀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慕剑




心理学上好象有一种症状叫做“偏执狂”,怎样医治?请大家帮忙!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小龙




老子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可以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层次,分别属于道德修养的五种境界。其中礼德只是最低层的境界。礼的层次之低,已到了“忠信之薄”的程度。连“礼德”也守不住的人,那是比常人都不如,是假修德行。

(续《后序》)译文 《悟真篇》一书写成以后,慕名前来求学的人不少。因为看到他们盛意虔虔,学道之心热诚恳切,不传又于心不忍,于是就只好选择其中个别几个予以传授。但是所能得到传授的这几个人,既不是拥有大福德强力巨势能护道之人,也不是有大志宏愿能扶危救困、存心仁厚并且聪慧通达能明白大道真理的人。初时又再次遭到师付的惩诫,仍然懵然不知,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惩罚,方才醒悟过来,再三忏悔反省过失才好转起来。由此可知,金丹之道至简至易,若是宿世稍为有点福份,就算今生是卑鄙愚劣的小人,得到了这种法诀依法行持,也会立即超达圣人之境地,所以天意秘惜大道,不许轻易传授给不修德行的人。伯端不遵照师付的嘱咐,不知秘惜大道,竟屡次泄露天机,因为我有其身存在于人世,愚劣之身就屡次遭受到惩罚谴责,难辞其咎。老天爷戒律之严、果报之神速,我怎敢不深感畏惧及深刻反省,以后不能不小心谨慎从事。从今往后,我就应该严锁口舌,就算有人以汤锅放在我面前相逼,用刀剑架在我的脖子上,我也再不敢轻易吐露半句金丹口诀了!

慕剑




下面引用由小龙在 2005/08/19 09:22am 发表的内容:老子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可以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层次,分别属于道德修养的五种境界。其中礼德只是最低层的境界。礼的层次之低,已到了“忠信之薄”的程度。连“礼德”也守不住的人,那是比常人都不如, ...

所谓“礼德”。 就是自己犯了错误被人家找上门来时关紧大门堵住耳朵,“骂不还口”。 就是摆出一副“高人”的架势,引经据典、喋喋不休地教训他人,其实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就是以为天下只有我一个修行人,别人都是坏蛋,天生应该给我教训。 就是明明没了道理,还要硬装着有涵养,不跟对方一般见识。====================对了,这都是我看见的“礼德”。可不是老子说的。我是凡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事。但不想连累他人。还听说过一句“要以众人为师”。我觉得恰好就是在说我。因为还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超出常人之上了。等到上了学受了老师的教训,才知道自己比常人还差得多!也才学会了接受玩笑!

“小笼包”,不能怕了慕剑!一定要争(蒸)回这口气呀!慕剑不过凡人一个,居然敢挑衅修行大师。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龙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好事者夙有仙骨,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今译 这篇《悟真篇》中所记载的诗词歌赋已将金丹之道的大丹、药物、火候等细微的问题,都一一披露在其中了。有兴趣钻研者若是宿世有仙缘,悟性非浅的话,看了书就一定会明白,可以从中找出问题的实质来。这样就不需要我亲自到每个人跟前去喋喋不休了。这样能得到真诀的人,实也是上天赐予给他的福份,而不是伯端我个人胡乱传授泄露天机了!

慕剑




楼主哇!跟你开了那么多玩笑,别介意!慕剑在此跟你一贴,帮你凑点人气,省得你一个西瓜切成1800瓣地自己跟自己的贴。好不辛苦!挣积分和威望不要太着急,悠着点!再说都是虚拟的,别太认真!保重身体!

宇智波




这位道友,请不要老拿古文来引见,本人是一个以科学来研究道学的道士,自我修炼以来,一直觉得,古人不一定全对,古人也有错的时候,从我的研究资料上来说,和我自己的领悟,道并不是那样的,道是一种虚无,我们的一切全来自于道。不知道我的说法对不对,你们可以给我点意见的,给点研究资料更好,呵呵。请问虚无是什么,虚无为什么又会生一,我的理解为虚无就是空白,你说要德行才能得道??我认为不是的,既然是虚无是空白又为什么需要德行呢,德行也是生于道啊,我们道士讲求的就是一个从万物到一,再到虚无的境界,只有成为虚无才是道,才能仿佛宇宙一样包容一切,既然是虚无就因该作到无,你难道是说德行是那个一吗??那是不对的啊,那个一应该是自然才对啊。劝道友还是回去做点实际研究和领悟,不要执著于古书,古书也有错的,而且由于是古人,科学落后,所以错的地方还很多,要做到拿起再放下,不是吗??

小龙




你怎么拿普通人的标准去判断得道的圣人呢?你信的到底是什么道?我只在做我该做的事,说我该说的话!

我很年幼的时候,也曾象你一样,只信科学,不信天命的,做了不少令自己后悔的错事。

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法,即太上之所谓无为妙道也。然无为之道,齐物为心,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之见,亦非伯端咎矣!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寅日 张伯端平叔再序

无为之道,齐物为心;虽显秘要,终无过咎! 今译: 老子的“清静无为”之法是以齐物(无私地平等对待万事万物及自我)为心的,虽然在篇中已揭示出其秘要,也不用担心其中会有什么过错的!齐物一词,源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曰:齐物我,同生死,天地与我并生,而我与万物为一!《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吾今节选《悟真篇》前序、后序之要,特作翻译,相信对于今人如何正确理解《悟真篇》之要义,是大有裨益的!

慕剑




说句实在的吧!您现在的认识境界,按照佛法叫做“见取见”。非“正见”也!你可以委屈,也可以不服,但是奉劝你参考一下。

小龙

下面引用由宇智波在 2005/08/19 07:20pm 发表的内容:这位道友,请不要老拿古文来引见,本人是一个以科学来研究道学的道士,自我修炼以来,一直觉得,古人不一定全对,古人也有错的时候,从我的研究资料上来说,和我自己的领悟,道并不是那样的,道是一种虚无,我们 ...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科学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可共同来研究一下。

下面引用由慕剑在 2005/08/19 08:05pm 发表的内容:说句实在的吧!您现在的认识境界,按照佛法叫做“见取见”。非“正见”也!你可以委屈,也可以不服,但是奉劝你参考一下。



见取见也好,非正见也好,小的倒是没有所谓的,我只做我该做的事,说我该说的话。你若有什么正见,怎不说出来,老在这里说风凉话呢!

loop007




"劝善成仙...."嘿嘿..."还生命伦理与丹道"真是笑话!...生命形式是超越人类的是非;善恶概念的,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社会科学.基本的东西都分不清.

小龙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慕剑




下面引用由小龙在 2005/08/19 08:35pm 发表的内容: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小龙道友在说谁呀?
当食指指向对方的时候,别忘了小指是指向自己的。
===========================================
“见取见也好,非正见也好,小的倒是没有所谓的,我只做我该做的事,说我该说的话。你若有什么正见,怎不说出来,老在这里说风凉话呢!”
===========================================

“见取见”不是正见。这是佛法中的意思,又不是我编造的。如果有疑问,或者我说你“见取见”说错了,或者佛法当中认为它并非不是正见。作为修行人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辩明真伪。尤其是人家指出自己错误的时候。
拿你当个修行人才跟你说这些,实实在在地指出你的缺点竟然成了“说风凉话”。想不到心胸居然“开阔”到了连有可能佛说自己见地不正都“无所谓”的程度!!!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您老子天下第一!

小龙




老兄言之无物,只会作状,也怨不得人家不屑与你理论啊!

吾闻之于圣师曰:“吾发宏愿,清夜焚香泣叩,诚请上苍恩准,誓愿德教功传并施,遵‘传道不传德、必遭天谴’之律,愿一枝秃笔,能助天下重德守戒、虔心进道学子一臂之力,同登圣域,共聚龙华!”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美不美,通过观察其语言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述方式就可以发现出端倪。有德之人,说出来的话,那真是舌绽金莲。

慕剑




原来是位“大师”!失敬得很!有您来宏法布道,度人济世,真乃众生之福也。我也就放心了!千万别象我,除了装相什么都不会。早晚有一天出尽洋相!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小龙




莫理他!

昔者劝善,今已成仙。德之一字,言简意深。祖师之训,声犹在耳。神仙本愿,普度众生。说了这么多,到底,德是什么?德是协调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且于己于人都有益的行为规范,乃至言语、心态。“道德”一词,在先秦称“德”。“德”的思想,在周初便已出现了,远在老子与孔子之前,原指先王圣哲的政治行为及其高尚的个性品德。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首创道德的概念,称为“明德”。根据儒家经典记载,舜帝以德治国,修身知明德,“内圣外王”,达于“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境界。《老子》篇中多次提到的圣人之德,显然也是指以黄帝、舜帝等为代表的三皇五帝了。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并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强盛的生命力。因此,作为一种系统的伦理观念,“德”最先是由儒家所提出来的,而“仁、孝”则是孔子道德理念的核心。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行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相对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老子并没有否定儒家的伦理道德观,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使之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最终形成道家的伦理道德观。这是对舜帝“明德”的两种不同认知深度的诠释!

上德纯以无心自然本性之流露,无心中即使做了好事却从不自以为“这就是我的德行了”。高明之士,积德而不留形迹,应了大道之“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之人,作德行、做好事严重挟杂着私心杂念,或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性,或居功自傲,或沾沾自喜,整天挂在心头、落在嘴头。然而不论上德下德,均不失为德行。

吾尝听闻,道的体性特征,在有道之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上德无心,下德有意。上德无贪执,下德有贪执。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一颗清静、平易、朴素、柔弱、守虚的心,才是悟道的起点!真正的上德之人,就是顺应了大道之清静无为,与道性高度和谐统一的得道之人,其修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这种道德的修为,就可以称之为“真德”了!


兰江之子




下面引用由小龙在 2004/03/21 07:01pm 发表的内容:古仙有云,欲学仙道,先尽人道。人道,即人伦也,就是做人的基本义务。忠孝节义就是人道。关圣觉世经云: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亏,可立身于天地之间。否则,为天地所不容。孝顺父母、赡养妻儿 ...


言之有理!在下以为,学了人道之后,若不能入道教之门,学点清心寡欲工夫也好!

宇智波




朋友,你说我用普通的的标准去判断圣人,那圣人从什么地方来,他们又有什么地方圣,他们你见过没,没见过怎么就说他们不会犯错。又有什么理由说圣人不会犯错,呵呵,可能我有话有点不能让你回答了,不好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圣人不犯错,再说了,我们只是后人,怎么可能见过圣人是不。我的意思不是指责你,只是想让你知道圣人他后面也有个人字,不是,只要是人就会犯错,是不。要说不会犯错的,可能就只有这个宇宙了,因为宇宙就是包容了一切,他是对也是错,是错也是对,因为万物抽无法脱离宇宙不是吗??我想圣人也是的把!!呵呵!!

慕剑




我说214楼,你怎么和我一样烦人哪?“圣人”当然只能从“二圣人”嘴里来。你我凡人哪有资格评论!人家一心一意教人积德行善。这是大积功德的事,所积功德一点也不次于专门倒腾佛经道书的书贩子。咱们这些什么都不是的“烦人”跟着捣什么乱呢?圣人是不是人我没有仔细研究。但“二圣人”肯定非同小可。你我还是识趣点好!万一把人家气急了,就此断送了一位“二圣人”,那岂非罪莫大焉?连我都气不过了,你看着办吧。

小龙




下面引用由宇智波在 2005/08/20 07:27pm 发表的内容:朋友,你说我用普通的的标准去判断圣人,那圣人从什么地方来,他们又有什么地方圣,他们你见过没,没见过怎么就说他们不会犯错。又有什么理由说圣人不会犯错,呵呵,可能我有话有点不能让你回答了,不好意思,我 ...



本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从本源上说,世界的万事万物,本无所谓是非对错之分。但本着大家共同探索研究的态度,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先要搞明白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圣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得道的圣人呢?我认为,老子是圣人,张伯端祖师是圣人。先前所说的“得道的圣人”,是指得道的高真都是圣人。第二,我并没有说得道的圣人一生从不会犯错。不过,根据你所说的话可以看出您的意思是,您认为圣人所说的话起码有一部份是错的;那么,您一定全部看懂圣人所说的话了!既然这样,哪您先得告诉我,这两位得道的圣人经过深思熟虑并且笔之于书的哪句话是不对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才有资格继续讨论下去!您总不可能在一连串的“可能、我想”之中就凭这来反勃我的言论吧?

下面引用由慕剑在 2005/08/21 07:50am 发表的内容:我说214楼,你怎么和我一样烦人哪?“圣人”当然只能从“二圣人”嘴里来。你我凡人哪有资格评论!人家一心一意教人积德行善。这是大积功德的事,所积功德一点也不次于专门倒腾佛经道书的书贩子。咱们这些什么 ...



修真人讲究的是诚信。退一步说,如果你根本就一点儿都不相信得道圣人之言,那我们之间也就没有可谈的余地,你修错道了,来错地方了

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未得道时,应修德行。未悟道德之真义,应培育仁心。未识仁心者,应明白通晓义理。不明义理者,需恪守礼法!这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五个不同高低层次的境界。

老子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长生久视之道。”重视积累德行,才是长生久视之道。因此,虽然出发点各有不同,但在重视德行这方面,儒家与道家却是一致的!只是,儒家所注重的,是“克己复礼”,即外在的行为,治标;道家更为注重的,是修心,治本!这也是上德与下德之根本区别!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啬者,啬夫,耕田之农夫也。修道积德,必要象耕田之农夫那样,起早摸黑,辛勤劳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积德要及早去做,莫待无常一来,悔恨方迟!此即是说明修德之道莫若嗇夫之勤劳耕作,爱惜田禾。所以“早服”的意思应当是早早地穿衣服,即起早之意。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润泽万物,却处于从人所不喜欢的谦卑至下的境地,水的这种德行最接近于自然大道了!

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善人,我当然以善心对他;对于不善的人,亦应以善心对待,不因其为恶人就妄起加害怨毒之心。对于守诚信的人,我当然要诚实地对待他;对于不守诚信不诚实的人,亦应一视同仁以诚信之道对待,不会因为他平时不守诚信就可以妄起欺诳之心,心中坚守道德是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老子又说:“报怨以德!”

shuaicai




下面引用由小龙在 2004/03/10 12:51pm 发表的内容: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四象五行全籍土,三元八卦岂离壬?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铅汞不难寻得,需要修炼者德行积累的深厚方能达到。四象五行、三元八卦 ...

===========================================================恨我投师无门...............


小龙




老子曰:“与善仁。”“言善信。”施与应出自仁慈之心。言行要保持诚信一致。意思是说修道修德须以仁、信为本!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易》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好比是人赖以承载器物、承载幸福的容器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易》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好比是人赖以承载器物、承载幸福的容器

老子曰:“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在这里,道德已作为一种尊贵之物,成为天地人万物必须遵守的法则,顺之者昌,逆之者妄!

老子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身立德,正己化人,乃至能令天下万民皆明白道德之珍贵皆修德行,则其德普矣!普者,惠及天下万民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对待万物,就象对待刍狗一般,没有私情,一视同仁。上古的圣人治理天下万民,也象天地对待万物一样,摒除个人情感,处理事情不带私人情感,不意气用事,没有偏私,一视同仁。刍狗,草扎的狗,用以祭祀。

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上古民心未开化之时,民风敦厚纯朴,一片孝慈仁善,人们却不知道什么叫作“仁义”。时至春秋时代,民风开化之后,礼崩乐坏,盗贼横行,虽然孔子到处奔走大声疾呼要人们遵守仁义以恢复周礼,但世界还是祸乱四起,弑父杀君之事常有,仁义何存!这都是民风开化之后,人们知道奇货可居、利益可争,人心奸巧、自私自利惹的祸啊!聪反被聪明误;学道之人不是不要聪明,而是要慧而不用,返朴归真;那一点聪明巧计在老天爷眼里是多么幼稚可笑;机关算尽却丧德败行又有何益呢?天网恢恢,奸狡终究是逃不出天地的罗网的。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还不如退藏而守拙,大智若愚。总结以上修行之道,就是:心地显现洁白、纯洁,除尽污秽,回复天性的纯朴善良,减少私心欲望。王元吉曰:“上古之世,人皆敦厚,物亦繁衍,其利不诚百倍哉!若至仁之君主,素抱慈善之性、恻怛之心,一以济人利物为事,浩浩荡荡,浑浑沦沦,不言是非,不言曲直,而任天以动,率性以行,自然无党无偏,归大中正之域。斯民之观感而化者,为子自孝其亲,为父自慈其子,虽有不孝不慈之人,相习成风,旋且与之俱化。此何如隆盛也耶!”

天涯羽客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08:59:54
文章: 109
离线

知晓内情的人都得承认,佛、道的修行与一般的宗教是不一样的。从一开始读《东方修道文库》中这些修辞优美的古代文言文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想,古人耗费这么多的心血与文字,形成这么一种系统的理论,几千年地流传下来,难道纯粹是为了欺骗几千年后的后人吗?这样对古人自身有多大好处呢?骗子通常是低俗的,骗子都在自身所处的现世中捞名利去了,骗人还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劲来集体欺骗吗?粗制滥造一套粗俗的理论去迎合世俗就可以了!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想来绝无可能!每想及此,内心就生起无比坚定的信心与无比虔诚的信念。今人常以为古人一定会比我们无知,比我们笨,比我们迷信,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我们当中大多数现代人迷信当代科学的某些理论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将其当成绝对的真理而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了!这正是造成当今世人愚昧无知、不畏因果、势风日下、道德沦亡的主因之一!
修丹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1/05/2007 16:25:13
文章: 614
来自: 121.31.17.18
离线

老子的观点认为“道”是宇宙自然界之本体,而“德”则是指天下万物之本性。
廉泉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7/05/2007 10:23:57
文章: 0
来自: 218.24.137.175
离线

小龙道兄真是满腹经纶,头头是道;某还未读完,已觉振聋发聩,受益匪浅。谢谢!如果能多发些这样的帖子,相信对于法脉的弘传,乃至诸学子的进步都是大有益处的!在你们的感召下,我也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再次感谢!
[ICQ]
 
论坛首页 » 道家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