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论坛首页
»
会员茶室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17/03/2018 10:21:58
文章主题:
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心清即禅:“炼之心性是禅之大要。”)
子言(守恒) :
请问老师,修禅需要那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李真阳老师《禅诗百卷精舍》中有言:“炼之心性是禅之大要。”我个人理解,禅意味着觉知,觉悟,清静即禅。修禅其实就是修心的别名。修为的本质就是心上求法的过程,也就是要降伏自心,进入到清静自然的境界之中去。
李老师曾经说过,知识要广博。学问通达,才能提高自我心识的觉知能力。所以,我觉得相关的儒释道的著作都要涉猎一些才好,毕竟这些著作都是前人参禅悟道留下来的。
参禅悟道,在传统的修为来看,是文武同宗、文武同修的过程。光有思想上的觉悟,没有身体上的练功的实践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不能修禅修成口头禅,而要性命双修。既要从心地上来学习和觉悟,又要通过练功的实践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其实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禅修,包括举心动念,包括所见所言所思所行等等。所以,从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来学习和修行,就是在具备修禅的基础。
(《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子言(守恒) :
@文熙 老师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修性不出心经,修命不出修真图?
文熙:
不要想的太多,越简单越好,没有那么复杂的。平常心是道,无知无识不要辨别。心经就是心经,修真图就是修真图,不要想他们有什么联系。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也是没有,没有也是有。不用理解,观照就好。理解的不真实,观照的才真实。
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真如智慧是简捷天真的。修真是修真实的心地,是焕发天真,只要简单真实,其实就是在修禅习定了。
忘我是禅,息心是禅,无欲是禅,静定是禅。禅是清静大乐的法身才能体会到的真实境界。禅是浑然无欲,是欲辨忘言,如同荷叶与落在它上面的水珠,自得其乐,各自清静安详。也就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展现空中妙有的先天真如智慧的法性世界。
(禅是物我两忘的世界:绿叶露珠两相宜)
禅是泯灭有为有欲的作茧自缚的小我世界,从而在心中展开无为而无不为的广大无边的法身世界。清静的法性世界,是仙佛真人等圣真们通过广大愿力所展现的空中妙有的莲华世界。一心一法界,心与法界无异说。唯识无境,所做即所受,如是心现如是世界。如同泥水匠修房子一样,一切世界都是由自我的心地塑造和展现的,一切因果如是而已。
李白说:“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就是说他通过修禅,已经进入到了无思、无欲、无世情的境界。因此,真实的禅的境界,只有修为者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体会得到。是一种浑然忘我的,脱胎换骨的,清净极乐的感受。因为他们通过修炼,已经觉知了生命的根底。
所谓的脱胎换骨,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当中说得很清楚。李靖的三子哪吒抽了东海龙王三子敖丙的筋,比喻降龙伏虎(也就是降伏自心)的修为。四海龙王来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还给了父母,后来在恩师太乙真人那里得到了莲花化生的身体。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和混天绫,这实际上是说通过水火丹道的修为,哪吒获得了法身,从而在法性世界里获得了重生。这也就是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文中所说的:“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的含义。常人将其当做神魔鬼怪的故事,但是修真丹家却知晓,这是通往真如智慧的一个登顶真径、成圣捷途!
(连环画:哪吒闹海)
所以古人才说,神仙自有神仙做,哪有凡人会成仙?现实世界的真实是:神仙门前无人过,马戏团前有交通。没有广博深厚的学识,没有清净天真的心地,是无法开启真如智慧的道路的。
所以,即使仙佛圣真想把这法性的智慧教化给众生,但是也很少有人能够受持,因为很多世人的心量浅薄,福德不足。所以很多识浅福薄的众生沦落于生死海中而不得解脱,其实都是由于他们作茧自缚的无明欲望,牵扯限制了自己本来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修为无他,就是在心意上用功夫,所谓的心意神功,就是要通过“十万横磨”的磨砺心性,从而进入到物我两忘、无我清静的神明世界当中去,就是要在法性世界里展开自性真如的翅膀。弘法大师空海在《遊山慕仙诗》中说:“飞龙何处游,寥阔无尘方。无尘宝珠阁,坚固金刚墙。眷属犹如雨,遮那坐中央,遮那阿谁号,本是我心王。”指出了清净禅心犹如飞龙一样,遨游在寥廓的清净法界之中。李真阳老师也在《老子三清大法》一书中指出:“心之光明犹火也,神而变化其龙乎?”。
(王羲之: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师祖仁祥上师曾说过:“鹅毛每天刷才能白”。他把修为的过程比喻成如同白鹅每天洗刷自己的羽毛一样,每天都要自我反省,克己复礼。历史上喜爱白鹅的文人墨客也不少,王羲之就是“好鹅宾”。李白在《王右军》一诗中指出:“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李老师也在《翰墨缘》第二章“书法的生命”第二节“书归黄庭内景经”中,提到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真言《黄庭经》换鹅的故事。王右军得到天台紫真白云上人的真传,是一位修真有成的先祖。
可见修为者都是洁身自好的,都是追求高洁的自性的。修为者,终其毕生的努力,都在于提升自己心灵的境界。通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使自己的精神能升华和进入到最纯净的法性世界当中去。
所以,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修禅,其实也是修真者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来获得心灵的超越。目前的很多人,把修禅当做一个时髦的事情来看,并没有投注于全身心的努力,这样也只能算是结下了一个缘分而已。
如同达摩祖师那样,宁愿面壁静坐,也不愿意面对人世间的纷扰,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个烦扰的欲望世界当中超脱出来。《理趣经》中所讲的,也就是告诉人们,要通过一切努力,来约束和净化自己的欲望,使自心最终能进入到清净自由的法性世界当中去。毕竟很少有人认为这个拥有生老病死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理想的快乐的世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们的一切忧虑都在于生老病死的无常。修为者就是超越了无边无量的凡俗之人,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追求清静极乐的禅境。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
然而这个追求的过程是极其艰苦的,同时又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的。所以才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上的关于修为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而真正能有辨别能力的修为者,又如同凤毛麟角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其实都是由于人们宿世的福德不够,心地学识浅薄的缘故。人们的心地容易为外境所诱惑,容易为眼前的小利得失和谨小的乐趣所吸引,从而忘记了人们的自性当中还有超越法界的极乐。所以《心经》才指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心上求法,要忘我无欲,要通过修为澄澈自性,最后才能进入到无恐怖挂碍、无是非颠倒的极乐世界当中去!
(唐密祖庭大兴善寺匾额:心清即禅)
而要澄澈欲望,清净自性,就要走先人们通过艰苦努力所探索到的道路,就是李白在诗文中所指出的:“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不能进入到这个境界,是无法真正地澄澈欲望的。《修真图》和丹经武学指出了修为的正确道路。但是世人福缘浅薄,视若无睹。因此,李老师在《翰墨缘》彩页“文人丹夫”条幅中指出:“夫有大志者,为事不求人知,不顺世态,人以为不尽情理,究不知千古而后或数载过之,如於之思作为乃大君子风,世人识而晚矣!”奈何!奈何!福德浅薄,正念绝少之似我辈!
所以才说:很多人做人尚且不完全,谈何修真?李老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众生难度。末世众生就是这样的吧,宁愿碌碌无为地自生自灭,也毫无觉醒修真上进之心。
(李真阳老师砚拓:坎水初升月正明,金砂炉火趁工成,玄光自照金阙府,紫霭神锋飞苍穹。)
附录: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17/03/2018 10:26:01
文章主题:
回复: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本文系转发“雪山飞龙”微信公众号文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27/03/2018 22:00:23
文章主题:
回复: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真正的修为者,前进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活中的各种磨难才是真正的禅机。就像《西游记》中到西天取经的唐僧一样,始终需要直面各种各样的危机和磨难,甚至时刻都有性命之忧。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而不是被鲜花和掌声。因此,真正的修为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披荆斩棘,矢志不移,唯其如此,才有精进的可能性。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27/03/2018 22:07:03
文章主题:
回复: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丹经武学的学识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才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磨难,才会一直接受着各种风雨的洗礼,才会一直屹立不败。如果是虚假的学识,早就昙花一现了。遭受的磨难越大,才更加说明丹经武学的学识是有价值的,是宝贵的。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27/03/2018 22:14:31
文章主题:
回复:回答提问:修禅需要哪些知识和功夫作为基础?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遗憾的是,不少人浅尝辄止,遇到磨难就退缩,与真如大道失之交臂。还有人错误地认为,越热闹人越多,才证明这个学识是真实的。其实恰恰相反,越是为普通人喜欢的,往往并不是真实的大道,越是为人们所唾弃的,有时恰恰才是真实的大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俗人闻道大笑,不笑不为道也。这都是因为俗世中人心地迷惘,心识浅薄的原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会员茶室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