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仙学巨子——陈撄宁  XML
论坛首页 » 道家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春潮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7/06/2007 09:09:31
文章: 0
来自: 221.201.103.182
离线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战乱迭起,民不聊生。道教仿佛睡狮猛醒,应运诞生了一位卓越的领袖人物。此人奋勇举起“仙学”的旗帜,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道家文化而大声疾呼,奏出了道教在新时代的最强音;继往开来,功德殊深。他,就是近代道教仙学的开拓者——陈樱宁先生。

    陈樱宁(1880—1969),原名志祥、兄善,字子修,因好《庄》改名“樱宁”,道号“圆顿子”,道教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祖籍安徽省怀宁县,世居安庆。幼承家学,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即萌学仙之念。稍长,考中秀才。因患肺痨,从叔祖学医,同时试做仙道功法,逐渐恢复健康。十九岁时在黄山遇一道长,功夫已是“六脉俱停”,得到指点,益增修仙之志。1905年,考入安徽政法学堂,两年后痨疾复发而辍学。乃立志求道,离家访师。先赴九华山、宁波、天童山、常州等地,寻访佛门高僧,感到佛教修养偏于心性,对于肉体仍无办法。转而广游道教名山,曾访穹窿山、茅山、武当山、崂山、涂山、金盖山等地,遇到一些高真大隐,得到不同丹法的口诀。1912年—1915年,赴上海市白云观通读明版《道藏》5485卷,遂进一步探得道教丹术之底蕴,认识道教学术之全体。后撰《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一文,认为“道家学术,即是治国平天下之学术,含义甚广,不可执一端而概全体。“道家学术,包罗万象,贯彻九流,本不限”于‘清静无为’消极之偏见,亦不限于‘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狭隘之范围。、”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旋赴北京,寻访高道,并住白云观等庙炼功。自言其师承:“作正式导师前后共有五位,北派两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若论到龙门派,仆算是第十九代圆字派。”

    1916年,陈樱宁由京返沪,与西医吴彝珠结合,夫妻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这时,他又偷闲阅读了大量丹经道书,兼及文、史、哲等方面书籍。并栖江西庐山、北京西山以及苏、浙、皖等地名山修炼。1918年,他积累资金,购置药物,准备烧炼外丹炉火。1922年—1932年间,进行了国内外堪称罕见的外丹实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后总结道:“惟以多年苦心,并数百次之试验,证明古神仙所遗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非欺罔。……从此改变方针,另起炉灶,将曩日外炼精神,转而对内。”遂转而精研内丹之学。

    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樱宁主笔。为了弘扬祖国传统道家文化,他把道教丹学改称“仙学”,打破仙术密不可宣的陈规陋习,公开向全国读者答疑。一时之间,修真学子,悟士炼师,纷纷叩问道要,交流玄机。陈樱宁及其同道,提笔撰文,精阐道义。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之中心。1936年,陈樱宁迁居沪西南石桥,专事修炼著述。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8年5月,张竹铭等人因陋就简,创办“仙学院”请陈樱宁主讲仙学经典,公开讲授了《参同契》、《悟真篇》、《黄庭经》《灵源大道歌》《孙不二女丹诗》等丹经。1939年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扬善半月刊》改版为《仙道月报》,重新发行,继续受到欢迎。1941年又因上海局势日趋险恶,只得停刊。

    此后,陈樱宁仍然坚持仙学的研究,并传授弟子。1946年,陈樱宁在杭州佑圣观举行仪式,收录志心仙道的中医师胡海牙为弟子。其后,胡海牙一直追随陈樱宁先生身边,并负责照顾其生活,成为陈樱宁晚年最得意的弟子。

    195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聘请陈樱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陈樱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之一。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58年,担任全国政协列席委员。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11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此时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迅即在全国政协讲坛呼吁开展道教学术之研究,得到政府重视。他提出“在教言教,按道教本来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针,成立道协研究室。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道教学术研究人才。他领导制订了研究计划和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整理道教资料,编辑《道协会刊》,创办“道教知识进修班”亲自撰写文稿和授课。,陈樱宁受到全国道教界的拥戴,被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董必武、。李维汉、张执一、汪锋等人,均曾从其习学养生之道。他在中医界亦颇有声望,名医潘箬泉、恽铁樵、章次公、秦伯未、施今墨等人,都曾向他请教切磋。

    面对当时道教日渐式微的不利局面,陈樱宁高瞻远瞩,对道教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把道教学术归纳为基础的气功疗病、动功健身、静功养性、药食延龄和高深的内丹、外丹、医学、老庄哲学等,认为道教精神寄托在道教学术上面。道教的形式随着时代进化,不能保证永久不变,但道教学术为群众所需要,非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将来可以逐渐发展。只要道教学术一日存在,道教精神也就一日有所寄托。据原道协工作同志介绍,当时陈樱宁虽年逾八旬,却是耳聪目明,行路健步如飞,为年轻人所不及,且记忆力过人,能把《道德经》五千言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令人称羡,足见其仍保持良好修功。他生前曾对学生言,如能保持静修炼,起码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

    不幸的是,1966年爆发的十年浩劫,陈樱宁受到冲击,他忧国忧民,无力回天。1969年5月25日下午7时解化于北京,享年八十九岁。

    陈樱宁生前教授了一批德才兼优的学生,其中较著名者有张竹铭、汪伯英、张嘉寿、朱昌亚、史剑光、胡海牙等人。

    陈公虽已遁去,但他对道教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特别是他的仙学著作,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继承发扬。

    陈樱宁先生所倡导的仙学理论,除了继承传统丹学“仙道贵生”“性命双修”“以德培道”“重师传”等鲜明特点之外,根据时代需要,又从以下方面充实加深了丹道的内涵。

    1.爱国护道

    陈樱宁先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面对当时帝国上义对中华民族的武力侵略和文化侵略,他分析说,“武力侵略,不过裂人土地,毁人肉体,其害浅;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夺人思想,却人灵魂,其害深。……若不利用本国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将见数千年传统之思想,一朝丧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终至失其信仰,祸患岂可胜言哉!”他认为“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因而提倡以道救国,团结民族精神,竭力御侮,庶几民族尚有复兴之望。他说:“长生不老之药,中国人自己不敢承认,将来又让外国人捷足先登,以五千年开化最古之国家,四百兆优美文明之种族,竟至数典忘祖,道失而求诸异邦,可胜慨哉!”这种爱国护道的赤子之心,是陈樱宁先生倡导仙学的出发点。

    2.师法自然

    陈樱宁先生在指导别人做功时,处处强调“自然”要妙。如:“若云守窍,当以‘规中一窍’为最适宜,但不可死守,当顺气息之自然。“我教人初步工夫,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字‘神气”合一,动静自然’”他反对执着,。“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他还认为丹法修持在每人身上做出的现象,”往注有出乎丹经范围之外者,不可一律看待。他说:“阳光二现、三现之景象,乃伍真人自己之经验,不是人人一定都有这个样子,可不必拘泥。”只有深入法海,博通道要者,方有如此眼光。

    3.顿悟最上一乘

    陈樱宁先生极为推崇陈希夷、邵康节、黄元吉一派之丹法,且引为“私淑”。他认为此派丹法最要紧的就是“玄关一窍”,并言:“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中,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认为此乃修道之上乘。他作有《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并说:“学者果能全部贯通,即身就可成仙作佛,不必待到他生后世矣。这样,”他将道教丹法提炼升华,而为顿悟之法门。

    4.贯通三元

    三元,即天元大丹(清修)、地元神丹(外丹)、人元金丹(双修)三种道教丹法之总称。陈樱宁先生既得三元丹法之真传实授,复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拘一格。他在《道窍谈读者须知》中论“彼家”道:“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别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同类异姓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可见他已把三元丹法贯通为一。这样就消除了拘执一派丹法的弊端,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自身功修。他在早年求道时期,习清静修炼;成家之后与夫人引为道侣,结伴双修;间亦住山清修,又费十载光阴烧炼外丹;晚年鳏居以静功修持为主。这些都取得了良好证验。修真史上,象他这样集各派丹法于一身的人物,确属罕见。

    5.实修实证

    陈樱宁先生认为:“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神仙之学,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他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欺世盗名的伪道:“现在有所谓精神疗病,心灵疗病,据他们自己夸张,可以远隔千里万里,都能使病者痊愈。我想近在咫尺,尚不见功效,何况远在天边?这些都是营业性质,故神其说而已。“世间一般空谈心性之徒,不必说出阳神毫无希”望,仅此出阴神功夫,亦未曾梦见,居然狂词瞽说,毁谤神仙,真可谓蚍蜉撼大树而已。对于个人的修证功夫,”他坦诚地说:“譬如我自己是个学仙的人,……倘仍旧不免老病而死,又无丝毫神通,你们切切不要烘云托月,制造谣言,说我已经得道,免得欺骗后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令人钦佩。

    6.因材施教

    陈樱宁先生说:“盖道乃宇宙万物所公有,不是少数人所私有。他打破仙道密而不宣的条条框框,”择其可言丹诀,和盘托出。他认为不必拘泥“自渡渡人”之常规,可以“人己并渡”,也可以“先渡人,后渡己”。同时又认为丹道不可一律普渡,他说:“今传道者,动辄曰普渡众生,若非滑稽,即妄语耳”。他把道教丹学分为显教与密教,显教可以知无不言,密教则不许妄传于人。又以道、法、术三者分别对待,道可以公开宣讲,法当择上、中、下三等根器而授之,术更须择时、择地、择人、择社会环境,而酌量其可传与不可传。他在传人之际,往往因人说法,因材施教,使人人都能接受。既避免了大道失传,又注意到道不妄传,可谓颇具匠心。

    7.提倡有所比较

    陈樱宁先生一方面极力维护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来仙道文化之纯洁,另一方面又主张兼学他家,有所比较,以利于仙学的发展。他说:“唐宋以来,学道的人大半兼学佛,因为他们都是虚怀若谷,并且希望得一个真实的比较。”故他打破门户之见,博采百家之长,不仅师事儒释道三家,接受西方科学,而且甘冒“迷信”和“旁门”之嫌,接受乩坛和江湖的传授。正是这种博大宏深的精神和坦荡无私的胸怀,才使他能够做到博学守约,有所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仙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自己的广博学识,对道家和他家,及其道家各派之间,都作了颇具见地的比较,使后人由此得窥古代各家学术之门径。他的见解简明扼要,言必有中。如比较老庄之道:“就老庄学说而论,庄子之见解亦大异于老子,试观《庄子·天下》篇,可以知其概矣。盖老子所讲的是教相,庄子所扬的是宗风,于是同一道家,而有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

    8.借鉴科学

    陈樱宁先生提倡仙学所处的时代,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他看到帝国主义利用物质科学制造杀人武器,残害人类,荼毒生灵,试图倡导仙学,强国强种,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战胜科学化的杀人武器,饲笊胶屠值氖澜纭A硪环矫妫部吹娇蒲Ъ际醯姆⒄梗死啻戳宋拿饔虢剑衔裳Ъ肟蒲嘟咏蒲Ы徊娇梢杂胂裳Ш献鳌S谑窃蒲В越馐秃透慕裳АM彼种赋鱿裳в肟蒲е煌蒲в胂裳啾纫灿衅淙焙丁K担骸敖揽蒲е鸾ゲ鳎窖Р⒉蛔阋匀分徒饩錾乐笫拢颂迳杏行矶辔粗孛埽挥欣孟裳В拍苡薪饩鲋MO执蒲Ы岷舷裳Ф匀颂灏旅亍敝剿鳎な盗怂目蒲гぱ浴3掠D壬燃岢执车南傻姥担职芽蒲谌胂裳В庖彩堑澜痰纳裣裳跤胧贝椒⒄沟谋厝坏缆贰FONT size=2>    陈樱宁先生以特具卓识之眼光,指出:“仙学在今日,实未便墨守成规,而有随时代演变与改进之必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他巧妙地,把道教丹学改称“仙学”对旧的丹道观念进行了革新;,反对死后成就。提倡今生现得,反对自我了脱,提倡救世度人,反对三教合一,提倡仙学独立,反对玄学空谈,提倡实修实证……等等。他说:“因欲联络全国超等天才,同修同证,共以伟大神通力,挽此世界末日之厄运,非但不赞成生西方,并且不许升天,不许作自了汉,不许厌恐此世界之苦而求脱离,不许羡慕彼世界之乐而思趋附,故异于往昔神仙之宗旨。”在他的热心倡导下,举国上下,修真之士遥相呼应,研究丹道蔚然成风,力挽道教文化于颓势之中,使仙风大振。


    陈樱宁先生自幼即打下丰厚的儒学功底。青年时代历尽艰辛,访得道教各派丹法之口诀。进而通读《道藏》,博得道教学术之全体,并且阅读佛经,互相比较。更以自己颖悟超人之天资,亲身对三元丹法的真修实证,和同参师友互相印证。从而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炼并总结了道教的丹学,在继承传统仙道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构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仙成”理论,从而发展了道教的丹学。

    陈樱宁先生对道教怀有崇高信仰,他得到道教各派丹诀的传授,并且亲身受益。可是,陈樱宁先生所处的时代,道教已经相当衰弱。他分析说:“唐朝以前,道教与佛教之争论最盛;宋朝以后,道教势力渐渐衰微;明清以来,只看佛教徒摇唇鼓舌,道教徒一声不响,噤若寒蝉,实因人才缺乏,并无其它原因。今日道教已不成其为教了。”功夫好的深山炼师,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不能适合社会大众的心理,因此遁迹不出。世上所见又是伪道甚多,正道难以发展。陈樱宁为了绵延轩辕黄帝以来千古相传之遗绪,只有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但在当时,以他个人的力量,又无法挽回道教整体之颓势。况且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人主张全盘欧化,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团漆黑,大有压倒一切传统宗教之势。

    在此不利形势下,陈樱宁以清醒的头脑和深远的眼光,一方面认为道教学术是科学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一方面认为道教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否则将被科学作为迷信而打倒。他认为,道教只有“改头换面,适应环境”,才是正确出路。故此,他巧妙运用道教“应变”之方,提出了新的“仙学”概念。把仙学从道教的躯壳中分解出来,专弘仙学,不谈宗教。“否则宗教迷信有一日被科学打倒之后,而仙学亦随之而倒,被人一律嗤为迷信。”同时这亦扫除了许多无谓纠纷,无伤道教全体:“苟受挫折,亦不过损我一人之名誉,与中华整个之道教固无伤也。”甚至,他还对道教说过一些“怒其不争”的话,可谓用心良苦。我们应当理解陈樱宁先生的这种做法,正是这样,才使他在道教衰微的困难条件下,弘扬了道教最精华的仙道之学,避免了仙学和道教同归衰落,挽回了道教文化之颓势,事实上也拯救了道教。

    陈樱宁先生构设的仙学理论,上承轩辕黄帝以来相传之遗绪,下衔道教三元丹法之真传,并以自己的超人智慧,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全面开拓和升华了丹道的内涵。经他改造之后,仙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新时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使道家—道教千古相传之仙脉,得到弘扬光大,未因近百年的战乱而中绝。从道教的发展史上来说,假如没有陈樱宁先生所构设的仙学理论,没有他在仙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那么在这一历史时期,道教丹学的发展很可能就会是一片空白或一片模糊。仙学的出现,对于未来道教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是丹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陈樱宁先生堪称承上启下的一代仙学巨子。

    当然,陈樱宁先生所处的时代,多在颠沛流离之中,现实的危急,使他不可能潜心治学。他的思想多在书信,论文中流露出来,显得十分散乱。五十年代后期,他担任中国道教协会领导职务,着眼于整个道教事业的发展,已无暇专心从事仙学研完,同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他只好闭口不谈仙学,只言静功修持。

    因此陈樱宁先生所倡导的仙学,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这将有待于后辈志心仙道者的进一步整理完善。古人云:“若不仰范先贤,何以贻厥后来。”在人们探求道家养生宝库蔚然成风的今天,阅读陈樱宁先生等人遗留的仙学文献,相信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田诚阳
1991年1月写于北京白云观

 
 
论坛首页 » 道家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