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怎么做传统文化的宗风传人?  XML
论坛首页 » 教学研讨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凌霄客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03/09/2010 23:35:23
文章: 90
离线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是用什么来衡量?》,文中说只有能演示大道,能进于大道的文武诸艺操持才是正宗。而且正宗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要生命能生出玄光,也就是进入了玄门,才是真的正宗。



当然,历史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修真的功夫也是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在明朝九脉合真之时则是达到了顶峰。自然门、金门、玄门、真门,这是门的层次。门上有轮,轮上还有宗。可见传统的灵性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



明白了什么是正宗,那么怎么才算一个宗风传人呢?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要求。就像以前武当的传人必须具备文武三绝:武之软、硬、轻;文之诗、书、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







圣人之治,因世而异。在五百年封真期间,武当的传人因为祖训,不能广传宗风,多是代代单传(包括九脉的传人)。那么每一代传人就必须要做到文武三绝在身,要不然宗风就失传了。



等到了五百年开真之后,封藏多年的一脉真谕“真元修真法”重启洞天,再现人世,这时需要的就是把这个宝贵的灵性文化遍传人间,造福社会,因此对于宗风传人的要求就变了。



只要对文武有一定的认识,愿意去弘扬宗风;并且按照师父教的内容往下面传,不失真,那就是一代宗风。



当年我的老师李兆生先生在这一点上一直秉承宗风,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师爷们怎么教他的,他就怎么教我们。



先生学识惊人,因材施教。在80年代初期,先生已经在哈尔滨课徒授艺。其时多以武功,技击授人。



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喜欢武术,加上当时治安不像后来那么好,所以以武术技击为切入点,人们更容易接受。同时武功练好了,也能为进一步修真打好基础,所以先生早年教的徒弟,在武技上多有精湛修为。



到了九十年代,整个国家的治安环境大为好转。加上功夫也要提高学习的层次,要由武学转入修真。按先生之语,则是“每个人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净化心灵,从武学而转入丹道,转入到人生的修为。”



从这个阶段起,先生的教学是武学与修真同授。以文武之操持而转入修真,以武演道,以文载道。可惜的是先生的一些老徒弟,过于沉迷于武艺而没有继续深入求学,诚为憾事矣。



在九十年代,先生先是出版《翰墨缘》,讲的是以书法合于剑道,传的是三丰祖师龙行大草、武当天龙神剑。



然后出版的《真元宝笈》,说的是怎样以武演道,定下了丹道修持的修行途径。小炼形抻筋拔骨、开通经络;元明功采气聚形,壮大真元;玉环桩行血推脉、太乙循经;混元球聚气化形、敛气呈真;白鹤飞鸣图把神凝结成颗粒,羽化飞升。



当然由于书籍篇幅有限的原因,只是介绍了一个修真主体的框架。其他的很多内容没有能收藏在内,比如说用服气餐霞来采集日月山川之气,草木金石之灵,把身中的元气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还有龙虎神功,化神为气,乃至纳气还精。这是社会上所鲜为人知的内容。传统的修持除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外,还有龙虎神功这样高超的修为。



你光只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这是不完善的。还要有化神为气,纳气还精的修持,这样上下都有,功夫的修炼才能更加有效。



除此之外,金气朝元,金气大周天,先天内景功、寒山七式,金龙八式……等等功夫都没有纳入其中。这些功夫,有兴趣,有毅力者则需要找老师教导方可。



其后又出版了《声律真诠》,这本书是以音弘法的专修。这三本书的出版把宗风中的三昧真参法尽列其中。



以文观意者,《翰墨缘》也;以音弘法,《声律真诠》也;以形鉴真,《真元宝笈》也。此后出版的诸多书籍,虽各有精专,皆在此三者范畴之内,是对这三本书的补充和完善。



到了2000年,先生与《武当》杂志社合办了丹经武学专修班,以循经太极拳为向导开启新的篇章。



这一年也是传统宗风一个新的纪元,因为先生把丹经武学正式的推向了社会。丹经武学是在真元修真法的基础上,融汇了先生得到的其他传承而成。



先生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而鲜为人知的是先生还是少林老祖飞龙宗第二十六代掌门、雪山飞龙派第九代掌门、武当先天太极第十八代掌门、张三丰龙行大草武当天龙神剑第九代传真、武当真元玄宗丹脉第九代(武当真元内脉丹法)掌门、龙虎堂二十三代主人……



先生把他一生所学,一生的修为尽归于丹经武学,使后之学者能以一脉而尽窥灵性文化之密。当然能得到多少,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2010年,在北京开办循经太极拳高级研修班。2011年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成立,并举办首届丹经武学师资培训班。并于同年举办第一期循经太极拳专修班。



8月5日至8月14日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举办第二期少儿文武同宗学习班。直至2013年6月14日先生羽化登真。其后,先生一手成立的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一直坚持传授丹经武学,继续弘扬传统文化。



先生一生奔波,教书育人,著作等身,留下《统元楼藏真丛典》诸多著作。使后之学子能以此证真,正是一代宗风典范。



先生当年以太乙铁松派十三代掌门的名义出山,而使太乙铁松名闻天下。并广传雪山飞龙密,使这一代中原密法广为人知。



而一代少林禅宗武学,少林老祖飞龙派的神功奇技亦被先生推出,走向社会。使世人知道少林功夫是真有其事,非杂耍套路可言。也使世人知道,少林神勇功夫当以禅法合参,是禅武合一也。



先生一生清正秉为,少言他人是非。不得不说之时,亦是对事不对人。在学术的大是大非面前,则是勇于直言。



比如先生直指社会上的大多数武术,并非宗风,而是散流。虽然先生也知,说此话会得罪很多人,但是仍然义无反顾。



先生一生不计他人毁誉,一心向道而行。有人说先生写的书价格高,想的是赚钱,却不知书中所写乃是大道之法,岂可轻授?



正因为定价高,而使销量受影响,很多书籍积压多年方销售完毕。也正因此,先生一生清贫。



1986年时,是气功最热门的时候。先生1986年就在《武当》杂志发表了《飞鸣图》功谱总谱。这个《飞鸣图》全名叫《白鹤真人飞鸣羽化全真神图》。当时的那些气功大师们还在争论丹田在哪,先生已经把传统修真羽化飞升的功法公开发表了。



记得听一同门说过,有一次先生开班授课,当时一千多人前来听讲。先生一看,来者多是心性浅薄之人,于是泛泛而论,不讲真功夫。



于是好多想来偷师学艺,然后自己嫁接一二,成为开宗祖师的人走了。等只剩下一两百人的时候,先生才开始认真讲课。



如果先生是为了发财,按当时的流行套路,开一次大班几千人,搞一次带功大会,每人收几元钱,以先生的才识,知名度,随便一年下来,几百万就轻松到手。



更何况先生诗文书画印拓,无一不精,尽是大师风范。开一次班,卖一些书画,如此简单的赚钱套路,是先生不懂吗?是不为也。



那时的很多气功大师只知道意守丹道,言必说外气。而先生一出山门,讲的就是修真,讲的就是文武操持,讲的就是三教合一。



先生数十年来的教学,内容前后一致。不像那些气功师们今天说一套,明天说一套。从先生85年出的吉林版本《真元窥密》,到后来出版的所有书籍,都可以看出脉络分明,传承有序。



先生功力这么深厚,但是为什么晚年多灾多病?是因为一生付出了太多,是舍身以成佛,忘我以成道。



先生早年为让世人知道传统功夫的真正修为,不惜牺牲元气去治疗聋哑(与吉林科工委合作)。再到后来四处教学,为了让法子门人尽快修行有成,把自身辛苦修为得来的功夫转化为黄金种子打入徒弟身中。



其后的著书立说,改良循经太极拳,无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做付出。





写以上之诸多文字,是以先生的一生作为来作为指引,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一代宗风:恪守古律,忘我无私。



先生当年说过传统修真的几个阶段境界:1.修真自持;2.警喻世人;3.教化群生;4.成真作祖;5.恒定不定。先生自学艺有成,就一直按照这上面所说的去做,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有了先生这样辛勤的付出,才有今日之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遍布天下。如先生所言:“不是当年承脉持,怎见满圃色华鲜”。



没有先生多年付出的努力,怎么会有国学之宗风为世人所知?可惜有一些人,一面享受先生付出的成果(以教学太乙铁松功夫而赚钱),另一面行诋毁先生之事(说先生没有得到真传,说先生骗人,后来不教真功夫了)。



却不知没有先生四处奔波教学,辛苦筹钱出书,哪有如此多世人知道太乙铁松之名而来求学?再说了,掌门者必是一门修为最为高深者,如果连掌门都没有真功夫,那么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背后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真有才学者,必是以自身之修为才识使学生心向往之,而不是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先生一生的贡献正如他自己所写的诗:“山人已臻大道全,六法真如合大千。羽化应随明月去,留得玄机任人参。”如今先生已经羽化成真,留下了《统元楼藏真丛典》,让后之学子得以参真,正是“留得玄机任人参”。



昔日之真元修真法,今日之丹经武学,是古之圣贤们历尽岁月而留下的真如智慧,超凡灵光。小用能延年益寿,大持则超凡入圣。



文以畅情怀,武以舒气血,文武双持则身心舒畅。正是“终日身心清若水,笑用光明洗肺肠”也。



先生留下了丹经武学这一脉宝贵的灵性文化,需要我们去更好地弘扬与光大。如何做一代宗风,先生已经用自己一生的事迹做出了典范。



如先生所言,光自己一个人闭关修炼文武诸艺,太自私了。在修持有所得之后,需要的是每一个宗风学子走出来,多写文章,多教学,多展示传统艺术,让世人知道真正的一代宗风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姿,如此才能让灵性的种子播洒全世界。



诗曰:“先生已然飞升去,留下风烟万倾深。宗风脉传今犹在,万众一心共长吟。”以此诗怀念先生。亦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承担起宗风传人的重担,使“绝学如火永流传”。
 
论坛首页 » 教学研讨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