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逆缘是修心的良药(转贴)  XML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道心
2、上义士           上义培勇姿 出入带香色 周栏执文章 造作合此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20:18:57
文章: 21
离线


逆缘是修心的良药



衮却格西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同时具足一切修学佛法的内、外在条件──八暇、十满的人身,就应该庆喜自己。这么难得的机会,未来要再遇到,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的话,也不是永远拥有的。所以为了追求无量来世的利益,我们应该生起清净的皈依心,并且谨慎地注意因果,也就是何种行为该断除、何种行为该修持,按照自己的能力好好做,逐渐使业更清净。


  如果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希望来世能生到人天善道,这个目标是很不够的,因为人天道的安乐,只不过是短暂的,并不能永远保持。生死的本质是苦的,不管是苦苦、坏苦或是行苦。


  在生死当中没有绝对的朋友或敌人,身处上层或下层社会,也都不是固定的,所以生死中的现象不可依赖。生死轮回的经历就是经历生老病死的种种苦,不断地投胎到不同的生存状况。除非达到觉悟境界,才能脱离生死苦。


  若修学佛法,只是因无法忍受自己的苦,而想脱离它,这个佛法不是大乘的佛法。所谓大乘,是指你发心学佛唯一的动机,是要使一切有情脱离痛苦,成就究竟的安乐──佛果。


  因此不管用禅思、诵经或念佛,只要动念是为利益一切众生,那怕是只诵一部经或念一句佛号,所造的功德就像佛所关心的众生的数量那样大。假定这种随时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态能够维持,那么连穿衣、吃饭,都不会造恶业,因它的基础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


  然后把一切善业的功德回向众生,希望它变成众生安乐的因。也许你会想:“这样回向,那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念头来自把我当做实有的,这种无明,来自爱惜自我的心。两者都是根本的惑痴。事实上,我们利益一切众生时,间接的也是利益自己。


  如果修学佛法,一切修持及所作所为,都仅仅为众生愿生善趣,期望利益一切众生;追求佛果,也是希望能给有情安乐,这就是修我们的心,培养这种利他的念头,当我们碰到任何困难时,困难就会变得非常渺小。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发心拿武器来攻击我们,我们知道父母的心有问题,不但不想报复,反而生起悲悯;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如遇敌人欲夺取我们的财物,危害我们的身体或生命,我们也可以把他当成是中了烦恼毐而发狂的众生。如此思惟,就可以减少对这类众生的嗔恨心。


  对一般行者来讲,如果受的损害小,如小东西遗失、碰小伤,要他忍受,他还可以;假定是重大的损伤,要他维持平衡的心态,就很难了。除非已经成就忍辱波罗蜜,并调伏了嗔恨心。对修菩提心的菩萨而言,无论遇到的伤害或损失有多大,其反应是非常喜悦并深深感激。



衮却格西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同时具足一切修学佛法的内、外在条件──八暇、十满的人身,就应该庆喜自己。这么难得的机会,未来要再遇到,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的话,也不是永远拥有的。所以为了追求无量来世的利益,我们应该生起清净的皈依心,并且谨慎地注意因果,也就是何种行为该断除、何种行为该修持,按照自己的能力好好做,逐渐使业更清净。


  如果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希望来世能生到人天善道,这个目标是很不够的,因为人天道的安乐,只不过是短暂的,并不能永远保持。生死的本质是苦的,不管是苦苦、坏苦或是行苦。


  在生死当中没有绝对的朋友或敌人,身处上层或下层社会,也都不是固定的,所以生死中的现象不可依赖。生死轮回的经历就是经历生老病死的种种苦,不断地投胎到不同的生存状况。除非达到觉悟境界,才能脱离生死苦。


  若修学佛法,只是因无法忍受自己的苦,而想脱离它,这个佛法不是大乘的佛法。所谓大乘,是指你发心学佛唯一的动机,是要使一切有情脱离痛苦,成就究竟的安乐──佛果。


  因此不管用禅思、诵经或念佛,只要动念是为利益一切众生,那怕是只诵一部经或念一句佛号,所造的功德就像佛所关心的众生的数量那样大。假定这种随时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态能够维持,那么连穿衣、吃饭,都不会造恶业,因它的基础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


  然后把一切善业的功德回向众生,希望它变成众生安乐的因。也许你会想:“这样回向,那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念头来自把我当做实有的,这种无明,来自爱惜自我的心。两者都是根本的惑痴。事实上,我们利益一切众生时,间接的也是利益自己。


  如果修学佛法,一切修持及所作所为,都仅仅为众生愿生善趣,期望利益一切众生;追求佛果,也是希望能给有情安乐,这就是修我们的心,培养这种利他的念头,当我们碰到任何困难时,困难就会变得非常渺小。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发心拿武器来攻击我们,我们知道父母的心有问题,不但不想报复,反而生起悲悯;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如遇敌人欲夺取我们的财物,危害我们的身体或生命,我们也可以把他当成是中了烦恼毐而发狂的众生。如此思惟,就可以减少对这类众生的嗔恨心。


  对一般行者来讲,如果受的损害小,如小东西遗失、碰小伤,要他忍受,他还可以;假定是重大的损伤,要他维持平衡的心态,就很难了。除非已经成就忍辱波罗蜜,并调伏了嗔恨心。对修菩提心的菩萨而言,无论遇到的伤害或损失有多大,其反应是非常喜悦并深深感激。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6:21:58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