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古代科学家张衡  XML
论坛首页 » 文化杂谈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大漠孤烟直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12/06/2007 08:27:54
文章: 33
来自: 221.201.96.136
离线

张衡幼年时代,家境贫寒,但他年幼好学,天资聪慧。他十几岁时,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张衡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离开家乡,开始游历名都大邑,求师问业,曾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诵《五经》,贯六艺,十八岁便写成了第一篇文学作品——《温泉赋》。

张衡二十三岁时,受聘于南阳郡太守鲍德门下当主薄。此后他花了十年功夫,写成了著名的《二京赋》(即《西京赋》、《东京赋》),讽刺“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的不良风气,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名都故城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较高成就。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张衡由鲍德举荐,进京作了郎中,在任三年,迁升为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又调升太师令,掌管天文、历法、预报天象气候。从此,他潜心钻研文学,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衡的宇宙天体观是“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和地的关系就象蛋壳包蛋黄一样,天外地内。他所著《灵宪》一书,用赤道、黄道、南极、北极等名词,并画出我国第一张完备的星图, 共有2500颗恒星。公元117年,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浑天仪分内外两圈,可以转动,上面刻有南北极和赤道、黄道、二十四节气以及日月星辰等,日月星辰位置和出没情况与宇宙间的情形完全一致。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张衡调任司马令,后上日蚀表。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再转任太史令旧职。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他又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之,状似酒樽,四周镶有八条龙,龙头对着东、南、西、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嘴各衔铜丸一个,每个龙头下面各蹲一只青蛙。如果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的龙嘴会自动张开,铜丸随之滚出,落入青蛙嘴中,工作人员便可立刻记下地震的时间和方向。

张衡还创造发明了记里鼓车、指南车、测影土圭、独飞木雕等,撰写了《历法灵宪》和《算罔论》,著有三十多篇科学、哲学和文学方面的著作,在历法、算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上也都有很大贡献。同时代的崔瑷曾评论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后汉书·张衡传》),概括了张衡在科技方面的才华。为了纪念张衡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家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市北)人。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家为著姓,祖父张堪官至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太守,为官清廉爱民,老百姓赞之为“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的思想品德对张衡影响很大。

张衡“天资睿哲”,聪慧过人。少年时曾以善作文章闻名。十七岁时游学三辅,随后又东入京城洛阳,就教于太学,拜经学大师贾逵为师,“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成了他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但这时政归外戚,权任宦官,朝廷开始腐败。张衡认为虽在朝为官也难以实现匡济之志,因此郡国推选他为孝廉,公府也几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加以拒绝。正好这时鲍德出任南阳太守,鲍德“修志节,有名称”(《后汉书·鲍永传》)“导以仁惠,教以义方”(张衡《大司农鲍德诔》)又颇重儒术,这正是张衡所向往的人。所以当鲍德邀他出任主簿时,张衡满口应承。这从作于此时的《同声歌》中可以看出他那兴奋的心情。诗以新婚女子矢志与丈夫同床共枕、勉供妇职来表现他辅弼鲍德、尽忠尽职的决心: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思为莞蒻席,在下比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遇知音、从明臣的喜悦之情洞然可观。由于二人志趣相投,合作多欢,所以张衡一任九年,直到鲍德被诏拜为大司农才离开。这几年中,他帮助鲍德在南阳修建学校,敬老会儒,以至“济济京河,实为西鲁”(《大司农鲍德诔》)。

位居幕僚的张衡,虽身在南阳,却心忧天下,对朝廷上下的奢华无度,痛恨不已。然而位卑言轻,既无由在朝廷上慷慨陈词,也不能凭一己之力扭转世风,于是他决心效法前辈赋家用写作大赋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以便闻于主上,借助皇上的威力来整饬这种败亡之风。大概就在出任主簿之时,他模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二京赋》。但他既对班固的《两都赋》“薄而陋之”,也不满意司马相如、扬雄创作的大赋:“故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置解罘,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二京赋》)认为这种曲终奏雅的安排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不能达到振醒君主、除弊救世的目的。他的《二京赋》虽然描写对象与前辈诸家无异,讽谏的力量却大为增强。它既有假托历史、故事的暗讽,更有切直无掩的议论:“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娱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表现出张衡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患和希望改变江河日下局势的强烈愿望,其对现实人生的认真态度和补天救世的良心责任都足令后人折腰膜拜。因此费时十年的《二京赋》不仅以描写对象最众、篇幅最长,饮誉“长篇之极轨”,更以其空前绝后的讽谏力高出于他赋之上,从而使得三十刚出头的张衡一举成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当然奠定张衡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还有那开抒情小赋先河的《归田赋》,“寄兴高远、遣词自妙”的五言《同声歌》,以及被誉为七言诗之祖的《思玄赋》后的系辞。

“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张衡卸任主簿后,回到家乡。这期间大将军邓隲“奇其才”,多次辟他为幕僚,但张衡始终不就。个中原委,不甚清楚。但根据张衡一生的出处进退来看,有一点可以肯定:决不是张衡不想做官。这时安帝尚幼,邓隲以大将军兼舅舅的身份辅政,大权自然都在邓隲手上。而东汉后期无论是外戚辅政,还是宦官专权,朝政都是十分黑暗的。人们对这种架空皇权的现象十分不满,张衡在《陈事疏》中就曾劝顺帝要掌握“刑德八柄”,做到“威自上出”。这可能就是张衡不肯应邓隲之辟的原因。

安帝永初五年(111)诏拜张衡为郎中,三年之后迁为尚书侍郎,一年后再迁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责是掌管天时星历,遇上朝廷有丧娶祭祀之事,掌奏吉日及时节禁忌,负责记录灾异符瑞等事。张衡本“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对于扬雄《太玄经》所宣扬的盈虚消长、瑞应符现也很感兴趣。现在安帝任以太史令之职,张衡自

 
论坛首页 » 文化杂谈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