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三)——近代文坛的纷争  XML
论坛首页 » 基础功法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西游记》成书于封真文化之前(传统宗脉封真五百年),吴承恩也是宗风脉传的一代宗师,因而才有此一部《西游记》的惊世之作。
封真文化后,传统文化的根被封存石壁,潜踪不现。虽然如此,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仍然深深的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因而明清时期没有人怀疑《西游记》的丹经之旨,这一点是深入人心,不容置疑的。那时诸多的阐释《西游记》内涵本旨的专著就是明证。
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政局变换,社会动荡,使得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渐行渐远了,人们逐渐淡忘以至于完全陌生了。不能把握传统文化的本质,则只能与之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近代社会中,关于孙悟空的猴子形象曾在文坛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比如鲁迅先生就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由古时的无支祁演化而来的。
无支祁又称巫支祈、无支奇,最早出于《山海经》。无支祁乃淮涡水神,形若猿猴,颇有神通。制造的水害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年久日深。大禹将其制服,锁于淮阴龟山下水中,从此水患平服。直至宋时,还有人于淮水中钓得大铁锁,拖至锁尽,乃出一青猕猴,发怒欲狂,后又复入水中。
胡适先生则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由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演变而来。鲁迅和胡适这两位文坛巨匠曾为此大打笔仗,成为当时文坛的一大热点。
无支祁也罢,印度神猴也罢,都与孙悟空猴子形象的写作本意风马牛不相及。不能说后来的人们治学态度不严谨,也不能说他们不够刻苦努力。但是传统文化是要有真师领你进门的,进不了传统文化的门,是无法审知其本质的。
“世人枉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中早已讲透了这个道理。按照阴阳对立互根的规律,但从表面上下功夫,仅仅围绕所形成的作品兜圈子,是行不通的。“工夫在诗外”,参透传统文化之本质,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基本的学识的。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西游记》有一回目中有“心猿意马”一词,隐指孙悟空和白龙马,以多动的猴子作为孙悟空的形象,以此来喻指修真中的“心猿”一词。心性确实如同猴子一般,变动不定。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作者将孙悟空写成猴子形象的原因。“悟空”也有特殊的意义,能真正悟到空了,已不简单。比悟能高了一个层次,悟能又比悟净高了一个层次。从清净、神通、空,也隐喻修真的三个层次。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在下读《西游记》曾做摘抄一卷,书中丹经妙语、佛家真言随出可见,诸般故事皆有无穷真意。可惜在下学识浅薄,没有真实的功夫,虽然传世也有西游记丹经注释,但读来聊聊,一直希望有大善知识加以通释,甚为遗憾。
抛砖引玉,为识者笑:
书中有“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灵”一句,这本是唐密真言。唐密始于开元三大士,世传其盛于唐、衰于宋、灭于明,当年在长安,大兴善寺为译经道场,青龙寺为传法道场,法门寺为供养道场。中国佛教以唐为最盛,唐密曾经全面影响过中国佛教,影响过中国文化,故唐密虽灭,在文化中仍然有她的印记。所以西游记又何止是一本丹经,其实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今天岁月变迁,雪山又重新弘法于世,问询各位,可有法缘否?
金箍棒,“海中真阳水中金”,其本为坎中一阳爻,肾水中先天真阳,耳通于肾,故藏于耳。
听询各位。
qiushui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4/11/2008 01:47:48
文章: 97
离线

看一看《西游真诠》吧!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各位同道好友论述非常精彩,受益匪浅!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基础功法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