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作茧自缚与南辕北辙-------学习丹经武学需要多久才能成就?(节选自辅导答疑区)  XML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本贴节选自本论坛贵宾会员辅导答疑区)

如何才能在丹经武学上取得成就?

:首先非常佩服您的学习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能够这样的不懈追求,相信您一定会逐渐体会到自身的变化,所谓感而遂通。边练边悟是很重要的。修为除了练功以外,还要注意修心悟性。只有同时进行,才能比较快的入境。所谓文武双修,性命双修,阴阳方能不偏废。
我个人觉得丹经武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丹经武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丹经武学的学习可以迅速见效,也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到身体素质和气质的明显改善。但是,要取得成就与道合真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因此不能着急,要以无求自然之心入手去学习丹经武学,才更符合先天禅境。人到无求品自高,排除后天,方能更快更好的入道。
在丹经武学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友精进的比较快,有的精进的稍微慢一些,实际上在同样练功的状态下,很多时候谁成就的快主要取决于心性修为的高低,也就是取决于修为者自身是否能真正的远俗近道。心意真实,又能刻苦练功的人,进步最快。当年六祖慧能和神秀等同门为友,慧能虽然在寺院作杂务,但是他心意真实能够与大道相感通,因此在接受弘忍传法后迅速成就。如果只是一味的练功,于心性上不能彻悟大道,就像一个不认识路的司机,虽然每天都在拼命的开车驾驶,但是由于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难免南辕北辙,甚至付出终生的艰苦努力也难以到达目的地。
同样道理,如果在学习丹经武学的过程中,从迫切希望有所得等的俗念出发去练功,反而阻碍了本心与大道更好的相合,实际上这种俗念就像纠缠不清的渔网,恰恰牢牢地网住了原本能自由飞腾的羽翼。因为我们修真要修的就是如何去除杂念显露真心。也就是如何使自身本有的无所得无所失的宇宙万物之先天本性显露出来,因此应该是放下俗念后得到真意。如果我们在修真的时候又平白增添很多患得患失的俗念,实际上就是在作茧自缚,又如何能生出冲天的羽翼呢?
我们俗世的人们之所以被称为欲海沉浮,正是因为俗念太多。因此,如何除去俗念接近大道就是修真的宗旨。修真修真,不修不真,修了才真。如果我们在学习丹经武学的时候,每天都想着如何能尽快成就,抱着强烈的欲望去练功并不是一种好的状态。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追求了,我们是要自然的去追求,尽人事听天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然才是大道,我们所应该做出的努力就是如何尽快地远俗近道,则放下时恰恰是得到时。因为只有放下了俗念,真意天髓之大道秘密才有入身的可能。因此,李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咱们的功夫是心意神功,心意到了功夫就得。心意者龙虎也,铅汞也,真阴真阳也。我们既需要通过平时的练功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使体内三宝精气神聚而不散,又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儒家修为来提高自身的学识,去磨心练性,如同不断研磨铜镜,方能逐渐照见真我。也就是说只有提高自身心性的修为,才能更好的使心意真实,心意真实则真铅真汞立现,真阴真阳分晓,又得真师传授,下手以神火炼己,运用心意来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真元流奔体内,开启丹炉,神火踊跃,龙气氤氲于体内,合于天罡而成金砂贯体,身成金刚罗汉,方成就武当威名。时流龙奔涌,光明羽翼现于肩后,自感有扶摇之动力,待不断修持缘满自可腾跃摩天而恒真不灭。也就是最终结成人类的真如,通向茫茫的宇宙。如此用心,如此不懈追求,方有成功的可能。功夫无息法自修,全凭心意用功夫。
至于成就的时间,祖师尚且需要终生为之,丹成后且留人间以渡人为己任,三千功德圆满,方释然而归于鸿天浩渺之境,是仙佛圣人之作为也。成仙成佛且成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以正心正念入于道德真境,视修真为终生事情,如此才有成就的可能。
由于刚才有学友问到练习哪种功法能尽快成就,如何才能尽快成就,因此,我才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才是学习丹经武学的正确态度。须知丹经武学是圣人仙佛作为,能行此道者皆是不俗之贤者。愿我辈同道共同努力,去探索和攀登这座这人类生命科学的最高峰。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附录:慧能介绍,转自百度知道)

惠能(638~713) 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佛教禅宗的“南宗”创立人。 一作慧能。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其父原是小官吏,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时神秀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口诵一偈,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此,唤惠能到堂内为其讲《金刚经》,并传以顿教衣钵。

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尊弘忍命离寺南归广东,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于仪凤元年(676)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据《瘗发塔记》载,当印宗法师在该寺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折服,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即于正月十五日为他落发,二月初八受具足戒,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因而有瘗发塔的遗迹。

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惠能说法,“以定慧为本”,又曰“先立无念为宗”。所谓无念,就是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之意。关于“顿悟”。他的解释是:自心从本已来空寂者,是顿悟。即心无所住是顿悟;今于顿中立其渐者,即如登几层之台,要藉阶渐,终不向渐中而立渐义。又说: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共说,为邪见故。他还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定偈语,不但扼要地说明了禅宗源于般若,而且为禅宗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们的建立门庭,影响极大。

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开元二年(713),惠能卒于新州国恩寺。韶、广二州门人,迎惠能遗体至曹溪南华寺供奉至今。今南华寺内所供六祖像,相传为惠能的真身。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如上,我们可以看到慧能悟道的经过,也就是说以无欲之真心方能合于浩邈无极之天心。而丹经武学的所有修为方法都是在帮助学人尽快的悟彻大道本源。所以,李老师以《翰墨缘》概览国学精粹,期待天下有缘都能接触到丹经武学之行圣真途,继之以《真元宝笈》直泻几千年中华魂之真元内秘,复传武当真宗于天下,示儒释道融会升华之九脉合真的学术高峰于盛世,后又以《声律真诠》之真音玄操概览万古丹道真途,寓意文武合参不废阴阳是国学之永恒教化。
忧虑丹经武学之久未传世,因此以《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三卷揭示真元乃示正宗龙脉于天下,后悯众生纠正世传24式太极拳,使之具备循经而接近正宗,出版《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教程》等2册以造福大众。
后又进一步推出《老子三清大法》等玄典秘籍,无非多途接引,深浅同源,剖开玄壶以示大道内秘,实圣教重开,横海之大航又停于渡口,期待迷途知返之复归彼岸。
然而,龙马虽出误为黔驴,何氏之璧反招毁谤,是哀之最哀者也,非圣人仙佛不常出世,实是聋瞽膏肓难以救药。因此,能与此而识大道并复行之不懈者,数载过后,回望天涯辽远有大道为伴,方知入于圣途,何乐似此能识大道真常乎?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xttn6768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5/06/2008 21:31:22
文章: 2
离线

出来此地,高人真多啊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呵呵,欢迎您的到来,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