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论武当宗风太极内炼中的同与不同  XML
论坛首页 » 循经太极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长天明月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2/02/2009 14:16:38
文章: 16
离线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所谓易者,日月之行也,阴阳之变也。《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言三丰祖师以武演道、拳脚通玄而创太极:“当年祖师乘易理而造艺为拳,以拳脚生动静,以武法显玄机,正隅异常,造持变化,经演大道,反复通玄,易名太极。”先辈祖师们的作为是我们的楷模,而一种完善的学术合于易乃是必然。
概曰太极者阴阳也,阴阳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也。本来易理深奥,谈何容易,以易所涉太极有三个方面:一,阴阳易理;二,循经内脉;三,武技演化。本文取一小角,或许有所发明?
武当宗风内炼太极的根本是人体元气沿循着人体阴阳气脉而流转、周注于全身上下。简言之,或者走三阴,或者走三阳,或内缠,或外缠,合于阴阳,合于易,合于日月经天,合于道。
如“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揽雀尾“捋”之一势,气脉上前面的手是走手三阴经,后面的手是走三阳经,武技表现上两手可以在一条线上捋敌臂之一面,也可以后手翻转到相对另一面捋敌手臂之两面,这样气脉和武技用法并无不同,仅形式略有变化,这可谓是不同而同。有口诀一句“反正都一样”,原因就在于阴者阳,阳者阴,阴阳互含,阴阳互化,反和正,阴阳而已,若顺阴阳,可谓顺天呈象;若逆阴阳,可谓倒转阴阳。而武学之中亦有“因敌变化示神奇”之句。
再如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中“倒撵猴”一式,是身形向后,连做四个。武当宗风内炼太极式子的往返重复主要是为了反复体验气脉的细微变化,虽然是一种重复,但是却不是绝对机械的照搬,四次重复中每一次手臂都有细微的不同,从而对气脉的交注更加了如指掌,同时也符合武学千变万化,随时调整之理。具体练法大家可以看李老师的演练光碟,细心揣摩,奥妙可见。这可谓同而不同。
动作的不同当然会导致气脉的细微变化,有的不同只会导致细微不同,大体气脉三阴三阳还是相同。但也有一些细微调整,动作虽小,却会导致气脉的完全不同。如“先天三十六式太极拳”中“丁甲金封”一式,练习分解动作“五丁开山”一势时可以撞掌而出是为外缠,也可以切掌而出是为内缠,练习时于这些细小的地方切需加以注意。
再举数例,以为细微分析,语言繁复处,望读者谅解。
如三十六式中“弯弓射虎”一势左右两边重复时上面的手的位置和身体的略有倾斜是不同的,但内缠、外缠大体上是一样的。
如二十四式中“揽雀尾”之前按,与如封似闭之前按,轨迹大体一样,揽雀尾略大,如封似闭稍小,气脉循经三阴三阳俱同,但是揽雀尾所抱之球稍大,由胸臂而手而前推,力量较柔;如封似闭报球相对较小较集中,球则始终在手上,力量相对来说教猛。
如二十四式中“野马分鬃”之“龙行托掌”与“揽雀尾”之“右朋左按”,练法完全相同,唯独心中的感觉不同,“野马分鬃”是效野马之飞驰,“揽雀尾是闲情逸致,是温柔的爱抚孔雀的羽毛。因心中感觉不同,循经不同,当然气脉循行的大体轨迹是一致的。
武当宗风继承了自唐以来三教合一的文化风格,谓之“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而太极拳则在五百年的风沙飞雨中广弘人间,太极拳是武当宗风内炼的典型代表。笔者所述同于不同正是属于“得道之微”之体现。夫学术要想深化,必须入微,于毫发之差处见功夫,也有语曰“争半步之巧定天下”。望与大家共参。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2/02/2011 23:28:01

祥云2009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5/05/2009 22:48:06
文章: 90
离线

重新拜读长天明月先生本文,又有新的发现,需要在实练中细细体会,偱经二十四式真是要在细微中见真啊。
 
论坛首页 » 循经太极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