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修真辩难  XML
论坛首页 » 百家武学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独钓寒江雪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0/06/2007 08:54:00
文章: 50
来自: 221.201.208.208
离线

修真辩难


修真辩难序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夫理即道也,道即理也。阴阳之道即性命之道。此理此道位天地而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最幽最深,至精至细。知之者,成圣成仙成佛;迷之者,为人为物为鬼。然不得师诀,………千譬万喻,以有形无,以实形虚。或露枝条,或泄根  ,甚难穷究。加之后世傍门曲径,穿凿圣道,絮乱仙经,各说其说,各是其是,认真经书之喻言,埋没古人之本意。或流而为闺丹,或误而为炉火,或执其色身,或着于空寂。邪说谣辞,流行宇内。即有一二志士,满眼针刺,满耳梆铃,聪明无施,主意不定。一入网中,终身难出,此予辩难之所由作也。


辩何难?辩其似是而非、似真而假之难。辩其古人托言隐语、指象画形之难。其中,天道圣功、性命源流、药火是非,无不一一分析。书成之后,又恐头绪散涣,语句冗繁,阅者不能会通一贯,故外著二十六条,名曰修真后辩,撮其大要,分出题目。言浅意显,文简理明。去譬喻而就实义,削枝条而拔根蒂,庶乎同道者见之,一目了然。于阴阳性命之理,可以极深研几,深造自得而无难矣。吁!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时,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三月三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悟元山人修真辩难序


 


万事万理,假每乱真。故心印经曰: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栖云山道人悟元先生,得先天真一之旨,不忍密之一心,愿以公之万众,笔之于书,条分缕析,辩其先后,辩其真假,辩其内外,辩其有无,辩其一二,直揭天根,显垂灵蕴,神机鬼藏,真丹经之捷径也。有志者,实其腹,虚其心,从此聆取,紫云不远矣。夫道人一片婆心,惠兹后学,彰明较著,炳若日星,大声疾呼,如雷出震。世之读此书者,慎勿以野狐禅目之,则真者见真,伪者见伪,旁门尽灭,大道自生,千年暗室,一盏明灯,大海茫茫,金针直指,传之可受,告之三官,从此七世不受冥患,奚羡夫世,奚少于己哉!是为序。


嘉庆三年七月七日癸卯科乡进士灵武梁联第浑然子薰沐拜撰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著

邓寿椿重刊


 


大清乾隆壬寅中秋之夜,月朗星稀。悟元默坐栖云峰顶,神入恍惚杳冥之乡,形归虚无寂寥之境,众弟子侍侧。


候至中宵,一弟子启而问曰:"师不动不摇,无声无息,其悟道乎,其坐忘乎?"三问而三不答。第子复请曰:"师不发一言,毋乃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不足与语乎?"悟元熟视良久,从容而告曰:"此非尔所知也。"弟子问曰:"敢请其故?"悟元曰:"吾将以天地为逆旅,以日月为过客,以万物为游丝,以世事为梦幻,以人情为寇雠,以富贵为浮云,以形骸为桎梏,以四大为枯木,以六根为孔窍,以身心为灰土,何动何摇,何声何息?"弟子曰:"如师所言一无所有乎?"悟元曰:"安得无有!"弟子曰:"所有者何?"悟元曰:"惟知有道耳。"弟子曰:"然则道无为乎?"悟元曰:"安得无为,道有体有用,有进有退,有逆有顺,有急有缓,有止有足,有始有终,有先有后,有爻铢,有层次,有变化,有等等大作大用,安得无为?"弟子曰:"弟子入道多年,阅尽丹经,参访多人,毫无一知,望师慈悲,稍开茅塞。"悟元曰:"道为天地所秘,鬼神所忌,非可立谈,若非斋戒,不得妄听。"弟子拜退。


一.       四大不着而身斋。


二.       诸虑具息而意斋。


三.       回光反照而眼斋。


四.       声音不入而耳斋。


五.       香臭不到而鼻斋。


六.       是非不动而舌斋。


六斋已毕,复进而请曰:"弟子斋矣。敢问其道?"


悟元曰:"未也,尚有一斋未完,如何敢问?"


弟子曰:"六斋之外还有何斋,祈师指明?"


悟元曰:"尚有心境未斋,此一境,其秽污更甚于六根。六根为外贼,有时而来,有时而去。心境为内贼,此境有识神居之,为万劫轮回之种子。此境不斋,六斋无益。"


弟子大惊而退,于是扫净万缘,离种种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片刻之间,如冻冰解散,毫无滓质。复诚敬跪前,泣而问曰:"蒙师慈悲,已斋无斋,无斋可斋,斋之不斋,不斋而斋,不斋谁斋,谁斋其斋,斋者不斋,不斋是斋,知斋非斋,斋无可斋,若欲真斋,斋不见斋,斋即无斋,何用强斋?"


悟元曰:"尔知斋矣,尔已斋矣,可与问道,可与闻道。"


问曰:"何为道?"


答曰:"道者,先天生物之祖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包罗天地,生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儒则名曰太极,在道则名曰金丹,在释则名曰圆觉。本无名字,强名曰道。拟之则非,议之则失,无形无象,不色不空,不有不无。若着色空有无之象,则非道矣。"


问曰:"道既无形无象,是浑然一气,何以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答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若无阴阳,道气不见。惟阴阳迭运其中,道气长存,历万劫而不坏。在先天则为道,在后天则为阴阳。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而为阴阳,

修丹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1/05/2007 16:25:13
文章: 614
来自: 121.31.17.18
离线

好帖!
 
论坛首页 » 百家武学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