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太极拳经》校辑(《武当》2011年第9期封面文章)  XML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img] [Thumb - 2011_9jpg.jpg]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1/08/2015 23:15:29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校辑(上)
张三丰著 王宗岳编注 林俊岸校辑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大河”在《先天太极拳•太极拳经》为“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


太极拳歌诀释义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
胃音开劲两捶争,五趾抓地上弯弓。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提顶吊裆,心中力量。两膀松,然后空。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该句先天太极拳所传拳谱《张三丰太极拳论》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在《太极拳经》又将该段拳论误抄至《十三势行功心解》,在心解该句为:“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


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鹊,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拿住丹田练内劲,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气贴背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动急则急应谓之连,动缓则缓随谓之随(“谓之连”、“ 谓之随”据《宋谱》所加)。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慢手快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右必轻,右重则左必轻(据《宋谱》改)。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力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杨式、赵堡等各式太极拳谱,有“原注云:此系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之语。此为三丰祖师向社会广传太极拳之初衷。)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待续)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4/09/2011 00:32:04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校辑》是拙作《太极拳经考》的一部分。原以为此次《武当》杂志社会将《太极拳经考》刊发,想不到《武当》杂志社先将《太极拳经考》考证后编定的《太极拳经》单独拿出来先刊发。
可能是《太极拳经考》一文编幅过长的原故吧!《太极拳经考》只能迟些和读者见面了。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校辑》(下)将在《武当》2011年第10期发表。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9月5日,《武当》杂志社刘洪耀主编给我打来电话,表示因编幅较长,《太极拳经考》将于近期连载,所投其他稿件不错,将尽量安排刊发。再次邀请笔者向《武当》投稿。我与刘主编就弘扬武当文化也作了一些交流。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校辑(中)
《武当》2011年第10期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仪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成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仪即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气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即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即成,其位即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十二之数。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拨、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太极行功说

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被动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太极行功歌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呬吹,加嘻成六数。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
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
治肺宜用呬 ,呬时手双托。
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
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
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
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
即此是长生,胸有不死药。

•行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行功十忌

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行功十八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睡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刚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待续)
闲鹤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6/09/2008 16:35:34
文章: 123
离线

已经从《武当》杂志上拜读了林先生的两篇文章,祝贺您。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林俊岸同修所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创造性。科研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修真也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同林俊岸同修一样,把学习丹经武学的体会形成科研成果,发表在相关期刊杂志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丹经武学的宝贵和真实,则善莫大焉!希望看到更多的同修把自己修为过程中的科研发现,形成文字发表出来,这不但是自己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向更多人介绍丹经武学的善举。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希望更多人能为《武当》杂志撰写稿件,以向更多的人介绍丹经武学。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校辑(下)
《武当》2011年第11期


•十三势行功心解•释说

(注:为区别于上篇,宜更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释说》。)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中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净气腾然也。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心为身之枢纽,意为心之表形,气即心意发动之原料;故机枢一动,全部运行,所以心意之所至,气亦心随之而至,惟意至然后可以行气;意要沉着,其气方能收敛入骨;用功久纯,自可以气运身;但气之所到,不可使有阻滞,悟乎此,由往来变动,无不从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妙,所谓变动虚实也。

太极拳最重精神,故贯神于顶,气乃下沉于丹田,精神由此焕发,动作从心,自无迟滞之虞矣。与敌相黏,尤贵随机换意,不用拙力,乃得灵通,如是,则虚实变换,无不如意,所以有圆活之妙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此言发劲时,心意手足,均须沉着;因无杂念则意净,无拙力则体松,而精神贯注,无论敌方如何袭击,皆能随意应付。顶头悬则身中正;气下沉则体安舒,故一片稳定,自可支撑八面。八面者,即“四正”“四隅”也。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四肢百体,虽至细微处,若意有所注,气无不到,有似珠之圆滑,故力无不化。太极之运动,在表面观,似不着力,但劲自内发,最无穷尽,如百炼之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动作变换之形状,如凌空搏兔之鹄,盘旋莫定;凝神蓄势而待发,似伏地捕鼠之猫,相机便至。不动如山岳,喻其稳实不浮也;动若江河,喻其气动不断也。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张弓如望(十五日)月,此言蓄劲之满;放箭若流星,是谓发劲之速。以柔化人之刚日曲,敌刚既化,我心乘机往攻,劲发而得直矣。沉肩贯气,力由脊发,而及指端;步法则随身转动,变换不定。

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收即黏化,放为击敌。故能化人者,方能击人。惟击人之时,其劲似断,但其意能复黏。折叠者,即内外变化之作用也。其往来之折叠,虚实不定,而有变化;步法须要变换,进退方得如意。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太极拳以柔为刚,演习之时,极柔缓者,其劲愈长,其气至刚,故天下之至柔者,能至刚也。呼吸即气之出纳。善养气者,必能直引而归于丹田,然后周于全体,意到气到,四肢灵活,而无神态呆滞之弊,所谓浩气常存,用之则行也。遇敌时,曲蓄其劲以待发,不发则已,一发而莫之能御也。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心为主帅,用以发号施令也;气为旗官,用以传达命令也;四肢之运用,以腰为中军,乃纛之所在,用以监督左右前后而攻敌也。凡练架子及推手,均要开展得法,各部动作,始能接应如意。所谓求紧凑者,即由大圈以归小圈,无圈则是藏于密也,惟功夫精纯者,乃可以言此,即能“收、放”之意而已。

又云: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以心意为机枢,以身体为机件,故先心意而后身体。腹任自然则松,无杂念则净,其气自能收敛入骨,故神安体静,应变整暇而不慌乱。表里联成一气,所以有动则俱动,静则俱静之功效也。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与人较技时,因往来角逐之牵动,易犯躔轻气浮之病,故须沉气贴背,敛于脊骨,则力由脊骨趋出,运行于各部,神固体逸,自能示人以镇静。步法取猎行之联络姿势;运动若抽丝之贯串不断。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太极拳专尚精神,不尚气力,彼尚气力者,必为浊气与拙力而已。故善养气者,当以腰为发劲之中枢,气为轮,若轴之贯轮旋转,运输以及全身,而无丝毫之阻滞。

七、《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王宗岳推手、技击的秘诀
《先天太极拳•太极拳经》录有《打手歌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注释》未见他本有录,从其标题和内容可知《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结尾有王宗岳编辑太极拳经的说明:“以上先师遗著,已将太极拳精微奥妙之处,阐发无遗,因欲求显浅,以便后之有专斯道者,故略加注释,以为入门之助云尔。”《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应是王宗岳推手、技击的秘诀。《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武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也有所传,个别字词有异。如先天太极拳所传:“擎开彼劲借彼力”,武式太极拳所传为:“擎起彼身借彼力”。武式太极拳传人李亦畲在《太极拳小序》言道:“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在《太极拳谱跋》又言:“此谱得于舞阳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此可看出,李亦畲自己说写了《五字诀》,并没有说写《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此两篇应也是得自舞阳盐店之谱(其实是得自陈清平处)。赵堡和氏(和兆元一系)所传《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抄本中有:“陈清平曰:走架是知已功夫……”之语,应是陈清平所传之意。
拳论歌诀全文如下:

•打手歌注释(按:打手即推手也)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掤捋挤按”四字,均按照师传之规矩,丝毫不能违识!练久功深,方能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敌不能进攻,彼虽以巨力打来,略为牵动,则我之四两,自可拨彼千斤!当其用力时,方向必不能变,我即随彼之方向而引进,彼自落空矣。然必须粘、连、黏、随,不丢,不顶,乃克臻此也。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打手时,静待敌势,彼不动,我亦不动,彼如微动,必有方向,我意在彼先,随其方向而先动,则彼必跌出矣;故敌用力愈大,受跌亦愈重也。未动时,一种凝神蓄势之姿态,意似松而未松,劲将展而未展,遇机放劲;放时,劲似断而意仍不断也。

以上先师遗著,已将太极拳精微奥妙之处,阐发无遗,因欲求显浅,以便后之有专斯道者,故略加注释,以为入门之助云尔。(此为王宗岳编注拳经的说明)

•擎引松放四字

擎开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伸(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便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于两膊相击,下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否。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八、二十字诀为拳诀之缩写,传自武当
《乾隆抄本•王宗岳太极拳谱》、《太极正宗•王宗岳太极拳谱》收录有《二十字诀》和“骨节相对……拳打立根”的拳论。杨式太极拳传人杨班候所传《五字经诀》每句第一字就是《二十字诀》。而《五字经诀》是李派太极李瑞东所传《五字要言》之第139-158句。李派太极乃是传自武当甘凤池——甘淡然一脉,尊张三丰为祖,为金蟾一脉,原称金蟾太极拳。武当太乙神剑门传人关亨九老先生家藏有抄本《太极拳辑要》四卷,“几经沧桑,仅剩残篇断简,每每忆之,令人痛心,善本末传,愧对后人,因此按照所得要领,列目追写,以供同道”,关老先生写了《抄本太极拳内操功法》一文,收录在《武当修真密笈》一书。其中也收录有《武录修真二十字诀》,内容为“二十字诀”和以“二十字诀”冠顶之五字经(与班候所传《五字经诀》相同)。可见《五字要言》传自武当,《五字经诀》是其中一部分,著者何人尚待考证。
“骨节相对……拳打立根”的拳论,主要言推手、技击,然多有不解之处,应是多篇拳论的只言片语抄录在一起。究是何人所著,原貌如何,尚缺资料考证。
九、《太极拳经》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太极拳经》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太极拳论》(歌诀及解说)、《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张三丰以太极阴阳之理对歌诀进行解说,后再从丹道之理阐述太极拳。第二部分是太极行功。因需“功拳并练……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所以论拳之后就介绍太极行功功法。第三部分是《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张三丰对《十三势行功歌诀》的心解,以及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歌诀》的注解、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解和发挥。整篇拳经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然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太极拳道论》等其他秘籍比较,内功、站桩、丹道等内容甚少,也没有拳势图解,是王宗岳没有将其编入拳经,或是拳经这部分内容失传,有待以后考古发现新资料再论。我自己猜测《太极拳经》可能有下篇,内容有丹道修持和其他内容。山中子提供之王宗岳《太极拳秘典》,其中有《太极拳姿势详述》,是否就是《太极拳经》所缺之拳势图解,尚有待考证。
十、结论:《太极拳经》为张三丰所著,王宗岳编注
当年,张三丰祖师圆融三教,得佛学之广大、道学之精微、儒学之至极,创天龙神剑、龙行大草诸多绝学,将武当派发扬光大,传下神功无数,被后人尊称为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祖师集太极拳之大成,纳拳于道,开创太极丹功体系,使太极拳成为“入道之基”,普通体质之人也可通过习拳打好基础,再入丹道之修持。张三丰祖师以太极拳导后天循经,有基础之后才入先天循经游桩之修习。此因普通人体质、心性不易直接进入先天循经,没基础容易发生经脉紊乱,张三丰为此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使入道成为坦途。即使不能以拳入道,也可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张三丰写了不少太极拳的论著,后其弟子(亲传或隔代弟子)对论著和功法进行整理记录,编成秘籍传世。张三丰第二代弟子云游道人刘古泉收王宗岳为徒,传太极拳法和张三丰祖师拳论。王宗岳对张三丰拳论歌诀进行整理,并对祖师拳论“略加注释”,编成秘籍《太极拳经》传世。王宗岳后传蒋发等人。随着太极拳的传播,《太极拳经》在道门和社会也广为流传,成为各太极拳流派共同尊奉的经典。但由于流传日久,渐失拳经原貌,各流派所得只为拳经的一部分,抄写格式不一,完整程度不同。
经数年研究,反复分析比较,详细考证,略有所得,整理成文,力求恢复《太极拳经》原貌,厘清拳经传承之源,虽非尽善,也是“正本清源”之意。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武当》杂志社从《太极拳经考》抽了拳论部分作为单独一篇文章《〈太极拳经〉校辑》发表,但在11期又收录了考证的部分内容,还有原来的序号已没删去,造成整篇文章不够协调。
已给《武当》杂志社写了电子邮件反映。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3/11/2011 01:39:12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