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太白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太白 » 文章发表人是 太白
发表人 内容

“金礛若止水”铜镜:


四兽小鸟葡萄镜
(这面四兽小鸟葡萄镜是唐代中原流行的式样)


飞仙铜镜:



 

团龙纹铜镜:


【明堂诗】古

 於昭明堂,明堂孔阳。毛诗曰:於昭于天。又曰:我朱孔阳。圣皇宗祀,穆穆煌煌。孝经曰: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毛诗曰: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上帝宴飨,五位时序。汉书曰:天神之贵者太一,其佐曰五帝。河图曰:苍帝神名灵威仰,赤帝神名赤熛怒,黄帝神名含枢纽,白帝神名白招拒,黑帝神名汁光纪。杨雄河东赋曰:灵祇既飨,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光武。东观汉记曰:明帝宗祀五帝於明堂,光武皇帝配之。左氏传,舆人诵:子产若死,其谁嗣之?普天率土,各以其职。毛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孝经,子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猗欤缉熙,允怀多福。毛诗曰:猗欤那欤!缉熙,已见上文。尚书曰:兆人允怀。又曰:永膺多福。主

 【辟雍诗】知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孔安国尚书传曰:汤汤,流貌。圣皇莅止,造舟为梁。毛诗曰:方叔莅止。又曰:造舟为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说文曰:皤,老人貌也,蒲河切。礼记曰:养国老於上庠。孝经援神契曰: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应劭汉官仪曰:天子父事三老。抑抑威仪,孝友光明。毛诗:威仪抑抑。尔雅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弟为友。於赫太上,示我汉行。毛诗曰:於赫汤孙。汉书,上令薄昭与淮南厉王书曰:王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如淳曰:太上,天子也。毛诗曰:示我显德行。洪化惟神,永观厥成。文子曰:执玄德於心,化驰如神。毛诗曰:我客戾止,永观厥成。知

 【灵台诗】古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毛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帝勤时登,爰考休徵。东观汉记曰:永平二年,诏曰:登灵台,正仪度。休徵,已见上文。三光宣精,五行布序。淮南子曰:夫道,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曰:三光,日、月、星也。尚书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也。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毛诗曰:习习谷风。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祥风至。宋均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毛诗曰:兴雨祁祁。尚书考灵燿曰:荧惑顺行,甘雨时也。百谷蓁蓁,庶草蕃音繁庑音武。韩诗曰:帅时农夫,播厥百谷。薛君曰:谷类非一,故言百也。又曰:蓁蓁者莪。薛君曰:蓁蓁,盛貌也。尚书曰:庶草蕃庑。屡惟丰年,於皇乐胥。毛诗曰:绥万国,屡丰年。又曰:於皇时周。又曰:君子乐胥。主

 【宝鼎诗】知

 岳脩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说文曰:歊,气上出貌,呼朝切。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东观汉记曰:永平六年,庐江太守献宝鼎,出王雒山。汉书曰:武帝为人祠后土营旁,得鼎,有黄云焉。公卿大夫议尊宝鼎,有司曰: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也。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东观汉记,明帝曰:太常其以初祭之日,陈鼎於庙,以备器用。尚书曰: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斋

 【白雉诗】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范晔後汉书曰:永平十年,白雉所在出焉。东观汉记,章帝诏曰:乃者白乌神雀屡臻,降自京师也。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絜朗兮於纯精。楚辞曰:砥室翠翘絓曲琼。王逸曰:翘,羽名。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韩诗外传曰:成王之时,越裳氏献白雉於周公。河图曰:谋道吉,谋德吉,能行此大吉,受天之庆也。知</CC>

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泰古毕。左氏传曰:子曰:五声六律。杜预曰: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六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阳为律,阴为吕。此十二月之气也。尚书禹贡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序惟歌。谷梁传曰:舞夏,天子八佾。马融论语注曰:佾,列也。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论语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泰古,泰古之乐也。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孔安国尚书传曰:间,迭也,古苋切。毛苌诗传曰:鳷四夷之乐,大德广所及也。孝经钩命决曰:东夷之乐曰佅,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株离,北夷之乐曰僸。毛苌诗传曰:东夷之乐曰韎,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朱离,北夷之乐曰禁。然说乐是一,而字并不同,盖古音有轻重也。僸,音禁。佅,莫芥切。兜,丁侯切。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降烟煴,调元气。毛诗曰: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周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春秋命历序曰:元气正,则天地八卦孳也。然後撞钟告罢,百寮遂退。撞,犹击也。尚书大传曰:天子将入,则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之。古

 “於是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又沐浴於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於东作也,孝经曰:故得万国之欢心。沐浴膏泽,已见西都赋。尚书曰:分命羲叔,平秩东作。乃申旧章,下明诏。命有司,班宪度。昭节俭,示太素。去後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女脩织纴,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捐金於山,沈珠於渊。左氏传,季桓子曰:旧章不可忘也。汉书曰:文帝躬节俭素也。汉书,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而人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淮南子曰:守道顺理者,不免於饥寒之患;而欲民之去末反本,是犹发其源而壅其流也。礼记曰:女织纴组紃。杜预左氏传注曰:织纴,紃缯布也。毛苌诗传曰:耘,除草也。礼记曰:器用陶匏,尚礼杀也。庄子曰:捐金於山,藏珠於渊,不利货财,不尚富贵也。於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杨雄集曰:涤瑕荡秽而犹若然。毛苌诗传曰:瑕,犹过也。字书曰:秽,不絜清也。淮南子曰:镜大清者视大明。又曰:形者生之舍也,神者生之制也。又曰:和顺以寂漠。尚书曰:弗役耳目,百度惟贞。淮南子曰:至人之治也,除其嗜欲,优游委纵。又曰:吾所谓有天下者,自得而已。礼记,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尚书传曰:天下诸侯,受命於周,莫不磬折,玉音金声。是以四海以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汉书曰:平帝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韦昭曰:小於乡曰聚。尚书曰:受率其旅若林。毛诗曰:韩侯顾之,烂其盈门。又曰:献酬交错。论语,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毛苌诗传曰:莘莘,众多也。莘,所巾切。礼记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诗序曰: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毛诗曰:亻宝尔笾豆,饮酒之饫。毛苌曰:不脱屦升堂谓之饫。薛君韩诗章句曰:饮酒之礼,下跣而上坐者谓之宴。尚书曰: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字林曰:谠,美言也,音党。淮南子曰:故圣人执中含和,不下庙堂而行于四海。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尚书有虞书、夏书。毛诗有周诗、商颂。周易曰:古者,庖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史记,孔子曰:吾道不行矣。乃因史记作春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班固汉书游侠传论曰:不入於道德,苟放纵於末流。论语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曰:由,知德者鲜矣!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史记曰:秦僻在雍州。毛诗序,秦风曰:襄公能备其兵甲以讨西戎。战国策,苏秦说孟尝君曰:秦,四塞之国也。高诱曰: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防御,已见上文。文子曰:群臣辐凑。张湛曰:如众辐之集於毂。汉书,上曰:智略辐凑。秦岭九嵕则工切,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尔雅曰:江、河、淮、济为四渎。又曰:泰山为东岳,霍山为南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周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建章、甘泉,已见上文。礼含文嘉曰:天子灵台,以考观天人之际,法阴阳之会也。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宣德化也。壅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三辅黄图曰:辟雍,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游侠,已见上文。汉帝年纪曰:禁逾侈。尔雅曰:翼翼,恭也。毛诗曰:济济多士。毛苌曰:多威仪也。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史记曰:秦皇上林苑中作阿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公羊传曰:天王出居于郑。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于母弟也。主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说文曰:矍,惊视貌也,许缚切。公羊传,赵盾逡巡北面再拜。郭璞尔雅注曰:逡巡,却去也。周书曰:临摄以威面气惵。惵,犹恐惧也,徒颊切。孔子三朝记曰:孔子受业而有疑,捧手问之,不当避席。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杨雄、相如,辞赋之高者,故假以言焉。非唯主人好学而富乎辞藻,抑亦遭遇太平之时,礼文可述也。论语,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又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其诗曰:

“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东观汉记曰:孝明皇帝,光武中子也,以东海王为皇太子。光武崩,皇太子即位。永平二年正月,上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祀毕,登灵台。二月,上初临辟雍,行大射礼。汉书曰:武帝时,河间献王来朝,对三雍宫。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东观汉记,永平二年,上及公卿列侯始服冕冠衣裳。周礼曰:王之吉服,享先王,即衮冕。郑玄曰:衮,卷龙衣也。续汉书曰:明帝为光武起庙,号世祖庙。东观汉记,孝明诏曰: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雅,会明帝改其名郊庙乐曰太予乐,正乐官曰太予乐官,以应图谶。乃动大辂,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东观汉记曰:永平二年十月,西巡幸长安。周易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也。礼记逸礼曰:王者以巡狩之礼,尊天重人也。巡狩者何?巡者,循也;狩,牧也。谓天子巡行守牧也。有无,谓风俗善恶也。尚书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然後增周旧,脩洛邑。扇巍巍,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论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毛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诸夏,已见西都赋。其异篇再见者,并云已见某篇。他皆类此。於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言奢俭合礼,故奢者不可而逾,俭者不能更侈。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顺流泉而为沼,不更穿之也。昭明讳顺,故改为填。毛诗曰:鱼在在藻。苹,亦水草,故连言之。说文曰:潜,藏也。韩诗曰:东有圃草。薛君曰:圃,博也。有博大茂草也。毓与育,音义同。毛诗传曰:古有梁邹。梁邹者,天子之田也。毛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左氏传,臧僖伯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又曰:大阅,简车马。讲武,已见上文。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田不以礼曰暴天物。风,国风,驺虞、驷铁是也。雅,小雅,车攻、吉日是也。历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毛诗序曰:驺虞,蒐田以时,仁如驺虞也。又曰:驷铁,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又曰:车攻,宣王复会诸侯於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又曰:吉日,美宣王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汉书:景帝诏曰:礼官具礼仪。乘舆,已见上文。於是发鲸鱼,铿华钟。尚书大传曰:天子左五钟,天子将出则撞黄钟,右五钟皆应。薛综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钟有篆刻之文,故曰华也。登玉辂,乘时龙。凤盖棽丽,龢銮玲珑。天官景从,寝威盛容。辂,已见西都赋。周易曰:时乘六龙。凤盖,已见上文。刘歆七略曰:羽盖棽丽,纷循悠悠。说文曰:棽,大枝条。棽,音林。丽,音离。和銮,已见上文。埤苍曰:玲珑,玉声也。玲,力经切。珑,力东切。蔡雍独断,百官小吏曰天官。焦贡易林曰:龙渴求饮,黑云景从。寝威,寝其威武也。寝或为侵。龢与和,音义通。山灵护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山灵,山神也。属御,属车之御也。方神,四方之神也。韩子曰:师旷谓晋平公曰:黄帝合鬼神於太山之上,风伯进扫,雨师洒道。风俗通曰:雨师,毕星也;风伯,箕星也。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扫霓,旌旗拂天。蔡雍独断曰:大驾,备千乘万骑。毛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说文曰:鋋,小矛也,音澶。又曰:彗,扫竹也,苏类切。左氏传曰:晋人假羽旄於郑。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歕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说文曰:焱,火华也,弋剑切。字林曰:炎,火光,于拑切。说文曰:欱,啜也,火合切。歕,吹气也,敷闷切。公羊传曰:地震者何?地动也。震,协韵音真。遂集乎中囿,陈师按屯。骈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毛诗曰:陈师鞠旅。汉书音义,臣瓒曰:律说云:勒兵而守曰屯。部曲,已见上文。骈,犹并也,步田切。汉书曰:从胡人大校猎。如淳曰:合军聚众,有幡校鼙鼓也。杜预左氏传注曰:百人为一队,徒对切。然後举烽伐鼓,申令三驱。輶车霆激,骁骑电骛。毛诗曰:钲人伐鼓。钲,之成切。孔安国尚书传曰:师出以律,三申令之,重难之义。周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也。毛诗曰:輶车銮镳。毛苌曰:輶,轻也。说文曰:骁,良马也。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左氏传曰: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括地图曰:夏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孟子曰: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不获一禽。反曰:天下贱工也。王良请复之,一朝而获十。反曰:良工也。简子曰:吾使汝掌乘。王良曰:不可,吾为范我驱驰,终日不获一焉。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刘熙曰:横而射之曰诡遇。说文曰:睼,视也,音递。指顾倏忽,获车已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马踠馀足,士怒未渫。先驱复路,属车案节。


倏忽,疾也。高唐赋曰:举功先得,获车已实。郑玄礼记注曰:极,尽也。尔雅曰:盘,乐也。踠,屈也,於远切。先驱,则前驱也。周礼曰: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汉书音义曰:大驾,车八十一乘,作三行。子虚赋曰:案节未舒也。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左氏传,郑子大叔曰:为五牲三牺。杜预曰:五牲,麋、鹿、纴、狼、兔。三牺,祭天、地、宗庙三者之牺也。周礼曰:大宗伯掌天神地祇之礼。然天神曰神,地神曰祇也。毛诗曰:怀柔百神。觐明堂,临辟雍。扬缉熙,宣皇风。登灵台,考休徵。东观汉记曰:永平三年正月,上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礼毕,升灵台。三月,上初临辟雍,行大射礼。周书曰: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诸侯於明堂之位,制礼乐,颁度量。礼记曰:天子辟雍。毛诗曰:维清缉熙,文王之典。郑玄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尚书曰:休徵。孔安国曰:叙美行之验也。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周易曰:庖牺氏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礼记曰:布德和令。字书曰:瞰,望也,苦暂切。汉书,诏曰:投诸四裔。又曰:威稜憺

於是後宫乘■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袪黼帷,镜清流。靡微风,澹淡浮。埤苍曰:■,卧车也,士眼切。淮南子曰:龙舟鹢首,浮吹以虞。桓子新论曰:乘车,玉爪华芝及凤皇三盖之属。上林赋曰:乘法驾,建华旗。高诱淮南子注曰:袪,举也。刘歆甘泉赋曰:章黼黻之文帷。澹淡,盖随风之貌也。澹,达滥切。淡,徒敢切。棹女讴,鼓吹震。声激越,■厉天。鸟群翔,鱼窥渊。方言曰:楫谓之棹,直教切。说文曰:讴,齐歌也,於侯切。汉武帝秋风辞曰:箫鼓鸣兮发棹歌。尔雅曰:越,扬也。声类曰:■,音大也,呼宏切。韩诗曰:翰飞厉天。薛君曰:厉,附也。说文曰:翔,回飞也。方言曰:窥,视也,缺规切。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西京杂记曰:闽越王献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双。尔雅曰:下,落也。战国策,更嬴曰:臣能虚发而下鸟。说文曰:揄,引也,音头。文竿,竿以翠羽为文饰也。毛诗曰:籊々竹竿。尔雅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他合切。抚鸿罿,御缯缴。方舟并骛,俯仰极乐。尔雅曰:繴谓之罿。罿,罬也,竹劣郭璞曰:繴,音壁。尔雅曰:大夫方舟。郭璞曰:并两船。庄子曰:俛仰之间。杜预左氏传注曰:俛,俯也,音免。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前乘秦岭,後越九嵕。东薄河华,西涉岐雍。宫馆所历,百有馀区,行所朝夕,储不改供。孔安国尚书传曰:薄,迫也。河,黄河也。华,华山也。汉书,右扶风美阳县有岐山。又右扶风有雍县也。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佑之所用。采游童之讙谣,第从臣之嘉颂。尚书曰: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又曰:望于山川。列子曰:昔尧理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乱欤?尧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人,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汉书曰:宣帝颇好儒术,王襃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也。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周易曰:食旧德,贞厉终吉。汉书音义,如淳曰:今陇西俗,麻田岁岁粪种,为宿畴也。尚书曰:濬畎浍。孔安国曰:广尺深尺曰畎,古犬切。淮南子曰:古者至德之时,贾便其肆,农安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循其道。谷梁传曰:古者有士人,有商人,有农人,有工人。知

 “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


汉书曰:昔在黄帝,画野分州,周易曰: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货。黄帝、尧、舜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礼记曰:圣人殊徽号,异器械。郑玄曰:器械,礼乐之器及兵甲也。史记曰:黄帝名轩辕。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尚书,武王曰:今予惟龚行天之罚。周易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礼含文嘉曰:汤、武顺人心应於天。史记曰:天乙立,是为成汤。汤伐夏桀,桀奔于鸣条,汤践天子位。又曰:文王太子发之立,是为武王。伐殷纣,纣走,自燔死。武王革殷,受天明命。毛诗序曰:七月,陈王业也。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尚书曰:盘庚迁於殷。史记,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都,行汤之政,然後殷复兴也。谓盘庚为宗,班之误欤?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尚书召诰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孔安国曰:今来居洛邑,地势之中也。春秋命历序曰:成、康之隆,醴泉踊出。孝经钩命决曰:俱在隆平,优劣殊迹。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孟子曰: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人莫非其臣也。又曰:舜、文王相去千有馀岁,若合符节也。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论语,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孙卿子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必矣。尚书曰:允恭克让。汉书曰:孝文皇帝,高帝中子也。荀悦曰:讳恒。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司马彪续汉书曰:建武三十二年,上斋,读河图会昌符,言九叶封禅。礼记曰:仲尼宪章文、武。尚书云:粤若稽古帝尧。汉书武纪曰:上登封泰山。又宣纪曰:尊孝武皇帝庙为世宗庙。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凌磴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稜而栖金爵。汉书曰:高祖至长安,萧何作未央宫。三辅旧事曰:桂宫内有明光殿。毛苌诗传曰:弥,终也。方言曰:亘,竟也。亘与絙古字通。汉书曰:高祖修长乐宫。薛综西京赋注曰:磴,阁道也,丁邓切。毛苌诗传曰:墉,城也。方言曰:掍,同也,音义与混同,胡本切。汉书曰: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南有璧门之属。汉书音义,应劭曰:觚,八觚有隅者也,音孤。说文曰:稜,柧也,柧与觚同。稜,落登切。三辅故事曰:建章宫阙上有铜凤皇。然金爵则铜凤也。内则别风之嶕峣,眇丽巧而耸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兮诣以与天梁。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三辅故事曰:建章宫东有折风阙。关中记曰:折风,一名别风。广雅曰:嶕峣,高也。嶕,兹尧切。汉书曰: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然前殿则正殿也。长门赋曰:正殿嵬以造天,其高临乎未央。高之甚也。崔嵬,高貌也。关中记曰:建章宫有馺娑、骀荡、兮诣、承光四殿。馺,素合切。娑,苏可切。骀,音殆。兮,乌诣切。天梁,亦宫名也。尔雅曰:盖戴,覆也。激日景而纳光,言宫殿光辉,外激於日,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轶云雨於太半,虹霓回带於棼楣。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汉书曰:孝武立神明台。王逸楚辞注曰:偃蹇,高貌也。公羊传曰:跻者何?跻,升也。三苍曰:轶,从後出前也,馀质切。汉书音义,韦昭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尸子曰:虹霓为析翳。棼,已见上文。尔雅曰:楣谓之梁,靡饥切。方言曰:僄,轻也,芳妙切。郑玄礼记注曰:狡,疾也,古饱切。字书曰:愕,惊也,五各切。字林曰:眙,惊貌,敕吏切。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魂怳怳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汉书曰:武帝作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干,音寒。司马彪庄子注曰:井干,井栏也。然积木有若栏也。苍颉篇云:眴,视不明也,侯遍切。说文,棂,楯间子也,力丁切。王逸楚辞注曰:槛,楯也,胡黯切。说文曰:稽,留止也。长门赋曰:神怳怳而外淫。王逸楚辞注曰:怳,失意也,况往切。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步甬道以萦纡,又杳■而不见阳。广雅曰:惩,恐也。楚辞曰:寤从容以周流,聊逍遥而自恃。毛诗序曰:徬徨不忍去。淮南子曰:甬道相连。高诱曰:甬道,飞阁衤复道也。说文,萦纡,犹回曲也。又曰:杳,杳■也。广雅曰:窈窕,深也。窈与杳同,乌鸟切。■,他吊切。毛苌诗传曰:阳,明也。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於天表,似无依而洋洋。广雅曰:排,推也,簿阶切。闼,门闼也。楚辞曰:忽反顾而游目。王逸楚辞注曰:洋洋,无所归貌。前唐中而後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於碣石,激神岳之嶈々。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汉书曰:建章宫,其西则有唐中数十里,其北沼太液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台梁,象海中仙山。如淳曰:唐,庭也。尚书曰:汤汤洪水方割。苍颉篇曰:涛,大波。尚书曰:夹右碣石入於河。孔安国曰:海畔山也。毛诗曰:应门将将。说文曰:滥,泛也,力暂切。列子,渤海之中有大壑,其中有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史记曰:三神山,仙人不死药皆在焉。杜预左氏传注曰:岩,险也。说文曰:峻,峭高也。峻,思俊切。崷,高貌也,慈由切。尔雅曰:崒者,厜㱮也,慈恤切。郭璞方言注曰:峥嵘,高峻也。峥,力耕切。嵘,胡萌切。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言承露之高也。汉书曰:孝武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方言曰:擢,抽也,达卓切。金茎,铜柱也。王逸楚辞注曰:埃,尘也。许慎淮南子注曰:堨,埃也,堨与壒同,於害切。鲜,絜也。楚辞曰:天白颢颢。说文曰:颢,白貌,胡暠切。鲜,或为釐,非也。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汉书曰:齐人李少翁以方术见上,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不至。乃作甘泉宫,中为台,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又曰:乐成侯登上书言栾大,天子见大悦。曰:臣之师,有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乃拜大为五利将军。毛苌诗传曰:刑,法也。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史记,相如封禅书曰:斯事天下之壮观。礼记曰: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又曰: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毛诗序曰:有常德以立武事。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内阗,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尚书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又曰:华阳黑水惟梁州。然则南方多兽,故命使之。枚乘兔园赋曰:翱翔群熙,交颈接翼。水衡虞人,修其营表。种别群分,部曲有署。周礼,水衡。郑玄曰:川,流水也;衡,平其大小也。周礼曰: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郑司农曰:表,所以识正行列也。司马彪续汉书曰:将军皆有部,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罘网连纮,笼山络野。列卒周匝,星罗云布。郑玄礼记注曰:兽罟曰罘,扶流切。纮,罘之网也,胡萌切。方言曰:络,绕也,来各切。羽猎赋曰:涣若天星之罗。韩子曰:云布风动。於是乘銮舆,备法驾,帅■臣。披飞廉,入苑门。蔡雍独断曰: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讬於乘舆也。又曰: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法驾。司马彪曰:法驾,六马也。汉书武纪曰:长安作飞廉馆。遂绕酆鄗,历上兰。六师发逐,百兽骇殚。震震爚爚,雷奔电激。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世本曰:武王在酆、鄗。杜预左氏传注曰:酆,在始平鄠东,孚宫切。说文曰:镐,在上林苑中。镐与鄗同,胡道切。三辅黄图曰:上林有上兰观。尚书曰: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又曰:百兽率舞。震震爚爚,光明貌也。震,之人切。字指曰:儵爚,电光也,弋灼切。说文曰:电,阴阳激耀也。汉书曰:一败涂地,广雅曰:涂,污也。反覆,犹倾动也。字林曰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七略曰:王者师天地,体天而行。是以明堂之制,内有太室,象紫微宫;南出明堂,象太微。春秋元命苞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图法,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周易曰:坤,地道也。杨雄司命箴曰:普彼坤灵,侔天作制。春秋合诚图曰:太微,其星十二,四方。又曰:紫宫,大帝室也。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列子曰:周穆王筑台,号曰中天之台。汉书曰:萧何立东阙、北阙。周易曰:丰其屋。汉书曰:萧何作未央宫,潘岳关中记曰:未央宫殿,皆疏龙首山土作之。然殿居山上,故曰冠云,埤苍曰:朅玮,珍琦也。应龙虹梁,梁形似龙而曲如虹也。广雅曰:有翼曰应龙。尔雅曰:螮蝀,虹也。螮,音帝。蝀,音董。虹,音红。说文曰:棼,衤复屋栋也,扶云切。又曰:橑,椽也,梁道切。又曰:翼,屋荣也。尔雅曰:栋谓之桴,音浮。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言雕刻玉礩,以居楹柱也。尔雅曰:玉谓之雕。郭璞曰:治玉名也。广雅曰:真,礩也。瑱与磌,古字通,并徒年切。说文曰:楹,柱也。上林赋曰:华榱璧珰。韦昭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发五色之渥彩,光爓音艳朗以景彰。毛诗曰:颜如渥丹。郑玄曰:渥,厚渍也,乌学切。字林曰:爓,火貌也。於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锺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闱。七略曰:王者宫中,必左墄而右平。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左墄右平,平者,以文■相亚次也;墄者,为陛级也,言阶级勒墄然,七则切。王逸楚辞注曰:轩,楼板也。周礼,夏后氏世室九阶。郑玄曰:南面三,三面各二也。尔雅曰:宫中门谓之闱,小者谓之闺。毛苌诗传曰:闼,门内也。史记曰:始皇大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铸金人十二,重各千斤,置宫中。徐广曰:鐻,音巨。毛诗曰:设业设虡。毛苌曰:植曰虡,与鐻古字通也。三辅黄图曰:秦营宫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闼,他曷切。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尔雅曰:仍,因也。仍或为岌,非也。孔安国论语注曰:阈,门限也,胡洫切。又曰:峻,高大也。尔雅曰:阖谓之扉。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孔安国尚书传曰:徇,循也。尔雅曰:室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又曰:四方而高曰台。春秋合诚图曰:紫宫,大帝室,太一之精也。汉书曰:中宫天极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也。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清凉殿、宣室殿、中温室殿、金华殿、太玉堂殿、中白虎殿、麒麟殿,长乐宫有神仙殿。孔安国尚书传曰:殚,尽也。长年亦殿名。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乘茵步辇,惟所息宴。毛苌诗传曰:崔,高大也,兹瑰切。王逸楚辞注曰:嵬,高也,才回切。广雅曰:炤,明也,音照。烂,亦明也,力旦切。应劭汉官仪曰:皇后、婕妤乘辇,馀皆以茵,四人舆以行。郑玄礼记注曰:茵,蓐也,於申切。周易曰:君子以乡晦入宴息也。後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汉书曰:诏掖庭养视。应劭曰:掖庭,宫人之官。汉官仪曰:捷妤以下皆居掖庭。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椒房殿。汉书曰:班婕妤居增城舍。桓子新论曰: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号曰椒风。汉宫阁名,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鸳鸾殿、飞翔殿。馀亦皆殿名。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汉书曰:孝成赵皇后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音义曰:谓璧中之横带也。引汉书注云音义者,皆失其姓名,故云音义而已。说文曰:釭,毂铁也。列钱,言金釭衔璧,行列似钱也。釭,古双切。说文曰:裛,缠也,於劫切。又曰:纶,纠青丝绶也。淮南子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而富,失之而贫。高诱曰:随侯,汉中国姬姓诸侯也。随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後蛇於夜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随侯之珠。盖明月珠也。李斯上书曰: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张揖上林赋注曰:翡翠大小如爵,雄赤曰翡,雌青曰翠。韵集曰:玫瑰,火齐珠也。战国策,应侯谓秦王曰:梁有悬黎,楚有和璞,而为天下名器。左氏传曰:晋荀息请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许慎淮南子注曰:夜光之珠,有似明月,故曰明月也。高诱以随侯为明月。许慎以明月为夜光。班固上云随侯明月,下云悬黎垂棘,夜光在焉。然班以夜光非随珠明月矣。以三都合为一宝,经典不载夜光本末,故说者参差矣。西京赋曰:流悬黎之夜光。吴都赋曰:随侯於是鄙其夜光。邹阳云:夜光之璧。刘琨云:夜光之珠。尹文子曰:田父得宝玉径尺,置於庑上,其夜明照一室。然则夜光为通称,不系之於珠璧也。於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鶗磩采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汉书曰:昭阳舍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然墀以髹漆,故曰玄也。扣砌,以玉饰砌也。


说文曰:扣,金饰器,枯後切。广雅曰:砌,戺也,且计切。说文曰:鶗,石之次玉也,如兖切。磩,鶗类也,音戚。郑玄礼记注曰:致,密也。郭璞上林赋注:珉,玉名也。张揖上林赋注曰:珉,石次玉也。广雅曰:珊瑚,珠也。淮南子曰:昆仑山有碧树在其北。高诱曰:碧,青石也。韩诗曰:曲景曰阿。然此阿,庭之曲也。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薛综西京赋注曰:飒纚,长袖貌也。飒,思合切。纚,山绮切。说文曰:绮,文缯也。孔安国尚书传曰:组,绶也。楚辞曰:佩缤纷其繁饰。王逸曰:缤纷,盛貌也。缤,匹人切。战国策,张仪谓楚王曰:彼郑国之女,粉白黛黑,立於衢间,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後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汉书曰:大星正妃,馀三星後宫。又赞曰: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正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婕妤视上卿,娙娥视中二千石,傛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二千石,八子视千石,充依视千石,七子视八百石,良人视七百石,长使视六百石,少使视四百石,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毛诗曰:窈窕淑女,

文选下载于:
http://www.guoxue.com/jibu/wenxuan/wx_ml.htm
卷一

 赋甲赋甲者,旧题甲乙,所以纪卷先後。今卷既改,故甲乙并除,存其首题,以明旧式。斋

 【京都上】主

 班孟坚两都赋二首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阳,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阳,故上此词以谏。和帝大悦也。古

 班孟坚范晔後汉书曰:班固,字孟坚,北地人也。年九岁,能属文,长遂博贯载籍。显宗时,除兰台令史,迁为郎,乃上两都赋。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宪败,固坐免官,遂死狱中。知

 【两都赋序】古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二曰赋。故赋为古诗之流也。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後,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他皆类此。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言周道既微,雅颂并废也。史记曰:周武王太子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太子钊立,是为康王。毛诗序曰:颂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乐稽耀嘉曰:仁义所生为王。毛诗序曰: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然则作诗禀乎先王之泽,故王泽竭而诗不作。作,兴也。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汉书曰:高祖,姓刘氏,立为汉王,灭项羽,即皇帝位。荀悦曰:讳邦,字季。史记曰:虽受命,而日有不暇给也。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汉书曰:孝武皇帝,景帝中子。荀悦曰:讳彻。汉书曰:孝宣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荀悦曰:讳询,字次卿。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史记曰:金马门者,宦者署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三辅故事曰:石渠阁在大秘殿北,以阁秘书。汉书曰: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言能发起遗文,以光赞大业也。论语,子曰:兴灭国,继绝世。然文虽出彼而意微殊,不可以文害意。他皆类此。论语,子曰:东里子产润色之。剧秦美新曰:制成六经,洪业也。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汉书武纪曰: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又曰: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又曰: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歌。又曰:得宝鼎后土祠傍,作宝鼎之歌。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汉书宣纪曰:神雀元年。应劭曰:前年神雀集长乐宫,故改年也。又曰:五凤元年。应劭曰:先者,凤皇五至,因以改元。又甘灵元年,诏曰:乃者,凤皇至,甘露降,故以名元年。又曰:黄龙元年。应劭曰:先是黄龙见新丰,因以改元焉。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汉书曰:司马相如,字长卿,为武骑常侍。又曰:虞丘寿王,字子贡,以善格五召待诏,迁为侍中中书,又曰:东方朔,字曼倩,上书自称举,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後拜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又曰:枚皋,字少孺,上书北阙,自称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见待诏,拜为郎。又曰,王襃,字子渊,上令襃待诏,襃等数从猎,擢为谏大夫。又曰:刘向,字子政,为辇郎,迁中垒校尉。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汉书曰:倪宽,脩尚书,以郡选诣博士孔安国,射策为掌固,迁侍御史。孔臧集曰:臧,仲尼之後,少以才博知名,稍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代以经学为家,乞为太常,专脩家业。武帝遂用之。汉书曰:董仲舒以脩春秋为博士,後为中大夫。又曰:刘德,字路叔,少脩黄老术,武帝谓之千里驹,为宗正。又曰:萧望之,字长倩,以射策甲科为郎,迁太子太傅。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广雅曰:抒,渫也。抒,食与切。讽,方凤切。毛诗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楚词曰:抒中情而属诗。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国语,泠州鸠曰:夫律,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雍容揄扬,著於後嗣,抑亦雅颂之亚也。说文曰:揄,引也,以珠切。孔安国尚书传曰:扬,举也。毛诗序曰: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荀悦曰:讳骜,字太孙。盖奏御者千有馀篇,而後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苍颉篇曰:炳,著明也,彼皿切。论语,子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马融曰:三代,夏、殷、周。主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於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尚书,皋陶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韩诗鲁颂曰:新庙弈弈,奚斯所作。薛君曰: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弈弈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蔡邕独断,或曰:朝廷亦皆依违尊者,都举朝廷以言之。诸释义或引後以明前,示臣之任不敢专。他皆类此。京师脩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公羊传曰: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也。说文曰:城池无水曰隍。周礼曰:囿游之兽。郑玄曰:囿,今之苑。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长安在西,故曰西土。尚书曰:西土有众。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
最早的《文选》研究者是隋代的萧该。稍後﹐在隋﹑唐之间有曹宪﹐“文选学”的名称就见於《旧唐书‧曹宪传》。这两位学者的著作都题为《文选音义》﹐也都已亡佚。现存最早的﹑影响最大的著作是高宗时代李善的《文选注》。李善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号称“书簏”。他注释《文选》﹐用力至勤﹐引书近1700种﹐前後数易其稿。高宗显庆三年(65﹐书成进呈。他的注释偏重於说明语源和典故﹐体例谨严﹐引证赅博﹐但对文义的疏通则比较忽略。凡作品有旧注而又可取者﹐即取旧注入书﹐例如《二京赋》取薛综注﹐屈原的作品用王逸注等等。他自己对旧注的补正﹐则加“善曰”以志区别。李善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代表了当时的研究水平﹐而且在于他所引用的大量古籍已经亡佚﹐後世学者往往以它作为考证﹑辑佚的渊薮。《新唐书‧艺文志》尚载有他的另一部著作《文选辨惑》10卷﹐已佚。

至今流传的另一种唐人注本是玄宗时代的《五臣注文选》。所谓五臣﹐即由工部侍郎吕延祚所组织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 5人。据吕延祚在开元六年(71的进书表中说﹐李善的注释只知引用过去的载籍﹐而没有把作品的旨趣注释清楚﹐因此在他的组织主持下﹐由吕延济等重新作注。吕延祚虽高自标榜﹐而五臣的学力不逮李善﹐书中荒陋错误之处极多﹐以致受到了後代许多研究者的指责。《四库全书总目》在概括叙述了前人的批评以後指出:“然其疏通文义﹐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也。”可以认为是比较公允的见解。五臣注本较李善注本多出古乐府1首。李善注和五臣注问世以後﹐宋代就有人把两者合并刊刻﹐称“六臣注”﹐李善注的原帙反逐渐湮没不彰。其後又有人从六臣注中辑出李善注单独刊行﹐今天所见的李善注本多属这种情况。此外尚有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23卷﹐撰人姓名无考﹐书中引据﹐除李善﹑五臣注而外﹐尚有陆善经注﹑《文选钞》﹑《文选音决》﹐今皆不存。

宋代的“文选学”渐趋衰微﹐有关的专著大都是摘录排比辞语典故﹐如《文选双字类要》﹑《文选类林》。一些比较认真的研究成果﹐则散见於笔记﹑诗话中。元代的著作不多﹐较有参考价值的是刘履的《选诗补注》。明代文选学成就无多﹐张凤翼《文选纂注》杂采前人众说﹐稍有可取。

清代朴学大兴﹐学者在专攻经﹑史﹑子部之外﹐发其馀力於《文选》﹐不论校勘﹑音韵﹑训诂﹑考订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较为重要的研究专著﹐如﹕汪师韩的《文选理学权舆》 8卷﹑孙志祖《文选理学权舆补》 1卷。分门别类﹐就《文选》的各种问题加以论述﹔胡克家《文选考异》10卷﹐以宋淳熙尤袤刻李善注本为底本﹐据宋吴郡袁氏﹑茶陵陈氏刻六臣本以校刊异同﹔张云璈《选学胶言》20卷﹑梁章钜《文选旁证》46卷﹑朱珔《文选集释》14卷﹑胡绍瑛《文选笺证》30卷﹑许巽行《文选笔记》8卷﹐从音韵﹑训诂﹑考订等不同方面对李注作补正发明﹐尤以梁﹑胡二氏的著作更为精博﹔何焯《义门读书记》5卷﹑於光华《文选集评》15卷﹐重在文义的评论﹐虽不脱八股文积习﹐但亦不乏一些可供参考的见解。降及近代﹐有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 8卷和骆鸿凯的《文选学》。

今天所见《文选》版本﹐除上述唐写本《文选集注》外﹐尚有唐写本《文选》白文﹑《文选》李善注﹑《文选音》﹐均敦煌残卷﹐有一部分曾收入《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和《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影印行世。刻本最早的为北宋明道本﹐已残。传世宋刻的影印本﹐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宋刻六臣注本和中华书局影印淳熙八年(1181)尤袤刻李善注本。通行本为清代胡克家翻刻尤本﹐中华书局在1977年曾把胡刻本缩印﹐并附《文选考异》於卷末。

上述帖子为转贴,转自网络。

大连话属中国北方方言的东北地方方言。北方方言被普遍使用,从北方的黑龙江省到南方的安徽、湖北省,从东部的山东、江苏省到西部的甘肃省。但是它变化成各自的方言。东北地方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例如我听说哈尔滨和长春人所说的话基本是很标准。 
而大连话用第三声和第四声很多、所以“重”。数字的一、三、七、八被发音成姨yí、散、气、罢bà。(可是很多别的方言,例如西安方言,数字发音成第四声。)大连人的“吃饭”和“好吃”是用第三声说成“尺饭”和“好尺”。 
卷舌的“重”(重要的重)发音成平舌的“粽”(粽子的粽), 同样地“大厦”发音成“大萨sà”。这样的发音在沈阳以及全辽宁省普遍使用---“旅顺”是 “旅sùn”, “是不是”是 “四不四”等等。此外,在大连“吃药”和“钥匙”的发音很特别发音成,是“尺月”和“月匙”。 

大连人说∶ “你彪啊”(你傻子的意思)。他们也说成∶ “逮duì饭了吗?”(吃饭了吗?)别的大连独特的发言有“老对儿”(同事,同学)、“开响”(北方言的工资,南方言的薪水)、“耍单儿”(天很冷,但穿的很薄)、“寒杉”(衬衫)、“风凉”(天气凉)等等。大连人说∶ “天墨黑墨黑”(发音成“天墨盒墨盒”)--- 这是“天黑了”的意思。在大连中国北方的“堵车”被使用,不是中国南方的“赛车”。 
中国话吧“我们”和“咱们”区分使用。如你所知道的,后者包括对说者。在大连和沈阳,咱们常常是我们的意思。有时也说“俺们”。“赧nǎn们”也是“你们”的意思。 

大多数大连人是从山东省来的。大连人“回家”的意思是“回山东省的家乡”。大连人的“尺月”(吃药)、“月匙”(钥匙)、“jiě”(脚)都是山东东部方言的影响。 

大连的海鲜料理是很有名的,尤其以生吃海蛎子著称,所以说大连人说话,都说满口海蛎子味。

记得刚来大连的时候,喜欢到青泥洼桥的步行街看美女,可是每当听到这些美女满口大连话时,都不禁为之喷饭,当时心里想,白瞎这脸蛋了。来大连很多年了,现在已经习惯了大连的方言,并且多数都可以听懂;虽然自己的乡音未改,但是偶尔口中还会崩出几句大连话,如玩游戏杀人杀的爽的时候,也会喊几句“血受”。

大连的方言整理的不是很多,当然书面上的方言,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很难体味到大连话的精髓,网上有语音版的大连方言,大家可以下载听听,保你捧腹大笑,也为来大连旅游做做准备
描述:月亮湾
图片:


    美丽的哈纳斯
描述:卧龙湾
图片:
 

描述:喀纳斯牧场
图片:
 

描述:喀纳斯牧场
图片:
 

描述:喀纳斯的小村庄
图片:

乘烟飞升  


  张蓬头,是明末大臣瞿式耜之子。瞿被清兵杀害,蓬头改姓张,跟着大脚仙王太原修道。张蓬头性格仁爱柔和,精于吐故纳新之术,修练多年。曾经在浙江嘉善长春宫修苦行,人们没有识得他来历的。乾隆年间又到湖州金山,和樵云子为好朋友,当时张已一百五十余岁,仍然和别的道士一样严守戒律,承担为道观砍柴的劳务。其实樵云子是龙门派的道士,也是张蓬头的徒弟。四年后,张出山前往湖北,住在武汉的长春观。
  张蓬头在长春观住着,忽然向人募化起烤烟叶来。募得的烟叶都堆在一间屋里,人们弄不明白他想干什么,因为依照全真龙门派的规矩,是不许吸烟的。等到烟叶积得足够多了,张蓬头告诉道俗人士,说是自己要飞升了,挑的日子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他拿着生烟叶放在口中嚼,像是吃蔬菜似的。待到吃下全部烟叶,便跑到龟山顶上,俯身吐出烟来,那烟腾腾地从他口中出来,浓浓地聚在一起好像是云。这时有微风徐徐吹来,张蓬头于是拱手向大家揖别,自己腾空立在烟中,说声:“我去啦!”当时来观看的人真是举城若狂,都见到他飘飘然地驾着烟上升,渐渐升入霄汉,身形小如粟米,最后终于消失了。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


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极谏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时年二十六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不久遂弃官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汉章帝、和帝诏征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汉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云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唐天宝七载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理宗加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日本书法史上,有所谓“三笔”,指的是空海、橘逸势、嵯峨天皇这三位书法俊秀,横断千古的大家。图为空海亲笔所写的《聋瞽指归》,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三教指归》,梦枕 认为这是空海“和儒家诀别之书”。  


</CC>


   遣唐使船遭逢海难,往南漂流,被困福州,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束手无策。最后靠着空海的斐然文彩,才打开僵局。这篇赫赫有名的《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一首》,后来也收入空海弟子为他所编的诗文集《性灵集》之中。图为该书书影。

  



   面对无常的海洋,遣唐船往往遭遇海难,安危难卜。图为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弘法大师行状绘词》中描写“渡海入唐”遭遇暴风雨,樯折桅倾的情形,众人四惊慌失措,唯独空海不动如山。


    空海与橘逸势随遣唐使船要到大唐留学、求法。图为后人所绘《高野大师行状图画》中,遣唐使乘坐的船穿渡汪洋的情景,高坐船帆旁的僧人即为空海,黑衣高冠者应为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

图片2:“虎头”怪鱼



期盼奥运会的胜利召开!


祝愿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祝愿中华民族更加进步!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热烈祝贺党的十七大即将胜利召开,祝愿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祝愿传统国学日益复兴,祝愿中华魂更加明亮的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哪位知道本论坛如何发视频,可否发一个普通视频主题做师范,并说明操作步骤,我准备发一个网上找到的李老师演练玉环桩的视频,但是都没发上.

http://www.etiandi.com/jujing/attachments/2007/03/692_200703091352521.gif
祝办好QQ群!
没想到直接粘贴就行,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不知道能不能始终维持播放.
贴子相关图片:
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西游原旨诗结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灵根育孕本先天,藏在后天是水铅。悟得真心明本性,不空不色自方圆。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性命天机深又深,工程药火细追寻。求师诀破生身妙,取坎填离到宝林。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服  九幽十类尽除名

 

分明一味水中金,收得他来放下心。攒簇五行全体就,长生不死鬼神钦。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归根复命是还丹,养到纯阳再换坛。不晓个中消息意,圣基虽入道难完。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阳极阴生姤即连,此中消息要师传。含章在内神功妙,知者夺来造化权。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音  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观若也更神观,否泰盈虚怎得瞒。用九随时兼用六,执中精一结灵丹。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九还七返大丹功,炼就纯阳再变通。了命弗知兼了性,法身到底不飞翀。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金液还丹教外传,五行四象火功全,求师诀破其中奥,了悟源流好上船。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雠报本

 

丹法原来造化基,逆生顺死妙中奇。仙翁指出还原理,怎奈旁门自己迷。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人生在世似浮沤,背理违天谁肯休。任尔堆金多积玉,怎能买得命长留。

  

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天堂地狱在心头,善恶分明祸福由,富贵不淫贫贱乐,可生可死有何愁。

 

 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存诚去妄法虽良,究竟难逃生死乡。何若金丹微妙诀,超凡入圣了无常。

  

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未修仙道先修人,人与虎蛇作近邻。急脱诸般凶恶念,小心敬谨保天真。

  

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已修人事急修仙,这个天机要口传。翻过五行归正觉,霎时六贼化飞烟。

  

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大道原来仗火功,修持次序要深穷。鑑形闭静都抛去,步步归真莫着空。

  

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迷徒不识本原因,误认皮囊有宝珍。心肾相交为大道,火生于木自伤身。

  

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真阳不在肾中藏,强闭阴精非妙方。会得神观微妙法,消除色欲不张遑。

  

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辨明心肾假阴阳,急问他家不死方。木母金公同类物,调和决定到仙乡。

  

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震兑交欢大道基,金从木顺是天机。打开个里真消息,非色非空心不迷。

  

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心动意迷志不专,修行往往被他牵。劝君戒惧勤防备,莫起风尘障道缘。

  

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猖狂惑乱失灵明,大要留心念不生,拄杖如能常稳定,何愁妄意不归诚。

  

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义奉法收悟净

 

真土匿藏流性中,恃强戒定不成功,若非伏气行柔道,彼此何能言语通。

  

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若还原本急明心,莫被尘缘梢有侵,返照回光离色相,绝情绝欲退群阴。

  

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五行精一是灵根,生在乾家长在坤。君子得舆留硕果,趁时窃取返阳魂。

  

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人人妄想服金丹,弄尽旁门枉作难。抛去珍珠寻土块,俱将原本并根剜。

  

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要活灵根有妙方,不须别处问端详。慈悲净水勤浇灌,攒簇五行即返阳。

  

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人生大患有其身,为食为衣坏本真。若也阴柔无果断,霎时认假失元神。

  

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从来用义以成仁,杀里求生最妙神。这个机关知不的,行行步步起魔尘。

  

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脱难须当脱难根,若无义道难终存。总然信宝忙中现,难免转时戒定昏。

  

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若将白骨认为真,便是邪魔害法身。脚力诚然归实地,何愁斗柄不回寅。

  

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释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性去求情仁合义,金来恋木义成仁。智中全信分邪正,礼道兼行保本真。

  

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修真火候要周全,年月日时一气连。未悟河图深奥理,方才举步有灾愆。

  

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河图妙理是先天,顺则生人逆则仙,闭艮开坤离外道,阴阳转过火生莲。

  

三十四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休施巧伪枉劳心,别有天机值万金。扑灭狐疑真土现,腾那变化点群阴。

  

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五行攒簇已通灵,别立乾坤再炼形,剥尽群阴无滓质,虚空打破上云軿。

  

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身在宝林莫问禅,心猿正处伏诸缘。中和两用无偏倚,明月当空照大千。

 

 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黑中有白是真阳,生在杳冥恍惚乡,若待地雷声动处,神明默运返灵光。

  

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向生身处问原因,子母相逢便识真。金木同功真宝现,法财两用返元神。

  

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金丹大药最通神,本是虚无窍里真。窃得归来吞入腹,霎时枯骨又回春。

 

 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善恶机心最败行,机心一动燥心生,未明这个凶危事,稍有烟尘道不成。

  

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暴燥无情不可当。阴阳反复丧天良。真心本性同伤损,怎似虚容是妙方。

  

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清心寡欲是良医,气质全消进圣基,性静原来无暴燥,神明自不入昏迷。

  

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水性飘流最误人,生情起欲陷天真。此中消息须看破,断绝贪痴静养神。

  

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运气搬精俱作妖,谁知法身自逍遥。若于根本求元运,无限邪行一笔消。

  

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三教原来是一家,牟尼太极即金花。若无大圣留真诀,叶叶枝枝尽走差。

  

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旁门外道尽争强,弃正从邪命不长,别有心传真口诀,入生出死上天堂。

  

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执中精一有真传,药物工程火候全。金木同功离坎辏,后天之内复先天。

  

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五行攒簇已还元,住火停轮是法言。若也持盈心未已,有伤和气必遭蹇。

  

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兰

 

心忙性燥道难全,总是丹成有变迁。静养婴儿归自在,随时脱化出尘缘。

  

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情乱性从爱欲深,出真入假背良心。可叹皮相痴迷汉,衣食忙忙苦恼侵。

  

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自无拄杖用何功,外面搜求总落空。任尔登天能入地。终归大化入坑中。

  

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穷理必须穷入神,博闻多见未为真,果然悟到如来处,知致意诚养法身。

  

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痴迷每每服红铅,怀抱鬼胎妄想仙。怎晓华池真一水,些儿入腹便延年。

  

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烟花寨里最迷真,志士逢之莫可亲。对景忘情毫不动,借他宝信炼元神。

  

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色中利害最难防,或着或空俱不良。正性修持归大觉,有无悉却保真阳。

  

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大道修持怕有心,有心行道孽根深。却除妄想重增病,因假失真无处寻。

  

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无心不是着空无,如有着空入假途。试问参禅修静客,几人曾得到仙都。

  

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隐微真假谁能知,须要幽独自辨之。非色非空归妙觉,借真除假见牟尼。

  

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阴阳匹配始成丹,水火不调道不完。用六休教为六用,剥中求复有余欢。

  

六十回  牛魔王大战赴华延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未济如何才得济,依真作假运神功。中孚露出虚灵物,绝灭七情道气冲。

  

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阳极生阴理自然,能明大小火功全。观天造化随时用,离坎相交一气旋。

  

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扫除一切净心田,循序登高了性天。可笑旁门外道客,着空执相尽虚悬。

  

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护宝贝

 

着空着色尽为魔,不晓戒行怎奈何。大道分明无怪诞,存诚去妄斩葛萝。

  

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修行急早戒荆棘,不戒荆棘道路迷。饶尔谈天还论地,弃真入假总庸愚。

  

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象皆遭大厄难

 

禅关话句并机锋,埋没如来妙觉宗,不晓其中藏祸害,心思枉费反招凶。

  

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三教圣人有实功,顽空寂灭不相同。存诚去妄归真道,结果收园称大雄。

  

六十七回  拯救陀罗禅性稳  脱离污秽道心清

 

清静门中意味深,贪图货利秽污侵。急须看破寻真路,大隐廛林养道心。

  

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富贵荣华尽枉然,几人活得百来年。休将性命寻常看,急访明师问大还。

  

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虚灵不昧有神方,清夜良心大药王,如果打通真道路,忧疑尽去可还阳。

 

 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精神与气药三般,为圣为魔在此间。不晓个中机秘事,着空怎得盗灵还。

  

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灵宝如何我得来,真中用假趁机裁,阴阳不悖复原本,入圣超凡脱祸灾。

  

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可叹忘形迷本徒,忘形采取尽糊涂。邪行丑态不知戒,罗网缠身气转枯。

  

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五金八石炼丹砂,到底无成破尽家。世上盲师多恨毒。何如积德是生涯。

  

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恶  行者施为变化能

 

着空执相道中魔,高傲欺心怎奈何。教外别传藏秘诀,岂容声色冒猜摩。

  

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主还归大道真

 

阴阳是否细钻研,才识此天还有天。真着实行神暗运,人心化尽道心园。

  

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悟得真心不色空,一行一止主人公。如能观察通权变,气性降除反掌中。

  

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不能伏气怎同人,柔弱虚中必有邻。傲性师心都化尽,如如稳稳自全真。

  

七十八回  比丘邻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秉受天良赤子心,圣贤根本炼丹金。可叹采战邪行客,昧却良心向外寻。

  

七十九回  寻洞求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邪行扫去有生机,坏却天良何益之,大道光明兼正大,人人细辨认亲儿。

  

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闚观习静欲求阳,便是身居黑暗乡,怎晓心传中正理,存亡进退保真常。

  

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有蹇能止在心知,颠倒阴阳只片时,不会其中消息意,些儿失脚便难医。

  

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阴阳配合要相当,虑险防危是妙方。默运神功无色相,坎离颠倒不张遑。

  

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F头  姹女还归本性

 

至中至正是丹头,神会心知不必忧。用六休教为六用,大观妙法了真修。

  

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方圆应世大修行,暗运机关神鬼惊,隐显形踪人不识,万殊一本了无生。

  

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王计吞禅

 

金木相间性有偏,中和乖失怎为禅,真心不见外空戒,陷害丹元道不全。

  

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性情如一道何难,真戒实行不隐瞒。内外相通全体就,除邪救正百骸安。

  

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祸福无门总自招,阴功隐恶录天曹。如能一念修真善。罪过当时尽化消。

  

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玉液还丹谁得知,知之可作度人师。轻传妄泄遭天谴,大法何容慢视之。

  

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会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外道旁门信口频,窃偷天宝乱迷人。明师尽被盲师蔽,学者还须细认真。

  

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净九灵

 

狂言乱语不能欺,似是而非细辨之。授受如真直下悟,缠禅盗道脱群思。

  

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命之未了性何恃,了性还须立命基。若是偷闲恃假慧,泰中必有否来随。

  

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西牛怪

 

空空一性便偷闲,破戒伤和入鬼关。怎晓天人相合道,法财两用出尘寰。

  

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非心切实有真传,配合阴阳造化全,窃取生身初受气,后天之内采先天。

  

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四个阴阳天外天,是非真假细钻研。后天造化夫妻理,识得先天作佛仙。

  

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真中有假假藏真,假假真真定主宾。金火同宫还本相,阴阳混化脱凡尘。

  

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惠

 

道成急须去韬光,莫露形踪惹祸殃。大抵恩中还有害,当知绵里裹针芒。

  

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善中起见动人心,怎晓尘情利害深,欲救本原完大道,潜藏默运化群阴。

  

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火功运到始方圆,由勉抵安道可全。消尽后天离色相,不生不灭大罗仙。

  

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磨划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通前达后理无差,性命双修是作家。若遇真师传妙诀,功完行满赴龙沙。

  

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贞下还原是首经,五行攒簇最空灵。西游演出图书理,知者修持入圣庭。


 


  

西游原旨歌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闹幽。 

先天气,是灵根,大道不离元牝门。悟彻妙理归原本,执两用中命长存。 

还丹到手温养足,阳极阴生早防惛。趁他一姤夺造化,与天争权鬼神奔。 

观天道,知消长,阴阳变化凭象罔。收得大药入鼎炉,七返火足出罗网。 

五行浑化见真如,形神俱妙自在享。性命双修始成真,打破虚空方畅爽。 

这个理,教外传,药物火候不一般。知的父母生身处,返本还元作佛仙。 

愚人不识天爵贵,争名夺利入黄泉。怎如作福修功德,访拜名师保天年。 

修行人,听吾劝,脚踏实地休枝蔓,凡龙凡虎急须除,休将性命作妖饭。 

翻去五行唤金公,得其一兮可毕万。神明默运察火候,任重道远了心愿。 

心肾气,非阴阳,金木相并出老庄。除却假土寻真土,复我原本入中黄。 

原本全凭禅心定,培养灵根寿无疆。不是旁门乱造作,别有自在不死方。 

肉尸骸,要看破,莫为饥寒废功课。道念一差五行分,戒行两用造化大。 

不明正理迷真性,五行相克受折剉。腾那变化消群阴,笑他瞎汉都空过。 

诸缘灭,见月明,须悟神化是法程。生身母处问邪正,取坎填离死复生。 

戒得火性归自在,除去水性任纵横。多少搬运工夫客,谁知三教一家行。 

三教里,河图道,执中精一口难告。金木同功调阴阳,自有而无要深造。 

功成自有脱化日,返本还元不老耄。谨防爱欲迷心神,入他圈套失节操。 

服精粟,采红铅,皆执色相想神仙。谁知大道真寂灭,有体有用是法船。 

阴阳调和须顺导,水火相济要倒颠。扫尽心田魔归正,五行攒处却万缘。 

戒荆棘,莫谭诗,口头虚文何益之?稳性清心脱旧染,除病修真是良医。 

说甚采战与烧炼,尽是迷本灾毒基。更有师心高傲辈,冒听冒传将自欺。 

防淫辞,息邪说,坏却良心寿夭折。莫教失脚无底洞,全要真阴本性洁。 

和光混俗运神功,金木扶持隐雾灭。道以得济始全真,屋漏有欺天不悦。 

道为己,德为人,施法度迷才入神。不似利徒多惑众,自有心传盗道真。 

假装高明剥民脂,伤天害理总沉沦。阴阳配合金丹诀,依假修真是来因。 

未离尘,还有难,莫为口腹被人绊。浅露圭角必招凶,显晦不测男儿汉。 

猿熟马驯见真如,九还七返寿无算。天人浑化了无生,千灵万圣都称赞。 

学道的,仔细参,西游不是野狐禅。劈破一切旁门路,贞下起元指先天。 

了性了命有无理,成仙成佛造化篇。急访明师求口诀,得意忘言去蹄筌。 

勇猛精进勤修炼,返老还童寿万年。


西游原旨读法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 


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


后进学人夏恒重刊 


 


一西游之书乃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大露天机,所关最重。是书在处,有天神护守,读者须当净手焚香,诚敬开读。如觉闷倦,即合卷高供,不得亵慢。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立言,与禅机颇同,其用意处,尽在言外,或藏於俗语常言中,或托於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其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别其真假,或借假以发真,或从正以劈邪,千变万化,神出鬼没,最难测度,学者须要极深研几,莫在文字上隔靴搔痒,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神仙之书谈天道,似假而实真。才子之书尚其文,词华而理浅;神仙之书尚其意,言淡而理深。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贯通三教一家之理,在释则为金刚法华,在儒则为河洛周易,在道则为参同悟真,故以西天取经,发金刚法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一句有一句之意,一字有一字之意,真人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世法道法说尽,天时人事说尽,至於学道之法,修行应世之法,无不说尽。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有转生杀之法,窃造化之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非一切执心着意、玩空寂灭之事。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个真实妙理来,才不是枉费功夫。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大道,乃先天虚无之学,非一切后天色相之邪术。先将御女闺丹、炉火烧炼劈开,然后穷究正理,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每宗公案,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多寡不等,其立言主意,皆在公案冠首已明明题说出了,若大意过去,未免无头无脑,不特妙义难参,即文辞亦难读看。阅者须要辨清来脉再看下文,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每回妙义全在题纲二句上。题纲要紧字眼,不过一二字。如首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即上句字眼,心性即下句字眼,可见灵根是灵根,心性是心性,特用心性修灵根,非修心性即修灵根,何等清亮?何等分明?如次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即上句字眼,断魔即下句字眼,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知行相需,可以归本合元神矣。篇中千言万语,变化离合,总不外此提纲之意,回回如此,须要着眼,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取真经即取西游之真经,非西游之外别有真经可取,是不过借如来传经以传西游耳。能明西游,则如来三藏真经即在是矣。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二句总结,乃全案之骨子,其中无数妙义,皆在此二句上着落,不可轻易放过,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乃三五合一,贞下起元之理,故唐僧贞观十三年登程,路收三徒,十四年回东,此处最要着眼。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通关牒文乃行道者之执照凭信,为全部之大关目,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口诀处。惟有破绽,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处,下笔妙处。如悟空齐天大圣,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元奘生於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雠,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莲花洞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此等处大要着意。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通关牒文有各国宝印,乃西游之妙旨,为修行人安身立命之处,即他家不死之方,此等处须要追究出个真正原由来。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隐寓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之意,其与取经回东,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也。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有着紧合尖处,莫如巴蕉洞、通天河、朱紫国三案。巴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尽矣;通天河辨药物斤两,至矣尽矣;朱紫国写招摄作用,至矣尽矣。学者若於此处参入,则金丹大道可得其大半矣。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一西游有合说者,有分说者。首七回,合说也,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具备。其下九十三回,或言正,或言邪,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撥火候之差

咒语的特殊用法
  除了本尊神、成就与日常仪轨的咒语(真言)之外,信徒还要学习那些为某些背景而专用的神咒。特别是反复诵读一种真言成了农人和匠役们的主要修持,他们需要把一种将虔诚和可以与他们的工作相容的禅定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既简单又颇有成效的修持技术。在那些真言中,”嘛呢“(如意宝)远不是最通行者,它被作为其它所有咒语的根本真言。它由六字真言组成:俺嘛呢叭咪吽。其中囊括了一种

如此广泛的意义,以至于戈文达喇嘛诠释它的尝试最终以写成一部三百页的著作而告终见《西藏奥义的基础》一书。
  完全如同所有神咒一样,“嘛呢”真言以”唵“开始。”唵“代表着全部真言,事实上是全部存在(有)“唵”(om)最早写作Aum,它出自喉咙的深处并结束于闭合的唇部。这是所有真言中的最著名者,大家把一种奥义创造之特征与此相联系起来了。那些把它译作O、oh或”救度“的译师们明显将其意义和功能误解了。A代表着外界之识,u表代着于我们心中产生的识,m代表着不二性的空和被定为空的识。
  紧接着的真言“嘛呢”意为“如意宝”。它被与金刚视为一体了,即为一种圆满的空,由于瞋恚和变化而又变得比现在化学中已知的最坚硬的物质还要坚硬的非金刚石物。
  “嘛呢”是处于我们自己心中最高价值之象征,也就是当我们与此分割开的最阴郁的识层被超越时,始终都能于那里存在的空。
  “叭咪”的字面意义为莲花。这是心之发展的象征,由此开始而最终达到了嘛呢。
  “吽”如同“唵”一样,是无法翻译出来的,“唵”是无量的;“吽”是在有限之中的无限,由此而代表着我们的胎藏觉,此是不空之中的空之想、以心的形式出现的心、缘中的无缘,即时间的出世。在浓密之中形成的微妙。”吽“比其它任何真言都更能象征金刚乘中的中心空--封闭在不空的花瓣中的空之真谛。
  但“唵”和“吽”都要比象征物的意义多得多。它们在被很好地利用时则具有在人类的识中唤起难以用文字解释的真谛之直观无碍。”嘛呢叭咪“即指如意宝和莲花,它们形成了神咒的身体,甚至在表面上也具有一定数量的附加意义。例如,莲花代表着佛法,如意宝代表着封闭于其中的解脱真谛;或者莲花是色界,如意宝为无色界。依此类推。
  “嘛呢”是大菩萨、菩萨、观音世菩萨的真言,观世音在西藏以Chenrezi之名而著称,他在该地区是以男性的外貌出现的。但在汉地和日本则具有一尊以女性外貌出现的类似菩萨,分别以一”观音“和Kannan(日文,指观音)之名而为人所知。观世音菩萨是慈悲之活跃本原的化身,因而特别受那些受苦受难者召请。
  使用咒语的方式之一是在将其慈悲思想辐照于六界(六大)一众生的同时反复地诵读这些真言,它们被相当缓慢和单调地诵读。大家在读每一种真言时,都将其思想转向相应的各界众生。大家会亲见或现现出自由真言所描述的形状之闪闪发亮的光芒以救援这些众生。
  唵 白色 天神界
  嘛 绿色 阿修罗界 
  呢 黄色 人界 (此二者为半神灵,类似坦泰巨神)
  叭 蓝色 牲畜界(旁生〕
  咪 红色 饿鬼界;
  吽 黑色 地狱界 (此二者为受苦的鬼怪)
  从表面上来看。这一切可能显得仅为一种在于发展对其他人的慈悲和仁亲之心的修持。但大家可以想到,由于神咒的力量和由十一种心的适当禅定,信徒便与菩萨建立了秘密联系,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使其慈悲思想变得更为卓有成效的力量。那种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一种心造物的人在把思想与心等同起来、并从而对思想之内容产生有利影响的观点中发现不了任何奇特的内容。但大家可以认为,这种作用力取决于思想与心之间业障的密度,神咒的力量应穿破之。大家同样还可以认为这一切并没有多大意义,信徒由于其自身的虔诚就可以使菩萨之力的巨大源泉变得更加活跃。
  “嘛呢”也与更为简单的运气瑜伽之修持联合使用。在每次缓慢地吸气或呼气时,便会默默地读出一种真言及其书写形式,而且是以一种禅定现观到的,如此心便逐渐被导向了三昧,其中的任何思想都由排除了所缘的清醒识所取代。
  非密教徒也会把”嘛呢“作为一系列的在于帮助实现禅定的真言和象征。从密教的观点来看,既然神咒拥有一种允许信徒处于其识的内源中、处于一种任何坚实的障碍都不会将他自己的识与宇宙之识分隔开来的位上,那他可能会从其源泉中吸取一种很大的力量,这或是为了帮助其心的发展,或是为了使其慈悲的思想成为对其他人有利的一种才能。
  在将“嘛呢”“视为一种字富力之源时,喇嘛们也可能并不象大家所认为的那样距心理学家的立场很远。这一点可以由一名半文盲的汉人的故事来说明。他作为禅定的任务而接受了“嘛呢”,但将“眸”字的汉字与一个相当相似的“牛”字相混淆了。在数年间修持了”唵嘛呢叭咪吽“的真言之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宗教胜进。他后来从某人处才获悉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便开始修持”唵嘛呢叭咪吽“,可是却发现他已无法再取得胜进了。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胜进已消失,一直到他偶尔重新遇到其喇嘛。他根据喇嘛的建议而重新学习、唵嘛呢叭咪吽”,一切又都发展得很顺利了……
  民间藏传佛教的一个方面已在旅行家中引起了一些惹人生气的观点。这就是使用祈愿幡和嘛呢筒(如意**),它们会使咒语飘荡在微风中和在河水中转动陀罗尼。这些旅行家们将他们的鄙视倾泻在他们作为趋向极端的机械宗教修持的例证上了。即使情况果真如此,大家也可能会真诚回答说写满慈悲之咒语的幡还是要比装饰了西方许多城市的水雷和火箭形的混凝土结构更为讨人喜爱,且是更为有利可图的一种景致。它事实上证明藏族人并不认为水力和风力将会帮助他们达到涅槃,而同时它又让他们自由地在尘世间的欢乐中度过他们的时间。因为他们清楚地懂得佛教教义。据这种教义认为,解脱为人类个人努力的结果。祈愿幡以及由经常于口中和心中保持咒语的人在河流中安装的如意**证明了一种宗教激情、一种看到充满受佛法影响的真言和咒语的整个世界之强烈愿望,甚至风和水都会帮助密教之乐善好施的跳神。在一切都存在于心中的地方、在由美言诵出的宇和飘荡在微风中的真言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死亡的准备
  有关死亡的仪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中包括一直在人死后也持续的死者之合作请参看《藏族人死亡手册》,由喀济·达瓦·桑杜波喇嘛和伊文斯--温茨译作英文,拉福思茨的法译文于1933年在梅松奈夫出版社出版。强调坛场中和中阴期间的所有神均出自人的本身意识特别有意义。。因为大家认为,当意识开始在中阴(死亡与转生之间的中间状态)中游荡时,喇嘛在尸体耳边低声细语地诵读的真言也可以触及他。在中阴的第一阶段,升起了空之光明的晨曦,如果信徒自身与此相联系而不是惊慌失措的后退,那么他就会导致即时解脱。但更可能的是他将摆脱这一切并逃亡。在他于中阴中游荡的剩余时间内,他的解脱或良好转生的运气将会逐渐变小,不过喇嘛喃喃地讲出的训诲还可以帮助他。
  日常修习死亡术是一种主要修持,这或是为了信徒准备接受其喇嘛的最后训诲,或是由于害怕任何喇嘛在他死亡时都不在场。那种认为人类因缘(通向觉的唯一乘)这并不意味着觉不可能在死后的状态之一中实现。所有大乘佛教徒(包括那些沿用金刚乘的人)都认为觉可以在由尊者为此目的的而特别造化的心产生的任何极乐净土中实现。这就是说,应在尚拥有肉胎凡身期间开始这种追求。如果当时已经取得了某些胜进,那么觉在死后的一个阶段中就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靠的,很少人能在死亡时达到觉。在丧失之后就很难重新获得的训诲特别重要。除非是大家仔细地为死亡作了准备,否则识将会再次转生于非人形中。在一个佛法已经传授地区的人类转生之双重能力重新获得之前,则需要很多次,也可以要持续无数劫。
  现在共存在有多种为死亡作准备的方式,选择取决于信徒的能力及其瑜伽本领。最容易和最常用的办法是确保于其死亡时清醒或入睡,信徒口中将会念诵本尊神的神咒,并清楚地现观到本尊神的形状。如果这一切确实如此发生,那么大家就会认为本尊神将会通过中阴而__而把它引向出自尊者之心的天之一,经过从数日到一个劫或更多时间的期限之后,他由此便可以直接进入涅槃或坚决地确保能在生死轮回中转生以使其菩萨愿得以实现。为了确保在死亡时入睡而又不会阻止他诵读本尊神的真言,他可以试图控制梦的瑜伽,并学会控制梦。适宜于造诣较深的信徒们的另一种方式是研究中阴瑜伽,特别是通过这一办法而确保识能在死亡过程、死亡本身和死亡之后的三个相继过程中不间断地持续活动。如果大家仍保持着意识和将数年学匀佛法的成果保持记忆于头脑中,则可以在中阴的第一阶位中面对光明的耀眼光线而摆脱转世(除了一尊菩萨的自愿转生)。
  这些方法中最困难,但也是最有效者是在修持转移识的瑜伽中变得非常圆满,可以允许识恰恰在死亡之前脱离身、并停留于由即将死亡的人自由选择的一种身体中。但这一切都要求掌握将在下一章中论述的一类无上瑜伽。对于那种无法成功地完成这一切和对于党尚未成熟的人来说,大家希望得到的最好结果是鉴于他为中阴的感受所作的仔细准备,再不会盲目地投入一种动物、一种神灵或一位不适宜的人类母亲的胎中了,而是选择将以人形转生于有利于他在道中胜进的背景中。
  至于出自心的极乐世界,它是由某些尊者(佛陀、菩萨和其他人)以慈悲而造化的,据说转生仅仅对于那些至少要虔诚地作出努力以遵守佛法者方为可能。如果大家获得了这样的一种转生,那么解脱就将是可靠的,因为这些阶位是为了提供向觉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特别设想出来的。它们被描绘得如同是其土地树木均由珍贵物组成的地方,在那里如同布满宝石的飞鸟都在鸣唱佛法之荣耀。死者的心可能确实感到了以这种面貌出现的周围环境,或者是对如意宝和珍贵物的论述象征着无色的状态,其中的心吸收了过去充满了人世间的慈悲以接受救度。 在坟地的禅定
  正如佛教徒们从最早时代就经常所作的那样,僧侣和瑜伽行者经常以在墓地或死者的尸体被慈悲地作为食物而奉献给飞鸟和野兽的地方进行静修禅定,并度过一段时间。这种修持具有两种有利条件。对于尸体的解体和腐烂有效地影响了无常真谛的思想,并使轮回那永不满足的特征迅速地出现。此外,它还被认为能排除内欲。对于密教信徒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利的机会。以禅定的形式坐在已腐烂的骨肉之间,臭气和腐肉味扑满了他们的鼻孔,他们寻求达到一种不二的心地,其在各种所缘中没有任何磁力或烦恼的区别。藏族肖像学中的一切都具有一种畏怖的特征:尸体、头颅、遗骸、血、魔形和可怕的武器等,除了具有能破除业障的秘传意义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不二。长有牛角的畏怖忿怒王佩带有头颅骨念珠,在苍白无血的尸体上舞蹈。他事实上是文殊师利,即智慧的寂静化身。刽子手那闪闪发光的斧头本身同样也是一种极美的物,如同充分开放的莲花一样不会惹人害怕。

  朝圣进香
  至今所描述的修持主要涉及到了具有相当能力和较高理解水平的僧侣和在俗信徒。其它许多方法都是为在俗信徒创造的。这些在俗信徒尽管很虔诚,但却无暇经常修习禅定,或者是只能成功地完成一些最筒单的修持。所有阶层的藏族人和蒙古人中的一种非常多见的虔诚形式就是朝圣进香。西藏、蒙古和华北都有星罗棋布的神圣湖泊、圣山、名刹和舍利塔,朝圣进香人每年都成千上万地前去拜谒这些虽地。我有一次遇到了一些蒙古人,他们经过了数年的徒步旅行,从北满的大森林一直到达中原的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去朝圣进香。他们故意取同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以返回故里。他们身无分文盘缠,而是在旅行的沿途化缘。大家在泰国会遇到一些藏族商人,他们穿越了印度和缅甸,沿途买卖商品以便能够参观佛教世界南部地区的圣地。这些人往往都是目不识丁者,他们对最深奥的教义仅有一种很肤浅的理解,但他们对佛法充满着虔诚,尽可能热情地表达他们的爱戴心情。   在获得功德的希望中,某些朝圣进香人故意增加沿途的旅行考验,每三步跪拜一次地向他们接近的圣地之方向以前额触地。如果戒律的这种形式没有伤害身体的后果的话,那么佛教徒们实施鞭答或其它自我折磨的任何形式都被明确禁止了。
  朝圣进香的项峰具有仪轨性的环球旅行的形式。它在缓慢地绕宗教崇拜活动的主要中心转经一百零八、一千零八十或一万零八百次,有时也可能停留下来以便每前进三步就磕一次长头。在环行期间,要让心保持平静,要遵照行走和呼吸的节奏诵读一种适宜的神咒。完全如同在其它任何事件中一样,身、语、意都应起到它们的作用。那些无法出发从事长途朝圣旅行的人都喜欢这样仪轨性地绕附近的佛塔或寺庙转圈。这种修持受到了积极的推荐。因为它与禅定联系起来之后,能够抵制日常修持的不良作法。

        禅定和普通的仪轨
  日常的修持无疑包括“召请喇嘛出现”,或者是对上师所作的相似仪轨;接受皈依、召请本尊神、产生菩提心、为了净化而对金刚来的观想、四无量(心)、伴随忏悔的十恶十善的三禅修持、对自我之空和不二禅定修持以及进入三昧。
  当产生菩提心属于加行道修持的组成部分时,仪轨的中心由唯一的一节经文组成。但信徒现在修习一种产生绝对菩提心的更为微妙的法。宁玛巴的一首诗在这一问题上包括了大乘佛教思想的要义:
  
  “唉 嘛 噢:(E Ma O,一种痛苦的叫声)
  啊!如此神奇、罕见而又妙不可言的佛法,
  无限深奥的圆满奥义。
  万物均诞生于无生之中
  在如此诞生的同时,没有任何可以诞生者。

  唉 嘛 嗅!
  啊!如此神奇、罕见而又妙不可言的佛法,
  无限深奥的圆满奥义。
  万物均寂灭于无寂灭之中,
  在寂灭的同时,没有任何可以寂灭者。


  唉 嘛 噢!
  啊!如此神奇、罕见而又妙不可言的佛法,
  无限深奥的圆满奥义。
  万物均住于无住之中。
  在无住的同时,没有任何可以住者。


  唉 嘛 噢
  啊!如此神奇、罕见而又妙不可言的佛法,
  无限深奥的圆满奥义。
  万物均在无相之中被想到。
  但这种想却是没有任何想者!


  唉 嘛 噢!
  啊!如此神奇、罕见而又妙不可言的佛法, 
  无限深奥的圆满奥义。
  万物均在无动中来往运动,
  但在这种运动中却从没有任何动者”。
  金刚大力之净化同样也包括加行道形式之外的另一阶段。在加行道修持阶段,金刚大力在仪轨之最后融化于光明之中并与信徒融合为一体。禅定现在是这样继续的:
  “在作为其心之实质的‘时’的周围,闪烁着四种咒语:唵、金刚、萨埵之光明由此而向所有方向辐照。三界变成了以金刚大力及其界的五族金刚大力一般均位于中心或东部。但在本情况下,它则与其母扩大了五位,其传从菩萨簇拥。这样就形成吟了的形状。之形式出现的佛陀现观你那光明之性和金刚大力之形的身体。在你的心中,一轮明月承负了一个蓝色的眸。东部(于其面前)是一个白色的格,在南部(于其右边)是一种黄色的金刚。在西方(后部)是一种红色的萨,在北方(左部)是一个绿色的埵(众生)。从这些文字中发出了闪耀的光芒,它们可以射向各处,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并到达了众生的住处。
  在现在都存在的这些众生之中,你的双亲和主要敌人都是最接近 作者,同样也都得到净化。以闪光的真言之形状而出现的供物都 是向五方的眷那提供的。它们净化了所有各界以及它们各自包括 的一切。这样一来,所有世界都变成了佛界,一切众生都变成了 神圣五色的金刚大力。在所有的真言都变成‘唵’,‘金刚’、‘萨’。‘埵’、‘吽'时,你应继续逐音节地反复诵读,而你的心却从’唵‘传到’金刚‘、从’萨‘传到’埵‘,并再传到’吽‘。当看到形成吉祥神和畏怖神的坛场基础修持的金刚大力士方法之核心时,须承认所有的真言都是神咒,所有的想都是包括无数金刚大力的佛界”。   仪轨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它还包括专对修持较深的信徒们的额外一节。经文中的一条注释指出,最后一节的深刻意义随着胜进而变得明显起来了,净化中的成功标志之一是梦见从身体中清除出来的垢。
  除了这些仪轨修持以及不包括成就在内的禅定修持(它们一般每天不会占有三至四个小时)之外,还要经常要求信徒追随为了睡眠、吃饭或一日之末等而描述过的修持,以及实施在起床、小区和大便时运用伺(对本事理密细深入的思考作用)和神咒。每天的各个时辰可能会有助于驱除自我之幻和克服阻止般苦智慧在我们之中传播的障。梦是重要的(本处完全处于梦中的瑜珈之外),因为某些人清楚地指出了已实现的成功阶位。
  至于在整整一日间的基本行为,取决于信徒的类型、性格(明色)和在密教修持中的能力。隐修士、瑜珈行者、僧侣、信事男(居士弟子,发了宗教修持愿的在俗信徒)和普通家长都有他们各自特石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普通在俗信徒最需要某些密教的知识以将苦变成福。静修者和僧侣们不大要障之影响,瑜刻行者如此深地陷于不二之中,以至于他们可以从事自己认为适宜的一切而又不必害化损害业之后果的锁链。居士弟子一般都是简朴和能够控制自我贪欲的人。对于普通在俗信徒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他们陷入了追求尘世间的享受中,遇到了无数的障碍。因此,他们需要用于转化他们的欲与贪的方法之详细训诲,即使他们的目的适度地拘限于取得足够的进步以确保一种具有这两种珍贵品质(人身和法制)的转生也罢。 特殊的仪轨
  藏历(阴历)月共包括专门奉献给诸如上师、活佛和尊者度好这样的特殊生灵的日子,还有一些用于信徒个人的本尊神及其世系的守护神的日子。这尚且不谈每年当中的节日,如藏历新年。所有这些日子都具有特殊修持的目的。
  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仪轨,如治愈病人,或者是为一家人或一个团体召祥。这些仪轨除在属于藏传佛教和在每个佛教地区都有相应的作法之外,从密教观点来看,它们仅具有一种次要的意义,但它们都属于密教的性质。在有关这些仪轨的灵验性问题上共两种观点。在普通的水平上,神灵的宗教崇拜和正常的赎罪行为自前佛教时代以来一直存在至今。在不同的理解水平上,大家承认在对神祇和魔怪的崇拜和赎罪仪轨中表现得极其虔诚的同时,有些确实可以使一种有效的心理力表现出来,所以这种修持并未受到极力’的阻止。一切可以向人心灌输对宗教力崇拜的内容都被认为具有某种意义。 断的仪轨
  金刚乘所有支系的弟子们不时地经常修习的一种宁玛巴瑜珈是断的仪轨,该名词的字面意义为“斩断”。它被用于破除贪欲和羯磨之增长,也可能出自一种前佛教仪轨,于其最早的形态中用于对魔鬼的祭祀范畴,后来又获得了一种使之与大乘破法相吻会的佛教内容。初看起来,大家可以将此看作一种令人可怕的谜。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要求勇气的仪轨,尤其是因为必须在高山中的偏僻地区完成这种仪轨。最普通的信徒也强烈地信仰存在有与在一次成就修习时的心造生灵完全不同的真正魔怪。他坚信如果他无法将神咒的保护以适合的方式强加于人,那么真正的魔鬼就会出来并立即抓住他,剥食其肉,以解它们的饥饿。
  在仪轨开始时,以某种女神的形状出现的信徒便破除虚妄信仰的舞蹈,将其贪欲与自身统一起来,并在盛斋中将之奉献给荼伽女。他接着便使之被现观或亲见为一具”肥胖而美味的“。尸体,接着又从中心退了出来。他观望着金刚--瑜珈行者之神并斩断它的头颅以将之作为一口巨大的锅,于锅中抛入大块的肉和骨头。接着,他在诵读某些”神通力之真言“时,便将供物变成了纯洁甘露,邀请各界的神灵前来吞噬之。由于害怕它们对此变得不耐烦,他于是便请求它们毫不犹豫地享受生供物而不是为煮熟这些供物去浪费时间。更有甚者,它将其祭祖之功德奉献给了崇拜它的那些生灵以及普通的一切众生,无论它们在哪里都一样。他的最终祈愿是将纯洁、天生的心之非创造实质会于他们所有人之中上升,他本人也可以成功地完成其严格的修持。所有这一切都应在一个偏僻寂静和能引起强烈感受的地点完成,信徒应注意很容易地掌握能在令人畏怖的一大批饮血魔鬼中保持平安无恙的仪轨。如果他精通现观神灵的技术,那么他就能行之有效地观想这些造化物,并能看到他那被金刚瑜珈行者切成碎块的身体。

        那些与作为内神的尊者度母而修持瑜伽上师者每天都要从事一次度母成就修持,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酷似我将于下一章描述的那种方法。它在他们的所有现观中均为一中心形象,其它神在它们与信徒结合为一体并与空结合成一种三味之前都融合于其中。
  在白天,向他提示它们的所有欢乐。在遇到不安或危险的时刻,他们将召请其形象并重复其神咒。他们在所有的响声中都能听到它的真实、并在想的全部所缘中都能看到它。但大家永远不会忘记育是空的派生物,信徒与它的融合出自其真正的本性空。当他在夜间修持之后离开时,他会设想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楼阁,酷似他根据一种双重金刚而为了围住其床所造化的一座汉地寺庙。在楼阁之下旋转着绿色的陀罗尼、由相当于其神咒的文字真言组成的咒语。他每次醒来之时,陀罗尼便下降并围绕着其头转动。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安全感,此外还能帮助他控制其梦就如同其他人梦见了它们一般。在一次梦中,每当一种危险似乎威胁他时,而睡者觉却正处于反复诵读神咒真言之时。这些神咒在他真正死亡时可能正处于其嘴唇部。
  信徒对其本尊神的感情具有一种很大的人情味。它那少女般诱人的美貌引起了信徒的崇拜,但这是一种超越了身体之欲的崇拜。他知道自己事实上崇拜的是慈悲的活跃因素,慈悲与佛智结合起来不可抗拒地吸引了远离生死轮四之网的众生。
  瑜伽上师清楚地显现了一种明确和有意的悻论。本尊神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真实的实体:保护神和爱神。然而,信徒的一种心造物、智慧和慈悲的抽象力之人格化,同时也是最高起源之空的同义词。这是一种心理魔术的把戏,其价值的最佳证据是那些这样作的人的态度和行径。当我们看到精神病医生指责这种人具有一条直接通向失去理智的道路时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几乎所有崇拜一尊本尊神的藏族人都是心神特别健康、心情并不复杂的人。

  佛 堂
  在金刚乘仪轨中,所使用的小法器即可以被炫耀到复杂的极至,又对以被微言到简而又简。退避在缺乏任何装饰的石窟中的苦修僧在心中创造一切必要的东西时可以免去任何法器,这或是通过一种完全是心的活动,或是通过合适的神咒与手结印契而加强其现观的实现。例如,为了创造光明,双手要持握拳状,手掌向上,拇指尽可能近地竖于手掌中心以暗示酥油灯捻,诵读一种包括”啊噶“(人hga)这一真言的神咒,它如同是在整个仪轨期间都持续点燃的无数明灯。对于一种实质上的心的修持,物质性的辅助手段并不是必须的,这使许多人(无论如何是藏族人)从中找到了一种帮助;而寺院的神殿和私宅中的佛堂一般都具有很精致的装饰。这些佛堂无疑都位于住宅的最高层。因为在整个亚洲,人们普遍认为不宜置身于其崇拜对象之上。
  一个佛教徒家庭中的典型佛堂包括一张很高的香案或作为宗教象征物的一种橱窗,紧靠挂有唐喀的墙壁。另外还有一张较矮的供案以陈放供品和法器。在前面是一块信徒结树跌坐于其上的方形蒲团。密教徒的祭坛都与其它一样,和心、语、意的三业相联系,坛中普遍都盛放有三种宗教物品。其中心供有一尊佛像或本尊神像,代表着身;其左部(当面对祭坛处)有一卷包在一块黄布或深红色布中的经文,代表着语;其右都是一座小佛塔,代妾着意。他们同样也代表着佛、法和僧。在后墙上挂有代表佛陀、菩萨和其它神的绘画,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可能还有用金粉在黑纸上画的守护神图像。
  共有七种主要供物(在格鲁巴中是八种):两杯水(象征着身与意的清净)、摆有一朵鲜花的一粒米(象征着美)、插着一位未点燃的神香的米粒(象征着佛法的无所不入)、一盏油灯以及点着的一根灯蕊(象征着觉)、一滴香水(象征着虔诚)、放在一个水果上的一粒大米(象征着谢意),在格鲁巴中还有一粒放在一个小海螺上的大米(象征着神音)。大家经常会发现十四或十六只酒杯,按反向排成相似的两行,以说明祭坛上佛像和信徒的身体二者都是佛法的象征。酒杯中装满了净水而不是上定所指出的供物。在清早的仪轨中,水由于伴随着相宜的神咒和手结印契的心之活动而变成了对应的物质。其中还可能有其它法器:于中心盛满了固体酥油的银灯,大家于其中放了一根硬直的灯捻 (或者在西藏地区之外是植物蜡的黄蜡)、花瓶、于一个斜长形的香炉中缓慢焚烧的神香。香炉盖上可以穿一个洞,上面用阴文雕刻有六字真言神咒唵嘛呢叭咪吽,从中升起的香烟也可以具有这些咒语的外形,以”唵“开始,以”吽“结束,随着放在一个灰槽中的神香燃尽而发展。供器之灵验性即显于它们对信徒心的象征性影响。
  西藏和蒙古的一种特殊供品是由有时于其中掺和有红辣椒的酥油和面团制成的小壁像组成,它们根据神的种类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每种形式都拥有它自己的秘传意义。这些小壁像无疑属于藏传佛教从古代苯教继承而来的外来因素的组成部分。许多藏族人都善于用面粉或酥油或以纯酥油不仅仅望制小浮雕,而且还要加工极其精细的充满生命力的神、颇为逗人的走兽飞禽和形级狰狞的魔鬼。如果金刚乘万一在其它地方发展起来,那这种特殊艺术的相应发展也会极为惹人注目。
  最重要的法器是金刚杵和金刚铃,僧侣们在某些仪轨中将进执于手中,同时又以他们的手和手指形成了手结印契。普通世俗人并不学习使用这一切,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全刚杵象征着方便和慈悲,而金刚铃象征着方便与慈悲应与之相结合的智慧。另一种法器是手鼓,也就是一种带有两个蛋壳的小鼓,由用皮条缚于其中间部分的两个小球击打。这种鼓的激烈擂动声以及金刚将那清脆而持久的响声标志着各种仪轨的不同组成部分。鼓点就如同倾泻的冰雹敲击一个屋顶一样劈劈啪啪地作响,再加上铃声,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极其紧急的印象,使人联想到应该一刻也不要忘记利用这种摆脱生死轮回之陷断的宝贵机会。这比其它任何机会都更会令人回忆起一直留在那些生活于藏族人内心的声音。
  我从未发现任何包括有关打击乐声在亚洲(尤其是在汉人、藏族人和日本人)文明的仪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详细参考资料。但我自己的经验向我说明,由敲击木质、石质、金属和绷皮的乐器而得到的最简单的乐音会促进修习禅定者试图达到的识境。我们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就相当于此,完全如同最神秘的大。自然的声音:水的瀑瀑流声或猛烈的哮咆声、冰雹的敲打声、霹雳的撕裂声或轰隆声。
  在成就经文的导言中,于

       本尊神事实上是内心的奇特神通力,信徒由于它而戳穿自我之幻,并达到觉。这其中可能与基督教的圣心(处于心中的神力)概念具有某种对应关系。但本尊神却具有男神和女神的外形。一些非常详细的训海以使信徒确切地现观或亲见自己从内心中崇拜的神,引起了要知道为什么必须使这种内力人格化的问题之原因,这主要是本尊神并不是在大家旅行开始之后不久就可以抛弃的一种基础“所缘”。大家向信徒训海说,当他接近最高的宗教发展水平时,他应同时继续在四种阶位上修持。这样一来,他们就以这些不同的形式保持了其本尊神:1、具有一尊外部神的某些相;2、与他们自身相同,但也与空相同(这就是说同时为相对和绝对的);3、居于他们身上或有时也出自其心中;4、与纯洁智Jnna(智慧)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密教经文中的梵文词。这是般若(直观智慧)为其功能、并如同太阳与其光线一样与它联系的纯洁空。在某些背景下,大家可以用“本意”、“永久的管慧”、“直观智慧”、“五智”、“出向空的现前或表行为”和“合二为一”(现前与空)来解释之。它同样还指我们自己心中的智慧和我们的胜进。“若那”有时可以被现观为一种奶或樟脑粉的白色之“非实物”。(彻底的绝对)相同。
  如果大家考虑到不同水平的无碍,那么这种人格化的需安则可能更为清楚。
  1.习惯于想他们的宗教义务和处于崇拜者--被崇拜者二元论之相当低的阶位上的信徒在开始时可能很难理解不二的微妙概念。他们更容易想到一尊真正的神,从而荣幸地前去附于他们的心中。
  2.那些其感觉水平比较高的人非常清楚地知道本尊神并不是一尊与崇拜它的人分开的神,而这一切仅会帮助他们按常规行事。如果不使用象征物,那么任何人都无法设想法身的性质以及其它似乎很高的奥义,甚至无法设想这些象征物不是所缘物而是名称(也就是真言或词组)。大家使用了一些诸如“法”或“上帝”这样的名词,每天重复一百次而又不停止以考虑其深奥的意义。为了作为象征物,一种名并不一定高于一种色,这二者往往同时并行。当一名基督徒诵读“上帝”一词时,他可能倾向于简单地想象一个其形象自命不凡和长有胡须的生灵,虽然他清楚地懂得上帝为一尊神,且绝不会有胡须。为了深人理解其合乎逻辑的推论和思想的游移均被超越的思想之深度,纯粹抽象的象征物 (如文字那样)都是无能力的,由此而产生了比内视可以想象得更为具体的象征之需要。
  3.如果有人询问什么是最为合适的具体象征物,那么大家就可以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普遍的识中都存在着一种外形和一种生命的形象,它们不完全是由人心所决定的。它们是不在普遍识境中表示出来的实物的化身。例如,差异甚殊的文化界人士都会直观地将其中之一辨认作神母、圣母、慈悲可爱的女神、救苦救难的女神、尊者度母(trsaTara,或者在藏文中作TetsHn Drdma,本尊神中的最孚众望者)。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们根据他们心中对此的预感,极不严肃地将之比定为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他们如同对待圣母一般地崇拜它。新教教徒和穆斯林们则非常痛苦地拒绝这种形式的安慰。
  4.由于这类直观在我们彼此的身上显得非常接近,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当密教徒获得了将他们的身、语、意与佛陀的身、语、意等同起来的训诲时,这确实意味着在所有的阶位上都实现了存在与被歪曲了其意义的想之领域以外的真实性保持的关系。但由于佛陀的身、语、意事实上是空的作用,所以最简单的办法是以使之与一尊神的三根等同起来为目的而开始,神是根据一时的需要而选择的,它可以被认为是有形的或无形的。
  5.从其修持的一开始或无论如何也是在很早时起,信徒便理解了这些存在于识之深层的真实性的体现并不是男神和女神,虽然不同文化的人都是这样看待它们的,而是其自己的发散物,同时也是作为最高真实性的法身之空--不空的派生物。它们包括各种神通力,诸如智慧、慈悲、解脱力以及这些力量的其它详细派生物。它们会招致满足一种到处都会感到、却很少有人承认它的具体情况的需要。向往其心爱人的青年、哭着要找妈妈的儿童、摸索着寻找实现普遍利益的一种手段的理想主义者强烈要求得到他们所缺的某种东西。他们认为这种东西的存在可以解除任何痛苦和不快。但当他们得到了如此渴求的东西时,却并不会感到充分的满足,因为真正的目标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种东西。他们的渴求不能通过他们认为是自己之目标的生灵或理想(服从于经常的变化)来平息,而只能通过其真实的目的--大家称之为涅级的统一与大乐之状态来平息。佛陀之法(三宝为其第一体现、并表现在对觉的向往中)产生了把其他人引向他们的真正目的地的充满慈悲的方便。他们受愚痴和业之不净的蒙蔽,根据形、体、色和表的术语而思维。因此,最有益和最适宜的是以他们那 能由其心及其感觉可以觉察到的形状之欲来掩盖其真实目的,这 一切都会在适当的时候消失。作为对这种需要的答复,大家可 以使智慧力、慈悲力和解脱力以一种可见形状出现。心中尊崇的本尊神将把无节制的贪和欲改造为对没有污点的力和纯洁的崇拜。当弟子学会窥视以这种细微形状出现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以 心的方式设想它)时,本尊神的需要就消失了,融化于空之中。
  本尊神一般都是以相当于弟子们的愿望或个性的形式被选择的。例如,选择有时会落到一尊畏怖神的身上,如长着牛头和多臂的忿怒王。它在火海中于已腐败的尸体上跳舞。这是文殊师利菩萨的畏怖外貌,也是智慧的化身。有时,这是一尊女形和慈祥的神,被认为更为合适的是白度母或绿度母。一等形貌畏怖的被激怒的本尊神被那些应由威慑所控制性格急躁的人选择了。囚为本尊神从其心中得到力量,很快就会控制它们或出于受或由于畏惧而附于其身的人。至于那些气质容易感动和对女色之美很敏感的男子,当他们的崇拜已经很高或明显地具有性欲特色,都会得到一种形貌迷人的女性本尊神,他们可以向这些神身上转移已剔除了较为粗俗内容的爱情之热望。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喇嘛似乎认为本尊神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对一种不加掩饰的性合特征的崇拜对象是有益的,但我从未听那些已获得了这种教义的人讲过类似的事,我难以肯定是否有这样的施教。然而,为什么不会如此呢?金刚乘的目的是使用能够使人解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欲的一种合适手段,以便尽快地从业之有害的轮回中解脱出来。如果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某些人,那就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大家应避免之。密教徒们并不是清教徒,如果说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真喜欢贞洁,那是由于当大家以解脱为目标时会普遍发现这样做更为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名呈女形的本尊神都被用于集中爱欲之力、清除其肉体的因素,并使之能被信徒掌握以帮助他征服其自我。
  有关本尊神的性质及作用问题,我的那名宁玛巴喇嘛作了这样的训诲:
  “虽然它仅为自己识的表现,信徒的主要本尊神应该在瑜伽上师的身上得到崇拜,作为上师、三宝和空的化身。当我们由于一种强有力的虔诚而面对面地对本尊神作观想时,其内部的一切都表现出来了,其外部的一切则内部化了。缺少怀疑是实质性的内容。在现观本尊神时,信徒应以一种深刻的确信而感觉到:
 ‘我就是度母’(或其它一尊本尊神)。
  “崇拜本尊神使人对于死有所准备具有一种特殊的义意。因为此时此刻出现的一切将是信徒最致力于趋向的目的。如果本尊神出现,那就最好了。如果快要死的人可以将他的身、语、意与身业、语业、意业这三业等同起来,那么一切都肯定会发展得更顺利。或者是如果他承认于他死亡时在其识中升起的五种主要的畏怖神是五位管那,承认他们是五智出自空的五种智慧的表象。,如果他想到除了五蕴(色、受、爱、行、识,其中的四种都处于心之中),那就不会存在有人了,他将会得到解脱”。
  有关本尊神受爱戴和崇拜的方式问题,我所知道的情况仅限于大尊者度母,因为我没有受到有关其它神抵的任何训诲。但我可以肯定,对于所有本尊神使用的方法都基本相同,同时又根据本尊神之慈祥或畏怖的性格而变化。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神奇的任务(它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它又不象使人认为的那样令人气馁。因为一旦当大家掌握了方法和培养了正确态度之后,他所应该作的大部分都是独自完成的。一名经用心培养的青年医生是没有必要牢记自己始终都应真心诚意的,他当然是这样的,诚实已成了他的第二天性。这对于密教信徒们那极其广泛的宗教任务也是一样的。相应的心、语和行很快都会不费力地出现在他的身上。当然,他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人才会不重犯任何错误地达到这种理想。大家可以假设认为,总有最智慧、最虔诚的喇嘛们不时地使他们放宽心,除非他们是诸如米拉日巴那样的真正奇人贝《米拉日巴传》或《米拉日巴圣者口喻》,由喇嘛喀济·达瓦·桑珠和伊文斯--温茨译作英文(里塞的法译本,巴黎梅做奈夫出版社1955;年版);或者是《米拉日巴的一生》,由巴科择自藏一文,巴黎法雅尔出版社197]年版。。非常幸运,他们没有令人无法忍受的紧张情绪,也没有幽默感。造诣深奥的信徒们必须会轻松、多情和温柔地欢乐,他们喜欢发笑而又不说三道四。一本正经的姿态就是任何东西都会在实践中变坏的不容置疑的标志。大约在十二年前,我所遇到的喇嘛们都以他们那充满籁力的欢乐而使我吃惊。他们那迅速出现的笑容不是渴望“赢得朋友和影响”的政客或商人们的那种颇有心计的微笑,也不是酷似苦笑那样的职业微笑,而是来自于他们同胞的那种自发的平心静气的微笑,他们会因看到你愉快地成为他们的伴侣而心满意足。

  每日间的修持
  信徒每天都醒得很早,他们醒来的第一项任务便是与其本尊神发生交合。他们立即起身,设法转动其腹部的肌肉、净身和穿衣,神咒和特殊的感想都与所有这些行为相吻合。他接着便在自己的小佛堂中从事禅定修持和清早的修持。在一整日间,他的修持(其中包括多次成就修持和也可能几次瑜伽修持)、工作、休息和与其他人的交往仍然大部分都缺乏自我中心,变成了一种由神簇拥的神灵之令人愉快的尊贵行为,处于一种一切都被视作空的发光和纯洁的非实体的巫术造化。晚上,无论他白天于其小佛堂中度过了多少时间,他总要返回那里以从事其晚间的修持和禅定。在睡下之后,他又与其本尊神发生交合。懂得这样作的信徒,其实是在为梦中的瑜伽做准备。
  预料到只要我具有一种职业,我就很难遵守比如此一种计划中的某些片断更多的内容。我已安排机会向一名蒙古格鲁巴喇嘛(黄帽派)和我的主要宁玛巴上师专门询问什么是主要的修持。大家无法确切地比较他们的答复。因为在这样的时候,第一个向我施教的是大师--瑜伽修持法,其主要目的是将信徒的身、语、意与本尊神的身、语、意视为一体;而宁玛巴喇嘛阐述的是最深奥感受要义的成就修持,在这种日常修持的背景中却没有那样高度地强调本尊神的重要意义。我们在研究他们的答复时应重新提到这一二切,格鲁巴喇嘛回答说;
  “在你起床时,应聆听本尊神的话。应思考一下能活着和能够向目的胜进的运气。应考虑一下我们尚处于幻中时而出现的死亡之后果。用心在所有声音中只听本尊神的话,把你周围的一切都看作涅槃,并把众生都视为神。现观或亲见本尊神,同时至少要重复其神咒一百零八次。”
  在白天,要向本尊神奉献一切好东西--新鲜水果、香茗和新装。你应经常记起聆听所有声音、现观所有东西和迎接一切众生的正确方式。你还应记得其意义如下的神咒;所有的法都是无垢的净,我也是无垢的净指在空的意义上和除了在相对中的洁净、无垢。
  “在吃喝时,能使你的身体如同本尊神的身体一样被现观或亲见,把食物和饮料视为供物。如果你吃肉时,应重复七次幸运转世的神咒井虔诚地祈愿为了人类之欢乐而被杀的生灵将转生到比较上等的道中。”
  在你睡觉之前,应把你的右手掌放在你的面庞下并现现你那坐在耳朵右边的本尊神,让你的头枕在你的腿上。你充满了欢乐与安全地将本尊神的神咒反复诵读多次,然后就可以安静地入睡了。
  “在你修持期间,如果条件不允许你从事本尊神的成就修持,那么至少也不要遗漏跪拜、上供、忏悔、生菩提心、对本尊神的观想、进入三昧、分配功德和为了利益众生而奉献吉祥的祈愿。”
  没有绝对的戒律,但应注重对本尊神、上师和三宝的崇拜,实现成就和为了利益众生而分配功德的祈祷。
  “宁玛巴喇嘛提出了这样的劝告:
  采取四皈依(上师和三宝),
  使菩提心于自身中诞生,
  向金刚大力作仟悔和观想,
  三昧和进人空,
  为了利益众生而分配如此获得
  的功德并奉献析愿”。
  他同样也训诲说,信徒在吃饭时应使自己以金刚大力的形状被现观、并为自己的身--心奉献供品,同时把它视为通过金刚大力而出自空的慈祥与畏怖之神的大坛场。信徒的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梵文作SKandha,意为积聚和类别。和五界(坚、湿、暖、动与空)就是五管那(五最胜)及其母。其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八大菩萨及其母指自然因素。的坛场。其四肢为进门处的守护四天王及其母门口守护神之母的三种名字分别为无住、无我和无灭。第四种没有具体的相。,同时也有四妄想:右腿相当于信仰常住,右臂相当于信仰寂灭,左臂相当于信仰自我及万物之实,左腿则相当于信仰色均为相。在这种禅定修持和其它任何时候,应该承认苦或业障的本质如同其余所有物的本质一样为空。


  本尊神的定义
  本尊神的功能是金刚乘的深刻奥义之一。在信徒第一次接受灌顶仪轨时,其喇嘛将会在坛场中的慈祥与畏怖之神中为他选择一尊本尊神。特别是在修持的前两年中,本尊神具有一种特别重要的意义。本尊神是梵文Ishtadeva(欲天,爱神,欢喜佛)更确切地说,在藏文中,Yid指意,dam意为联系和誓言。yidam是以相当于每种生灵之心相的一种形状出现的佛物,这种佛物以帮助信徒实现菩提心。当喇嘛授予对这种本尊神禅定的力量时,每种失灵渡过誓言与之相联系。的藏译文(Y i d a m),也是内神。然而,印度教教徒认为欢喜佛为一算真正的神,受邀居于崇拜它的人的心中,佛教密宗的本尊神事实上是出自信徒本意之物。此外……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属于这种色的范畴,荣格的心理学术语称之为“范型”。因此,它们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产。甚至在佛教密宗徒中,也可能在本尊神为人格化心造物的范围内存在某种观点分歧。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拥有一种独立存在的神和女神。然而,非常不合情理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却必须如此考虑它们。许多藏族人明显在他们的修持初期并不把本尊神视为自己心的投射物,他们的喇嘛可能会认为在刚开始时无须揭示这一事实,尤其是不向那些习惯于崇拜男神和女神,并且不可能积聚一种对自己的心造物无可争议的信仰的人揭示这一切。

       我觉得在人事交往上应该“恕”人之不及,但是在学问研究和传播上应该苛责而务求严谨。


       俗事的往来应该宽以待人,学术的传播应该分毫不差,在学问的研究和传播上“恕”则不及。大道应用于人事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应用于学问上则是真伪判然而不可鱼龙混杂,如同不能以假药医人,如若“恕”之,则是对天下人之大不义。


       凡事应该以大善为善,应从天下大义出发,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准则,虽严厉不恕亦是为众人负责,为学问负责,松紧有度,张弛无差,才是不废阴阳大义。反之,以未熟之瓜售人则与奸商无异,以败絮之柑充为美味无疑于自欺而欺人,如若“恕”之,则是纵容俗为而干害大道。为了求得一团和气而丧失原则,则与混淆是非等同而无二至。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知矣。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六 章 筑 基 论


  冲虚子曰:“修仙而始筑基。筑者,渐渐积累,增益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也,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之所成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


  神原属阴,精气属阳。依阳精真气,则能成阳神。不依阳精真气,则不能成阳神,止为阴神而已。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


  精气耗,则神亦耗,而灵光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常住而常灵觉,亦必精气常住而长有基也。自基未筑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精败,基愈坏矣。


  且精之逐于交感,年深日久,恋恋爱根,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气,得乎?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人,勤勤不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神之摄于思虑,时递刻迁,茫茫不已,一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此皆无基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基成。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不成基。所谓打成一片,正为此而言之也。


  及基筑成,精则固矣,气自还矣,证人仙之果矣。为出欲界。升色界之基者,以此。为十月神定者之基,以此。而九十月不昏睡者,有此基也。十月神不外驰,而得入大走者,有此基也。所以炼气而气即定,绝无呼吸一息。炼神而神即虚,而不昏迷一睡。此所谓阳神之有基也。基成由于阳精无漏,而名漏尽通。无基者,即无漏尽通也,一阴灵之性,五通之果。


  五通者,阴神之神通也。若阳神,则有六通,多漏尽通也。


  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此一通,为阳神之所多。余五通,阴神同。


  不免死于此,而生于彼。宅舍难固,阴神可益哉?阳神之基,可不亟筑哉?可不亟究哉?彼淫垢败精者,反诳人曰;“采补筑基”,欺骗愚夫,大悖正道,可不诫之哉?世人乃不知先天为至清至静之称,所以变而为后天有形之精者。此先天也。动而为先天无形之精者,亦此先天也,判而为后天有形之呼吸者,亦此先天也,此顺行之理也。


  元气为生身之本凡一身之所有者,皆由元气之所化生。至于逆修,不使化为后天有形之精者,因此先天也。不使动为先天无形之精者,定此先天也。不使判为后天有形之呼吸者,伏此先天也。证到先天,始名一气,是一而为三,三而复一,有数种之名,即有数种之用。故不知先后清浊之辨,亦不可以采取真气。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五 章 炼 已 论


  已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以吾心之真性,本以主宰乎精气者,宰之顺,以生人,由此性。宰之道,以成圣,亦由此性。有不得其先炼者哉?当药生之时。不辞其为时,炼药之后,不辞其为候。药将成,或以己念而复失。神将出,或以己念而复堕,欲其气之清真,己未纯,必不得其清真。欲其神之静定,己未纯,必不得其静定。安能超脱习染而复气胎神哉?


  古云:“未练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心”,盖为此而言之也。


  昔马自然云:“炼药先须学炼心,对景无心是大还。”张虚静云:“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能炼之者,因眼逐于色而用观,则炼之于不睹。耳逐于声而用听,则炼之于不闻。平常日用,必当如是先炼,则已念伏降,而性真纯静。所以《元始天尊得道了身经》云:“声色不绝,情气不全。万缘不绝,神不安宁。”必先炼之,炼气炼神,方不为境物颠倒矣。采药而药即得,筑基而基即成,结胎必就方名复性之初而炼己之功得矣。


  盖先圣始言炼己者,谓其有诸相对者,是性之用于世法、世念中,而逆旋言之也。终言炼己者,以其无相对者,是独还于虚而寂灭尽定而言之也。始终皆炼本性而成真,能全真性者,即仙也。非真性者,即非仙也。


  世之愚人不知仙即是佛,谓仙必意与佛不同,不信请《法华经》云:“如来天仙道,微妙难思议.”既不信佛言,又何必强谈佛,不但谓不知仙、不知佛,而亦不知自己真性,徒狂言妄语以惑世,自堕于仙佛法海之中,不能见一浮沉,真可怜也。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四 章   火 候 论


  冲虚子曰:“天仙是修命元神,仙由性命而证性。故初关是修命,中关是修性。不得金丹,不能复至性也。而为证金丹是真阳精炁,不得火候,不能采取烹炼而为丹。”故曰:“全凭火候成功。”


  昔虚庵真人云:“饶得真阳决志行,若无火候志难成。周天炼法须仙授,世人说者有谁真?”


  古云:“若教愚辈皆知道,天下神仙似水流。”


  及见薛道光云:“圣人传药不传火”,我故曰:“火候谁云不可传?(即不可传,何故有《火记》六百篇之说?)随机默运入玄玄。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


  岂不见陈虚白云:“要知火候口诀之妙,尤当于真息中求之。”


  曹仙姑《灵源大道歌》云:“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此又明明指出火候只是真息,真息者,乃真人之呼吸,非口鼻之呼吸。


  陈致虚云:“火候口诀最秘,非可一概而论,中有逐节事条。”


  自祖祖相传以来,所云采药之候,封固之候,起小周天之候,进退颠倒之候,沐裕之候,火足止火之候,采大药之候,得大药服食之候,大周天之候,神全之候,出神之候等,可不明辨之乎?


  紫阳真人云:“始于有作人难见,乃至无为众始知。但信无为为要炒,孰知有作是根基。”有作者,小周天也。无为者,大周天也。盖火候行于真人呼吸处,此处本无呼吸。自无呼吸以交会神气,久炼而成大药者,必用有为也。不如是,则道不真。无人见者,秘传之天机,而密行之也。古仙圣真诫人曰:“知之不要向人夸”是也。所谓传药不传火者,不轻传此也。此以前,皆从无入有也。此以后,皆从有归无也。然火候呼吸,本一身之所有也。先自外而归于内,则内为有,故大周天之火,必欲至于无。然无者,非不用火而至于无,乃是火候行之妙于无者。此火危险甚大,因有为之火易行,无为之火难行也。不能无火,是危险。而或少有一毫杂于有,亦是危险。无之而或间断不行,亦是危险。故紫阳真人亦嘱之曰:“世之愚人俗子,但闻无为,便猜为不用火。遂其所好,安心放旷者有之。或猜无为,始终只用一无为而已,不求所以当有为于始者有之。故曰:“但信无为,孰之有作?”紫阳真人直言“有无双修”之旨也。


  纯阳老祖云:“一阳初动,中霄漏永。”(此一段以下,皆直言活子时之火候。)


  魏伯阳真人云:“晦至朔旦,震来受符。”此以一月为喻也。晦者,喻身中阴极之时。晦而至于次月朔旦者,故初一也。震,一阳初动于下爻,以喻身中真气之生。盖药生,即火当生。震阳既动而来,即当受火符,以采取烹炼之也。


  上节纯阳之说,以一日为喻者。中霄为夜半之时,即子时之义。漏永者,火符之刻漏等数也。古云:“或以日喻,或以月喻,或以年喻,无所不喻。”借易见者,以发明火之不可言者。学者但不可以喻者认真,皆恍惚喻身中之理,而犹非实似也。


  陈朝元曰:“凡炼丹,随子时阳气生而起火,则火力全。余时起火不得,无药故也。”无药便是“水火煮空铛”是也。


  莹蟾子云:“常将半夜子时起,天道人心周复始。炼性修真要此时,自强不息真君子。劳我生,逸我死,面壁经行为何事?”


  陈泥丸云:“十二时中须认子。”


  丹道一周天之用,须用真活子时而起火。天道十二时,本有半夜子时之时也。丹道虽喻子而未可执按其子者,于十二时中,皆可有阳生火发之子时,故称曰“活子时”,为其不拘于午夜之死子时也。修丹者当于天时中,认取当生火之活子时也。所谓当生当照,本命元神星君者是也。若不知活,则谓之当面错过。白玉蟾云:“月圆月缺明明语,时子心传果不讹。”


  彭鹤林云:“火药原来一处居,看时似有觅时无。”药本先天元炁,本无形,我则信其无之至真,亦以无之妙用,而采取烹炼,便是真正虚无之仙道也。火本呼吸之有形、若即以有形用之,则长邪火。不以有形,而用之似无。火药一处居,但于无中得有之妙,所以谓之似有似无。


  予老师云:“一阳动处初行火,卯酉封炉一样红。”一阳动同纯阳之说,但曰采取封固,曰沐浴温养,无有双忘,同于太虚。此皆言药生即是火生,以明采药起火之候也。


  此是冲虚子总结上一大段之说者。采药者,子时火之前也。起火者,子时火之事也。二者必要分明。所以达摩云:“二候采牟尼,四候别神功”是也。正阳翁云:“结丹火候有时刻。”(此下皆言起火于子也。)行十二时小周天火候,正是烹炼金丹之时。故曰:“结丹有时刻。”


  萧紫虚云:“乾坤橐龠鼓有数。”橐龠者,鼓风吹火之具,喻呼吸往来之炁,即乾呼而坤,坤吸而乾之义。有数者,即乾用九,坤用六之数也。“离坎刀圭来有时。”离是心中之神,曰己土。坎是肾中之气,曰戊土。上下二土成圭字。戊己二土合一者称刀圭,以喻神炁合一者。刀圭由得二土合炼而成,亦必先知采取二土之时,方能成二圭。如若不知,必不能成二土之圭也。


  玉鼎真人云:“入鼎若无刻漏,则灵芽不生。”


  真阳曰:“入鼎者,真阳之精用既还炁穴,必要刻漏之火以烹炼之,则黄芽方生。有刻漏者,则如一时已完,当用二时。六阳(子,丑,寅,卯,辰,巳)用升,六阴(午,未,申,酉,戍,亥)用降,方合正理。又能会神炁二者,皆半斤八两,又如用一时之刻漏,当升当降,不当升降者,方有定理。”


  《玄学正宗》云:“刻漏者,出入息也。”(此直言刻漏是出入总之别号也。)刻漏者,是昼夜十二时各有刻数,每有几点漏滴之声,以应一刻。再至多漏,以应一时。古云:“周天息数微微数,玉露寒声滴滴符。”今言此,以喻呼吸之息也。以漏数定刻者,即于丹道中,以真息数字时数也。


  广成子曰:“人之反复,乃呼吸彻于蒂耳。一吸则天炁下降,一呼则地气上升,我之真炁相接也。”反复者,上中下三田旋转之义。呼吸者,真人之呼吸(非口鼻之呼吸)。彻于蒂者,通于炁穴之处。呼吸升降者,似于反说。(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复返上田,上田返入炁海,接着真炁。三事共济,谓之周天火候。)大抵丹书反说者甚多,我以理及事详究之,皆呼降吸升,合于自然,方得可有可无之妙。


  于师还阳真人云:“子卯午酉定真机,颠倒阴阳三百息。”子,卯,午,酉者,《入药镜》所言在脱胎,大周天之火候也。《火药镜》所谓“终脱胎,看四正”,即此四时也。《入药镜》所言大周天之候,此言小周天之候也。大小事不同而用同,何也?《心印经》云:“三品一理”是也。


  紫阳真人云:“刻刻调和,真炁凝结。”刻刻者,言三百六十息皆要调和合自然,一刻不调,则不能入定而成胎基。


  白玉蟾云:“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炁则药也,神不乱,炁归神。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驭炁而成道也。


  陈虚白云:“火候口诀之要。犹当于真息中求之。”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心印经》所云“回风混合,百日功灵”之语者是也。


  薛道光云:“火候抽添思绝尘,一爻过着一爻生。”抽添即进退。绝尘者,念不着于思虑,尘幻,妄魔。爻通爻生者,即绵绵无间断也。


  陈泥丸云:“百刻之中切忌昏迷。”或昏睡,或散乱,皆错失真侯,故曰切记。


  陈希夷云:“子午工是火候,两时活取无昏昼。一阳复卦子时生,午时一阴生于姤。三十六又二十四(乾用九,四九三十六。坤用六,四六二十四)周天度数同相似,卯时沐浴酉时同,火候足时休恣意。”崔公《入药镜》云:“火候足,莫伤丹。”言不宜恣意行火而不知止也。


  金谷野人云:“周天息数微微数,玉露寒声滴滴符。”


  真诠曰:“火候本只寓一气,进退之节,非有他也。火候之妙,在人若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勿忘勿助。非有定则。最怕意散,不升不降,不结大丹。”此是开明初学之说,虽未明大道之人,其言亦可示学者人道之门也。


  王果齐云:“口不呼,鼻不吸,(口鼻不呼吸,则循真人呼吸之法而呼吸之。)橐天龠地徐停息。巽风离火鼎中烹,直使身安命乃立。


  陈泥丸云;“行坐寝食总如如,唯恐火冷丹力迟。”行坐者,坐而行工也,非行路。有寝,有食,尚未脱凡夫,只是炼精化炁,筑基内事。若十月胎神之工,则忘寝忘食矣。如如者,入定之妙。总如如者,则火合玄妙。火不冷,丹力不迟也。


  纯阳老祖云:“安排鼎炉炼玄根,进退须明卯酉门。”鼎炉行,炁穴也。玄根者,即元阳精炁归于根而烹之。鼎炉,玄根皆言用火之处。言人不可只用进阳火,退阴符。调和进退而不沐浴,则进退成虚幻。沐浴而不进退,则沐浴不得冲和。故曰须明。禅家马祖云:“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


  正阳老祖云:“且暮寅申知火候”,本卯酉二时以行沐浴,纯阳翁已直言之矣。其师正阳翁曰:“寅申者,寅之下即卯,申之下即酉。或修之至寅申之候,不可忘失卯酉之沐浴也。”又曰:“沐浴脱胎分卯酉。”脱胎之沐裕曰分者,前似有而后似无也。人人不泄炼炁化神之功,惟正阳翁于此泄万古之秘。又云:“沐浴潜藏总是空.”沐浴而成真空,曰仙机。不能真空,则堕旁门外道。强制而亦成大病。《悟真篇注疏》云:“子进阳火,息火谓之沐浴。午退阴符,亦谓之沐浴也。”又云:“果然百日防危险。”小周天有进退之火,有不进不退之火。若进退不合进退之数,不合进退之机,不由进退所当行之道,不合进退之所当起止已合,已由不知火足之所当止者,皆危险之所当防者也。


  萧紫虚云:“防火候之差失,忌梦寐之昏迷。”


  《天尊得道了身经》云:“调息绵绵,似有似无。”紫阳翁云:“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神息任天然,似大周天之火。其实上句守药炉,则是言小周天之火。但炼药炉中之火虽属有为,必竟要合天然自在为妙。不如是,则非真火,真候,乃外道邪说之火也。


  杏林真人去:“寂心行火候,定息觅真铅。”杏林之师紫阳翁云:“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丹不结。”此真正至妙,至要之语。


  紫阳翁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时,卯酉时虚比。”虚比二字,总贯串四句。不用时者,不用历书十二时,是用心中默运十二时而虚比也。冬至者,是人身中阳生时候,必要起子时之火,即称阳生之时为子,不用仲冬子月之子也。凡一日十二时,阳生皆可言子。在沐浴时,虚比于卯酉。卯在六阳时之中,酉在六阴时之中,调息每至于六时之中,可以沐浴矣。


  又曰:“不刻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一日每时有八刻,不刻之时,是心中默运之时,虚分子午,不用有刻之时也。每卦有六爻,《易》也,身中借乾坤虚比鼎器,故言无爻。


  此皆言炼药行火,小周天之候也。此一句,是冲虚子总结上文众圣其所言百日所用之火也。


  门人问曰:“古来众圣真言火多,何以分别此名小周天为百日炼精化炁之用?”


  答曰:“小周天有进有退,有沐浴,有颠倒,有周天度数。凡言炼药,炼丹,守护,看鼎,药熟,丹成,皆百日小周天之事。故据此法而分别言后之圣真,善学者,凡是《大藏经》中所未见者一一集之,以为后人之证验者。


  《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回风者,回旋其呼吸,气之喻也。混合者,因元神在心,元炁在肾,本相隔远。及炁生而向外驰,神虽有知,而不能用,无混合之法也。故此经云人用呼吸之气而回旋也,方得神炁归根,(上至泥丸)复命(下至命蒂),而混合之,方得神宰于气而合一。倘无回风之妙用,则神虽宰炁,亦不知炁会受宰否。此为炼金丹至秘之至要。用之至于百日功夫,则灵验已显。(童体百日,破体者十年,不足一年补之,以完此先天之炁也。)炁以足而可定,神以习久而可定,故小周天回风法之当所止也。自此而下,皆言小周天火足当止之景。


  正阳翁云:“丹熟不须行火候,若行火候必伤丹。”火足而药熟不用火矣,故有正火之景。遇止火之候一到,即不须行火矣。若用行火、亦无益。伤丹者,丹熟则必可出鼎,而换入别鼎。若不取入别鼎,则出无所归,岂不伤丹乎?精化炁于炁穴。炁化神于神室,故曰别鼎。


  崔公《入药镜》云:“受炁足,防成凶。火候足,莫伤丹。”炼得黄芽漏鼎,白雪漫天,婴儿成象,故火候足矣。火候既足,只宜沐浴温养,若不知止足,委意行火,反伤丹矣。丹成之后,天地混合、神炁自灵,仙师所谓“虚空生白、神明自来”,故曰,天地灵也。


  紫阳翁云:“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了真子云:“切忌不须行火候,不知止足必倾危。”


  此外注疏,载有邱、曹功按二条。昔邱真人曰:“因长安都统斋,未及止火,至晚走失三番,谓之走丹,前功废矣。须重新再炼,后成天仙。”曹真人初炼精时,得景而不知,猛吃一惊而已。及再静,而景再至。猛醒曰“师言当止火也。可惜,可借,当面错过。”及后再炼,不误景初。而止火之速,不待景至四而止火。不速不迟之中.而止火,得药,征关,而点化阳神。凡其修圣真,千辛万苦.万般可怜,炼成金丹,岂可轻忽,令至倾危哉?况凡圣关头第一大事。此皆言丹成,止火之景,天仙九还丹火宜此,宜此。练精化炁之侯备矣。冲虚子总结前采取,烹炼,止火等百日关内事,至此,令学者知参究前圣之说,此已下予故曰,起之舍也,句止。


  又冲虚子自言百日关内之火候等秘机,而总言之者,于故曰:“自知药生而采取,封固,运火,周天,其中进退、颠倒、沐浴、呼嘘,行住,起止工法虽殊,真机至妙,在乎一气贯真炁而不失于二绪,一神驭二气而不少离于他见。三百周天犹有分余象润等,一候玄妙机同于三百候,方得炁归一炁,神定一神,精住炁凝,候足止火,以为人药之基址,存神之宅舍也。


  此一段是冲虚子列言百日炼精,用火细微条目,而精言实悟之旨也。盖小周天是炼精时火候之一总名也,其中事理固多,前圣固有各言。其采药是一候,而封固又一候。达摩亦只言二候。采药者,并采封二候而混言之也。又有四候,别有妙用者,此乃小周天三百内之候也,我今遵仙翁而二言之。及周天时言进退候者,若不似进退而亦虚拟之为进退。铅汞丹法言进退者,进则用火入炉,退则不用火而离炉,此实可据而易言。我以多为进,以减为退,亦可据而易言。炼精者则不似此说,我今亦只强勉而虚比,不似以为似。意调六阳时,以乾用九,数之增多为进。六阴时,以坤用六,数之减少为退。既在周天之内进阳火,退阴符,非多少为言则不可。若以用为言,则甚远矣。


  颠倒者,除药物配合颠倒则不必言,但言火候中之颠倒。吕仙翁云:“大关键,在颠倒。”初,老师言六阳时,火专主进升,而退后随之而已。六阳时,符专于退降,而进又随之而已。日专者,专以进升,主于采取。专于退降,主于烹炼而已。曰随后者,顺带之义,以其往来之不可无,亦不可与专主并重用也。此前圣秘机之颠倒也。


  沐浴者,干,丑,寅,卯……十二支次第之位,凡世法有五行,故内丹有五行之喻,各有长生之位,寅申巳亥是也。火生于寅,水生于申,金生于巳,木生于亥。卯,酉,子,午之位,是沐浴之位,故丹道活于时之火,历丑寅至卯,借沐治之位而称火工,曰沐浴。酉亦如之。举世愚人邪说,尚不知沐浴何以得名,何以知沐浴之义之用哉?今此只略言捷要耳。便详于《仙佛合宗》语录中观此者,可自查语录中,以考其全机。


  行住起止者,行则仙佛二宗之喻也。住则仙佛二宗之喻也。起则采封二候之后,小周天之所起也。止则小周天候足而止火也。


  一气者,呼吸之气贯串真炁,自采至止不相离,离则间断复贯,则二头绪矣。此由昏沉散乱之心所致,甚则二三四绪,皆无成之火矣。戒之,戒之。然以息气贯串真炁,必主宰于一神而不离,若内起一他见,则离。若外誉一他见,则离。离则无候,无火矣,焉能气足生气?


  三百六十度?故曰周一天,犹曰五度四分度之一。所谓天度之分余为闰位者,非耶?知有闰,则知天之实周矣。能实周,则炁易定,丹易成,而初生之药亦易生矣。


  玄妙机者,不传之秘也。火候—一皆要如此,若不用此,则火必不能如法呼吸,则滞于真息而近凡夫之口鼻重浊而为病。不用此,则神亦不能驭二炁,而使之行住得其自然,一息如是,三百息亦皆如是。此古先圣真皆隐然微露而不敢明言者,亦不敢全言者。不如是,虽曰已周天,近于邪说之周天矣,亦无用也。所以玄妙机三字,又百日炼精化炁之枢纽耳。采封,炼,止等候,俱不可少者。于一炁之外驰欲界,为淫媾之精。着视听言动,为淫媾之助者。不外驰而复归一,神能直入大定,所谓候足火止而基成。如此,永为入药之基址,为存神人定之宅舍。此所谓“先取白金为鼎器”者是也。


  而道光薛真人乃有定息用其铅之旨,既得真铅,大药服食。正阳翁谓之抽铅。


  大药者,即阳精化炁之金丹也。果从何而得?亦从丹田炁穴出中。当未化炁之先所生也,出丹田,但无形之气微,附外体为形。昔曹老师因后有大药之名,便称此为小药之名,以其气小故也。及炼成金丹,即化炁之后所生也,所出也,亦在丹田中出,曰大药,实有形之其气,如火珠,亦是从无而入有也。黄帝曰“赤水玄珠”,一曰其一之水,一曰其一之情,曰真一之炁,曰华池,曰莲池,曰地涌金莲,曰天女献花,曰龙女献珠,曰地涌宝塔,曰刀圭,曰黄芽,曰真铅,如是等仙佛所说异名,不过只丹田所生之真炁。既成自有之形,所以不附外形,而惟生于内,用于内,亦我神觉之,可知,可见者。及渡二桥,过三关,皆可知,可见,此所谓脱生死之果,从此便得真验矣。


  即行火候炼神,谓之添汞。此火候,是大周天也。添汞者,心中之无神曰汞,凡人之神,半动于昼而阳明,半静于夜而阴昏。阳如生,阴如死。修炼之士,必以昏昧而阴者,渐消去之。故消一分明,添得一分阳。去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阴,则添足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阳。渐渐逐分挣到消尽十分阴,添足十分阳,谓之纯阳。纯阳到无阴睡,谓之胎全神全。所以古人云:“分阴未尽则不仙”,此皆添汞之说也。然所谓添者,必由于行大周天之火,有火则能使元炁培养元神,元神便不离二炁,而皆空皆定,直至阳神果满。


  若不添汞行火,以神驭火,则神不阳明,如何行得火?添得三分,五分阳明,方行得三分,五分火。惟阳明则得二炁,而培养元神,助成长觉。


  若真炁断而不生正是不定而药不生之说,此时乃证长生不死之果也。


  若不炼神,则阳明不就,终于尸解而已。


  炼神者,炼去神之明而至纯阳,全无阴睡,火足炁定而神俱定,方是阳神成就。炼神之法,全由二炁静定,同之入灭。但二气少有些儿不如法,则神不炼,阳不纯,不能出神。但于十月之内,不曾出定者,仅是尸解之果。何故?但有凡夫之呼吸,即有凡夫之生死。最怕水火刀兵,分解形神为二。


  所谓尸解者,有生死之道也,不行大周天之过也,二炁及神皆不入定之故也。丹既成,生既长,安可不入一大定哉?后学圣真勉之。


  故《九转琼丹论》云:“又恐歇气多时,即滞神丹变化。”


  此三句是冲虚子引足上五句之意,自而道至,变化止十三句,又冲虚子于此承上起下分别圣凡至要天机。


  歇气者,歇周天火候之气,或得坎中实来而点离中之阴,勤勤点化离阴为纯阳,既得坎实,而点离明矣。不即行大周天之火候,则坎实亦不勤生以点离。或行大周天火候,而不合玄妙天机,犹之乎不行也,亦不能勤生坎实,以点离阴,便迟滞离阴之神,为纯阳之变化。


  神丹者,即坎实,曰金丹。即点离,则二炁渐化神。二炁渐无,独有神之灵觉在,故亦曰炼炁化神。


  纯阳祖师云:“从今别鼓没弦琴。”


  别鼓者,另行大周天也(明说与小周天不同)。没弦琴者,无形声之义。然大小固不同行火者,必先晓得清曰,而后可以言行火。


  紫阳真人云:“大凡火候只此大周天一场,大有危险,切不可以平旦火候例视之也。”


  广成子曰:“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


  言不用河车者,是百日小周天之事已过,故不必用。今当十月大周天之功,只用鹤胎龟息绵绵然之火也。《上清玉真胎息诀》云:“吾以神为车,气为马,终日御之而不倦”。前百日,以阳精转河运车,此胎息则以转神入定,以神为车,以气为马,以御神车。是喻炼炁化神,后学亦须分辨着。


  白玉蟾云:“心入虚无行火候。”


  人虚无着,是神炁入定而不着相,邱真人所说真空是也。虽行大周天,不见有大周天之相,便是虚无之妙。


  范德昭曰:“内炁不出,外气不人,非闭气也.”


  世人言闭气者,强制也。仙道别有天机,不与旁门强制同。虽内不出,外不入,非强忍也、有真息合自然之妙运者,所以入定。白玉蟾云:“上品丹法无卦爻。”盖小周天化炁,是有卦爻,小成之火。大周天者,是无卦爻,大成之火。以其化神,故曰上品。


  彭鹤林曰:“若到丹成须沐浴。”


  丹成是前金丹之成,沐浴者是大周天之喻。言丹成不必用小周,既入十月之首,必须用大周。


  正阳老祖云:“一年沐浴防危险。”


  伍真阳曰;“沐浴在小周天固为喻,今言于大周天亦为喻。在小周天,曰二时二月之喻,此言大周天,言一年之喻。在小周天,可以小喻。在大周天,可以大喻。防危险者,防一定必有之危险也。若仙机有出入,则不定其沐浴。若佛法不久住,亦不定其沐浴。沐浴最贵有定心,防危险者,正防其心不定,防其沐浴不如法。”


  又云:“不须行火候。炉里自温温。”


  此言十月不必用有候之火。当用温温然无候之火,不寒不燥,不有不无,方是温温的真景象。


  王重阳老祖云:“圣胎既凝,养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然。”


  道光曰:“一年沐浴防危险,十月调和须谨节。”


  沐浴者,无候之火,即大周天也。谨节者,谨守沐浴之理也。防危者,防其沐浴而外驰不定也。若一年而得定之后,必时时在定,年年劫劫俱在定,又非止一年十月之说而已。


  陈虚白云:“火须有候不必时,些子机关我自知。”


  有候者,大周天之火,无候之候也,乃似有似无之妙。不须时者,不用十二时为候,故可入无为。些子机关,是似沐浴而非沐浴,常定而神常觉,故曰我自知。若不知,则昏沉火冷而丹力迟也.


  紫虚云:“定意如如行火候。”


  如如者,是如有不有,如无不无,定意如有如无之候中,方得大周天之真候,方是真行。


  又云:“看时似有觅时无。”


  大周天入定,本入于虚无,若陡然着无。则落空矣。故曰似有似无,不空而空,却是无方是真空真定。


  又曰:“不在呼吸并数息,天然子母自相亲。”


  有呼吸,数息,是言有为者之事。今既人定,不在有为,走任天然,以证无为。_


  又云:“守真一,则不往来。”


  真一者,在前炼精时,炼而所得真精,曰真一。此炼炁时,乃真精之炁得真神,用真息之炁守之,三者合还神,曰真一。俱定不动,是息已无息矣。焉有往来?


  古云:“火记六百篇,篇篇相似采真铅。”


  昔《参同契》亦云:“火记六百篇,篇篇相似。”却未说出采真铅之妙旨。此言似采真铅,则玄中又玄者尽于是矣。采真铅者,薛道光所谓定息采真者是也。篇篇相似,总归大定。


  马丹阳云:“工夫常不间,定息号灵胎。”


  定息于空,神自守息,而为胎息。定无间断,神亦常觉,而无间断,而胎神始灵。


  杏林云:“不须行火候,又恐损婴儿。”


  初入十月之关,必用火候炼炁化神,而成婴儿之胎,婴儿喻神之微也。及胎成,婴儿亦成,将出现于外之时,则无用火矣。若再用火,是婴儿未完成之事,岂不有损于婴儿手?


  《中和集》云:“守之即妄,纵之又非。非守非忘,不收不纵,勘这存存的谁。”


  大周天入定,似有似无。似有即神炁之定,似无是神炁在定,而不见在定之相。若曰守,便着于有。着有,即起有之忘念。纵之而不照,则神炁离,而非定之理。但微有似存,若二炁存,则


  神亦存。神存则二气存,俱存在定,便俱虚无,无上之妙境在是矣。


  鹤林子云:“及至打熬成一块,试问时人会不会?不增不减何抽添?无去无来何进退?”


  神炁合一,俱定入一块,则无火矣。不似小周天之有增减,不增不减,不有抽添,息无往来,有何进退?此归一而渐归于无之说也。


  张静虚云:“真候全非九六爻也,非颠倒,非进退,机同沐浴又还非,定空久定神通慧。”


  真候者,火候定而空矣,不用小周天之九六,不同其颠倒沐浴等,而惟定空。久定久空,神通慧照,朗然独耀,同于世尊之涅槃,而灭尽定矣。


  丘长春云:“息有一毫之不安,命非已有。”


  有息则有生死,无息则生死尽矣。心定息自无,则命为我所自有,由我得无死之道也。若有一些息不尽定,则命在息,而不为我有矣,由天地阴阳阎君所主张矣。此皆言炼炁化神,十月养胎,大周天之火候也。此又冲虚子总上文众圣真所言大周天火候一段而言之也。


  予亦日:“大周天不计爻,固非有作,温温相续,又非顽无。初似不着有无,终则全归大定。切不可为无,以为有了,则落小解之果。又不可住火,以为常行,则失大定之归。将有还无,一到其定,则超脱出神、飞升冲举之道尽之矣。”


  又,冲虚子自言大周天之旨,又兼叮咛劝诫,不计爻象者,乃无为之,异于小周天,有温温,非全无,是周天初之似有似无之实理也。大周天之初,正是一二三月之时,曰似存者,尚有有。曰似无者,未真无。所以犹有些子凡夫食性在,犹有些子息故也。乃至全归大定,息无食性无、所以《金碧龙虎上经》云:“自然之要,先存后亡。”俞琰又注之曰:“先存神于气穴,而后与之相亡。神自凝,息自定”是也。


  然又当知火本欲自于无,若不知先似有之妙,而据执曰:“本无何必用似于有?”则必堕在全无而不能至真无,落于尸解之小解也。又当知火起于似有,而求必归于无,若不知有非了手而据住于有,常行于有而不无则亦堕在全有,何以得大定之归,经万劫而不死?终止于守户鬼子,亦为尸解之类,终归生死之途。想当初,炼精补炁,受多少万苦千辛,始得证千万劫不传之秘而得传以至于小成,又安可惜忽其大成而不求必成哉?


  我又嘱之曰:“将有还无,一到真定,而能长定于虚无之境,则超脱出神,飞升冲举之道尽之矣。此大周天之火所以为成仙,成佛,了道之总要也。”


  我又以化炁化神而总言之,“前百日炼精化炁,必用有为之工,是从无而入有,即佛法中万法归一之义也。后十月炼炁化神,必从有自至无息,是从有而入无,即佛入四禅灭尽定也,是一归于无之说也。此仙佛二宗之秘法,不可少之要机也。冲虚子今为后来圣真重宣明之,以接引后圣师,印证仙传,并免后学执有为,执无为,执有候,执无候之争立门户而妄拟之者。


  若此天机。


  自此句至结尾句了又皆冲虚子总结火候全经之言,再指炼神还虚向上之秘机,以为后圣证。


  群仙直语,以前群仙,皆有直言在世,而人不能悟。


  固非全露。


  从古至今,言火候者甚众,并未全言,或一句,二句而已。既不全,后人如何作用?如何拟议?所以世之凡夫妄猜,唯有仙份者,自有仙人来度耳。


  然散之则各言其略,集之则序言其详。


  完全火候不必尽出于予之齿颊,而此书出世,则为来劫万真火经根本,从来见者,自能从斯了悟,不复疑堕旁门。


  旁门者,有相之火,忍气着相称为行火,知此仙火自然之定,则不复为强制之邪火。


  而阳神自就,劫运自超矣。


  习定,入定,成定,皆为出神,超神之所必用,而必证果者,故于此历年所证。


  但于出神之后,炼神还虚,九年之妙,虽非敢言,而《中和集》云:“九年三载常一定。”便是神仙,亦直言之矣。


  出阳神是初成神仙时,即母腹中初生的孩子一般,虽具人形,尚未具足之人形,故喻曰婴儿。故古言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籍坤娘养育恩。”乃喻为乳哺三年,前圣所言成就只一二年是也。


  乳哺者,神炁已定,而又加定之慧,加至于常常在定而不必于出,便似乳而又乳,至于成大人一般。神既老成,若即行炼神还虚,九年之工,则此即为九年内之炼数。若有救世之愿未完,且不必炼九年,而权住世以救世。及欲超世,而上升虚无,则必从九年而还虚矣。


  实非世学所能轻悟。轻用者,必俟了道之士以虚无实相而用之。


  了道之士,是出定之神仙,惟得定,是得虚无之初基,而后可致虚无之极致处,方能悟此,用此。


  第不可一乘既得,便称了当,不行末后还虚,则于神通境界必竟住脚不得。


  神通境在化神时,神也通灵而无碍。在还虚时,神也更加通灵而无碍。此言神通,是言初得之神通,尚未大成,故曰住脚不得,若住脚,则止于神仙。犹有还虚,而至于天仙者。


  后来者,共勉之。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三 章 鼎 器 论


  是鼎器也,古圣仙师本为炼精、炼气、炼神所归依本根之地而言之也。故神气有铅汞之喻,而丹田有鼎器之喻也。俱在人身之中,愚人不知身中先炼者,为外丹服食,执鼎器之说,只信烧炼铅汞金石外药为外丹服食,饵之不死,至失人身而不能救,哀哉!


  吕祖云:“可笑九江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不知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何太愚。”此鼎器之说,误入甚矣。


  妖人邪说妄指女人为鼎,淫垢为采取药物,取男垢精,女婚水,取败血为服食,诳人自诳,补身接命。故钟离祖云:“若教异物堪轻用,细酒羊恙亦上升”是也。金谷野人云:“铅汞从轻儿百秋,几人会得几人修?若教愚钝皆知道,天下神仙似水流。”此皆由鼎器之说不悟。


  且鼎有内鼎、外鼎之喻者:言外鼎者,指丹田之形言也。言内鼎者,指丹田之气言也。以形言者言炼形为炼精化气之用。古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以气言者,言炼气为炼气化神之用,古云“先取白金为鼎器”,此旌阳真君之说也。古以黑铅喻肾,肾中所发真气,取之而喻曰取白金,方安得元神住。故曰先取白金为鼎器,以还神也。又日“分明内鼎是黄金”,言白言黄者,皆言所还之气是也。


  兹再扩而论之。无不可喻鼎器者。当其始也。即初关炼精化气时,欲还先天真气,唯神可得。则以元神领气,并归向于下丹田。而后天呼吸,皆随神以复真气,即借元神名内鼎者也可。若无是神,则不能摄是气,而所止之下丹田为外鼎者。又无所藏之本位,即所谓有个真金鼎之处,此言丹田既为外鼎,然则神亦可以为内鼎也。必凝神入此气穴,而神返身中,气自回也。


  真气阳精发生时,必驰于外者,故欲其返回。神知气之在外,则神亦驰在外,亦欲返回者,必由神而驭之,从太玄关,过尾闾、夹脊,上泥丸,过重接,送归土釜,故曰“神返身中气自回。”气所以归根者,由此也。


  及其既也,欲养胎仙,而伏至灵元神,即中关炼气化神也,唯气斯可。用气载神,则以先天之气相定于中田,以为关锁。而神能久伏久定于中,转神入定,即如前言气名内鼎也可。若无是气,即堕孤阴之说,则不能留是神。神无依着,则出入无时,而妄念动也。而所守之中、下田,为外鼎者,又神所居之本位,故神即静定而寂照者如此也。


  初炼精化气,固以神为气之归依。及炼气化神,又以气为神之归依。神气互相依,而互相守,紧紧不得相离,真可谓鼎器之严密一般。尽颠倒立名,以阐明此道者。故吕祖云,真炉鼎、真橐龠,知之真者,而后用之真。用之真者,而后证果得其真。岂有还丹之鼎器?所当深明者,而可不实究之耶?又岂有取诸身外,而别求为鼎器者耶?此又言泥土、金铁、鼎器及女人,假称为鼎器者,俱不可信,信之必误丧性命者也。昔有言“神总在气圣、性灵而得”者,斯言亦得之矣。


  白玉蟾云:“只将戊己作丹炉,炼得红丸作玉酥。”盖戊为肾中气,名曰金,日戊已,即身中之本性。戊已原属土,故曰土釜,即鼎器之别名也,紫阳真人云“送归土釜牢封固”者是也.夫还神摄气,妙在虚无。虚无者,乃先天神气之相也。神无思虑,气无淫垢,必先有归依。神依气,气依神,神照互相依,而又依中下之外鼎,方成胜定。胜定者,最上乘,至虚至无之大定也。古云“心息相依,久成胜定。”此鼎器之说,不可忽也。


  《华严经》云:“世尊坐于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顶,升叨利天,升兜率天说法,而亦不离于菩提本座”。《大集经》云:“佛成正觉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化七宝坊,如大千世界十方佛刹,为诸菩萨显说甚深佛法,令法久住。”《华严经合论》云:“知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不于世情中分别世情。”又云:“一切世法,纯是佛法。何曾离世法别有佛法?”


  莹蟾子《百字令》云;“金丹大药不难知,妙在阳生时下手。日用平常须谨独,莫教龙虎奔走。心要安闲,身须正定,意在常存守,始终不怠,自然通透玄牝。其间些子有讹,为君直指地下,听雷吼。立鼎安炉非小可,迭运斡旋凭斗。性本圆明,命基牢固,勘破无中有。老蟾成象,直与天地齐寿.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二 章 药 物 论


  冲虚子曰:“天仙大道喻金丹,金丹本根喻药物,”果以何物而喻药物也?炼外丹者,以黑铅中所取真铅白金炼成金丹,故内以肾水中所取真气同于金,炼成内丹,亦名金丹。外以白金为药,以丹砂为主,内以真气同于金者为药,以本性元神为主.


  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恍惚者,是本性元神不着于思虑知觉,似知觉之妙处,其中必有物。物者,即吾身中一点真阴之精,号日“先天祖气”者是也。


  天即名之曰祖气,则必在内,为生气之根,而又曰外药者,何也?盖古云:“金丹内药自外来”,以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如视听言动淫欲皆从此气化生,如思外之色声香味触法,皆由气载思以致之。修炼者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炼成还丹,斯为内药,又谓之大药,实只此一气,而已于此时发生大药者。


  真阳曰:“大药不自发生,必待采而后发生,不似微阳初动,为自发生也。”全不着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动地。因其不离于内,故名内药。既有内外之分,所以采之者亦异。盖外药生而后采也,内药则采而后生也。自历代圣师,祖祖相传以来,所谓七日口授天机,以采大药者是也。紫阳真人曰:“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正谓此而言之也。


  但初关变化,虽在逆转一气,而其为逆转主宰则在神,即“神返身中气自回”之说也。若念动神驰,引此气驰于欲界,则此元神、元气变为后天有形之精,乃无益于丹道之物也。必也以先天无念元神为主,返现内照,凝神入于气穴,则先天真药,亦自虚无中而返归于鼎内之气根,为炼丹之本。古云:‘自外来者”如此,此外药之论也。将此药之在鼎中以行小周天之火而烹炼之。


  俞琰曰:“若知有药,而不知火候之秘以炼之,唯能暖其下无,非还丹也。”谓之炼外丹。此即《心印经》云“回风混含,百日功灵”之说者是也。


  外丹火足药成,方是至足阳神之真气,气不化阴精,便是纯阴之真气,方可谓之坎中满者。昔还阳真人口授天机,以采大药之景及采大药之法者,正为此用也。夫采之而大药生而来,斯固调之得内药也,采得此气以服食,而点化元神。紫阳真人谓之“取坎填离”。正阳老祖谓之“抽铅添汞”,皆言得此内药也。欲得此气炼而化神,必将此气,合神为炼。古云“炼气化神”者,此也。今人不知如何炼化神气。是人所自有之气,因淫垢而消耗,神因淫欲而迷乱,故皆不足,而渐趋于死。


  真人修炼,先以神助气,炼得气足纯阳而可定,后以可定之气而助神,神气俱定,气至无而神自纯阳。独定独觉,斯谓之气化神也。炼作纯阳之神,则有大周天之火候在焉。仙家称为怀胎、为胎息,言如在胎时。自有息而至无息,佛门谓之四禅定。《华严经》云:“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定”是也。当是时也,火自有火而至无火,药自有药而至无药,自纯阳之气无漏,以成纯阳之神。无漏而一神寂照,则仙道从此实得矣。此皆药之二生之真,两炼之真。以所证者辨药首。为仙家之至要秘密天机,学者可不知辨哉?但古人只言药物,而不言辨法,不言用法,不言采时、采法。一药之虚名,在于耳目之外,故后人无以认真。


  施肩吾老祖云:气里添年药,药本先天气而无形,我则信其无形之至真。恍恍惚惚,亦以无中之妙运。杳杳冥冥而采取烹炼。便是真正虚无之道也。心为使气神。火本呼吸之有形,我以有形而用之,则长邪火。不以有形而用之,却似无火。妙在一阳来复之时,以神驭气,返还归于中宫,便是无中得有之妙。所以谓之似有似无。能知行气主,若不知似有似无之妙,则神堕顽空,孤阴之说也。夫天地之生物,必有氤氲之气,万物化生,岂无乐育之时?至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便是得仙人。


  既成自有之形,所以不附外形,而唯生于内,用于内。亦我神觉之,由尾闾过三关,上泥丸,下重楼,入黄房。亦觉之,可知可见者,此所谓号生死之果,从此便得真念矣。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一 章 先 后 二 天 论


  夫神与精也,只用先天,忌用后天.


  先天是元神元精,是有神通,有变化之物也。后天者,是思虑神,交感精,无神通、无变化之物也.


  而气则不能无先后天之二用,以为长生超劫运之本.


  气曰二者,先天气及后天气,分二体,而二其用也。先天是元气,后天是呼吸之气。亦谓之母气与子气也,超劫运之本。乃气器不能自超,必用呼吸以成其能,故曰有先天不得后天,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后天不得先天,无以证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用二气,方为长生超劫运之本。


  修真之士,采取先天始气,以为金丹之祖。如不采取,必至旦昼枯亡而已。息息归根,金丹之母。未漏者,采之以安神入定。来漏童真之体,即用童真修法。已漏者,采之以补足,如有生之初,完此先天者也,后天而奉天时者也.


  修士须不令先天变为后天;又必争先天之精,仍返还为始气,即是归于性根,复还于命蒂之所。始气者,即虚极静笃也。是以后天之呼吸,得真机而至,故于先后之际,即所谓亥之未,子之初,便是用后天之呼吸,寻真人之呼吸.先天故要逆转,而后天之呼吸亦要逆转。不逆砖,则与凡夫浩浩者何异?


  修真之士,采日用之精,合为一气,以补完先天者也。当吸机立阖,我则转而至乾(泥丸),以升为进。本为采取之机;我则转而至坤(黄房),以降为退也。升于乾,本为采取之机 ; 降于坤,本为烹炼之机。然现在之烹炼,又为未来采取之先机。此祖祖真真口占相传之秘法也。


  修炼之士,只要阖辟明得透彻,则金液可返而为丹也。若阖辟不明,而亦不能采取真气。大药无成,任费言修。最要得真动真静之机,不然亦不能采取。真气未到虚极静笃、无知觉时,不为真静。从无知觉时,而恍惚中有妙觉,是为真动。未到无知觉时,而于妄想中强生妄觉,则非真动。动既不真,则无真气者。不知次第者,亦不成丹。次第者,知药生之真时,采取、烹炼、封固、进阳火、退阴符、周天毕,有分余象润等用。采取之功,由升降之机,得理则能采取真气。不然,不得真气。纵用火符,亦是水火煮空铛而已,又何言伏气也哉?


  袁天刚《胎息诀》云:夫元气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一阴一阳,生育万物。在人为呼吸之气,在天为寒署之气。能改移四时之气者,戊己也。春在巽,能发生万物。夏在坤,能长养万物,秋在乾,能成熟万物。冬在艮,能含育万物。故学者当取四时正气,纳入胎中,是为真种。积久自得,心定、息定、神定。龙亲虎会,结就圣胎,谓之真人胎息也。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白 玉 蟾 水 调 歌 头


  未遇明师指,日夜苦忧惊。及乎遇了,得些口诀又忘情。可惜蹉跎过了。不念精衰气竭,碌碌度平生.何不回头看,下手采来烹。


  天下人,知得者,不能行,可怜埋没,如何凭地不惺惺。只见口头说着,方寸都无些子,只管看丹经。地狱门开了、急急辨前程。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生 死 说


  夫生死大矣,故有生必有死,则亦有学。而三圣人,实与天地相终始,逐逐者无论矣。间亦有剽声袭响者,则曰生者死之常矣,死者生之常矣,奚以之容心而学焉?而未识生死之常犹之乎不生、犹之乎其不死也。何者?“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吾儒之谈也。人聚之为气而生也,甫十五龄而日剥、日斫以至于死。是散气也,非气散也。故曰世之人无不死者,无一善死者,即无一善生者.


  呜呼!天之生人何如哉?而人自不善其生,不善其死,不人也。不人则草木矣、禽兽矣,草木禽兽蠢于人。禽兽之死也,上者羽化,下者火化,乘乎气者也。草木之死也,枯而荣,荣而枯,递造而递化,窃乎气者也。”人得其秀而最灵,而气之聚者,我自散之。且不能乘气之有以人无。亦不能窃气之无以人有,无乃禽兽草木不若乎?


  三圣人者非贪生也,非逃死也,盖生而生,死而死者也。故谓三圣人存乎,余不能也;谓三圣人亡乎,余不敢也。而三圣人所谓存存而亡亡者,胡可一日不讲哉?


  孔氏倡素王之业,为入世法.而言性言命,其词微。释氏出称为梵王,而言性不言命,其词密。今之五经,孔氏之大藏也。今之大藏,释氏之五经也。五经首《易》,而《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至论大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其吉凶,是性命之局键也,一时弟子颜氏而下无能窥其奥者再传子思子始揭天命之谓性。于中庸之首章而赞之曰:“上律下袭,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代明,孔氏之家藏。”泄于此矣。乃及门之士,以为罕言命,以为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当其时,且不得其微,又何惟平万世而下者之支高于训法也。大藏为卷五千四十有八,无非以性为宗。


  夫性,孔子罕言,而释氏言之密矣。乃密之中,又有密者,惟于诸咒语中载之。说咒者佛,讽咒之义者亦佛。菩萨而下,无能得其解者。故凡诵准提咒者,惟日:“吾遵密教耳.”必不得其解也。


  夫密者,咒之教也,非其所以教也。因其教,求其所以教意者,其性中之命乎?身非世尊,焉谈师谛?故释氏之徒佥曰,见性成佛,而命学为绝传.


  老氏之教,则异是矣。《阴符》、《道德》而下,娓娓言命,娓娓言性,而又娓娓言性必言命,言命必言性。


  余常评之:孔氏之言性命,言其影,不言其形者也。释氏之言性命,以性为形、以命为影者也。老氏之言性命,言其影,并言其形者也.


  老氏而下,则多歧矣。余不敢索之于多歧也,而直溯其源,以自为好.暇日抱丹书读之,则见其说以得一为主。一即丹也,丹即先天乾金也。而乾金藏于后天坎水之中,取坎之一,补离之二,是谓修性,是谓修命,是调性命双修.而又惧人之不知所修也,则有筑基、炼己之法,则有抽铅、添汞之法,则有移炉、换鼎立法。总之,所谓以神驭气也,所谓炼精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也。而修无可修,直以还其生生死死之真,而不诡于正.夫虚无之学,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一了万了,何事于修?而上很利器,世不易逢。惟以精留气,以气留神。神存则生,不存则死。存不存由我,而不由天。生与死还乎天,而不撄以人。人人皆有,人人可为,而非若孔、释之有言有不言矣。余诵旌阳《忏记》,而知八百之当期也。夫八百自有主者,而祛蒙开蔽,必自圣贤之言始。顾其言汗漫不易读,方余尽读诸家经书,无可入。又读诸家注,则见自经而外,诸家书时有出入,无所统一.又见诸家注各执曲学,以饰其陋。而圣贤之意,反晦而不明。安知八百出不以余之苦为苦也?是知难逢之事,岂轻易成?欲为跨鹤之游,必假腰钱之助。下士闻而大笑,上圣所以不言。谬之毫厘,失之千里。若天机之轻泄,祖则罪延而至道之不传,已则遣大。将言复辍,欲罢不能。请其隐秘于玄微,孰若铺陈其梗。既因述师指,绘作丹书,所以尽造丹之精微,所以条养丹之详细,悟无上之一提,圆真元之正觉。动为游戏,静人涅般.造无拘碍之象,永返元来之本。通前警悟,及后还元,集为直论,所以贯穿首尾,分别真伪,览者详焉.非敢为达者之规模,姑留与学者之印证耳。


  壬戌仲夏冲虚子书

伏羲当然也会发现将河图进行的相同颜色的点用直线连接后,河图上出现过一个以白点为主的点,一条以两个黑点连成的线、一条以三个白点连成的线、一条以四个黑点连成的线、一条以六个黑点连成的线,一条以七个白点连成的线,一条以八个黑点连成的线,一条以九个白点连成的线,两条以五个黑点连成的线,一个以五个白点组成的十字。这些线条当然不是偶然出现在龙马身上的。 
  伏羲当时或许想到龙马身上的线条与龙马神力的来源关系。随后伏羲开始观察身边事物与河图,他隐约感觉到了河图的重要性。 
  伏羲首先认识到河图上的几条线的含义。那个单一的白点,一可以理解为太一,宇宙初始的时候,万物浑沌,这个浑沌就如一个白点,它相当极动的源头,是宇宙万物的开始,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阳。 
  由两个黑点组成的线被解读为二,太一(太极)慢慢静止沉淀从中分出阴阳,这是世间最初的二。形成阴阳形成后有一段静止的状态。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阴。 
  以三个白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三,阴阳两气互相激荡,形成万物的雏形。一的第三个产物。万物形成后即必然新的变化,是动态。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阳。 
  以四个黑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四,阴阳与万物互相激荡,慢慢静止形成带有温热冷寒四种特色的事物。此时万物处于静态。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阴。 
  两条以五个黑点连成的线和一个以五个白点组成的十字被解读为五,指交错,万物有了特色后再次互相影响激荡交错,产生新的变化。这是一个动的状态,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阳。 
  以六个黑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六,万物经过再次激荡交错后形成金、木、水、火、土和一种接近大道本质的事物,这六种事物在万物交错后的静止中形成。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阴。 
  以七个白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七,金、木、水、火、土和一种接近大道本质的事物中的阴阳这七种元素互相激荡影响,这种状态是动的,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阳。 
  以八个黑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八,金、木、水、火、土和一种接近大道本质的事物中的阴阳这七种元素互相激荡影响后,万物划分成了八种。它们成于七种元素激荡后的静止。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阴。 
  以九个白点连成的线被解读为九,万物划分为八种元素后再次互相产生影响,不断变化。九在这里是指之后的变化久而多。这种状态是动的,它属于变化过程中的阳。 
  伏羲的理解,并非是见到河图随即就得到这些含义。这些理解可以说是他长期以来观察世间万物的一个总结,河图只是一个引子。 
  河图中含义的渐渐明确,也使得伏羲对帮助人生存发展有了更好的想法。 
  于是伏羲开始准备创造一种人们可以理解使用的调节阴阳二气的方法。伏羲在之后的日子里观察星宿天空与各地地形,感觉四季与动物,研究风雨雷电,并记录人遇到这些大自然的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 
  终于将天地万物划分成了八种,分别将它们概括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很多人认为八卦所对应的是万物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并不全对,八卦是一个大的分类,它们代表八大类万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可以说是它们的具体表现。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符号并非只有代表意义,如果运用的好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去影响左右万物。
五时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念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心,而心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动策,进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未能常静,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触亦不动,由摄心熟,坚固准定矣。 

 从此已後,处显而入七候,任运自得,非关作矣。 

七候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在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之人,勿令旧识。 

 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蚻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眕霞,彩云捧足。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贤圣集会,弘演至真, 

 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 

 今时之人,学道日浅,曾无一候,何得通灵?但守愚情,保持秽质,四时迁运,形委色衰,体谢归空,称为得道,谬矣!此胎息定观,乃是留神驻形,真元祖师相传至此。最初真人传此术,术在口诀,凡书在文,有德志人方遇此法,细详留意,必获无疑,贤智之人,逢斯圣文矣。 

(摘自《云笈七签》卷三十三“杂修摄部”)
本论坛发贴的功能可真多,可以发颜色标题贴、回复可见贴、投票贴、金币购买贴、权限贴等等,还真是齐全好玩,大家可以试一试。
空海大师的真迹 ─《三教指归》


Chinese calligraphy done by Master Kukai



空海大师用过的念珠。菩提子念珠竟然变成水晶透明状!

Rosary used by Master Kukai

hao!

丹语明示甚好!
看一看
好贴!内容丰富且独特~
看一看
神剑似乎也有叙述,非常生动全面,好贴!

天 元 秘 诀


  夫神丹大药,必须于金土。明尘过隙,皆禀于离符。九九乾爻,六六坤策。八两水而八两金,金水何亏。半半清兮半半浊,云雾自契。金一滴以清明,火一符而莹澈,口诀精专,下手的确。仗一虎之权衡,降九龙之标格。于以体乾坤之象,于以显日月之光。希夷阖辟,万象自临。准则抽添,毫厘依法。预制法器于坛中,先办盆孟于左右。真友执事,忠直温良。未造神室归金鼎,且访良朋铺圣基。龙虎拱朝,龟蛇伏翼。


  依按玄科,万无一失。具守至诚,始终无异。何劳天上金乌降,且捉人间玉兔归。炼出浮黎真土,产出如意宝珠。吞食一粒霞彩冲宵。未得之前阴德广,临炉之际不劳心。我将三段工夫指,片言无隐付降君。夙植道根。不求自临。莫把天机容易语,非人空闪丧其形。


水 火 直 义


  大丹用五会之真火。不用凡火。真火赖日生,黄帝将阳燧取火,阴燧难求,赤金亦可向日而取。大抵太阳乃天之真火,其精自有,其光自现。日日皆然,月月如是、若以木石凿拔而取,其性燥烈,非自然之意。不若当正午火旺之时,以火镜向日取之。借日生火,亦曰真火,故云“日魂”,以象真汞,又为真种,以足神丹之用,何必拘拘于阳燧也。取水必赖方珠;方珠乃是月华升上,就水结形,性是纯阴。八月十五夜,亥子二时,当月华旺盛而取之。除中秋之望,余月再不可取。倘德行未周,阴功未备,未习格天之诚,必多阴雨之晦,水何由得。纵得真水,一宵之取,能有凡何?养虚无神药,火在下,水有消折。每一昼夜,抽添用水十斤之数,一年用二千五百余斤之水。中秋一岁,不过亥子二时,焉能注二千五百余斤之水。不得此水,不合正配日魂月魄之意,天水天火之宜。若用凡水,又非真种,学人绝路,岂不误哉!今开方便之门,大显冲宵之径。盖水者,乃月华之阴精。天一之神水,流液俱出于神龙。每年纯阳之四月,乃神龙变化之时,其水有灵。大雨时行,多用磁器盛接,以物盖合,匆令尘投,以便一年之用。未有一月而全无雨者,此亦至人变通之妙,何必拘拘于方珠也。


地 脉 直 义


  修炼金丹,当择名山福地,风阜高巍,前后包拥;坐子向午,使金鸟玉兔,东升西没,左右轮转;水泽尽美,竹木清奇;龙辅叠叠于宫傍,虎翼层层于神室;玄武隐隐于屏,朱雀行行列面;避尘俗之往来,断常交之义友;修成琼岛之乡,勿迩尸粪之秽;上观天水。下察地理;日有奇禽而鸣,时增异兽而过;藏经隐史,露宾生芝,方可建立丹宫。自然仙圣降临,地神拥佑,终始无虞,多生庆幸。


宫 室 直 义


  鼎随药置,室依鼎修;一间一鼎,三鼎三房。高一丈六尺,阔一丈四尺。四隅令空,重廊往行。非齐云摘星之比,非雕梁画栋之华。四面置窗,或闭或开。凿顶通气,纳瑞招祥。地平如掌,无坡无凹。缝或堵塞,勿容邪秽。鼎室多寡,度量施为。每一鼎之功夫,俱合天地日月三才四时、五行七政八卦九宫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万象生成。卦正南开门。庖厨浴室;稍远别造。确守威严,如临君圣。


坛 台 直 义


  旺方取上等黄土,蒸炼筑实。仍用塑工,务令坚固。候至自干,勿容急迫。坛分三层,应天地人三才。下层高一尺二寸,开八门,门各高八寸,阔三寸,各造土门,以备启闭,仍各开路。透台中心,虚实径五寸,亦分八角,书八卦符,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上层高一尺三寸,中虚五寸,其度则圆,应天圆之意,周围一丈六尺,横径五尺三寸,图二十八宿之像,以及春夏秋冬七十二候。台上置太乙神。炉身高一尺六寸,四围及底,皆厚六寸。内明堂横径七寸,高四寸,身与足通,高二尺。自底足及盖,中虚五寸,与台心等。造土隔于炉中,中间以盛火,基厚三寸,径厚六寸。其炉半露半藏,台上画青龙白虎朱雀玄虎四象于上,布十二月将之圾。屋檐之东西,则画日月,象金鸟玉兔之明。其神炉须择黄道天德月德上吉等日,于旺方取纯黄正色之土,淘取极细,蒸曝润浸,用纸筋杵熟塑之。再加白蟮土细沙及代赭磁石,取四化合宿吉时,起手造成阴干,然后加火煅炼,封于台上。


鼎 器 直 义


  鼎身一尺二寸,通厚一寸一分,分三级。其唇至底,亦三级。内明堂横径一寸六分,口唇横径七寸,下有鳌足三分。一法用泥土,恐不坚,以九九炼净熟铁铸造,恐有漏眼,金汁不清者不用。择五星联珠日,日月合壁日铸之。多备以听更换,勿客苟简。铸毕,奏告师真,置于炉内一年。一鼎不可重用,上坎鼎入于下离鼎之内,蓄水高八寸四分。圆一尺五十,径五寸,唇一寸二分,其腹至脐,一寸二分,用赤金造之。坎离二鼎互相瞰入,其拔支之法,皆要细腻。所为瞰的平稳,无丝毫缝圻,方用极熟细泥。仍加塑工。严密制造,不可苟为。候干烘浊汁尽,方以金汁铸之。


坦 郭 直 义


  垣郭以安鼎,用土日取五方细土,以水飞过,经楮汁和成块。捣炼坚熟,形如锅釜。其高九寸,厚九分。离鼎宽一寸九分,口略敞而圆。土日取土,火日造之。下塑八柱,令其一坚固。一名丹龟,以坎离之气,归层之内。


神 室 直 义


  修炼大药,全借神室奇器。分毫有差。施化难矣,先造电式,熟泥塑上俟干,以辨正鼎之余,方可准厚薄宽窄,大小圆长。依大道,用玄水如法久炼。傍留一穴,固济停当。用火烧成清汁,以铁杖通透,泻于模式之中。两釜各铸,务令相合。上乾下坤,而为中黄,變理阴阳,中虚寸余,以生灵汞,生则为玄牝,合则为太极。铸室取金旺之月日。三月出庚,制炼下模。止用九池九鼎,炼就金母铸之。净金一斤,铸成止有十五两。既铸之后真气因大漏泄,若便入炉,恐金精结少,玉液生迟,不能变化,徒费前工。必须用前取壬水,内外填满,多培其气,入磁鼎固之,平火温养百日,一月一换为三接气使精神完全,魂魄坚固。百日后,方用六一泥、石膏、枯樊煅过。代赭黄、丹赤、石脂并重罗灰粉封固口缝,银丝十字扎住。外用圣金圣银制造包胎,重重裹定,勿令有差,雌雄子口,相合为一,形如鸡子,外圆内方。能受天地之精灵,水火之育养。模取圆转,土日造之,形高四寸,皆用周尺。


符 镜 直 义


  八方悬镜,各径尺二。靠屋面鼎,四隅挂剑,其镜剑铸,造及出没。已亥正三刻,预入各职。威守寂静,当如对待神明。用洁净黄袱包裹,安于圣真位前、晨昏奏祝。至土临官帝旺日,一阳初生,安于丹室。金鼎左右,峙立五岳。先炼五色土,塑五岳形神俟干,王鼎底平镇如岳,封固鼎缝,逐日祭告。至运行水火,各尽乃职。


陈 设 直 义


  创建丹房,造坛筑垣,立鼎安炉,感择土旺日时。悬三元宝照,以祛妖邪。插剑四隅以镇鬼神。宝照,即镜也。天照用甲子方,乃六六首阳之日。取黄道神,在金石合成日,方铸明堂,时大妙。地照用壬子日,太阳望中取时铸。人照用丙子日,太阳望正中时铸。各径过二尺四寸。剑用霜降日,造古剑尤妙。符简四片,太乙降宫时铸,金石合日亦可。四方符篆,五彩旗号,并有规律。旗准五方之色,各长二尺。紧于镜照之下,及重屋之顶。其十二元辰符,铁简符四壁符,三台符,八卦待,老君镇坛符,二十人宿符,及金乌玉兔四象图,以上符篆,诸经史书中,皆有载之者。每宫之内,供奉丹主周天妙化真人,九阳威德济生度死真人,日宫太阳火德星君,月宫大阴水德星君,太乙主宰高上帝师元君,十二元辰本命星君,正一龙虎玄坛赵天君,飞捷报应诸天使者,传经演教历代仙师,丹房通事,土地正神。依法面鼎,每日十二时,香盘轮换,灯烛勿绝。火盘靠东北隅,用铜造,等称以定.火数须用熟炭,庶无惊爆之患。水盘靠西南隅,造八株杓添水。抽水盂盛已用之水,添水孟盛蓄未用之水。每宫之内,用二友,可水火铜壶报刻。乃抽乃添,须准八门法遁三奇。在天禽时起手,乃推阴阳二遁。推九天在震宫刚挂东方符,悬镜一面于屋之东,上垂丝于东镜之下。推九天在巽宫,刚挂东南隅符,悬镜一面于东南隅。余六方以例推之。中央黄彩,却取天德黄道,与月德合日,子时正一刻垂于屋之中顶。其四方符篆,于四七合宿日安之,并宜奏告元君,天使证盟。


洁 净 直 义


  凡修大丹,先还淫欲,戒杀生,行慈善,致斋沐,洁净身心。方登坛安设祖师神位,香灯供义,祈祷恳求,以祈神明保助。待一阳来复之月,一阳生时,依法起工。甚忌僧尼妇女鸡犬秽浊,如或有违,神明恶之,丹道难成。每日真友司祭,考其功过。关防户窗,铜壶昝影。司财掌膳,典水典大。侍香奏白,踏罡布斗。科其勤惰,动静不苟,和气从容。绝发折齿,歃血结盟,立誓于雷将案下,共修物外之丹砂,同结逍遥之大会。他日功成,齐登碧落。


卦 象 直 义


  天地变化,本于阴阳。阳变阴合,起于乾坤。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各有六爻。乾爻六九,为策五十有四;坤爻六六,为策三十有六;合四时而倍之。故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盖阴阳起伏生成朔望,万物之大数也。圣人促年于月,促月于日,促日于时,每一时于二十四气分是二气,于七十二候分得六候。自子至巳,是冬至后夏至前;自午至亥,是夏至后,冬至前。修炼大药于十二时辰,进退阳火阴符各吐寒暄气候。运入中宫神室,互生变化,产毓真精。每昼夜二卦直符,一年则七百二十卦,总计四千三百二十爻,应四千三百二十年之气候,是知时辰之内,符火进退,夺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归于神鼎之中。大抵火候之数,以乾坤坎离四卦为体,余六十卦爻为用。爻止三百六十,一爻为一星,一星准一铢。子行阳火三十六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余十二铢为半两。是知子时,得阳火一两半,前六时属阳。其数得九,阳火则进九两也,总计二百一十六体。其余少阳少阴,五日之数,不在正例。阴符者,自午至亥,皆属阴,其爻亦减止一百四十四铢其数得六。六为老阴之策。午退阴符二十四爻,一爻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知六阴时,得火亦六两也,总一百四十四铢。前六阳时得九,后六阴时得六,阳九阳六之机,于斯尽矣。总三百六十支,合神室一斤之体用。今九六止一十五两,余乾坤二卦为鼎器,坎离二卦为药物。该二十四爻,为一两之数也。凡后学修炼大丹,遵明师旨,火是药之父母,药是火之子孙,口口相传,。心心相授,惟专于火。逊曰:神室一斤,火数亦一斤,二物不可偏废。今火只十五两,又何为哉?元君曰:鼎中修炼火符之进退,按天上月华之盈亏。故一日有十二时,一年有十二月,一时即一月,以上七日半为春,中下七日半为夏,为发生之气;其后中七日半为秋,下七日半为冬,为杀伐之气;故火止十五两,以按月华光满之正数。若加一两则大阴过宫,以临阴乡丧魂之位,传药不传火。火候真机,尽于九六之数,子于宴处,其致思焉。


沐 浴 直 义


  夫炼丹之法足以周岁,止有十月丹成者,何也?盖因二八之月,各有停息。二月属兔,阳气方盛,阴气初萌,榆荚始落之候,止卯木之火,而益水安全也。八月属鸡,阴气方盛,阳气初萌,荠麦渐生之候,止酉金之水,而增火安胎也。修炼大丹,必用乎火,大准卦爻斯定其数。不然,则失其多寡之日。火虽有十五两之进,至百日方透金鼎之中。微微有形,孕生金液。外炼一鼎,过百日后,开看金液如何。或如灯花云朵,五象俱足,告明上帝高真,取服一九,服之百日,聚精累气,接命延年。仍温养至周天数足,十月功完,无质生质,结成泰米玄珠,方为灵药。一鼎灵汞,服之则永固形骸也。诸友愈加精勤修,直至三年神丹,九年白雪,十二神符,瓦砾成金,枯骨成人,形神俱妙,万德周全,花开果熟,游赏太清。汝宜珍重,三卷灵文,言穷意尽,吾返玉京。

人 元 九 鼎 秘 诀


一 鼎


  人元一鼎丹,九九过铅关。复用青都所,返出又回还。辛金浑似雪,壬水化为烟。子母平平入,五五育天色。霹雳三周火,分胎上下间。莫此尘嚣事,笃志要心坚。一阳初复日,神魂一线缠。亲授铅符卷,铅汞自留连。诀曰:九炼辛金一斤碎为米粒,将首池青埃一斤,二物混合。入阴阳鼎内,神胶封固,铁线十字扎住,外用泥包固,入未济炉,三足上稳定,勿使偏歪颠倒,周围上下,净灰盖之。加顶火四两养一七,二七火六两,三七火半斤,温养二十五日。取出入明炉,先文后武,煅炼六六三十六时,鼎火一色,日足冷定。开鼎取看,变成红霞,在上成质,如赤玉紫粉。辛金在下成一饼,外白内黄。再又过度,中乘一月一鼎,祖气初传,乍离母体。神气混沌,魂魄不坚,不堪点化。再寻乳母,意志超越。为出类拔萃之神符,有起死回生之功力。


二 鼎


  人元二鼎丹,耀出禹门关。复用希夷所,夜落晓归还。日魂霞里见,月魄满秋天。兄弟平平入,五五赤文全。三十六时火,分开一二三。一子嚣浮骨,二子志方坚。二阳来复后,开如鸡子颜。亲授铜符卷,银铅鼎炭钳。诀曰:前圣金一斤,至此丝毫不折,不可伤动胎根。将一鼎青汞,配二池流珠,共二斤拌匀。与胎上下,铺盖固济。火候同前,温养日足。武火分胎,天地人三才定位。首子青汞如灰,虚嚣则无神气。二子似水晶黄芽,渐长成抽出尘嚣,谓之真铅。将此作长生匮,青汞三钱,伏光明砂一两,再加丙火三日。气绝形黄,将砂一钱,于干汞一两。以汞一钱化铜十两。如此神异变化无方,是宗祖之初功也。


三 鼎


  人元三鼎丹,飞出斗牛关。复用混沌所,牵转白牛还。金鹅飞去窟,赤凤伏丹田。生熟平平入,宗祖出黄泉。六六时中火。


  江流动动潺。一二翠如玉,两长力难坚。三阳来复后,开之碧芷莲。铜符铁卷旨,梧桐宿凤鸾。诀曰:前圣金一斤,将二鼎流珠配三池金液,共二斤拌匀。与圣母上下铺盖固济,手法如前。文火温养,子母薰蒸。武火煅炼,返魂换骨。日足周全,一进一出。留少去老,二子不用。要得朱砂死,先须死黑铅。铅精一味,砂倒汞行。将二子三钱,伏好雄一两。三日火足,其雄实死。死雄一钱,干汞一两。死汞一钱化铜十两。永成至宝,济世扶危,无量之福,转转接养,化化生生。


四 鼎


  人元四鼎丹,九九勾萎关。用意青埃所,朱雀进西川。紫府华池长,黄芽满玉田。进退平平入,温养幼婴颜。骨大精神壮,禁奈肃霜寒。父少儿子老,天道自循环。四阳来复后,中黄白玉边。亲授铜符卷,神光满上弦。诀曰:前圣金一斤,将前三鼎金液,配四池红霞,铅汞共三斤,混合一处,固济火候亦如前法,生熟相制,温养二十五日取出。明火分胎,仔细鼎器,寒炉取之。弃却三子,以养硫黄,闻气而死。用硫一分,干汞一两,以汞一钱,化铁拾两,慎之又慎。


五 鼎


  人元五鼎丹,遍遍亦如前。离却神房所,云雾满山川。水虎不相顾,火龙怎出泉。次第平平入,虚虚辅浩然。汞长红璃色,铅枯面不鲜。抽铅添汞法,父子不相传。五阳来复后,月魄满南园。亲授铜符卷,百日福无边。诀曰:前圣金一斤,精神渐长,与前不同,鼎鼎各别。将四鼎壬水与五池流金混合一处,老嫩铺盖。圣金火候温养,分胎法则,如前一样。日足开取,退下四鼎嚣尘。三钱伏雌黄一两,开气而死。将雌一钱,化铅一两成银。将银溶化,再点灵雌七分,成上色黄金,以此金造神室,伏养八石,各有变化。


六 鼎


  人元六鼎丹,关过又重关。洒落明堂所,珠珠子奉还。青汞八百岁,也要半斤铅。来往平平入,金乌涌大渊。阴符不可急,阳火正炎炎。武短文长法,光华满大千。六阳来复后,喷鼻味香甜。亲授铜符卷,不怕不为仙。诀曰:前圣金一斤,移入新鼎。以五鼎流金,六池壬华,共三斤,混合一处养之。火候温养,分胎一一俱同。武火时候,切要谨慎,恐伤走神气,则前功俱废。鼎器坚牢封固严密,则阳光自入黄金合中。真父真母,合体传神,须用天符火候,补复还元。金生水液,转转配合。日足取下,抽出天魂。伏胆矾如猫捕鼠,化铁锡如风扫云。为圣金圣银之体万古无,更见火则红光直上,暗处似晓日光明,不与世宝相同。


七 鼎


  人元七鼎丹,金乌入广寒。太极团团转,封固密更严。乾生巽艮坤,坤生震兑乾。神火平平入,调变要周全。芙蓉方结果,粒粒在金盘。照破人天镜,月食太阳肝。七阳来复后,玄玄玄又玄。亲授铜符卷,天上又生天。诀曰:前圣金一斤,以六鼎壬华配七池壬花,混合一处,入鼎封固温养,火候同前。退下六子,以伏砒霜,开气而死,至此八石归真,各有变化,铅英伏汞英,金银目下成。秘之!慎之!


八 鼎


  人元八鼎丹,飘飘月正鲜。老蚌含珠养,明镜水晶盘。云收天霄外,婴儿显大千。翡翠平平入,四七运推迁。无质是真汞,真质是真铅。二物一斤重,日午正当天。八阳来复后,红果绿枝颠。这般真下手,跳出海天宽。诀曰:前圣金一斤已成庚体,以七鼎壬花配入池紫金硫,混合一处。火候、固济。分胎同前。日足取下七子,养砂千汞,灵妙无边,点化七十二石,脱凡成圣,此神火之精英。五金八石之顽体,独此补全。


九 鼎


  人元九鼎丹,巍巍象帝先。十月胎完足,九九复还乾。造作长生匮,砂汞骨毛寒。砂变凡为圣;汞返圣为神。一子经一月,过关换鼎闲。转转铅中炼,功成不用铅。早将阴行积,隐迹在人间。铁卷铜符旨,秘密勿多言。诀曰:前圣金一斤,将八鼎紫金硫,九池灵妙砂,共三斤,混合一处,温养火候法则与前俱同,不必一一拘说。胎嚣和匮妙难言,浇淋灌注,金笋黄芽皆从此处分技接养。三变而化金铁,瓦砾自然成宝。圣胎九阳数足,丹母全真。阴尽阳纯,脱胎神化。开看内外,纯黄表里。透彻光如水晶,似太阳初出,金星灿灿,神水汪汪,耀晃人目,五彩霞生,异香喷鼻。红琉璃绛琥珀,乃七返九还,炼气化神。黑金炼白金,白金成黄金,黄金为主药。真出世之丹砂,作升天之药祖。如要服食,悬入井中七日,消去火毒,烹成金栗,告明上帝高真,择日沐浴,晨昏向东。以清水服之,一日一粒,百日改形换骨,自然神气相适,魂魄凝和。三期之后,周身九窍,尽皆光明。修丹至此,万事毕矣。一转至九转,九九八十一磁盒封固,外用壬水流珠,上下铺盖。阴炉温养,自有三色四样之灵药。池池殊异,鼎鼎鲜明。再寻至友,选择名山,建立坛宇,鼓铸神室。上下二釜,明堂正德,俱于神丹秘范栽之。东晋武帝在道正行,谌母出焉,真君授于吴猛,吴猛传于谢迁盛,今玉辇龙车,金冠星服,永为金阙之臣。神方在世,付贤授德,不可轻泄慢漏咄。神仙费尽千辛苦,到头只是炼铅金。

      男子左手在下,女士右手在下,双手合扣丹田,收臀提肛,敛气归窍就可以了吧。每次收功可以停顿2、3分钟,或者反复几次,直到感觉百川归海,五气朝元就可以了。希望各位补充!
“玉环本是入道之大法也,炼形而入,内修脉而循经,炼之而入,悟之而得。如老僧禅修,有禅慧而成大德,有死禅而多年不悟。”

非常赞同上述观点,练和悟都非常重要,因此才要多读李老师的著作,因为丹经武学是严谨的科学,必须自悟才能自得。
好帖子,顶!

大道玄妙兮上有脉端,


至道恍惚兮惟待师传,


鲫鱼过江兮龙门如山,


不是金鲤兮焉能越穿,


道弥天地兮赋予圣贤,


丹经杳渺兮真师可诠,


尊师敬祖兮道入心田,


圣人传火兮真道现前,


除此而外兮皆是俗念,


无有师传兮只能徒然。

贴贴子相关图片:

我从网上找到一个李兆生老师演练武当玉环桩的视频,不知道能否始终维持播放状态,仅供您参考!
真诚的祝福您早日恢复健康!
        如果威海附近没有学习过丹经武学的同道的话,我建议您可以到北京邮购一张李老师亲自演示的玉环桩的光碟,一定会对您有启发的,具体请看本站置顶帖国学大课堂中的邮购方法.
据我所知还没有,也许正在筹划当中吧,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我想大家还是先充分利用好这个论坛比较好,我觉得QQ属于独立于论坛之外的、大家自愿加入的讨论平台,尺度不好把握,因此不宜作为网站的公告帖子固顶。如果大家能在这个论坛展开讨论、很好的宣扬丹经武学也是一件功德,QQ毕竟很多人看不到。
空海大师用过的铃杵


Vajras & bell used by Master Kukai



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庄子曰:治州闾乡曲。史记,魏公子无忌曰:平原之游,徒豪举耳。文子曰:智过十人谓之豪。汉书曰:秦地豪桀,则游侠通奸。史记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又曰: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食客数千人。又曰: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考烈王以歇为相,封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又曰:魏公子无忌者,魏安釐王弟也。安釐王封公子为信陵君,致食客三千。楚辞曰:朝骋骛乎江皋。说文曰:骋,直驰也。又曰:骛,乱驰也,音务。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郑玄周礼注曰:王国百里为郊。汉书曰: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文子曰: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谓之俊。苍颉篇曰:绂,绶也。说文曰:冕,大夫以上冠也。毛诗曰:有女如云。相,丞相也。汉书,韦贤为丞相,徙平陵。车千秋为丞相,徙长陵。黄霸为丞相,徙平陵。平当为丞相,徙平陵。魏相为丞相,徙平陵。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汉书曰:张汤为御史大夫,徙杜陵。杜周为御史大夫,徙茂陵。萧望之为前将军,徙杜陵。冯奉世为右将军,徙杜陵。史丹为大将军,徙杜陵。然其馀不在七相之数者,并以罪国除故也。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文子曰:智过百人谓之杰,十人谓之豪。汉书曰:王莽於五都立均官,更名雒阳、邯郸、临淄、宛、城都市长安皆为五均司市师。三选,谓选三等之人。七迁,谓迁於七陵也。汉书曰: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於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又元帝诏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元帝始不迁人陪陵。自元以上,正有七帝也。春秋汉含孳曰:强干弱流,天之道。宋均曰:流,犹枝也。左传曰:鲁诸大夫曰:禹会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跞诸夏,兼其所有。汉书曰: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为千里。又曰:秦地沃野千里,人以富饶。逴跞,犹超绝也。逴,音卓。跞,吕角切。论语,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上林赋曰:崇山嵸巃崔嵬。杨雄蜀都赋曰:苍山隐天。韩诗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薛君曰:穹谷,深谷也。汉书,东方朔曰:汉兴,去三河之地,止灞、浐以西,都泾、渭之南,北谓天下陆海之地。范子计然曰:玉英出蓝田。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汉书,弘农郡有商县、上雒县。扶风有鄠县、杜阳县。说文曰:隈,水曲也,於回切。孔安国尚书传曰:滨,涯也。又曰:泽鄣曰陂,停水曰池。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言秦境富饶,与蜀相类,故号近蜀焉。汉书曰:秦地南有巴、蜀、广、汉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尔雅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其阴则冠古乱以九嵕子红,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秦汉之所极观古乱,渊云之所颂叹,於是乎存焉。汉书,谷口县九嵕山在西。战国策,范雎说秦王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汉书,公孙卿曰: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甘泉作延寿馆、通天台。汉宫阙疏曰:甘泉林光宫,秦二世造。汉书曰:王子渊为甘泉颂。又曰:杨子云奏甘泉赋。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史记曰: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税一锺。命曰郑国渠。又曰: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溉田四千馀顷,因曰白渠。人得其饶,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後。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臣瓒案:旧说云,提,撮凡也。言大举顷亩也。韦昭曰:积土为封限也。毛诗曰:疆埸有瓜。周礼曰:十夫有沟。郑玄曰: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说文曰:塍,稻田之畦也,音绳。尔雅曰: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周礼曰:以五谷养病。汉书音义,韦昭曰:黍、稷、菽、麦、稻也。毛诗曰:实颖实栗。毛苌曰:颖,垂颖也。小雅曰:禾穗谓之颖。尔雅曰:铺,布也,普胡切。王逸楚辞注曰:纷,盛貌也。棻与纷,古字通。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言通沟大漕,既达河渭,又可以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之流,而与海通其波澜。汉书武纪曰:穿漕渠道渭。如淳曰:水转曰漕。苍颉篇曰:溃、旁决也,胡对切。说文曰:洞,疾流也。国语曰:秦泛舟於河,归籴於晋。史记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与淮、泗会也。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上囿禁苑,即林苑也。羽猎赋曰:开禁苑。谷梁传曰:林属於山为麓。郑玄周礼注曰:泽无水曰薮。汉书有蜀都汉中郡。缭,犹绕也。三辅故事曰:上林连绵,四百馀里。缭,力鸟切。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神池,通白鹿原。毛诗曰:王在灵沼。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汉书,宣帝诏曰:九真献奇兽。晋灼汉书注曰:驹形,麟色,牛角。又武纪曰: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又曰: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又曰:条枝国临西海,有大鸟,卵如瓮。山海经曰:帝之下都,昆仑之墟,高万仞。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在西北,其高万一千里。子虚赋曰:东注巨海也。

我把广钦上人的故事讲给老道长听,他说,那是高人。又说,他的根基深,所以能超过他的师傅、师爷。

问:为什么一些根基很深的人一生贫困,还不及普通人福报大。 
答:越是根基深的人,磨难越大。他能在困境中磨练出来,将来成就也越大。 

作者:我从书上看到,广钦上人也说过,某人磨难大,那是因为他将来有弘法使命,如果不经过磨练,将来难以担负起弘法使命。 

老道长还说,修道要想大成,必须要能吃苦、要能舍。 
作者:广钦上人也是这样说的。 
这位老道长没有上过学,但是他讲出的道理,与我从很多书上看到的差不多。 

问:道教中高人多吗?有人走遍名山,寻师访道,可是却没有遇到一个高人。是高人只顾修自己,不愿意带徒弟吗?
答:我出家多年,过往高人遇到不少,从他们那里学的东西不少。高人不能看年纪大小、出家时间长短,有的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讲出出家几十年的老道讲不出的道理。关键在根基,有些东西是先天带来的,不教自会,有人教一学就会。找不到高人,这很正常。师傅找徒弟容易,徒弟找师傅就难。能不能被师傅找到,那要看他先天的根基和后天的修行。如果他不想让你知道他是高人,你就不发现不了。

问: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根基很好的人,难道就修不成了?
答:先天不足,后天能补。多做好事,多为道教出力,根基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不然的话,就是出家几十年,也不见得有什么用。修行不是穿上道服打坐练功,在家一样能修行。现在很多出家人还不如在家人。你能自觉护持道教,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你的根基所决定的,你修行很好。(老道长能知陌生人平常的言行思想,他只夸奖别人,不批评别人。)

夜间没有寄宿山民家中,得到老道长许可,在他的丹房过夜。

他教我观星,说,某星发生什么变化,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可惜我对此毫无研究,一窍不通,提不出任何问题。

各自上床睡觉。我夜晚醒了几次,发现老道长都没有睡,而是在床上打坐。直到天亮,他始终纹丝不动。

早晨起来后问老道长,夜晚不睡觉,白天困不困?他说,有空就想定,不需要睡觉。

告辞后又去大庙拜访了那位据说修成阳神的老道长。老道长与我上次见到有所不同,他问我从哪里来,吃饭没有。我看他与伺候他的中年道长逗趣,神态颇为有趣。但没有多谈,他不肯多说话。我觉得还是与那位隐修老道长有缘一些,有问有答。


本贴转自:http://post.baidu.com/f?kz=251504844


 



导引 

 常以两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摩之令二七而止。卧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项,目向南视,上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入,行之不病。又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 

 又卧起,先以手内著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後周匝,热,温温如也。顺发摩顶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气不干。都毕,咽液三十过,导内液咽之。又欲数按耳左右,令无数,令耳不聋,鼻不塞。 

 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按体所痛处。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常以手中指接目近鼻两眦两眦,目睛明也,闭气为之,气通乃止。周而复始行之,周视万里。 

 常以手按两眉後小穴中此处,目之通气者也,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及颡上,又以手旋耳各三十过,皆无数时节也。毕,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始,乃上行入际中。常行之,勿语其状,久而上仙。修之时,皆勿犯华盖华盖,眉也。 

行气 

 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凡此三事,亦阶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务。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夫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嘘火,火为灭炎;嘘虎豹,虎豹为之伏匿;嘘疮血,疮血则止。闻有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便遥为嘘咒我手,男左女右,彼虽百里之外,皆愈矣。又中毒卒病,但吞三九。九当作九之气,亦登时善也。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所以修道难成。 

 凡行气之道,其法当在密室闭户,安 *=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自止於胸隔,以鸿毛著鼻上,毛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当以渐除之耳。若食生冷、五辛、鱼肉及喜怒忧恚而引气者,非止无益,更增气病,上气放逆也。不能闭之,即稍学之。初起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气,更噏之。能十二息气,是小通也。百二十息不舒气,是大通也。此治身之大要也。常以夜半之後生气时闭气,以心中数数,令耳不闻,恐有误乱,以手下筹,能至於千,即去仙不远矣。 

 凡吐气,令人多出少,入恒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雾、恶风、猛寒,勿行气,但闭之,为要妙也。 

 彭祖曰:至道不烦,但不思念一切,则心常不劳。又复导引、行气、胎息,真尔可得千岁。更服金丹大药,可以毕天不朽。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修存之时,恒令日月还面明堂中,日在左,月在右,令二景与目瞳合,气相通也。所以倚运生精,理利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真道也。凡夜行及眠卧心有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须臾百邪自灭,山居恒尔。凡月五日夜半,存日象在心中,日从口入,使照一身之内,与日共光相合会。当觉心腹霞光映照。毕,咽液九遍。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亦如是。自得百关通畅,面有玉光。又男服日象,女服月象,一日勿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脏生华。 

守一 

 夫守一之道,眉中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是也。一有服色姓名(出《黄庭经》中),男子长九分,女子长六分。 

 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於玉堂中。帝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 

 仙师曰:凡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敢近人。若服草木小药,饵八石,适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祸,或为百鬼所枉,或为太山横召,或为山神所轻,或为精魅所侵。唯有真一,可以一切不畏也守一法,具在《皇人守一经》中。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 

 夫身为神气,为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谢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具,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若神气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圣。气通神境,神通性慧,命注身存,合於真性。日月斋龄,道成究竟。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净虑。气海若俱,自然饱矣。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时,後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存,峭壁千里,去住无碍,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颜驻色,变体成仙,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曰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此法不服气,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碍五时七候,入胎定观耳。
仙经禁忌 

 凡甲寅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日,不得与夫妻同席、言语、面会,必当清净,沐浴不寝,警备也。 

 凡服药物,不欲食蒜、石榴、猪肝、犬肉。凡服药,勿向北方,大忌。凡亥子日,不可唾,减损年寿。 

 凡入山之日,未至百步,先却百步,足反登山,山精不敢犯人。 

 凡求仙,必不用见尸。 

 又忌三月一日不得与女人同处。 

仙道忌十败 

 一勿好淫,二勿为阴贼凶恶,三勿酒醉,四勿秽慢不净,五勿食父母本命肉,六勿食己本命肉,七勿食一切肉,八勿食生五辛,九勿杀一切昆虫众生,十勿向北大小便,仰视三光。 

仙道十戒 

 勿以八节日行威刑,勿以晦朔日怒,勿以六甲日食鳞甲之物,勿以三月三日食五脏肉、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杀伐树木,勿以五月五日见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八月四日市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 *=席,勿以八节日杂处。 

学仙杂忌 

 若有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勿居其室,勿飨其馔。 

 右已上忌法,天人大戒。或令三魂相嫉,七魄流竞;或胎神所憎,三宫受恶之时也。若能奉修则为仙材,不奉修失禁,则为伤败。 

 夫阴丹内御房中之术,七九朝精吐纳之要,六一回丹雄雌之法,虽获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虽均至化,而太上不以为高。未弘至道,岂睹玄闼?勿亲经孕妇女,时醑华池 ,酣鬯自乐,全真独卧。古之养生,尤须适意,不知秘术,讵可怡乎?勿抱婴儿,仙家大忌。 

 夫建志内学,养神求仙者,常沐浴,以致灵气。如学道者,每事须令密。泄一言一事,辄减一算。一算,三日也。 

 凡咽液者,常闭目内视。学道者,常当别处一室,勿与人杂居,著净衣烧香。 

 凡书符当北向,勿杂用笔砚。 

 凡耳中忽闻啼呼及雷声、鼓鸣,若鼻中闻臭气血腥者,并凶兆也。即烧香、沐浴斋戒,守三元帝君,求乞救护。行阴德,为人所不能为,行人所不能行,则自安矣。 

 夫喜怒损志,哀乐害性 ,荣华惑德,阴阳竭精,皆学道之人大忌,仙法之所疾也。 

 夫习真者,都无情欲之惑,男女之想也。若丹白存於胸中,则真感不应,灵女上尊不降。阴气所接,永不可以修至道。吾常恨此,赖改之速耳。所以真道不可以对求,要言不可以偶听慎之哉! 

导引 

 常以两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摩之令二七而止。卧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项,目向南视,上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入,行之不病。又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 

 又卧起,先以手内著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後周匝,热,温温如也。顺发摩顶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气不干。都毕,咽液三十过,导内液咽之。又欲数按耳左右,令无数,令耳不聋,鼻不塞。
       ◎此身脆如泡沫,吾命假如梦幻。无常之风忽扇,四大瓦解;阎魔之使乍来,六亲谁凭。 《教王经开题》
  ◎身缠生死之缚,心溺爱欲之河,贵者不免恐怖,贱者不免饥寒。《教王经开题》
  ◎洪钟声大小、听者各自知。《遍照发挥性灵集》
  ◎以世俗行为为标,以佛法正道为本。《遍照发挥性灵集》
  ◎空谈医疗法,疾病不痊愈。《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人生之浮沉,全依大道理。《遍照发挥性灵集》
  ◎攀登树林者,误会是树根。《遍照发挥性灵集》
  ◎地狱本何处,孰观自心中。《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 忘却心中宝,一向自沉迷。《秘藏宝钥》
  ◎满界财宝,不如一句之法;恒沙身命,不比四句之偈。《秘藏宝钥》
  ◎心海湛然无波浪,识风鼓动为去来;不知自心为天狱,岂悟唯心除祸灾。《秘藏宝钥》
  ◎物无心故现相,人含心故叵辨。《秘藏宝钥》
  ◎前生修善,今生得人;此生不修,还坠三途;春种不下,秋实何获。《秘藏宝钥》
  ◎一技可过日,五车不通行。《遍照发挥性灵集》
  ◎深信悟道日,悟道日必至。《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积砂成山,积水成海。《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影必随形,响必随声。《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大道兴与废,关系在时机。《遍照发挥性灵集》
  ◎闻道不实践,道在千里外。《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人生无百年,可积百岁业。《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遍历六大所,成就自我身。《续遍照发挥性灵集》
  〔注:‘六大’是指地、水、火、风、空、识。〕
  ◎三界如客舍,一心是本居。《般若心经秘键》
  ◎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即身成佛义》
  ◎佛身即是众生身,众生身即是佛身。《即身成佛义》
  ◎生我父母,不知生之由来;受生我身,亦不悟死之所去。《秘藏宝钥》
  ◎医王之目,触途皆药;解宝之人,矿石见宝。《般若心经秘键》
  ◎具备法力者,千里若咫尺。《高野杂笔集》
  ◎人鼻下有粪臭,沉麝等香,亦为臭也。《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一切众生身中皆有佛性、具如来藏,一切众生无非无上菩提法器。《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以知心无量故,知身无量;知身无量故知智无量;知智无量故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量故知虚空无量。《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只手不能拍手,只脚不良无行。《高野杂笔集》
  ◎方丈小草堂,可容大法界。《遍照发挥性灵集》
  ◎不知分岐路,一味在哭泣。《遍照发挥性灵集》
  ◎我佛在心中,世事难思议。《秘藏宝钥》
  ◎妄语则长夜受苦,真言则拔苦与乐。《声字实相义》
  ◎文字于愚能着能爱,发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具造十恶五逆等故;……于智则能观因缘,不取不舍,能建立种种法界曼荼罗,作广大佛事业。《声字实相义》
  ◎释家真正义、自利及利他。《御请来目录》
  ◎身病百种,即方药不能一途;心疾万品,则经教不得一种。《三昧耶戒序》


  -----〈林景渊后记〉-----

  一、‘空海大师语录’大部分依据大栗道荣氏所著《空海......》一九九二年八月,日本文艺社出版)所摘录空海大师著作而成;部分语录则为本书编辑直接由藏经(大正藏)中摘录。
  二、由于佛法含义深湛,加上时空隔阂,部分句子无法十分贴切地译成中文,尚请各界贤达指正,并请见谅。
  三、部分句子系以‘反讽’方式表达,请明察。
  四、空海大师是日本佛教界、文化界巨人,这极少数语录当然不足以显示他的伟大。欲了解大师的学术贡献,有待详读大师留下的大量钜着。
http://www.randengzhi.com/bbs/viewthread.php?tid=2623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黄 轻


  第二池炼铅火候法则,与首池相同,仍换新池新鼎,固济如法。将圣母不动,如有消耗,即添补数足。进文武火,投水铅半斤,坚固基址。铅干一半,入圣母在内,大火溶化。金汁清清明彻底,朱雀恍恍出南园,速进铅珠,勿容火急;昨夜婴儿初别母,今朝次子亦如前再进铅铢,铢钵如则;莫道黑龟初出海,也防风浪动人心,铅铅无差,火火一色;紫金台上凝霜雪,白玉堂前母独眼,策策丙丁升,滴滴铅入骨。铅数投尽,明镜无尘,退火封门。进金之铅,二钱三分寒炉一夜,轻轻敲取得鼎上流珠,号曰“黄轻”。取下另封,移池换鼎。


铜 符 铁 卷


  大道总无烦,铅汞两般是。铅见汞施仁,汞见铅施义。神丹一味铅,内隐先天气。媒约丙丁公,调变黄婆力。搬运赖河车,汞把铅精吸。浮沉上下间,一一又一一。华盖日日新,流珠号如意。黄鹤满空飞,青天雷轰霹。乾金露紫华,休使铅不及。但今四门开,上把玄窍闭。一动铅气通,金池当固密。这般火烹炼,无形又无质。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金 液


  第三池炼铅火候法则,一一与前相同。将固池,架三足,上坐鼎,封严不动。圣体无亏,消耗补全。入筑基池中,大火风开。三文三武黄芽长,再升再降黑铅功,火火大张,爻爻无易;黑铅起手无生有,白金倒了有还元,依刻投铅,愈加珍重;青龙退骨三回转,白虎翻身就地存,进进铅爻,首尾如是;西池日月初相见,夺得清香各自归,龙霞红似火,真火腾龙霞。铅数进毕,退火停炉。入安全之铅,一钱二分。前三池是长男成象,震庚受符,共用安全之铅七钱,以应天符七日来复之说,以后六池则不用此法矣。退火寒炉,取出鼎上壬水,号曰“金液”,封记明白,又换新池作用。


铜 符 铁 卷


  东出太阳晶,光华灿灿明。遍照普天下,露入碧波城。昼夜东西转,西沉东复升。阖辟太阳母,万象禀光明。乾坤天地髓,神丹大道根。坤乙月将晦,昏昏体太阴。踏见西南地,微微露一星。日游东地陆,月渐望南行。七八光浮体,看看重一斛。半黑又半白,白者是金精。若非三足力,玉兔华不生。十五临甲地,丹光满玉京。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红 霞


  第四池铅火候,与前俱同。不动圣胎,待母入池,大火风开。仍前进铅,不得荀筒。三天三合产真铅,不是阴阳定不出。又进铅爻,爻爻相续。金丹全仗庚辛力,壬不成庚癸不分。但看铅壬,相济白金。金水得合,凡子圣孙。华池母溶,各要分明。红光五色,袭之霞生。时时美景如金碧,日日花开样不同。下手只银铅,分散铅汞,土铢尽支,空寒炉一夜,取出鼎上壬水,号曰“红霞”,收记换池另炼。


铜 符 铁 卷


  黑铅天之精,白金地之液。黑隐水中阳,白有火之气。黑白往来翻,拘来归正位。二物性含情,丹经号同类。黑以白为主,阴以阳为配。阴阳混沌时,朵朵金花翠。宝月满丹田,猛烹火煅极。休闭通天窍。令其呼与吸。翻腾举目间;乌龟自隐匿。精奇口诀功,火候在消息。凡中养圣孙、万般只此贵。一日生一男,男男各居室。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流 金


  第五池炼铅火候,采炼池鼎,一一相同。圣母入池,风开金汁。照前投铅,常加炭入。金公百炼精神长,惟有真铅上下飞。又进铅珠,黄白混沌。烹煎符火三阳运,九九流珠去母阴。认取铅金,不黄不紫。日魂乍进嫦娥宅,觅得中秋持蕊香。铅尽壬升,辛金自现。寒池取出,号曰“流金”,收贮换池另炼。


铜 符 铁 卷


  采得一味真,丹胎母易阴。一母生六子,扶桑日已临。池池俱似始,鼎鼎更奇新。上达红罗景,铢铢气腾清。莫使铅埋汞,诬言有气存。赫赫巽风烈,流金透体明。不为坚刚质,黄舆自此生。癸以壬为主,壬以癸为宾。都依大道法,壬癸定浮沉。弃遗浊下浊,轻清灵更灵。如此浮沉法,盖世不曾闻。火候薰蒸足,颗颗天谷青。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壬 华


  第六池火候炼铅,斤两法度,一一大同。分铅度数,不拘旧巧,变化在人施为,炼过二三池,自生其妙。如流珠结少,神火不扬。炼己稍欠,神明不来。行结胎之火,使黄云满沼。阴极阳生,上下门开。细光闪灼,露滴黄庭。婴儿显象,光逐神生。铅如指顶,令其四方,以便作用。当令饮食满,方可近炉,邪气难入。铅尽退火,取鼎上壬水,号曰“壬华”,收贮换池另炼。


铜 符 铁 卷


  玄元大道根,玉清不二门。除此一乘法,余外即非真。煅炼铅中宝,抽取银内精,水滥车难转,不及恐伤金。泛泛流珠滚,茫茫瑞气升。子母互相顾,黄白混相吞。恍惚陶情趣,三叠九重城。洁白令见宝,青青在去阴。洗出铅汞骨,自然结精英。溷水荷花长,流茫浪涌生。除却真铅汞,休听节外音。铁卷铜符旨,丹门仔细听。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壬 花


  第七池进铅火候亦同。武火开化圣母,只待红光笼罩宝月,方进铅铢。透体红璃,内外纯白,金生铅后,阳产铅中。火盛消金,金伐木荣。青赤黑白,归于中黄。顺其消息,以观景象。池池飞紫粉,火火起样光。上冲华盖,满室明尘。万里无云天一色,十二时中见太阳。黄舆紫粉皆由此,白雪青埃见者昌。原本只是一味铅精,以白金分去阴土。金乃水之基,水乃道之枢。只此二物,真砂真汞,皆自银铅而生。恍恍无形,冥冥有象。铅尽寒炉,收取鼎上壬水,号曰“壬花”,再移池作用。


铜 符 铁 卷


  布气生灵液,含光天地先。根发浮黎土,苗生大赤天。八宝皆由此,灵明独黑铅。今知天地秘,炼此是良田。六阴成圣体,枯骨返黄泉。法用心心指,机关细细研。不得真传授,空劳志力坚。枉进通天火,宥脆怎留连。刚柔有表里,阴阳禀自然。鼎内天中地,池中地里天。洁白瑶台上,素体净如绵。母怀七八子,精神越似前。至人承授受,良因宿有缘。君能知换骨,南昌任汝闲。


直 指 函 文名 曰 紫 金 硫


  第八池火候池鼎,俱各易新。爻铅九斤,筑基八两,炼法如前。至此手法纯熟,知其升降如何,多寡有则。流珠结少求乾父,折耗辛金补数全。金花原是池中药,采得金华莫再言。一则分铅之壬癸,—则洗金之垢阴。进进铅为药,抽药是抽铅。知得用铅意,神丹不是铅。如日月交光,止盗其神,不盗期形。用神弃形,乃得长生。铅铢已尽,取鼎上壬水,号曰“紫金硫”,换池另炼。


铜 符 铁 卷


  黑取黑之髓,白取白之油。黑白共合体,油髓自然稠。婴儿入紫府,姹女下重楼。煤灼中黄宝,修就紫金硫。下布长蛇阵,驾凤在碧游。瑶池初浴体,未济养三周。擒住南朱雀,真土葬为丘。火候同一二,法则似前求。三壬癸一两,九阳足以收。九九八十一,不足照前抽。夺尽九六数,西山鬼哭愁。逆顺颠倒理,为尾又为头。


直 指 函 文 名 曰 妙 灵 砂


  第九池火候法则,炼铅亦同。入圣母在内溶化,红光笼罩宝月,方进铅钵。水银过度,神仙至秘。招摄龙精,赖于虎髓。不用铅形,只有铅气。铅气何得,先求同类。同类是金,灰池用意。阵阵火功,外包鼎器。流珠得金分出,不与世铅相同。见火则别,见金又住。从一至九,谓之炼已,是炼精化气之功。一池至九池,壬水各自封固。圣水多备,以防后用。所谓得药忘年,炼铅无计,乃活法也。寒炉开看,母体白如雪片方好,号曰“妙灵砂”。如青黄,非铅之真气,乃癸水未尽,必须猛烹极煅,浪涌波翻,方怀真气。后有温养赤文之诀,返魂换骨之功。详者如右(下)。

本贴转自国学网,表示感谢。

  “船上难友商定,由空海执笔,向福州观察使闫济美写一封情恳意切的求救信。信称:
 「比及中途,暴雨穿帆,戕风折柁,随波升沉,任风南北,但见天之碧色,岂视山谷之白雾。掣掣波上,二月有余。水尽人疲,海长陆远~~~~仅八月初日,乍见云峰,欣悦罔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旱苗之遇霖。」


  (转引自人民日报1984年9月9日《弃命广海求真鉴》
  这封文辞优美的信,深深感动了严济美。他立即同意登岸,热情款待之后,送他们前往京城长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海作为一个外国人尚有如此坚诚之求法决心,可见大道不分内外华夷,只在于一心。如果心意坚贞,则大道可学,真师可参,如惠果之传空海,不论内外,只问学者道德学识是否契合大道本原。因此,大道无内外、无远近、无尊卑、无亲疏,只待学者道心自来相合于斯。


  空海作为一个外国人其汉学修养也是许多国人不可比拟的,因此李老师始终强调要培养书卷气,并说文的修为是高于武学的,武学应该反映人的文化气质,应该是以武演道,而非以武伤人,习武并非是为了与人比武,而是通过武学循经导脉体验大道流通于体内。空海可能不知有武,但是习武者又有几人贤于空海?武是大道也是小术,能以武演道长存善念而明心见性者是在行修大道,而以武为术长存争斗之念时时卖弄于人前者是行修小术,与大道何干?因此,学习丹经武学且需注意不要失却了以文见道、以文观心,文武同修不偏废方是宗风流脉之教诲。


  另外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学习任何学识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如同玄奘和空海。而那些浅尝辄止、甚至反过来因为一己私欲而流言障道的种种俗为,是永远也没有可能真正的步入修真大道的。


  因此,稍有付出就想立杆见影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也是根本不可能于丹经武学有所领悟的,必须作好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包括不被外界各种形形色色的流言飞语所迷惑、始终具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力,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如能正信则国学大道不远矣!



 

 陕西岐山于1977年出土了大量甲骨,似是天意使然。出土的甲骨上大量刻有着这种符号,这次发现彻底把这种符号的真面目推到了人前。 
  岐山是周朝最早的国都所在,使周朝成为大国的奠基人周文王正是《周易》的重要补充者之一。甚至后人中有人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而《周易》的基础理论正是源于八卦。所以周朝占卜用的甲骨必定与八卦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 
  而随后出土的周朝宫室更加证明了这批甲骨为周王朝所有。 
  一时间关于这批甲骨的猜测传遍了中国的古文化研究界,中国所有的古文化研究者都在关注这这种符号。 
  随后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于1978年在吉林长春召开,在研究讨论中再次有人提到了这种符号,当有人在会上以这个问题向张政烺老师请教时,引起了张政烺老师的一阵沉思。直到此时,这种符号仍是个未解之谜。 
  当天晚上,张政烺老师将有关这种符号的所有资料认真的浏览了数遍,又将前辈学者的推断进行了推敲。 
  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张政烺老师发表的一篇《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不但震惊了四座。也揭开了中古八卦文化发展的千古之谜。 
  张政烺老师分析,1977年出土的周朝宫室甲骨与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上的符号就是最早的八卦的部分符号。今日所见的“--”阴爻、“—”阳爻。并非八卦最早的表示符号。 
  古人的八卦最初是由数字来表示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商代甲骨文中出现的一、五、六、七、八、九等数字。连后来天星观楚墓中发现的简牍上的数字卦上的一、六、七、八、九也因之前张政烺老师的这番分析获得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另一个疑问也随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既然这种奇怪符号是八卦中的卦象,如果八卦仅仅是被用来作占卜符号的话,那么这种符号为什么会出现在作为礼器的中方鼎上呢? 
  随后的考古发现为人们解释了这一问题,之后不久出土的西周铜戈上,出现了数字卦式的离卦,离象征着万物中能量大却易于掌控的事物,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相信,将兵器铸造上离卦可以增进兵器的杀伤力。 
  也就是说,八卦在古人的时代,是一种具有影响自然的符号,所以它才会出现在兵器与礼器上,当然礼器与兵器上的卦象是不同的。 
  之后有经过考古发现,道教内部流传的先天八卦并非宋人伪造,而是早有其物。就更说明了道教为什么将八卦作为某些用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伏羲作成八卦之后,人们很快发现了八卦的妙处,很快的先天八卦被一些先贤投入了使用。一直沿袭到今日。比较有代表性的《广东浮罗山护身符》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女娲与造人篇 
  对道教的醮法我以前讲解过一些,但现在看来恐怕过于简短了,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故此今天从原始的斋醮发展讲起。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解字》) 
  很多人对女娲的敬仰之情出自其“化万物”这一行为,我年轻时亦然如此,“化万物”可以理解为造化万物,根据民间传说,女娲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黄土造人”造人了。 
  实际史学家早就女娲造人一事做过了深层研究,而答案其实一直很明显,“化万物”之前的那句“神圣女”正是正解所在。 
  实际女娲造人的传说却有其事,但在道教经典中,却有数个版本,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和道教更加理性化,女娲是当时高媒神的说法就成了被广大道教徒接受的版本。 
  所谓高媒神,大家可以理解为创造与掌管婚姻的神灵,当时的人们才刚刚拥有一定的智慧,他们根本不知婚姻为何物,此时,昆仑山下的女娲来到人间,女娲在昆仑仙山的地位并不高,但这次她的任务却格外艰巨,即创造婚姻。 
  后来的古人对女娲出现后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查究其一生,“补天”“斩鳖”“杀龙”“造人”看似联系不大,却实际一直被两个字所联系着——“祭祀”。 
  女娲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往只懂得吃喝游猎的原人进入了新的时代,他们迎来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婚姻。 
  实际女娲之前的时代,人类的进步已经与野兽有了明显的区别,人类所居住的是高大树木上的巢穴,也学会了使用火焰。 
  但很明显,此时的人们与现代的猿猴区别不大,于是女娲出现后,教导人们建起了祭祀昆仑诸神的神庙,当然在这之前她已经有过一场祭祀了,这场祭祀被后人称之为“补天”。 
  “补天”之后百姓对女娲的信服急速升高,建立神庙只是他们该作的事情之一,于是女娲便在神庙里祭祀神灵,同时与神灵沟通,请神灵授予她主持婚姻的权力。 
  从而女娲使得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婚姻上得到规范后,人们开始将各种事情都与祭祀画上了等号,女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急速上升,昆仑仙人此时恐怕也观察到了女娲任务的完成程度,从而另一位神灵也自昆仑山下走入了世间。 
  
乾象征着万物中处于主导推动地位的事物,属阳。乾的代表物为天,天为宇宙万物的首脑,至高无上覆育万物,故此天为乾类第一。 
  坤象征着万物中处于服从承载地位的事物,属阴。坤的代表物为地,地相比其他万物都要低矮,承载着一切有形之体,故地为坤类第一。 
  震象征着万物中引起巨大变故的事物,属阳。震的代表为雷,每每有雷其声势必然会令听到的万物产生突然产生吃惊慑服的心理,故雷为震类第一。 
  巽象征着万物中温和比较容易产生变化的事物,属阴。巽的代表是风,风的走向有时会因各种情况而改又有能让万物感觉到它的存在,故风为巽类第一。 
  坎象征着万物中危险性高比较难控制的事物,属阴。坎的代表是水,水能滋养万物也能瞬间毁灭一切文明,属万物中危险相当大的一类,且水相当难以控制。直到今日洪水仍是全球主要灾害之一,故此水为坎类第一。 
  离象征着万物中能量大却易于掌控的事物,属阳。离的代表是火,火与水不同,只要控制的小心谨慎,火不会突然发生变故,火代表着离的特性,可以控制,却没有它自己的意识。故火为离类第一。 
  艮象征着万物中坚韧稳固的一类事物,属阴。艮的代表是山,山形体巨大山石坚韧,难以动摇,万物坚韧稳固的不少,却没有比山更稳固坚韧的了。故山为艮类第一。 
  兑象征万物中平和安逸的一类事物,属阳。兑的代表是泽,泽可以滋养周围的动植物,却不会去伤害它们。相信很多人看见过,草原上食草的和食肉的动物在水泽喝水时都是不会互相伤害的。故泽为兑类第一。 
  八卦的含义与其作用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今人认识八卦,多是由于占卜,实际伏羲的八卦却并非为占卜而生,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讲清楚,最早期的八个卦并非今人所认识的由三组这样的“—”阳爻和这样的“--”阴爻组成的。 
  上世纪30年代,郭沫若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谱时,对王黻《博古图》中记载的一种怪异铭文进行了猜测。 
  王黻《博古图》中记载的这种铭文出自北宋重和元年出土于湖北孝感一带的一批带有铭文的西周铜器。对于铭文的意思当时宋朝人进行了初步推测,很快确定这批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的是一名叫“中”的将领在周昭王领导下伐楚胜利的经过。但这组铜器中有一件被称作中方鼎的铜鼎上的两个奇怪符号却一时难住了文士满天下的宋朝,最后宋朝人只好通过猜测,推论出了这两个符号可能是“赫赫”或“十八大夫”的意思。当时的宋朝人认为这可能是另一种周朝的文字,后来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发现,这批被称作“安州六器”的铜器就连同那两个符号一起淡出了宋朝人的视线。 
  之后的王黻觉得这两个符号另有含义,因此在《博古图》中清楚的记载了这两个符号。 
  郭沫若经过仔细对照手头资料与《博古图》后,猜测这两个符号很可能是当时某个部族的族徽,然而正如闻一多先生猜测龙图腾出自于蛇图腾的猜测错误一样,郭沫若也犯了考虑不周全的错误。 
  1950年,河南安阳发现的一批商代卜骨中再次出现了这类符号,商代卜骨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会在之后的商代部分讲)这一发现使得当时的考古学家产生了疑问,如果说这是部族族徽,难道部族一直存在到了西周? 
  之后的发现再次增加了考古学家的怀疑,1956年,山西西安发现了部分西周卜骨,上面存在着不少的这类符号。西周占卜多与早期《周易》有关,当时的考古学家中就有人猜测这类符号与早期《周易》中的某些符号有关。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发现十分有限,一切猜测都难以证实。 
  已经去世了的唐兰老师在1957年对这些符号产生了兴趣,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唐兰老师很快推测出了这些符号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五、六、七、八等数字组成的。 
  但由于当时的考古发现中这类符号极少,唐兰老师随后将这类符号归入了民族文字的范畴内,也就是说唐兰先生认为这些符号很可能只是某个古老民族的独有文字。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九 章 胎 息 论


  冲虚子曰:“古《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无从有胎中息。斯言为过去、未来请佛、神仙、天仙之要法也。”男子身中本无胎。而欲结一胎,必要有因。则因伏气于丹田气穴中。而结胎,是胎从伏气中而结也。元气静而必动,欲得元气不动,必要有藏伏,因有胎,即藏伏之所,乃息而不动,是气从有胎中而息也。胎因愈状气而愈长,气因愈长胎而愈伏,共修成一个圆满胎神,斯所以为神仙、天仙之要法,非此抑将何以成之?然胎息与伏气本是一事,何分两论?只因怀胎必用胎息,而后成胎,而神住胎。古人皆以胎息言之,今亦详言于炼气化神时也。伏气而得精还化气,炼药以得大药。古人只言伏气,今亦因之言伏气,虽两言之,则互明其理,令人知两言之妙,而不妄疑妄执其为两。


  予愿再详译而直论之。夫人身初时,只二气合一,为虚空中之一气也,无胎亦无息也。因母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胎息.及至胎全,妙在随母呼吸而为呼吸,所以终日呼吸,而不追闷。此言不由口鼻,只脐相连,故能似无气息一般。此真正胎息景也。


  古人谓内气不出,外气不入,非闭息之说。正言由脐相连者,离胎而息即断,无母脐与子脐相连,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与胎中呼吸同,而暂异其窍耳。逆修返还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还为胎中之息耶?凡返还呼吸时,以口鼻呼吸之气而复归于胎息之所。抱朴子日:“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脐间无气结成丹)如处胎息之时,渐渐炼至胎息,亦真无。


  真无者,灭息静定之义也。谓胎中之息亦真无之,此正禅家万法归一,一归于无之说也。


  方是未生时,而返还于未有息、未有胎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所以得如此者,亦非蓦然无所凭依、配合,便以呼吸归中,可为胎息者。


  但呼吸之气,最难制伏,必有元气相依,方可相定,而成胎息。然胎息何以知其成也?以呼吸归于胎息,则口鼻无呼吸而成胎息,是其真成也,终不复至口鼻为呼吸。真神定者,亦似此。


  若凡夫外道,不知元气者为何,而妄曰入定心息,其息不能久住于胎所,虽忍气,而气无所容,及气急杀人,而终不能强忍。口鼻之气,更呼吸浩浩。皆由悖却世尊所谓无生法忍者之所为也。世之假道人,假禅人,皆如此,亦后学圣真之所当辨而自防危险者也。


  所谓孤阴不成者,此亦其一也。呼吸之气,乃后天有形之阴物,故亦如此言之。


  必要有先天气机发动之时,又有元灵独觉,及呼吸相依,三宝会合,已先炼成大药者,即转归黄庭结胎之所于此之时。


  此时者,是当此结胎之时,皆言先时所化气,而至此始言结胎之意也。此正申明必要练精化气,以气助神,以神主胎以呼吸结胎,方成真胎息。


  而后以胎息养胎神,得神气乘胎息之气,在中一定。


  神气与胎息相乘,方是有配合的修真胎息之功。所以能成真胎,得真定。若无是气,便不是金刚不坏之身。生中只有昏沉、瞌睡,如何能长觉、长明以长驭气,入大定成胎乎?(有间断,即无胎息也。)


  气入大定,即是结胎之始,正《入药镜》云“初结胎,看本命”。


  本命者,二气也。元气为生身之本,呼吸器为生身之具。而结胎之初必要本命二气,随神之号令,同凝于中,而为真胎息者也。


  如是久久。无一息之间断。绵绵密密,无时无刻,而不是在胎中。无息之景,真正阳神大定,绝无动静生灭,即是胎圆,乃进还到如母胎初结一气,未成我而未分精气与神之时,正《入药镜》云“终脱胎,看四正”而得者。


  看四正者,验四正工夫之有无也。有,则胎尚未圆,以其有,乃养胎之工也。无,则曰灭尽定,而阳神成就矣。


  胎息还伸,因曰毕矣。毕其十月中关之事,神仙之证也。又后工夫犹有向上田炼神还虚,而证天仙者,在所必当知,故迁神于上田而出天门,以阳神之所显见者倏出而倏入。何也?当前十月之内,而或有出者,是不宜出之出也,由六根之为魔而妄出。


  魔者,阴魔、阴气未尽也。


  妄出,则神走而着魔境。而息亦走于口鼻。必急入,则依于息,而归胎。


  此一段,再详指示人,以十月内之所当防此危险者。


  此时之出,是当出而出也。


  昔蓝养素胎成当出而不知出者,故刘海蟾寄书与之,指示出神之诀。


  故起一出念,而出阳神于天门。


  天门者,即《传道集》所言顶门是也.(古人于此赞之曰:“身外有身”者是也。)


  若出之久,恐神迷失而错念。


  古言“十步、百步,切宜照顾”者,此也。


  故即入上田,而依于虚无之定所,以神既出胎,喻同人生之幼小,须三年乳哺。乳哺者,以定为乳哺也。又言九载、三年一定者,言出定之初时而入定,以完成还虚之天仙也。证到至虚至无,即证天仙矣。然是时也,入定时多,出定时少.又宜出之勤而入之速也。我故曰“出定之初,即为入定之始也,虽天仙已证,亦无不定之时也。此犹仙佛以上,无仙无佛之妙境,而天仙佛之至者也。后来圣真,共知之,共证之。


  此书稿成于天启壬戌岁,实欲藏之为门下学者,又非普度众生之心专于己,而不兼乎众,并非善与人同之意。故此集注,以传后来。使世之留心性命、专心道德者,有缘遇师,传之口诀。得此书印证,自有悟入。如云开月皎,尘静鉴明,包诸幻以归真,总万法而归一。三元循于内,神自朝元。依此而行,精思不怠。乘白云而归故里,端从此始矣。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八 章 伏 气 论


  冲虚子曰:“人之生死大关,只一气也。圣凡之分,只一伏气也。而是伏义,乃为藏伏,而亦为降伏。


  藏伏者,深藏归伏于元气之根。降伏者,受摄严密不许驰于外。此二者,亦有防危虑险之意。


  唯能伏气,则精可返,而复还为先天之气。神可疑,而复为先天之神。所以炼精者,欲以调此气而伏也。


  炼精小周天,调其息而伏,为其不能顿伏,故用渐法调而伏。


  所以炼神者,欲以息此气,而伏也。


  炼神大周天,胎息其息而伏,为其不能顿息于无,故亦用渐法。胎息者,其息似有似无,乃至无有无无,而伏于寂静。


  始终向上之工,只为伏此一口气耳。所以必伏而始终皆伏者,是何故盖当未生此身之时,就二气初结之基,在丹田隐然藏伏为气很。久伏于静,则动而生呼吸。是知静伏而后,生呼吸之气,以成人道者,曰顺生也。而是逆修,曰仙者,必当由呼吸之气,而返还复为静,此气伏伏气之顺逆理也。及呼吸出于口鼻,而专为口鼻之用。呼吸出于口鼻,则生死之途矣。离口鼻,则离生死。


  真气发散于外,遂至滞损此气,则为病耗散此气,则为死。盖不知伏为所以复之故。


  伏着,欲将呼吸复还于气穴,而后元气能归,元神能凝,三者皆能伏于气穴也。


  而亦不知行其所以伏。


  行其所以伏者,言有至妙,至秘之天机。呼吸合于天然者,为真。无气得合当生当采者之时为真,无神合虚极静笃者为真。三者皆真,而后、得所伏之理,行之而必成。不然,则是外道也。


  安保其久生,而超生死于浩浩劫之外耶?有等妄言伏气者。而不知伏气真机。终日把息调,而口鼻之呼吸尤甚。痴心执闻息。而腹中闭塞难容。


  哀哉!此妄人之为也安能见其气之伏而静定耶?邱真人曰:“息有一毫之不定,命非已有。”


  息得呼吸绝,则生死之路绝,息有呼吸不定,故不免于生死。


  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元气,而至有为。其以神取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形。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也。似心息相依之说。


  古人托名闭息者,而内则空空,如太虚应物,欲合乎无极中之静伏也。此伏气之要,正修士实用,所以证道之工也。但此天机妙绝,不易闻知。


  无极者,无,一气之始,一判则为天地。今言无极者,乃言天地及一气俱未有之先,即如父母尚未有之先,正是言虚极静笃景象。妙悟必至,如此为真静伏。


  总之,为化气、化神之秘机。古人云:“长生须伏气。”自周天而历时,日、年、劫,惟伏此气。


  言有一小周大之所伏,有一大周天之所伏,一日之所伏,一年、一劫之所伏。或暂、或久,而能成其一伏者,真有道之士也。


  此气大定,则不见其从何而伏始,亦不见其从何而伏终。无终无始,亘万古而无一息,与神俱空俱静,斯谓之形神俱妙之境也唯闻天仙正道者,方能识得此理。唯有三宝全得者,方能顿悟此工。


  三宝者,元神、元气、元精,若一宝非元,则不为宝,属于后天者,无用亦不得为全功。此功者,即上内如太虚,证人无极静定者。言若三宝会合,炼精化气,而后可行常定、入定工夫.若未化气,则亦无用。


  此为有大志之圣真,请究之而实悟之。

内 炼 金 丹 心 法


第 七 章 炼 药 论


  冲虚子曰:“仙道以精、气、神三元为正药,(元精、元气、元神曰三元,皆先天也)。以炼三合一,喻为炼药。”鬼谷子云;“道以至神为本,以至精为药,以冲和为用,以无为为治,长生久视之道成矣。”若不如此,即非金液大还丹之法。


  其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昔钟离祖曾十试于吕祖。丘祖受百难于重阳。我伍子切问道二十载于曹还阳。


  逢师于万历癸已冬三月,受全道于壬子年三月.以壬癸计之,二十年也。方才有得。是以世之茫然学道者,及偶然漫谈者,皆不知何者为真药?何法为真炼?徒然空说向自己身心而求,实不知有至静之真时真机也。


  夫至静之真时、真机者,以是此身心静极,即喻亥之末、子之初也,阴静极必有阳动,则气固有循还,真机自然复动,此正先天无形、元气将动而为先天无形之元精也,即此先天无形之精,便为药。物既有药气生机,必有先天得药之觉。即以觉灵为炼药之主,以冲和为炼药之用,则用起火之候以采之。须辨药之老嫩,采之嫩,则气微而不灵,不结丹也。采之老,则气散而不灵,亦不结丹也。得药之真,既采归炉,则用行火之候以炼之,行小周天之火也,药未归炉而先行火。


  纯阳吕祖曾诫之曰:“无药而先行胎息,强留在腹,或积冷气而成病。


  药竟外耗而非为我有。药尚未火鼎中。而妄行火,即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裆。”


  不成大药药已归炉,而未及行火,则真气断而不续,亦不成大药。


  药在外,由火以采之而归炉,亦由火烹炼之,方在炉中成变化。已得药归炉,火断而不行,则真气亦断而不住。及再行火,虽周一天,终与前不续,如何成大药?所谓外火虽动而行,而内符不应,则天魂、地魄不相交接是也。


  若纯纯然加意于火,则偏执着于火,而药亦消耗。(执着用心于火,则后有相而忽燥,近于外道之存想,非自然之天机妙用。)


  若悠悠然不知有火,则昏迷散乱。


  行火之时,若心不诚则不灵,或昏迷。十二时之一行,或迷失刻漏之数,或忘沐浴之候,或不知以何数周于天,或已周而犹不止。


  皆是失火,而药亦消。


  火不能留药,焉得不消?即神不留气之意。


  皆不成大药。


  已上皆言孤阴寡阳,偏有偏无之危险也。


  若火间断,而工不常,药虽将成,而复坏。


  火所以炼药,古云:“火药一处居。”行火之法,愈久而愈密,愈密而愈精,斯则必成大药,必成服食。或有时神逐见闻,淫念驰外而着魔,则离人。火离药,工不常矣,如何成大药?虽将成,犹有退散之危险。


  若久行火,而不知止足,药虽已成,而复坏.


  火足矣,即成大药,安得不止火?于此而采,而药则不复为后天有形之精。若不止火,不采,而不能生服食之大药,则大药必随生机,而将妄行矣。


  皆不成服服。修真必使神、气相均、相合,火药应宜,以呼吸之气(即火也)。乘真气为动静(即药也),以真气之动静,定真息之根基。


  真气归根,则真息亦定于根。二气合一于根,以为胎神之基也。


  则火药即不着千一偏,又无强制纵失之患。如此而采,方得小周天之妙理,方成长生之大药,始名外金丹成也。马丹阳云:“因烧丹药火炎下,故使黄河水逆流。”《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文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此祖祖真真服食飞升之至宝,乃上上之玄机,学者最宜参悟而精修者也。得此真药服食,自可进修行大周天之火,以炼气化神。炼气而息定,炼神而神圆。阳神升迁于天门而出现,神仙之事得矣,中关十月之事毕矣。其后面壁,炼神还虚,九年一定,以神仙而顿悟性于无极(形神俱妙),总练成一个不坏、清虚圣身,皆由炼药合仙机,而得成丹、成神之所至也。


  故凡大修行,上关大成事,必如此则毕矣。于此法中,始于百日采药,而成服食者,无量寿之地仙也。中而十月胎成,脱出阳神之果者,超出阴阳之神仙也。终而九年面壁,炼出还虚之果者,超出尽劫运之天仙也。


  初得神仙,乃得大定而出定。但得定由于守中,而出定则居泥丸,故世尊已入灭,而亦人于泥洹是也。至此后还虚,而又入定于泥丸。古云:“性在泥丸命在脐”,盖言了修命之事在脐,了修性之事,在泥丸也。泥丸之定,则非从前者比九年一定者,特以始入之时而略言之,或百年、千年、万年、一劫、百劫、千劫、万劫,皆可入为一定,此正天仙佛之超劫运者。


  有缘得遇者。见此天仙直论,其亦斋心以识之。

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大发展,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铜,铜器衰落,青铜技术都集中到铜镜上,此外还因为当时铜镜作为礼品,广泛用于社会交往。唐代铜镜一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唐代铜镜党演变情况可分为三个时期。初唐,一方面继承隋代传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另一方面又受外影响,出现海兽葡萄镜。盛唐、中唐时,民族特点加强,多为花鸟镜、瑞花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对凤镜等,寓意吉祥。构图也来像传统汉式镜那样严格对称,而是采用绘画风格,但求均衡,不求对称。装饰手法也比以前增多,华丽精致,雄健豪放,是唐镜的最盛期,代表了唐镜的水平。晚唐出一衰落趋势,多为八卦镜,万字镜,有宗教意义,整个看上去,简单粗放,单调乏味。

在唐日作离合诗赠土僧惟上

(空海)

磴危人难行,石澰兽无登。

烛暗迷前后,蜀人不得灯。

(上“澰”字应为山字边)




在唐观昶法和尚小山

(空海)

看竹看花本国香,人升鸟弄汉家新;

见君庭际小山色,还识君情不染尘。

(上“弄”字,应加“口”字旁)


留别青龙寺义操闍梨

(空海)

同法同门喜遇深,空随白雾勿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送空海

(前御使大夫泉州别驾马总)

何乃万里来,可非炫其才;

增学助玄机,土人如子稀。

(遍照发挥性灵集序)



赠空海歌

(毗陵子胡伯雄)

说四句,演毗尼,凡夫听者尽归依。天假吾师多伎术,就中草圣最狂逸。

(遍照发挥性灵集序)




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诗叙

(前试卫尉寺丞朱千乘)

 沧溟无极不可究,海外僧侣朝宗我唐;即日本三藏空海上人也,能梵书,工八体,缮俱舍,精三乘,去秋而往,反掌云水,扶桑梦中,他方异人,故国罗汉,盖乎不可以测识,亦不可以智知,勾践相遇,对江问程,那堪此情,离思增远,愿珍重,愿珍重。元和元年春,沽洗之月,聊序当时少留,诗云: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造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玄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思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圣贤《广传》引《杂英集》)




送空海上人朝竭后归日本国

(越府乡贡进士朱少端)

禅客祖州来,中华竭帝回。

胜空犹振锡,过海素浮杯。

佛法逢人授,天书到国开。

归程三万里,后会信悠哉。

(圣贤《广传》引《杂英集》)(上“竭”字应为“訁”字边)




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大唐沙门昙靖)

异国桑门客,乘杯望斗星。

来朝唐天子,归译《桑乾经》。

万里洪涛客,三春派岛青。

到宫方奏对,图像到王庭。

(圣贤《广传》引《杂英集》)




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大唐沙门鸿渐)

禅客一海隔,乡路祖州东;

到国宣周礼,朝天得僧风。

山冥鱼梵远,日正蜃楼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圣贤《广传》引《杂英集》)




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郑壬字申甫)

承化来中国,朝天是外臣。

异才谁作侣,孤屿自为邻。

雁塔归殊域,鲸波涉巨津。

他年续僧史,更载一贤人。

(圣贤《广传》引《杂英集》)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太白 » 文章发表人是 太白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