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yyahp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yyahp » 文章发表人是 yyahp
发表人 内容
仿佛谈道录1三宗五秘(陆锦川),原来的,没了再传一份。
简单看看题目觉得不错。谢谢辛苦了
书名很吸引人,下来学习一下 ,看了有些贪心下载了。
谢谢!
谢谢您的奉献,能下!能打开!
这是最后一张。祝大家依图而修有所帮助。
十多张内经修真图(比较全)续
找到不少修真图拿出来让大家分享。
时间紧,只搜到这么多

  (2)守弱和守朴
  守弱,弱者柔弱。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传统解释此经文时通常说:“你能让你的抟气炼得像婴儿一般柔弱吗?”其实不然,老子是在阐述他的命功。婴儿不是指世俗的赤子,而是指“道”的粒子凝成的“圣婴”,即命宝金丹。故老子是说:“你把抟气炼得至柔了,果然也是好事,可是你能否让他凝成命宝金丹呢?”炼胎息功的人认为,它是胎息功的滥觞,则此婴儿未出娘胎即已在吸取天道了。守柔,“柔弱者生之徒”,故是养生之道。
  守弱,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这是老子记述的超前科学。因为“道”的粒子是一种量子,它的性状可与中微子等价,所以它与量子一样有波粒二重相性。“弱者,道之用”,说的是量子的粒子相性。它的意思是说:弱力时是“道”的粒子与粒子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这与中微子只参与粒子之间的弱力相互作用的性状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守弱能得道“不召自来”的根据。“反者,道之动”,则是说“道”的粒子的波相性。它的意思是说,“道”的粒子以信息波向外发射可至无穷远。故管子和屈原都说“道”是“其大无外”的。不过,若当它在途中遇到反射物,那么这个信息波会像雷达波那样反射回来。这是遥感,遥视,天耳通等特异功能的科学根据。如是,“道”能“往而有复”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能隔墙诊病,即说明扁鹊有遥感功能。他发出的信息波穿墙透体,把五脏六腑的病态信息反射回来,扁鹊从分辨这些病态信息中诊断出患病的脏腑。
  “弱者,道之用”的这个特性,是丹士所以能汲收“天之道不召而自来”的科学根据。当丹士守虚、守弱、守静,到了“极笃”之境的时候,丹士自我小宇宙空间就处于弱力场,于是与大宇宙空间的大气场,同处于弱力场中了。是以大小宇宙气场中的“道”的粒子,就可以互相作用了,如是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局面。“天之道”是无限的,它处于“有余”之高能位;“人之道”(真气)是有限的,它处于“不足”之低能位。是以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理,在场势能的驱动下“不召而自来”了。此即老子所说的“明白四达”。“明”者“道”也,“白”者“阳”也。“天之道”在天为阳,故“明白”即是俗所谓“纯阳正气”。如是,“明白四达”意谓纯阳正气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向我输送而来,到达我的“根”里。“人之道”在地为阴,俗称纯阴正气。这纯阳正气(即冲气)与纯阴正气在根里“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极化为自我的和气。这个过程,内丹派称谓“摄万归一”,也就是老子所谓“归根复命”,“负归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管子·内业篇》云:“道其自来,可藉以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为什么静者能得道之自来呢?老子说:“同其道者,道亦乐得之”。因为你守静而处于弱力场中,你与“道”的“弱者道之用”有了同一性,故能乐得“道”之自来。为什么躁者会失“道”之来呢?因为“道”的粒子不参与强力相互作用的缘故。躁为什么是强力呢?老子说:“心使气曰强”。是以若心情躁动,你就处在强力场中了,不仅失去得“道”之自来的特性,而与失道之自来的不参与强力相互作用有了同一性,正好符合老子所说的“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了。“道”不参与强力相互作用,老于是在五十六章用“塞其兑”来表示的。“兑”是卦名,它的卦象是“≡”好像开了—个天窗,老子把它喻为“道”的粒子与外界联系,发生相互作用的窗口。把这个窗口堵塞了,“道”的粒子就不能与外界联系,就不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了。故当“道”以强力穿透障碍物时,就不会与被穿透物相互作用而留下痕迹。所以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即是当“道”以强力穿透了至坚而无缝隙的物体时,却在被穿透物上找不到被穿透的痕迹。故老子认为是“道”的粒子有“塞其兑”的特性。
  守朴,“朴”者道也。怎见得朴是未经加工的原木呢?老子说:“道常无名”,“无名之朴”。这明明在告诉你说:“道”常常是无名的,这个无名的东西叫做“朴”,这个“朴”是“道”的最小单元。老子说:“见素抱朴”,也就是“抱元守一”。这里的素、朴、元、一,都是指“道”。“见素抱朴”(十九幸)最早显现寸:还丹之初,在中丹田中黄庭区域,丹士见到一个索白色的气团,即是“见素”。也就是“其中有象”,即是庄子所谓“一之所起,一而未形”,故是“道”;老子把这种“气”名之曰“朴”,又好像丹士双手抱着一般,故说“抱朴”。从此以后,丹士天天都要“见素抱朴”,也就是从一阳初升到十月飞霜,无一天不是“见素抱朴”,圣婴伴你终生,你就终生“见素抱朴”,直到你羽化超脱那一天为止。
  以上所述四守,是命功阶段的工夫,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守静定心的工夫,否则一切无从说起。如何守静定心呢?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处“民”字是暗语行话。据丹经口诀“气为民”,故知此“民”字,不是指“民众”,而是指“气”。老子的意思是说:“你要守静定心,要从抑制眼睛开始做起”。张伯端《青华秘文》云:“心不留事,一静可期,此便是觅静的路。又心之所以不能静者,不可纯谓之心。盖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而欲念生焉。心求静,必先制眼,眼为神游之宅,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归之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故炼功场不宜杂物乱置,即老子所说“不见可欲”,使眼不乱视,则心不着于境,神已返于心,如是一静可得矣。
  
  三、老子内丹功修持理法总纲
  
  老子《道德经》叙述了多种修道养生理法,例如内丹功法,命功与性功、辟谷食气、胎息、乃至行住坐卧皆道场;可以说现在诸多门派的道家养生门派功法无一不是渊源于老子《道德经》,而其核心内容则是金丹大道。内丹修持的总纲即是十九章经文。现今南宗清修派,北宗全真派,都是从老子的金丹大道派生出来的。此章经文如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秆,以为文不足,故令其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现今的金丹大道的修持,其核心内容,一言以蔽之叫做“精气神”三元合一而还丹。在老子《道德经》中只提到气,元神虽有其说,却无明文点出,更无元精一说。精气神三元合一而还丹,首创于稷下学派的竹子。《管子·内业篇》云:“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张伯端《金丹四百字》云:“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粘;炼气者炼元气,非口舁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又《青华秘文》云:“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其意谓:丹士守静而无为人定之后,元神显现,此时汲取的“天之道”即是元气,也就是先天一气;此时汲取的先天一气,即是“气之精者也”。故曰:“元精产矣”。凡冠以“元”字者,皆是指先天之性耳。
  老子的内丹功总纲,虽不提三元合一,但南宗清修派的修持,有炼精化气,炼气化补,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的四阶段功法,都已涵盖在《道德经》十九章经文中。可见今之内丹功理法,确是从老子《道德经》承传而来。
  从来儒家释老文,无一人识老子真诠。从韩非《解老》、《喻老》也是“言者不知”之秆。连王弼也不知本章经文之云云。至于道家虽有识其天机者,又有碍于“知者不言”戒律,无人泄此天机。儒家唯心派之误也花样繁多,五花八门:有骂老子推行愚民政策者,有骂老子不要仁义道德者,有骂老子反对工艺技巧者,有骂老子不要一切文化和文明者,群起骂老,骂法术出多门,不一而足。
  由于本章经文所述是金丹大道理法的总纲,所以老文藏得很深,不让真诠泄于外道邪教之手。老子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其有所属。”屈者是指属象。所谓属象?例如十二生门,今年屈猴,这猴就是属象。要知属象猴的底蕴,可按天干地支排列组合,六十年轮为一甲子纪年,可知今年是甲中年,即猴年的底蕴。
  在“此三者”中,有“绝圣”、“弃智”、“民利”、“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等共有十个届象;你若能揭出这十个属象的底蕴,经文的内涵就浮现出来了。此外尚有“见素”、“抱朴”两个玄览景观,非证得此正果者,即使是丹士,哪怕你查遍丹经典籍,都无法得其真诠。这就是张伯端为什么说:“馓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非真师口授心传,俗家凡夫皆莫知其极。
  怎样才能揭出“属象”的底蕴呢?其解法叫做“引指见月”,好比行人用手指指着月亮说:“月亮就在那里呢。”你顺他手指所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到了月亮。这与破解《易》文的方法相同,应当是“因言而得象,得象而忘言;因象而得意,得意而忘象。”现在儒家释老文,好象他们都是近视眼,把老子的所指当作月亮了,是典型的“塑文生义”之误。故张伯端《悟真篇》云:“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故《庄子·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仇,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免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意与象只求其不即不离,不求完全相同。
  现在按章句,逐一破译如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字作形容词解,以后的“绝仁”、“绝巧”和“绝学”的“绝”字也是形容词,不可作动词解。把它作动词解是唯心派为把老子释成推行愚民政策而故意捏造出来的。“绝”即是“会当凌绝顶”的“绝”,有登峰造极,无出其上者的意思。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字。例如,绝技、绝招、绝活、绝妙、绝唱、绝响等等,为什么非要解释成“拒绝”呢?这个“拒”有改经之嫌。
  所谓“绝圣”,是指得道的道者,即三十八章所说的“上德”的道者。因为他已达“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已是无上的功法了。所以绝圣是指至高无上的道者。
  “弃智”,不是儒家所谓“抛弃智慧”的意思。“智”是后天学而知之的知识,是经识神思辨后认定的智慧,“弃智”是说要抛弃由识神之智判定的有为功法。因为道者所实施的是“上德”功法,是“无为而无以为”的,自然要抛弃有识神之智编定的有为功法,是/顶理成章的事,故曰“弃智”。
  “民利”。据丹经口诀气为“民”。故这个“民”不是指“民众”,而是指炼气功的丹士。因为“上德”功法是“无为而无以为”,比之上义功法“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要优越得多。故按上德功法练功收到的攻效,要比上义功法练功时的功效高出百倍。也可以说:“无为而无以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是谓“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既然“绝”是“无出其上”的意思,故“绝仁”应为“上十二”。上仁功法,老子在三十八章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可见此功法是从“有为”转人“无为”,即是“从后天返先天,从有为人无为”,是功法的转折点。老子三十八章说:“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功法即是有为功法,所以抛弃上义有为,功法就是老子所说的“弃义”。“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意谓上仁功法要抛弃上义有为(为之)功法而转入无为功法,是谓“绝仁弃义”。
  这“绝仁弃义”的转折点,发生在炼精化气阶段的末尾,炼气化神阶段的初始,是在此两阶段交接的时候。也就是“玄牝一窍”初现,圣婴初次露面的时候。
  因为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退之。”此经文的意思是说:“人身中的谷神之器,是先天一气凝成的,是以不能用后天之气质之气可以为之的。若用有为功法助他凝丹,就会破坏凝丹过程,而使还丹失败。对此也不可以执着追求,否则,就是“不知常”,就会“妄作凶”;金丹会得而复失。此即“执者失之”之意。甚至会遭到“终身不救”的险辱。
  怎见得这“谷神”是指人身中的“神器”呢?所谓天下“神器”,这“天下”一词是指头以下,故是指人身而言。此非暗语行话,却是古时尽人皆知的隐语。此典故出于《LU海经·北海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斩其头,葬于常羊之山也。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于戚以舞。”因其头被砍,故曰“刑天”。“天”者头也。《易·睽》爻辞曰:“其人天且劓”。即指其头额被黥。以后许多丹经类典籍,皆指“头为天关,手为人关,脚为地关”(萧廷之《金丹问答》)又《文子·十守篇》云:“头圆法天,脚方法地。”从先秦、两汉到曹魏,此隐语是尽人皆知的。王弼注《易·睽》爻辞有云:“无始(指头)有终(指足)。”可见王弼是知道这个典故的,因当年是尽人皆知的,故王弼注不予点破。到了唐之后,此典故渐渐被人淡忘,故药王孙思邈《卫生歌》为其作注曰:“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故知“天地之间”即是指“头与脚之间”;“天下”是“指头”以下,都是指人的全身而言。这“天地”和“天下”两词在《道德经》中用得很多,欲得老子真诠者,都应作“人身”解释才不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神器”是指“谷神”之器。老子说:“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故知“谷神”是指“得一”者。人身中有什么东西是纯“得一”者呢?那就是命宝金丹。金丹即“道”,它是由“道”的粒子凝聚而成的。故所谓“谷神之器”,“神器”也就是指人身中的命宝金丹。它是先天一气所凝成,非以有为之后天人力所能促其成者。是以到了还丹之初,一见玄关初现,就应当机立断,抛弃以往所用的有为功法,转为无为功法。
  “民复孝慈”如何理解?此处这个“民”亦非指民众,而是指丹士;也是指圣胎婴儿,因为“气”者“道”也,圣胎婴儿即是命宝金丹,金丹即道,故知“民”是圣胎婴儿。
  老子把丹土喻为“父慈”,圣婴喻为“子孝”,如是父慈子孝,故曰“民复孝慈”。此话怎讲?因为还丹以后,丹土要慎为养护圣婴,如何养护圣婴呢?那就是丹土要坚持练功,汲取“天之道”,经归根复命,冲气以为和,以新的和气去养护圣婴,是谓“父慈”。自从还丹以后,丹土大小周天已通,和气畅流全身,精神百倍,旧病已去,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有返老还童的迹象。老子把这些好处,喻为圣婴对慈父的一片孝心,是谓子孝,如是父慈子孝,故曰“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巧”,当然是指技巧之类的手艺,是后天智慧的产物,所谓熟能生巧。可见它是“有为”的。所谓“绝巧”,是说这种技巧已到了无与伦比的水平了。而有为功法,老子定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故“绝巧”是指深谙有为功法的丹士。由于此种有为功法,是经识神思辨后认定的,既经思辨就难免有思辨失误的时候,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的。故老子规定丹士要抛弃妄欲妄利,否则容易出偏,得练功不当的病。
  “盗贼”一词,不是指强盗和偷贼,它也是古人中尽人皆知的隐语。《阴符经》有云:“天有五贼”。足说五行反克,辗转相互贼害。此隐语在《黄帝内经》中用得很多。例如得了外感病毒类疾病叫做中了贼风;病态的冷汗叫做盗汗。故本章中老子所说的“盗贼”,是指因练功不当而得出偏的病。但是不要以为凡是“有为”必然都会出偏。人之一生,行住坐卧,吃喝穿睡,无一不是有为的,否则人就无法生存了。老子不仅不反对有为,在练功之初,规定的“绝巧弃利”的功法即是“上义为之而有以为”的。只是为防出偏,要求抛弃妄利妄欲。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谓“深谙有为功法的丹士,只要能抛弃妄利妄欲,就不会得出偏的病。”
  因为在修道练功的初期,许多人都带着妄利和妄欲的种种祈求。例如希望早出功效,去掉疾病,年轻人则祈求早得特异功能,恨不得一夜之间成了有奇妙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等等。如是会“不知常,妄作凶”,诱发了出偏的病,故老子要求,“绝巧弃利”而“盗贼无有”了。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两句经文的涵意在前一章释“守朴”时已经解释过了。这是老子为“炼虚合道”阶段规定的理法。并没有太多的奇妙之处,只是坚持养护圣胎,一切世俗的妄欲都已放下,一切为公是遍觉,一切为私是无明。故老子要求“少私寡欲”。有欲是人的本性,人不能断绝一切欲念,因为你感到饿了要吃饭,感到冷了要添衣,感到困了要睡觉,除非植物人,人而无欲非人也。老子的规定“少私寡欲”是合乎现实的。即使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还是为了一桩“大事因缘”来到人世讲经说法,普渡众生。一些唯心派释老文,说老子要让民众无知识,无欲念,纯属无稽之谈,是在捏造一个“愚民政策”。
  按老子这一章的经文视之.老子金丹大道理法的全过程与内丹清修派南宗的理法是一致的:所谓“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即是“炼精化气”的理法。所谓“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即是“炼气化神”的理法。所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即是“炼神还虚”的理法。“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是“炼虚合道”的理法。故悟玄子《悟真篇直指》有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养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有作之道者,以延命也。无为之道者,以道全形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返先天,由有为人无为还我命宝。命宝到手之后,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即‘见素抱朴’),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上最上一乘妙道矣。”
老子金丹大道揭秘
十、辟谷食气和胎息
老子在第五十九章说:“治认事天莫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这段经文,世之释老者,只有王弼之释是正确的,王弼之注单刀直入,干净利落,曰:“早服,常也。”何谓“常”?老子说:“知常曰明”。张伯端《悟真篇》云:“归根复命即常存”。这个常存的东西是“道”。所以“知常曰明”的意思是说:经归根复命即常存于我身的东西是“道”。
“早服”者意谓早早服食“道”。亦即老子所说的“爱食母”之谓也。早到什么时候呢,早到尚在母胞之中,即所谓胎息了。
儒家之释是从“啬”字为中心,展开的老子的三宝之一是“俭”,不是啬。俭者,意谓不该花费的不花费;啬者,吝啬,意谓应该花费的而不肯花费。这种吝啬与老子本意背道而驰了。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
王弼注说:“啬,农夫。农夫治田,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王弼以巧比释老文,与老子以巧比释“长生久视之道”的手法相一致。老子最后点出本章说的是“长生久视”的金丹大道。
为节省篇幅,我仅释译五十九章全章经文如下:
以道之真以治身者,食天之道以保命也;事奉‘天之道’者,抱‘一’以修性也。故说保命修性的工夫,莫过于向农夫学习种庄稼的经验;顺应天时,不误农事;通夫天道,得夫自性。以是修性保命,乃至于长养圣胎,莫不如是。
夫唯顺应天时,通乎天道,得乎天性,是谓早早服食“天之道”。夫唯早早服食“天之道”,经“归根复命”、“冲气以为和”,成为自我之和气而长存于我身,这就叫重积德。德者得也。重积德,即重复许许多多次的汲取“天之道”,化为和气,积累并得此和气而存于我身。经无数次的重积德,自己的和气充沛了,那么还丹的困难就不难克服了。然而,仍然不知它哪天哪日还丹,是所谓“莫知其极”。虽然你尚不知哪一天还丹,然而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矫健了,是谓“可以有国(丹经口诀“以身为国”)。身上有了充沛的元气,是谓“有国之母”。你还丹了,那你就可以延年益寿。这就是因“早服而重积德”,使你的根扎得深,本长得结实。(根指玄牝一窍,本指命宝金丹)。这就是长生久视延年益寿的方法。
怎见得老子说的是胎息呢?
据《朱韬玉札》,以及《神仙传》等书有云:“老子乃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载”。又有云:“生而皓首,故曰老子 ”。故有人认为老子所谓“早服”,是说他在娘胎里即早已服食“道”了。这种说法似乎是丹士们的一种想法,是否可信呢?我国的一部有关胎息的最早的著述《胎息经》出于唐代,其作者已无从查考。老子在十章云:“专气至柔,能婴儿乎”?被人们认为是胎息功的滥觞。《皇帝内经》有云:“独帝守仁,肌肤若一”,就是说元气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人体可以通过肌肤与大气融为一体。这些记述都是与今之胎息功相比较得出的推测,看来“胎息”最早渊源于《老子》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十一、失丹说和幻丹说
在玄珠成象之后,还需要沐浴温养,意聚三元,以养护圣胎。钟离权云:“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田,刻刻守黄中。”故清代刘一明(悟元子)《金丹四百字解》云:“盖以还丹之后,有沐浴之时;有抽添之后,当药未得,炼已以采药,及丹已得,须沐浴以温养。沐浴者,防危虑险之功也。古仙云:“还丹在一时,温养需十月。”十月共三万刻,刻刻留心,防危虑险,如鸡孵卵,如蚌含珠。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即要不忘不助,千万不可用有为功法助它。否则,“为者败之”,使还丹失败。亦不可好高骛远,执着追求,否则即是妄作,“执者失之,”金丹会得而复失。此非危言耸听;老子在四十六章中描述了金丹之丢失。
四十六章经文:
“天下有道,却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传统儒家都以治国论释本章之义,都非老子本意。老文的特点是隐和藏,仅以字面推其文意,总失之于“望文生义”。由于本章的内涵说的是金丹理法,所以隐藏得相当深,用了不少隐语行话,即可知其说的是金丹理法。“天下”乃是人的身体。“有道”,即有“母”。人身中的“母”,即是命宝金丹。此“戎马”能生幼驹,足见是牝马, 牝马者即指玄牝是也。“郊”,按丹经口诀,“四肢郊境也”,是暗喻四肢而言。“却马以粪”,马运粪去施肥,也就是撒播养料给庄稼。这是一个巧比,不可望文生义。牝是玄牝,从玄牝一窍,把“道”的滋养撒播全身,即是“却马以粪”的本意。
现在释译经文如下:
人身中有命宝金丹,则“朴散为器”,朴从玄牝把“道”所涵的能,犹如“却马以粪”一般,撒播到全身而受其滋养。
人身中不见了命宝金丹,那好比“戎马生于郊”,它走失到四肢去了。因为圣胎婴儿,本应坐胎于玄牝一窍,今天不见了,说明金丹已经走失。为什么会造成这得而复失的祸患呢?其罪莫大于你有不切实际的妄欲,其祸莫大于你不知止足,其得咎莫大于你贪得无厌。
所以说,你若有止足之心,那么金丹就不会丢失,岂不常常富足了。
还丹以后,必须转入无为。如果丹士贪得无厌,不知止足,好高骛远,妄求高深,就会用种种有为功法妄求,是为妄作,其后果凶险。轻者“执者失之”,金丹得而复失;重者走火入魔,终身不救。如何才能保此金丹不失呢?老子在十五章即已告诫曰:“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老子此语,唯心论道派有种种误释,皆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经实践验证的不实之辞。老子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丹士在还丹之后,要保此金丹不会得而复失,要知止足,不可贪得无厌,有盈满未已之心。正因为没有盈满未已之心,所以不会妄作,所以不会有新的流弊出现。《文子·十守篇》曰:“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是正确的。张伯端对此曰:“未炼还丹要早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还盈满未已心,难免一朝遭殆辱。”会遭什么样的殆辱呢?为什么会遭如此严重的殆辱太朴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倾竭天真。”天真者,受之于天的真气之谓也。即人之元气。试想人的元气倾泄竭尽,此人岂不一命呜呼哀哉所以,不要盈满,就不会倾泄了,既不倾泄,就不会有“倾竭天真”的流弊。故王弼注本“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据《十字篇》删去了《帛书》誊写误入的衍文“而”字是非常正确的。
张伯端《青华秘文》有幻丹和捉丹之说,曰:“丹有幻丹者,盖学道之士,不知正理,而妄为采取交会,故成幻丹。幻丹采取交会,故成幻丹。幻丹者遽采一阳,故斯时也,一阳实生,非真阳也;气非元气,乃呼吸之气也;精非元精,乃淫泱之精也;神亦非元神,乃情欲之念也。”“夫人方学道,便欲为仙,得非欲念乎?以欲而交会阳生之幻丹所以有也。”“扑风捉影,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旦败露,精乃荡然而去,先天又无所据。呜呼!非长生之丹,乃促命之法也。又有采气而上遇心血,气血凝而为物,亦曰幻丹。若此者众,故举以辨惑。”(《幻丹说》)
“金丹居内,亦有走失乎?曰有。有可捉之者乎?曰有。然而非丹之走失也,门户不坚,而被出也。幻丹则失,金丹安有走失之患。曰金丹之出,何以知之?曰“丹在鼎中,备五行之正气,吾身五行之气迫炉,则相感而动,一旦觉气升鼎外,而内无相感,乃丹不存也。急须放下一场大静,并所谓炉鼎,乃丹之在不在,俱付之无有。或一日,或一夜,始觉其在何处?或在心,或在肝,或在脾和肾,身中百窍,皆可藏之。知其在彼处,绵绵若存而守之,责直降于阳宫。又就阳宫如采取之时用意,遂以旧径直升阳宫之鼎矣。此造化玄微之妙也。”(《捉丹说》)
可见,以有为之法炼丹,须在真师的直接指导和监控下修炼,不可自以为是。以无为法修持者,本来净心无为,无贪着之心,无妄为之有作,一切顺其自然,就不会有幻丹和走失之患。故,老子说“保此道也,不欲盈。夫惟不欲盈,故能弊不新成。”又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十二、爱精惜气和气功治病
《道枢·虚自篇》引《老子内丹经》有云:“夫能惜精爱气;则所以长生者也。”老子五十二章有经文曰: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则终身不救。”
这段经文,本文在前面已有所释解。“塞其兑,闭其门”,意谓人的元气,不会从这些“兑”或“门”的穴位漏泄,所以可保终身不会得病。这就是爱精惜气收到了不会生病的效果。“开其兑,济其事”,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开启自己的“兑”和“门”的穴位,有意识的释放自己的元气。结果,自己的元气耗失太多,以至于“终身不救”而呜呼哀哉。这是把自己的真气当作低贱的东西,肆意挥霍的后果。故,老子说,“不可得而贱”(五十六章)。
这位丹士“开起兑”,济的什么事呢?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如下几件事:一是从事气功治病;二是为徒儿灌顶;三是演示某种特异功能;四是一种伪气功。把自己的元气搬到其它穴位发放,以宣扬自己有了功力。
气功治病,只可偶一为之,不可开气功门诊,且应量力而行,不可强为。为徒儿灌顶也要有节制。演示特异功能实在是没有必要的。致于伪气功则要坚决反对,并要揭露其骗人的把戏。他们抓住年轻人期望有特异功能的心理,用有为功法 ,把自己的元气引导到某个穴位去发放,欺骗年轻人,说你长了功力。时间久了,元气耗泄太多,此人必然出偏,其命危在旦夕。此种“有为大法”害人不浅,正是老子所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了。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老子的意思是说,“天下道”,即存在于宇宙空间的“道”,是从高能位的有余处,向低能位的不足处输送的。可是“人之道”,即存在与人体的“道”,亦即人之元气,它本来就是低能位的,所以不能向本来有余的人奉献的。什么人能把自己有余的元气奉献给天下人呢?只有得道的道者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说,世俗凡夫,自己的元气本来就不足,所以不能奉献给天下人。由于得道的“道者”他的元气总是有余的,所以道者可以把自己元气中的有余部分奉献给天下人。元气人人都有,为什么要向别人奉献呢?其实,老子说的是气功治病。道者把自己有余的元气输送给了病人,病人的病情得此额外的“道”的滋养而痊愈了。
这一点连王弼也想不通,故,王弼注在这一点上也有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道者”元气总是有余的,故可把有余的部分送给别人。那么,道者为什么总是有余的呢?那是因为道者经常练功修道汲取了“天之道”,经“冲气以为和”而充实了自己的元气,所以他的元气总是有余的。
世俗凡夫的元气只是在出生时接受唯一的一次“天之道”,而成为人身中的先天一气,即是元气。凡夫不练功修道,丢失了元气就不能再有补气的时候,所以一般人是不能把自己的元气奉献给别人的。而道者则不是这样,他为人治病而耗失了元气,通过坚持练功修道是可以得到补充的。
再则,老子说:“保此者不欲盈”。既然不愿意有余盈满,所以正好通过气功治病,而把盈余的“道”输送给病人,而达到“保此道者不欲盈”的目的。
老子又说:“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五十二章)
这段经文,无人得老子真诠,全都释错了,就连王弼也释错了。世俗人则错得更是稀奇古怪。
“用其光”,是什么“光”?那是“道”发出的光。老子在四章说,“道”有“和其光”的特性,即“道”能发出柔和的光辉。“用其光”,“道”的光有什么用处呢?有的,那就是用它可为人治病。
气功师为人治病的时候,常常把自己掌心的劳宫穴对着病灶。此时,眼功开者能见到气功师的掌心劳宫穴有乳白色的光射向病人的病灶。如果仔细观察,实际上是气功师把自己的元气(一种细微至极的“道”的粒子)流入病灶。此即所谓“道者以有余奉献天下人”。
由于道者把自己的元气输送给了病人,如果耗失元气太多,那么就会发现自己的命宝金丹暗淡无光华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你会命若悬丝,危在旦夕了。怎么办呢?老子告诉你一个挽救的办法,叫做“复归其明”。你不是命宝金丹暗淡无光了吗,若能使它重放光明,岂不就可以“无遗身殃了”。“明”是指“道”。“复归其明”意谓“收回耗失的‘道’”。
问题是如何使它“复归其明”。第一,立即停止连续为人治病而“用其光”,停止一切会耗泄自己元气的活动,并坚持日常的修道练功,汲取“天之道”、“归根复命”、“冲气以为和”,转化为自己的和气。如是,自己的元气得到了补充,你的命宝金丹就会“复归其明”了,从此脱离了“死之地”就“无遗身殃了”。所以气功治病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故说“是谓袭常”。
所以,气功治病的先决条件是看你的元气是否有余。老子说,“唯有道者”可以“有余奉天下”。换言之,要作为气功医师,必须在还丹以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道者。二是要量力而行,不要到了耗竭真气的边缘,还要勉强继续“用其光”。三是气功为人治病之后,必须坚持练功,补充自己耗失的元气,而达到“复归其明”。
奈何有人尚未还丹,自己的元气本来不足,就为人治病,事后又不坚持练功,虽然治病有效果,名声在外,求他治病的人也多起来了,结果自己口吐鲜血就病倒了。再者是不肯量力而行,以至于当场以身殉职者,亦时有所闻。所以,气功治病虽已习以为常,但必须遵循老子的告诫,不可盲目行医,不要开气功门诊。为此,老子作过许多告诫。例如,前述“复归其明,无遭身殃”、“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唯有道者,有余以奉天下”等。
老子又告诫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七十五章)。唯心派释此章时望文生义,释成治国之道。其实不然,老子说的是气功理法。“民”字,按丹经口诀是“气为民”。所谓民也者,不是指百姓,而是指“气”。“气”者“道”也。其真正底蕴是指圣胎婴儿,亦即命宝金丹即道。其中关键一词是“税”,按传统作“苛捐杂税”的“税”,是一种便捷的望文生义。
《帛书》甲乙本, 这“税”字作“ ”
字。培真《道德经探玄》因为是“足”字旁,臆想成“由于急于寻找食物而跑路太多,过于奔波劳累的缘故”。其实,此“民”不食烟火,他要吃的是“道”。而“道”无处不在,它是“不招自来的,何须奔波劳累。其实,这“税”字是个古字,是今之“税”的通假字。据《韻会》云:“以物遗人曰税”。《史记·陆贾传》云:“平原君朱建母丧,辟阳侯乃奉百金税。”注云:“税,赠送终服也。”《礼·檀弓》云:“未仕者不税人,如税人则父兄之命。”意谓,未成年的孩子不能做主把家里的东西赠送给别人,如果要送人,需要征得父亲或兄长的同意。
如此,本句经文,民以“道”为食,其所以饥者是因为主人把“道”赠送给别人太多了,所以圣婴感到饥饿。是以命宝金丹暗淡无光彩了。“道”,难道也可以赠送给别人吗?可以的。气功治病、灌顶等活动,即是把自己的元气赠送给别人了,即“以有余奉天下了”。
关于气功治病,老子还说:“古人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六十二章)
这段经文,唯心派把“道”释成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能赦免犯罪的万能之神了。是彻首彻尾的捏造。老子之说非常实际,只是老子用了一个幽默的巧比,从而蒙住了世俗凡夫的眼睛。其实,老子的意思是说,古人之所以把“道”看得如此尊贵,是何道理呢?并不是说“道”可以“有求必应”,是无所不能的万灵的神。那是因为人一有病,就好像犯人一般受罪,由于气功治好了病,岂不免去了因病受罪吗?故说“有罪以免”。所以,“道”是人身(天下)中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胡鸿章 武当杂志网

《孙式太极拳四十九式》作者:孙庚辛.pdf
简易气功六种
作者:候秋东
第一种 闭气(三-十下)
闭气的练法与无的妙义一书中的说的一样,再重复一下.方法是:以鼻孔吸气吸满,然后停止呼吸,接著收紧腹筋,使肚皮尽量贴向腰脊,下巴压住脖子,但脸要保持朝向正前方,头不可向下俯。此时胸部自然鼓起,横隔膜自然往上提,两肩亦稍微向上耸。闭气一阵子后,自觉难以忍受,不可呼气,但可以再续续补吸三、四下,使部极尽饱满,若能保持六十秒不呼气则效果更佳。至少须闭十五秒才有效。虽然说闭得愈久愈好,但也需用渐进法,才不会太辛苦。没有练过此法的人,起先会很不习惯,很难受,感觉头部胀胀的,有人会晕,有人隔天胸部会痛,这些现象都不用害怕,几天后就会习惯。若每下能六十秒不呼气,每天只要练三下就够了。
第二种 脊椎运动
脊椎在人体有如一条大运河,或如一条纵贯公路、纵贯铁路,乃维持人体健康的主要支柱。因此若欲强化神经,避免神经衰弱,增进神经的镇定力,持久力,敏锐力,抵抭力,非强化脊椎不可。下面此四种动作来使脊椎保持柔软。
1、 左右弯曲
先两脚站开与肩同宽,然后向右弯腰、弯脖子,弯曲度越大越好,至少右耳的孔要朝向地面,也就是右侧的脸部要与地面平行。弯向右以后,接著身体恢复正直,立刻又向左弯腰,弯脖子。如此一右一左的弯脊椎,有如一根弹簧一样。一右一左刚好配合一次呼吸,哪一边呼,哪一边吸,皆无不可,我自已的习惯是向右呼,向左吸。如此左右来回,至少连续做三十下。有慢性鼻炎,头痛的人,必须做二百至四百下,效果会很好。
2、 向前弯曲
亦先两脚站直与肩同宽,然后两手指交叉,掌心向下,身体向前弯曲时,一面呼气,尽量使掌心贴近地面,若暂时贴不到地面,不要灰心,每天接近一点,最后一定可以贴到地。向前弯后立刻身体直起来,一面吸气。如此一下一上,至少连续做三十次。
3、 向后弯曲
向前弯曲三十次后,紧接著做向后弯曲。方法是身体向后弯曲,先使脸朝向天,再尽量使头部靠向地面,使身体形成一个反弓字形,胸腹朝天,腰脊朝地。此时一面吸气或一面呼气皆无不可。作者的习惯是一面呼气,向后弯曲以后,接著是恢复正直,如此一次,至少做三十次。
4、 向后旋转
两脚不动,头部向右后方旋转,身体也是跟著头部而向后扭转。此时亦配合呼气或吸气。向右后方旋转后,接著是向左后方旋转,亦配合呼吸来做。旋转时,头部大约可转到将近一百八十度,如此一右一左为一次,至少连续做三十次。做此动作会头晕的人可闭起眼睛或动作减慢。
第三种 头脚悬空(七下)
头脚悬空的方法是,身体平躺在硬板床上(弹簧床不宜)仰臥,先抬起头来,高度与头部相同,膝部可微曲,不曲亦可。然后保持这种动头脚悬空,身体呈V字形的姿势,直至不能支撑,就可放下休息。体息数过秒后,接著做,共七次。
第四种 跪后倾(30下)
方法是:双膝跪于硬板床上或地板上,膝盖会痛的人可以垫以手巾或毯子。身体要正直,与小腿呈九十度,双脚板立起,脚大拇指面要贴住地板或床面,臀部不可坐在中跟上。跪好后,一面吸气,一面自体往后倾斜四十度或四十五度,下巴要贴住脖子,换句话说,后倾时脸部不是朝向天空,而是朝着前上方。接著身体恢复直跪的姿势,一面呼气,如此为一下,共做三十下。
第五种 甩手(五-十分钟)
方法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上身正直,脸朝前方,双手同时向后甩,手心朝后方。甩手时可以配合呼吸,亦可不客呼吸。甩的力量,可凭各人体力斟酌,甩的力气大,甩的次数可以减少一点,大约一百下就够了。
如果是轻轻的甩,至少须甩五分钟或十分钟。
第六种 胃肠运动-又名腹式呼吸(三-五分钟)
这种气功原名腹式呼吸法,因能治胃肠的病,所以我常把它叫做胃肠运动。
此法练时立姿比较方便,必须于空腹时练,若吃饱练会干扰消化,容易造成腹部不舒服。所谓胃肠运动只是一种凹缩腹又放松它的动作,吸时收腹、呼时松腹,叫做逆呼吸,吸时松复,呼时缩腹叫做顺呼吸。
以上六种气功练起来,大约必须花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的时间。
谢谢楼主的分享!!有趣 看看,但愿准
上传一个很有效的气功筑基功法
网上很多说气功的,但废话连篇,不乏错字成章,误人误己。
现个人上传一个很有效的气功筑基功法,子午卯酉四时按步骤方法勤加练习,百日内必通小周天。

“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决引
总一:气功基础


1:阴阳 五行


阴阳五行和八卦起源于我国古代夏商之前,具有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
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
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五行与人体五脏和五味五色以及五时(春 夏 长夏 秋 冬)都是可以相结合的.


2:人体五脏经络


经络的实质在于"经气",经络并无“实体”,是独立的“气”的通道与系统,也是在神经、血管外围的通道。通则有道,不通无道。穴位是“经络之气”途经的敏感点、连接点、闭塞点,也是需要疏通的要害。疏通、调和“经络之气”,有助于增大神经、血管外围的空间,“和利肌肉”,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进而使之放松、畅通与伸张。所以,经络也是人的生命线。十二经脉(包括任、督两脉)的基本走向是“气”的主干道,由此分流出来直至皮部的小的通道,就是“络气”的通道。经、络疏通是相辅相成的。

人体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相辅相成,其中以十二经为主.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3:经络与阴阳五行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人体运行的通道,包括两部分,其中直行的干经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中曾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地气息,经络也随之消失。上古医籍《黄帝内经》曾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主,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古时历来都将人体经络是阴阳五行五色五味的缩影。

中医将经络中内属脏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称为阴经。它与脏对应的腑又有紧密的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腑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外面,阴经在四肢的内面。

中医中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件和现象,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于是中医中五行与人体脏腑对应起来,经络中的对应关系为:木对肝经、火对心经、土对脾经、金对肺经、水对肾经。肝经太旺的人平时都容易生气,因肝经主怒。若是女士的话就易得乳腺增生,因肝经要经过乳房;肝经有异常的话同时影响到脾经,又因木克土,所以她同时也会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腹胀或胃疼等病。


4:吸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


一种观想的方法,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
在采集的过程中,观想把天地日月精华之气,从天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身体的主要穴道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丹田中化为全身的力量。

天下名山大川灵气充裕之地必是草木旺盛水清气爽之所在.


5:精 气 神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6: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宫”,印堂穴至脑后玉枕直线与中脉相交之处即是。中丹田叫“绛宫”或"黄庭",在胸部膻中穴向后与中脉相交即是。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一块,肚脐至命门穴直线与中脉相交即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
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7:气功吐纳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二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气,达到长寿之目的。

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声母之气通空中太和之气。 那时并无口奔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干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中院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 之先夭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夭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

盖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故不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道教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吐纳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8:三田合一功法


“三田”是指上、中、下三个丹田。

具体练法如下:

一、练功时,意念一想到上丹田,立即转想下丹田。在意念中,三丹田贯穿在一条直线上。

二、待下丹田有发热、发胀等得气感后,就把意念转向中丹田。这时上中下三个丹田意想为三个球.而且是连成一天粗线状。(这条粗线又叫中脉)

三、三田真正合一时,就会产生一种异常舒适感,应力求保持这种舒适感,时间愈久愈好。这时要专心注意守住这种感觉,勿使有杂念干扰.

四、作“三田合一”,不必作其他预备功,也无需收功。站桩、卧式、坐式以至倾斜时均可作。练太极拳时亦可作。

“三田合一”作得熟练后,大小周天容易贯通,容易消除疲劳(不论如何疲乏,一般作十五分钟“三田合一”功就能恢复)。因此,“三田含一”是一种简单、易行、效佳的守静功法。


总二:百日筑基功法


 筑基一说,来源于道家内丹术。是内丹术中小周天前在炼精化气之前的修炼内容。也叫百日筑基。但对于现在的气功练习者来说,真正修习内丹术的已经很少了。多数都是习练根据传统周天功理法而改变的现代型的健身周天功。做为周天功的术语,百日筑基仍被健身周天功沿用了下来,做为健身周天功通小周天前的基础功法。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的丹道“百日筑基”。
 道家认为,人过中年以后,童体已破,精气逐渐的走漏流失。做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元精逐渐衰败。所以,对于已失童体之人,要能使其有足够的先天元精,保持真精不漏不失,就要及时的补充,就象一盏灯的灯油不断的减少,快干枯之时,要维持这个“生命之火”长存,就要不断的补充灯油。所以道家将筑基法门也称为“抽油添命”的功夫。使身体回到全精全气全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童体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才具备足够的先天精能进行炼精化气的功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童真之体(比如童体未漏的小孩)是不需要经过筑基而可以直接开始炼精化气的。而对于女性练功者,在性成熟后,开始来月经就表示童体已损。所以道家对女性专辟女丹功法。要求女性“斩赤龙”(断月经)以回到女童时的身体状态,才能象男性一样开始着手炼液(精)化气。而一般练功者在准确无误的进行“补漏返童”的训练,往往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所以道家称之为百日筑基。“尹喜真人曰:夫筑基之功,调药补精,炼精化气,收心以还虚,即收神、固精、养气之诀也。夫身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方可入室下功,而求返还之道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筑基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调药补精以求返还之道。而且要收心还虚,也就是练入静入定的功夫。让人内气充实,骨髓坚强。回到童体之状态。才可以开始炼精化气。
 那么丹道是如何筑基的呢? 首先就要是进行入静的功夫训练。只有在入静功夫达到最初还虚的标准了,下一步才可以开始守窍。达到什么标准呢?“使杂念扫除而皈于一念,主静立极,还虚入定,扫除三心,灭尽四相,直待心地静后性天清凉。”关于收心入静的法门,各家各派的论述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入静到一念不起,心性明彻清朗之时,入静功夫已经到位,然后就可开始凝神入气穴。所以,筑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的知道这个气穴在哪。
 这个气穴,就是筑基守的这个要窍。它是命功的根本之窍。我们都知道,命功的根本在于锻炼下丹田。而自古以来,各家各派功法中,对下丹田的位置就不下几十种说法。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这得因人因功法而异。而这个丹道的气穴,古人认为是“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而千变万化之道、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也被称为下玄关。就是道家说的命门。但这不是医家说的命门穴。道家之所以称之为命门,是因为这个大穴中内有坎(肾)离(心)真精。是性命之门户。对十二正经的盛衰与人的生死是取决定性做用的。这们位置在哪里呢?就在两肾中间往前一点,脐部往里,离脐部七分,离两肾中心三分的位置。从穴位来说,就在脐部与命门穴(督脉上的命门穴)的连线上,离脐部三分,离命门穴七分的那个位置。这就是丹家所说的命门气穴。筑基守的大窍就在此。
 对这个大窍要做什么呢?没有别的,“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就是凝神于此守之。这些都要在调息入静的功夫较成熟之后才开始凝神入气穴。一则呼吸要调到息相上。二则入坐不久即能大静,才可入手下一步功夫。

默守的原则是:“知而不守,先存后亡,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虚灵不昧,存养寂照。”就是说心里要明白默守的存在,但不要着意于它。
先似存非存的默守之,随手守着守着感觉逐渐浑浑然然,在浑浑在中顺意自然忘守。只在于还虚凝神,不要着于有形之物事。即不要守得实实在在,象清楚的着意于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要空空的啥都没有,空中要有灵信。空中好象感觉到了生命之活活灵灵而又似乎不明不白似的。似月华下照于潭水之上。一切是自然无心的寂照而又飘灵美妙。这个状态不好用文字描述,习者入静后凝神体会,自然能得之妙境。

功法:小周天功法<培元养精转后天化先天>


选一清净之处,空气新鲜,避免风向,静坐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

1: 练功准备就绪,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若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采用腹式呼吸默守下丹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腹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2: 以观想的方法,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意念天地日月星辰精华之气,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三田合一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下丹田中。待气足时可意守之片刻。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直至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经常练习1.2.步骤可充实下丹田的元气.)

3: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则可运行小周天功法。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

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以周天36为单位数。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练功勤者从练第3步功始15日至30即可有通周天的气感。


其他:

1、练功时间,可取四正时(即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如做不到,亦可因人因时而定。但欲把功夫练上去,需每到自觉腹内气动时(如汽车开动之状),立即行功静坐。待气不动之后,方可收功下座。如若时练时停,就会前功尽弃。

2、注意事项:


注意房事,节制性生活。道家在这方面有严格戒规,不磨去情欲是练不成是上乘功夫的。至于现在一般人不一定禁欲,起码要做到节欲。


动静适宜。我一生不仅召习静修道练气功,还坚持习武不懈。深感欲健身长寿,应当动静结合,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但要注意照科学办事,不能退劳,否则适得其反。


持之以恒。为此还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人说: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结合练养之法。


对元气不守炉的处理办法:虚恭多而无味者,则系元气下泄,需用吸、抵、撮、闭之法运化之。外肾囊湿而下垂者,为元气下泄,亦用此法。

3:勤加练习则任督两脉所经病罩皆会缓慢痊愈。

谢谢谢谢

1987年春,我正在埋头写稿。忽听有人敲门。一听敲门声我便知道这是名医魏笑荣到了。在我所接触的所有朋友中,只有他的敲门声十分奇特,先敲一下,隔二秒钟再敲一下。开门果然是他。

这魏效荣,祖传中医,学艺甚精。中国古代医易原本一家,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制化一套理论,都是必修之课。严格的说,中医主要教人的不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而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形成,为什么必须吃哪一类的药。全是原则,全是思维方法。从这一点讲,中医有其其名之处。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整体观的中医理论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常在一起谈中医,近年《易经》热兴起,魏效荣又常将医易结合,随口而谈,有时颇能给人以启发。

“好久没见你,哪儿去了?”

“北京转了转。”魏效荣微黑的脸上透着红光,看样子有很好的信息。

果然没猜错。这次到京,他先去看望几位陕西去的老领导。他这个人,只要熟人一见,病人立刻就被介绍来了,治一个会来十个、百个。因为他将中西医、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与传统的手法理论巧妙地融会贯通,自创了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疼的奇特疗法——生物力学疗法。椎间盘突出,腰疼的不敢动的病人,摸一下,疼痛立止;颈椎病、头疼、躺着不敢动,他一摸就灵,甚至乳腺炎排不出乳,他手一摸,奶水“唰唰”直流。凡此种种,神不可测,有不少人将他视为“神医”。到了北京自然也闲不了。没想到的是,他带回来的是给某部领导看了看手相,使部领导大为震惊的消息。

“你会看手相?”我和他认识多年,从未听说他还有这一手。

“学中医的能不研究这个”他笑了。

“能不能给我看一下?”一种新奇感迫使我向他提出要求。

“当然可以。”他欣然叫我伸手。先说我的性格:正、直、急,又说我工作大的变动已经三次,再说十岁左右,我有一次差点要命的病。

互相了解,性格被他言中本不意外,工作大的变动已有三次却从未向他透漏过,这使我吃惊,更令人惊奇的是我十二岁时曾患有一次差点致命的恶疾。那是因为大夫将脑膜炎误诊成普通感冒而使我三天三夜的高烧昏迷,然而我竟然神奇般的从死神那里活了过来,并没留下任何后遗症。这事除了家人,我未向任何人讲过。我搞不清楚,从手上怎么能看出十二岁的病灾!

星期天见我母亲提起这事,母亲竟说,在我满月不久就有人预言过我的那次灾难了。那是一位华山的云游道长在我满月时对母亲说我是只福马,只是十二岁有一大难,闯过去,一生没事了!

母亲的话,更使我满腹狐疑。效荣是在事情发生后测出的,道长是在事情发生前便预言了的。一前一后,都是同一个内容。为什么?手相也罢,面相也罢,都是天生就的,难道人一出世,一生的遭遇就安排好了吗?叫人无法接受。但事实又是这样的巧合,令人不能解释。

是偶然还是必然?我准备再找机会进行验证。不久,有位新闻界的前辈路经西安,听到魏效荣的事很感兴趣,希望一见。我便约他们见了面。这位前辈对魏效荣的医术赞赏之余,对他的相术亦是十分惊叹。正当魏效荣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位前辈的手时,同房住的某市中立医学院党委书记正巧回来。一见效荣所言几点皆为老新闻称是,立即伸手,叫效荣看。笑容脾气十分古怪,偏不愿看,而对方竟连着要求几次。老新闻不好开口,因为他与效荣不甚熟悉。我只好从中圆场,叫笑荣再看一看。

效荣看了看那人的手,指出那人很多优点,思维敏捷,反应快,口才好,独立工作能力强等等,接着又点出其弱点,意志稍差,关键时刻喜欢打退堂鼓。事业上三年前还怀才不遇,每次提升都很费力,有小人捣乱,儿子和他关系不好等等。正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位五十来岁的女人来找书记,那口气一听就知道是书记夫人来了。书记连连点头,留效荣共进一餐。效荣这才说,刚才的那位是你娶的第二个夫人,原配的已经离婚。使书记和老新闻都目瞪口呆。

手相这么神?是偶合吗?是猜测心理吗?看来不象。求教于效荣,他笑笑:“你是记者,多写文章就行,关心这个干什么!我是医生,这不过是业余的业余,真正高水平的要比这两下子厉害的多!”

我仍不死心。有去找一位好朋友M记者。M原是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的高材生,从事新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新闻敏感极强,为同行所称道。对一些混沌难判的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我把手相的事告诉他,他也很感兴趣。正巧夫人有疾想请效荣诊治,便相约共往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魏效荣由于治疗腰腿病出了名,医院为他一人设立了腰腿专科门诊。他的号不在头一天午夜以前排队是难挂上的。好在我们是朋友,不用受那份罪。看完病,M记者便请效荣一亮看手相的功夫:“听说你在这方面有独特研究,很想见识一下,请你给我太太看一下。”

效荣很谦虚,“哪里谈的上研究,略知一点罢了。来,我试试看!”他仔细地为M太太分析起来。说M太太身体状态如何——这些是不会错的,凭他的经验,一望而知;有说性格如何——这对他也是不难的,他每天都要接触很多陌生人,几十年的经验,加上他那高度灵敏的头脑,早把人分了类,三言两语即打中要害。又说工作,又说与老M的关系——谁掌家中大权等,基本上出入不大。从诊室出来老M还是提出了疑问:“效荣漏了一句太太象是握笔杆子的手,而太太从来是体力劳动者,或许从手型上是属于爱动脑的思维型人,但会不会带有推测性?如果带有推测性,手相就有了揣摸人心理、从外表、职业等进行逻辑推理之嫌了。”

老M的敏锐是不容置疑的。手相从此在我脑子里又画了一个大问号。即有值得怀疑的地方,说明它还离科学具有相当的差距。本来嘛,也是带来有偶然色彩的东西。这样一想,于手相,渐渐地,又淡了。

谁知过了不久,老M见了我突然说,手相不得了,神的很!不管是什么手段,有些情况无法解释;从人手上能看出过去经历,现在情况,将来的前途,还能看出子女、父母、爱人的情况,连老家房子门朝什么方向,几间房都能看出来!

有这种事?谁这么神通广大?魏效荣?

不是。那天老M去看病,顺便到魏医生那里谈几句,见了一个人,戴个眼睛,看了几个人的手,说出来的情况90%以上都很准。这个名字当时问了,不肯说,不过大家都叫他陈老师,听说在哪个中学教书。因为当时老M还有别的事,没来得及细问便走了。

这消息重新点燃了我对手相的热情,我又去找效荣,打听出这位果是真正的手相专家,一位隐居的高人,名叫陈鼎龙。

陈鼎龙!这名字叫人听了心头便是一震,再也忘不了。他在西安市24中当美术老师。我请效荣领我见一下,可惜病人多的不能脱身。

几日后,我再次去找效荣,希望这次能见到陈鼎龙。很可惜,去时,连效荣也没见上——他被病人拉走了。

数日之后,我又来到二院。魏效荣亦然在病人层层包围之中,门外尚有一大群候诊者,见我退门而进,与效荣说话,都敢怒不敢言地愠目相向。我等了两个多小时,病人依然有增无减,不能提出见陈鼎龙的事,只好作罢。我起身告辞,效荣问我有什么事,我便以实相告,他说,这好办,两天以后下午来,到时我专门带你去。

两日之后,我终于能够骑着车子和效荣去拜访陈鼎龙。那是西安市最古老的居民区。古老的四合院,青砖瓦房上长着瓦松。厚重的黑漆木板大门上两个大铁环。这一切,都为将要见到的这位高人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我脑子里迅速拼接着书刊银幕上曾经见到的各种神仙,算卦先生的肖像和服装。

“陈老师!”效荣来到上房前叫一了声。

“谁呀?”竹帘后传出一个明亮、圆润而又深沉威严的声音,叫人想到独唱演员和隐居深山终日养精蓄锐的修行者。

“我,魏效荣!”

“哦,魏医生来了,快,请进!”声音变的更加明亮柔和具有金石之韵。随之竹帘一挑,一个戴文士林眼睛,中等身材的人出现在门口,白皙的脸上放着微红的光,背头梳的不甚整齐然而颇有风度,眼睛框由于戴的时间久长,已成黄色,但一双眼睛却神光闪动,很是精神,一看就是内心充实而自信的人。他热情地与效荣握手,效荣又把我作了介绍,从他和我握手的有力程度上,我感到这是一个诚信可靠的人。

能见到珍贵的唐卡,也是大缘分之人,楼主功德无量!!!
谢谢,我看看应该不错。
非常感谢无忧兄仗义直言,还有些功法也不怎么样。大家应该给他们晒晒,凡是注重名闻利养色的都不是正路子。
多谢。
不知在北京哪里?
谢谢,当今时代保护合法利益要会些本事。
真是好人啊!!太感谢你了!这个论坛也很好,没有设置权限,都是好人!这样的论坛就应该长久和光大起来,让地球人都知道!!

好爱这里。
黄元御医学专辑(全)--买全要花不少钱
谢谢楼主!我又有了一本好的书。
谢谢,辛苦了。试试去。
谢谢楼主!我有一本真书。旧了。下个电子的。
谢谢非常感谢
看过几本陆锦川大师的书,非常喜欢,感悟很深,这本没看过。学学。谢谢楼主。
我同事学这个的,送他。谢谢楼主
我有第一辑1989年的第一版,这次又找到了这么多谢谢!!!!,
谢谢,我有一本很沉,这次又下了电子的。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yyahp » 文章发表人是 yyahp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