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松鹤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松鹤 » 文章发表人是 松鹤
发表人 内容
智慧是先天共有的,只不过被障碍住了。从老师那里是学知识,但同时也是开启智慧。真正智慧圆满了就是一个圆,不增不减。
婴儿由胞胎羊水中的混元一气,到出生后才是与外界交感,混沌剖开两仪行,轻清上扬为天,浊阴下降为地,才能够形成天心地轴。而这个过程需要7年,就像皮影里说的7年方才将他养大成人。也就是说在7岁以前只是幼儿,不是成人。
丹字可以参考李老师的《老子三清大法》,里面有老子十四诀,其中丹字是由九和真字组成,即丹要经过九转方能成就。“九真”为九个器官,各为一神所属,名为九宫真人。

经字由“糸”与“巠”组成,绞丝旁代表一种联系,“巠”按会意字解释代表用手捧着竹简。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因为只有通过读古人的书,才能“我化于古,古化于我”。

武字由“止”和“戈”字组成,因此学武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和平,如果你心中有不平的话,练武是为了让你消除心中的不平,或是去帮助别人消除不平。而不是让你去打抱不平,因为现在是法制社会。

学字是反过来的八字加上“字”字组成,因此我们学丹经武学的人为什么要练书法,因为只有你会写字了,你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八字,即命运。
“道妙玄化真物理,腿法身姿隐真形。”该联的道妙对物理,真物理又对隐真形,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当今为科学昌明的时代,何为物理?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这是西方对于物理的解释,其实也揭示了西方科学的本质。而对于古老的东方科学,其对于物理的解释又如何呢?。《周书•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这里的物理涉及到天地人,五常,生死。可见中国的物理已超越天地人单纯的自然规律,而是与生死即事物产生至消亡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了,这里要特别注意这里还有一个五常的内容。何为五常?五常其实出自儒家,即仁、义、礼、智、信的概称,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这些准则应该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吧,怎么又归类到物理学的范畴呢?其实这正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因为他们发现对于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单以眼、耳、鼻、舌、身去感知,还应该参合意。眼、耳、鼻、舌、身、意是人认识外界的六个门。眼可以见,耳可以听,鼻可以嗅,舌可以尝,身可以触觉,意可以想像思维。(百度)因此思维的是独立于五识之外的,但思维又能影响五识。思维之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心学。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作为儒门学派代表人物为王阳明,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对自然天道的准确认识,从而得出错误的见解。《王阳明四句教》有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为善去恶方能格物,格物方能致知,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在古代正是称为格致之学。故而太乙神剑门关亨九关老有言:“一切事物我本不知,偶然得知并与书本相合,是为真知。”然而如何偶然得知,是偶然非偶然焉?关老曾留下一“正心修身”之书作可参玄机。实际上王阳明推崇心学实际上是为程朱理学纠偏,其实不管是程朱还是王阳明本都出自儒家正统,只因天理与人欲之分而有差别,其实都走了偏门。不如复遵孔子的教导,就尊易学。因为就易来讲,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特性。具体解释如下——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故而真正的物理就是大易,就是心与宇宙的统一。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道理,反之违背这种规律的不是真正的物理,不是真正的科学。而当今之人对于唯心唯物之说涂费口舌,就如后世佛学性相二宗之行人于学理上互相冲突、攻伐,不相水火之事。然而从《楞伽经》来看,这些冲突、攻伐,都是莫须有的;因为佛说法度众生只在契机、契理、应病与药,各人的病不同,你吃你的药,我吃我的药,彼此并无妨碍,只要病好就行,而这“病好”即是契理。不契理就不真,诚如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云:“不幸所委之人,於人情物理,多不通晓,不足以仰副圣志。”还不如日人江本胜那样老老实实做科学研究是真为启迪人性认识自然之大贡献矣!
通过丹经武学小炼形的锻炼,让我们参悟科学,保健强身,进而参悟大道,这是古人留下丹经武学之用意。“腿法身姿隐真形”“正是这种颠仆冲刷的气流汹涌,示以挺拔之力,衍示武姿风采,掌握了动态的平衡。再经过提龙腿等式的锻炼,演出蟠龙卧虎,或虎步龙行,或腾挪闪展或蜿蜒流变,酝酿了金甲蟠龙掌等专修次第的行持基础,故有流水行云之风范。”“所谓七情六欲,而性不能见,乃指白虎猖狂,以金克木。《性命圭旨》云“性定龙归水,情忘虎隐山。”方为性命双修之境地。”(《真元宝笈》P178)提龙腿涌泉对会阴穴,涌泉为肾之井穴,欲发于志,肾主志故能止欲,欲止则性定。艮为山,山高峻清冷,令人心静、念止。情发于思,脾主思,而封藏之本在艮土即胃。至此炼形方为炼真形,而今离先师法祖之期望存在的差距,不禁令吾辈汗颜!
正如龙行大草谱文有云:“有人求道来真顶,洞门已被白云封。隔舍多少烟客到,回首循缠乘山路。数里流泉云雾飞,一气通真自去来,长天明月照江海…”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树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岂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横云跨虎运筋骨。跨虎飞身势腾空。”又是“横云”与“云横”。当年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可见其人天资聪慧,他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在他52岁的时候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并被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这首诗就是在他被贬南方的路上所做,诗的题目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里面的侄孙湘有传说指的是八仙中的韩湘子。《青琐高议》记载:韩湘子唐时人,姓韩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諫迎佛骨事,贬剌潮州,别家赴任,途经篮关,值大雪,马惫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验矣”!然志忠於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又据元朝人所著《韩湘子引渡升仙会》、《韩退之雪拥蓝关记》中记录了韩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韩湘子原是苍梧之野、宾龙峰西经皇老洞中,东华公、西城公(道教中的神仙)座前的白鹤,因经常听仙人们讲道而深有感悟,只因它是鸟类,不得登上仙班。后来,吕洞宾教其先转化为人类,脱去羽毛。韩湘子于是投胎于河南孟县韩家,出生后取名韩湘。他自幼丧父母,是叔祖父韩愈将其培养成长,希望他能攻读儒学。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韩愈的《徐州赠族侄》多少道出了与韩湘子的关系。“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这里可以知道当年韩愈屡受韩湘子点拨而仍执迷不悟,最后险些冻死在蓝关。蓝关是秦楚古道的一个地名,包涵有与函谷关齐名的武关,和盛产美玉的蓝田。出了蓝关,然后才能进商山。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韩愈在这首诗里百感交集而发出“家何在”的感慨。家在那里?韩愈可谓是一儒子,与当年的杜甫一样一生只在儒家境内。其曾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并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并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提起石鼓文,还要顺带再提提徐霞客,他的衡游日记不但详细地描述了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而且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韩愈还有一首诗描绘石鼓文:
“三华峰”是对人身的一种比喻,但在我们的国家的地理中也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就出自《徐霞客游记》:“余误从西坞南崖蹑坡而登。一里,逾岭脊而西,即见西北层冈之上,有佛宇重峙,余知即为妙高,而下有深峡间隔,路反折而西南,已觉其误。循之行一里,以为当截峡北渡,便可折而入寺。乃坠峡西北下,半里涉底,复攀峡西北上,以为寺在冈脊矣,而何以无路?又半里,及登脊,则犹然寺前环峡之冈,与寺尚隔一坑也。冈上有一塔,正与寺门对。复从其东北下坑,半里,由坑底再上北崖,则犹然前坞底缘峡处也。北上半里,冈头有茶庵当道,是为富民大路,庵侧有坊。沿峡端西循坡半人,半里,是为妙高寺。寺门东向,前临重峡,后倚三峰,所谓三华峰也,三尖高拥攒而成坞,寺当其中,高而不觉其亢,幽而不觉其阒,亦胜地也。正殿左右,俱有官舍,以当富民、武定之孔道故。”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崇祯年间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上面有幅对联刻在桥椽““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其中在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不但如此,徐霞客的写作态度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早年他曾经批评从前的地理书“多以承袭附会”;以后在《盘江考》一文中,又嘲笑有些人“不辨端末巨细,悍然秉笔”的轻率态度。对于要写的事物,总要经过实地观察、弄清始末端详。至于范围较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则调查得更加周密,并参阅前人论述,综合分析研究,反复推敲,悟出道理,然后落笔。后人评价他的文章有以下特点:1.文章思路清晰。 2.详略得当。 3.观察细致。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因此,不少文学界人士认为,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书,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继承和发展了自《水经注》以来的游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上段引自百度)当然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他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他年轻的时候,正是八股文盛行的时期。考试所作的文章必须得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规定的范围就不会被选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走上了死读经书,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紧紧地束缚住,学术风气死气沉沉。徐霞客也曾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试做官的道路,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这一抉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着与当时流行的社会风习的决裂,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而且还要承受一些守旧的人的讥笑和指责。徐霞客坚定地这样做了,他的家庭,特别是他的母亲有力地支持了他,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让儿子像篱笆中的鸡,车辕下马,被困着呢?” 因此徐霞客的成功跟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左右旋转通经脉,中越海底三华峰”李老师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大易太极拳》提到“拳家在长期的操拳行功中,体会其循经内脉之流注。再经过阴阳消长之逐日逐时,应化四季的操演中领会体察其变化。值丹田真元充实之际,复会有内脉如江河溢流而兴波的“一阳来潮”之感。丹家喻之为一阳升。”
又在《医宗慧照心传》中曰:“夫丹家之为,以卦为象,守四象在中黄,存真吐纳,抱一无为,智明达化,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补五漏结为真,复待一阳冲震,丹田一气得龙雷而动,沉下会阴海底,时太子射九重之威,力化真乾,太乙气化冲壬督,三流合出阴跷库。……此丹家之作为。”故而跨虎横云一式也可为丹医成就之捷途。“飞身跨虎、横云伏虎,坐胯勾脚,腿后侧的筋脉抻紧,内炼经气之畅达,外示筋肉之柔韧,提高了内外素质,增强了腿部的功能,摺叠转换的身法步态 ,气注涌泉。经气在两腿间形成桥拱如弓,弹性的运化牵引。气机往来穿梭,从左足沿腿至胯至右腿右膝右足掌形成潜流,自然在右足跟产生跷脉的反弹,沿跷弓返回随重心移于左腿,来回反复,形成了“横练”的鼓荡…”(《真元宝笈》)
跷脉指的是阴跷脉和阳跷脉,阴阳跷脉均足于跟中,分别行于下肢的阴侧和阳侧,向上交会于眼部。故而阴阳跷脉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主司肢节运动,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能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二是主管眼睑开合的功能,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目和主司眼睑开合的作用。这里要注意两个穴位,即申脉穴和照海穴。申脉乃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照海乃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张伯端《八脉经》言:““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壬、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此与医家不同,但与医家脉诀并存。” 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该穴对治疗失眠、咽喉肿痛、泌尿系统疾病等有极好的效果。申脉别称鬼路,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该穴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的作用,故对头痛、眩晕、癫痫等病有较好的效果。由上述两穴可知跨虎横云可通过开通上述两穴调理上述疾病。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也提到:“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大跨虎行功之时,以跷脉带动全身经脉,此正合于“下彻真如六合宫”之意也。
“三阴三阳共造化,真气流行正六经”中医对于六经运用的体现是六经辩证,这个六经辩证已不单纯是经络的概念,实际上已经结合了气化论的思想。《黄帝内经》里包含了中医学中最博大精深的学问——五运六气理论。"五运六气的总思想是天气决定地气,天地合气又决定人的健康和疾病特征的决定思想"。在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运之气的具体对应如下:
   五运六气之序 天之六气 历经节气 阴阳名称 五运之气
   第一步气 风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厥阴 风木
   第二步气 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少阴 君火
   第三步气 暑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少阳 相火
   第四步气 湿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太阴 湿土
   第五步气 燥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阳明 燥金
   第六步气 寒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太阳 寒水

这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亦有体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所谓开,当指释放与吸收。阖,有关闭、和合之意,应指储存能量。枢,指开合之间的一种变频与转换能力。总的来说,就是气机的收放开合,在表在里的不同分成三阴三阳共六种状态。
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裹展大趾阳刚化,外展小趾阴气生”按功法修习,内扣为三阳化力,外展为三阴聚气。实际上正是太极收放之理。又因身姿上下起伏,又对气机的运转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故曰“升降偏沉源一理”。“左右循经一般同”实为气机左进右出,右进左出之太乙流变之态。通过开启“足三阴三阳的气脉,完成了“阳极而阴,阴极而阳换的阴阳转换。通过两足交替的外展内扣,反复行功,既疏通了腿部的经络,活动了踝、膝、胯、腰等关节,内氧的潜流交会冲开阴海底至极的会阴穴,使虚浮的气机降下来”(《真元宝笈》P178),从而达到降血压,提神醒脑的作用。这也合于“虎为血光之神,为意。”的说法。因此小炼形是在炼形,同时也是炼意炼神炼性。从做人的道理来讲,正身既是养生,也是做人,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为什么?人在意诚身正的情况下,他虽然达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静”了;宁静以致远,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决策决定,协调用人,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你不要作任何决定——比如,要跟人家签协议,要投资或者不投资,去不去这个地方,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必会处世;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一、“飞身跨虎纵云横,三阴三阳展足踵”
精解:“飞身跨虎纵云横”“云横”-“横云”与苏轼《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会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因此需要飞身跳出三界外。
“三阴三阳展足踵”,三阴三阳合而为六爻,旧传易象有“巽股艮趾”之说。通过股趾间三阴三阳的变换实际上亦在参悟易理。
且看艮卦:
初六 艮其趾,无咎,利 永贞
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 艮其限,列其濥,厉熏心
六四 艮其身,无咎
六五 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 敦艮,吉

“趾”指脚趾之意
“腓”亦称“腓肠肌”,俗称“腿肚子”。
“限”指伸展至极限。
“身”指直到身体。
“辅”指面颊,头部。
“敦”有厚道,坚实之意。
刘熙载有“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之说。宋儒周敦颐亦曾言“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字可了”,《法华经》为佛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用莲华比喻佛所说教法的清静微妙,故名,其主旨在说明释迦说法的惟一目的,是使众生都得到和佛一样的智慧,即人人皆能成佛,并说明唯有《法华经》才是“一乘”法,其他教法只是引导众生接受“一乘”法的方便而已。《周易》的《艮》卦,以“止”为主旨,有静修之意,所以周敦颐认为此卦义理,可涵盖、凌驾《法华经》。他在《通书•蒙艮第四十》所说的:“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也。其道也深乎!”也是主静之论。“主静”的修养功夫论,是宋儒重《艮》卦的基本思路之一,这也缘于“主静”修养功夫论与宋儒所重视的另一儒家经典《大学》的关联。《大学》开篇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佛家的禅定中,也有“艮”的基本特征:止、观、静。对此加以充分解释的是明代智旭,他巧用天台宗“六即”阐述六爻之位辞,以《首楞严》三昧比附《艮卦》之象。他的《洗心禅》认为,佛家的“三止”,是“止”见思之惑、尘沙之惑、无明之惑,止惑而得空明“一心”,而且,“《易传》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义极于此。”由此可见,佛家在对止、观、静的阐说上,也最终止于空明心境的显示。可与后边“上达金峰摩真顶,下徹真如六合功”谱文相参。
“法无高下,是法平等。由此惭悟本来,渐识道妙,以期与道合真之大成。炼形之术虽属小乘,可按延习武法来讲,大乘高渺玄深,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全善自我,色象完真,也是诸般艺业,诸宗诸派的根本真意。”
深受启发:
*身体元气内敛就不会出汗了
这个要先排掉体内的阴气
需要多读书多悟
*修心有时比练功更重要
老师的书有力量的
性功比命功要先行一步
*不少东西日本人研究得比国内透彻
中国人缺少他们那种认真的精神
祖宗的文化很多都丢失了.
*神意上不去就化不了气
也升华不了精神
修真不单纯是练功那么简单
我现在有真实体会了
老师的书很多都是古文写的
需要相当的阅读能力
大老粗是很难修成的。
*就是精细
精细不了就真不了
*所以在保证日常练功的同时也必须培养书卷气
这个有了就觉得心量很大
就能感觉到元气的雄浑
也就是似乎感觉到宇宙那种弥漫无际的真元之气太乙之风的海涛真音
所以必须有宏大的心量
才能有非凡的精进
这个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学习和参悟
*需要一辈子专心去学
而不是业余去学
就像你说的那种随时翻书看看才行吧
*当然老师的著作应该最主要去读,多读反复读
除此之外中国的古籍和道书
凡是和修真有关的
也都要广泛涉猎
主要是培养自己的神意
神意到功夫才能得阴阳才能化和
五行纯元气才能神明
五行纯则仁义礼智信五性真
五性真则神意纯净而生神明灵慧
不知西方哪位哲人说过: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有不少白领盼着放长假,以便到郊外好好旅游一番,但这样的机会是奢侈而又缺乏的。于是不少白领选择了健身房的运动,但换来的除了一身的臭汗,过后却是更加的疲惫。这时,我想到了我们的玉环桩,想到了李兆生老师写的“天行健,寿而康”的条幅。玉环之法正是效法于天地之态,如环无端,有规如循,进退有持,升降有常。正所谓“玉环有法应天地,金鼎无为造乾坤”是也。因此在练玉环桩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同样也出了很多汗,但过后气机不喘,心跳平和,身心都感到舒泰,有时还有洋洋得意之感,那真是比做神仙还要逍遥啊,只叹诸君不识啊!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里说的是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而折损寿命,而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因此可以这么说练玉环桩可以得到太阳的关照。那么空气呢?在我们中医里,气主要分两种,一种为先天的,即我们常说的元气;一种为后天的,即宗气,宗气是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就是说通过我们的口鼻呼吸的空气与所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相化合而成的。先天的元气往往是与生俱来的,跟个人的禀赋有关,并随着年老而不断的消耗,但先天的元气靠后天的宗气所温养补充可避免耗散过快。那么玉环桩恰恰正是运化水谷之气和利用呼吸升清降浊的最好方法。再说说水,中医里对身体里水的论述有很多,现在养生节目里不是有还阳水这么个说法么?就是把水放在密封保温的杯子里过夜,因为密封,水蒸气排不出去,经过一晚,改变了水分子的结构,称为还阳水,它与正常的白开水的水分子结构是不一样的,对人身体很有好处,但现在没经过科学研究证实,所以功效怎么样我无法下结论。但我想起玉环桩里有一式叫水撞金轮,就是让肾水冲腾,在肺脏运化后再沉入丹田,通过反复的提炼化合,人的肾水便会提纯到一种特定的程度,并形成一种人生命的精华。《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中还有这么一个论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也就是说水到了人身体里与水谷精微混合后主要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清稀的成为津,一种是浓稠的成为液。形成这两种状态的水的过程就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体液循环,因此这个过程的正常与否和人的健康实在太重要了。再从这篇文章往下看“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原来很多人都会得的风湿性关节炎和前列腺增生都跟寒湿对水液代谢的障碍有关啊。通过练玉环桩,可以升清降浊,让体液循环保持良好的畅通状态,那么很多跟体液代谢有关的疾病就不会产生了。实际上人大部分的疾病通过这种保健也可以预防了,不是说女人是水做的吗,其实不止是女人,男人也一样。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是由70%的水和30%的其它物质构成的,只不过女性有月经,而中医理论讲血是人体水谷精微所化,因此女人更需要补水。因此白领女性朋友有福了,通过练玉环桩可以使她们的皮肤变得水嫩光洁。因为中医里有一种叫“开鬼门、洁净府”治疗方法,这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其实据我观察它对治疗女性的黑眼圈也很有效,因为黑色为肾的主色,而眼部的肌肉跟脾有关,“开鬼门”即是发汗的意思。“净府”是指膀胱,“洁净府”即是利小便的意思。 常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使停留于体内的水分,随汗排出,或从小便排出,人体的毒素也就跟着排出,人就会荣光焕发。因此白领女性通过练玉环桩就可以少去美容店,少花钱又可以避免上当受骗,还可以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因为气血好了,嘴唇美艳不用上太多口红了,白骨精们再也不用画皮了。大医家杨上善所著的《太素》中将“开鬼门”注为“五神通之者也”,“洁净府”注为“心之不浊乱”,附和者极少,因而也乏有人从中深入探讨注解。其实现在日本有个江本胜博士,他经过八年的研究,不断的实验,证明了水是我们心念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念、情绪、言语、祈祷的音声都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晶。这正是“万法唯心造”的科学证据,结合了唯物与唯心的思想。西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的现象,皆是人们的错觉”;“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种东西,实际上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的地方。”善心、善行是身体健康与世界和平的基本要素。当我们以尊敬的心,感恩的心,欢喜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面的组成都是美好的。如果以瞋恚的心面对外面所有物质世界,它会变得很丑陋。这个道理正是佛经上所讲的“境随心转”。我不禁想起我们练玉环桩的时候不是讲究以心行气,务令顺遂吗?在练玉环桩的时候感受宇宙自然和我为一体,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我之作为合于宇宙自然。不正是“玉环有法应天地,金鼎无为造乾坤”的写照吗?如果真能达到那个境界,不要说自己的每一句话,即使是呼吸中吐出的空气也是清新的,因为你身体里的水分子已经改变了嘛,这不正合于佛经里所说的口吐莲花之比喻么?成佛是成为什么,佛者,无我也。因为我已与宇宙自然相合,故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故也,故谓之得菩提心。
白领人群,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大家总是以一种羡慕和向往的心态去看待。但作为一名医生,在和我交往的很多白领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常人所想象的那么风光,其实他们中有很多人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就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每天为了赶拥挤的地铁,早上六点钟就被闹钟惊醒,张开惺忪的睡眼,匆匆忙忙洗漱,然后飞奔出家门,有时早餐也没得吃。上了班,面对着闪烁的电脑,和老板不断分派的任务,无论是精神还是肩膀脖子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这还不算,因为办公室里的空调像妖兽一样,正丝丝地吐着寒气,但他在大汗中还在茫然不知,悠然自得的损耗着自身的阳气,让风邪自由地进入他的体内。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了,该吃午餐了吧。送快餐的到了,但手头的活还没忙完,于是继续干,当肚子实在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拿起快餐盒饭送到口里的已经是冰冷的饭菜了。于是肠胃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被冰刀割过一般,但他仍无所觉。中午的太阳本来是最旺盛的时候,正是养神的好时候,而此时的白领们却窝在办公楼里继续面对着闪烁的电脑屏幕奋战着,不断地消耗着直到下午。终于到了下班时间了,为了赶早回家,面对着的是汹涌的人群,不断地在挤压、碰撞中煎熬。。。终于熬到家了,就像一条死狗一样躺在床上吧。嘀嘀嘀~手机铃声响起了,原来是朋友来电了,哥们,干啥呢,明天是周末,出来玩玩吧。碍于情面,不得不爬起身来。于是夜店里,烟雾缭绕,一群男女在弥漫着酒精和喧嚣的音乐的空气中狂舞着,尽情地把仅存的那点阳气挥霍着。。。直到通地一声,他终于倒在了自己的床上,这一觉不知会睡到明天什么时候。。。也许这只是白领中的某些人,即被网友们所戏称的白骨精的生活吧,但据我所知这样的人在所谓的白领中不是少数。我听说我的很多白领朋友信佛,也许是一种精神慰藉吧,我没学过佛经所以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种佛叫做无量寿佛,他代表的是无量的光明和无量的寿命,这在六道里的众生都向往拥有的。光明在佛经里好像也代表了智慧。也许这是那么多人祈求拥有智慧和长寿的原因吧。查查字典看看健康二字的解释,“健”就是身体好的意思,“康”则是指心理达到一种安然平和的状态。可见身体和心灵都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状态,才是健康。我曾经问过朋友,那种以健康为代价的生活厌倦吗,他点头承认,但他说那能怎么办呢。不这样怎么去赚钱啊,现在高物价,高房价,你不去打拼能行吗?是啊,但套用电影《无间道》里的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很快的,他的身体开始让他还债,身体渐渐消瘦下去,直到有一天当医生拿出肝癌的判决书的时候,他才彻底醒悟了,但一切还能重来吗?
无题
喜纳福联贴框上,
密藏万字印心中。
法船满载显神妙,
元宝凸撑化焰红。
法度有缘传道妙,
境觉无始见真功。
图含瑞霭双飞翼,
信有灵犀一点通。
很振奋人心的一首歌,2011丹经武学师资培训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历代先真法祖们对我们心灵的启迪还在延续,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一定要接过先辈们的火炬,义无反顾地前行。巅峰就在眼前,鼓起劲,咬紧牙,无限风光在险峰!

小杨 wrote:偶然的香甜是宗风真正的种子,最后的结果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既然已经尝到了宗风的真实滋味,最后的结晶就会是必然的结果。
修为是妙会于心,自己观察自己的状态,心中有数——合于书本就行。


再发一首曲子
其实我觉得芷竹君的经历不失为宗风刻刻念师尊的作为,在修真的历史和故事中,因为一点小的差错,一个不经意的误判,一瞬间的犹豫,甚至一个小小的瞌睡和一时的走神,都有可能错失千载难逢的机遇,甚至在自己的修真之路上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这样的例子我想对于一些老徒弟老学员来说可能都有刻骨铭心的教训。因此修真无小事,我觉得“宗风刻刻念师尊”也是一种修为,亦是每个宗风学子必备的认识。若真因此而被世俗所讥的话,我想正是不笑不以为道之故吧!
这几天在中心过冬至,经历了很振奋人心的事情。但中间也有一些来自感情方面的烦扰。女朋友的电话因为没有按时回复,在多次之后终于爆发了。还告诉我一个让我惊诧的消息,我的一个既算是学生也算是我领入门的小学弟和他女朋友又闹着要分手了,据我所知他一直想让他女朋友跟他一样学习传统文化,但最终还是没把握好分寸。正烦恼间,我走进6号房,看见项老师正在在拓“福”字。项老师抬头说道,你来啦。然后对我说你也来学习一下做拓片吧,也许将来可能也要轮到你来做呢。做拓片之前首先要熟悉要拓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每个部分都按压到,才不会有缺漏的字出现,拓的时候要先从大的方面入手,返回来再去勾勒细节。然后是要掌握沾墨的量,过少当然不行,但过多了会把纸渗透,拓片墨迹会不均匀 ,甚至渗漏到字口留白的地方,这样会破坏了拓片。还有在拓的过程要很仔细,要用 拓包重复而又均匀地用力,一点一点的把墨迹打上去,特别是在拓细小的轮廓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会在拓空的地方留下墨点。还有其他的很多细节…看了之后才知道 拓片不是像印刷书本那样简单,真的是要很用心来做的。就像我们在向人推广丹经武学的时候 ,必须先要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并且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而不是想当然的去考虑问题。深入的展开要等待时间,应先从大方向入手,再由浅入深的引导。在给予其利益的过程中,不是说我给了就行了,要看对方能不能接受,接受得多少,给多给少都不行,都不是负责任的表现。然后在劝说交流抒发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像做拓片一样要柔和稳重而又不失力度,恰到好处,所谓不紧不松才是功,这样我们的满腔热忱的努力才不至于留下缺憾。
沉甸甸的柿子,看得眼馋吧!
清风拂面爽,
干枝映柿红。
尊师神相感,
祭祖愿已偿。
远俗道骨立,
存志宗风扬。
萧萧荒叶落,
赫赫顶光悬。
梦松 wrote:前天检查时,知道得了高血压,请问练什么功好。我很想练功,我深信练功会结识一帮中正的朋友,见到真人。我要问的是练什么功,怎样去学习,怎样联系你们。

建议您先从小炼形入手,在保证一套动作练完的基础上,从中可以选出您练之后觉得最神清气爽的一式或几式专修,我想对您的身体改善会有帮助。根据我的体会,前三式您可以多练。比如练金风抖肘,练肺经,肺朝百脉,使血液循环畅通,心脏的负荷可以减轻;另外肺主肃降,可以缓解紧张的脑血管。另外跨虎横云您可以从小跨虎开始练,慢慢加数量,老师的书里写的,虎为血光之神,为意。跨虎横云既疏通了腿部的经络,活动了踝、膝、胯、腰等关节,内气的潜流交会冲开海底至极的会阴穴,可以使虚浮的气机降下来。这正好解决了某些高血压头重脚轻的症状。摇身掌则是通过拍打身上重要关窍,达到疏通气血的作用。特别是心包经的膻中穴和胆经的风市穴可以多拍,按照中医理论: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主指心神)。十一脏皆取于胆。而心胆为子午相冲,故而取心胆二经为主的关窍进行拍打可以起到佐正乾坤,调和阴阳的作用。
bearblade wrote:
观江雪 wrote:最近练了一段时间金锋抖肘,产生了一个想法:金锋抖肘虽然名称中带一个金字,但我想其功效可不是只练肺经,只不过功谱中有讲以大指为先所以在练习中要意守大指,“肺为先”。等到练到一定程度手太阴肺经循环起来后,自然后带动其余经脉的循行。

观江雪 wrote:我们门内好像讲“金气”多些,其余似乎谈的少些。

按我的理解,肺主百脉,先锻炼肺经,这个入手处是经挑细选的。

请大家指正。


因为是肺朝百脉,所以肺经通了其他的脉道就好通了。
我觉得这首禅诗不是这样理解的,应该跟性命双修有关,练性功和练命功是相辅相成的,只练功不积功德,或只讲行善不练功都不能达到比较高的层次。
有朋友问如何查询本地与北京时之间的时差,可以用这个万年历软件,在右下角有个地域选项,选好你所在的省区地市,然后看日中时间是多少,拿来减去12就是该地与北京时的时差。
“神剑飞处金风响”,在回忆关老的文章里我们稍稍领略了神剑的超凡,炼神剑亦是以金气为用。“九脉合真而后,乙庚化金,太乙呈真,神、慧、飞三剑通真,神传密持,秉呈真律,乃见金气朝元,至冲霄而慧特。专修而后,乙庚化金,造做太乙袖金圏,阴阳同体环,以乘人天之修为。”(《修真密笈诠编》•天龙神剑的又一脉络)李老师在武当山班上曾宣讲过神慧飞三剑的修持,其中有提到雪山密的修持,这便涉及到密宗里的不动明王。不动明王名称中的“不动”,是指慈悲心不变,无物可以改变撼动,“明”则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对能操控世间万物、现象的人的尊称。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 降魔时示现的忿怒身,也是诸佛意的化身。 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 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在五方佛示现的五大明王中,不动明王居首位。 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 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 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 不动明王周身的形象通常为右手持智慧剑,左手拿金刚索,右眼仰视,左眼俯视,周身火焰。一般都以愤怒的形象示人,表示驱魔斩鬼无往不前。而不动明王有两臂、四臂、六臂多个形象,但大多以两臂形象示人。修习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 施一切欲求如愿,顺利修成佛果之道。 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显现,就如同父母对其顽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调教,其动机是“慈爱”而非毁灭,因此可以说比祥和寂静之示现,更具慈悲力。右手持的剑,非一般的刀剑,乃是智慧之剑,能断烦恼之根,左手所提绢索,是用来捆绑一切恶魔,而最大的恶魔,是我执魔也,所以其内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恶魔,而是以智慧力为武器,来降伏自己内在的“魔”。而魔之真实意思应为“磨”,并非一般人口中的魔。“魔”之所以为“磨”,完全是因为执着这个“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碍、痛苦是来自于内在的障碍与执着,只要降伏了内心,则外在的一切将得到净化。(此段为网上摘抄)李老师曾东渡日本成田山考证东密的沿流,并带回不动明王法象与般若神锋真形,即雪山摩火剑修为之法俱。故而其后在武当山有雪山密宗之“摩火剑”和“十万横磨”之传授。在《武当修真密笈诠编》中提到:“古人将摩火剑当作一种开发智能、斩断烦恼、印证般若之力量象征。”…“金刚者,金气育化与天罡所会。冲合天心,人身震动以示金气为用,故有神真之力,藏真演道,刚柔两体。柔者乃先天一气所感,晃金绳也矣。刚者与天地通灵,与道合真,袖金圏也,又名金刚琢。金刚琢乃道祖超然物外之灵气,是先天真水而耀日光,发生金气而呈形者。故通达真慧,乃见金刚。”又说“金刚法脉,神力烕勇。在道者,为金丹至用。在释者,金刚呈形。”由此看来密宗的修持原理亦与炼元神金丹无二矣。
不知不觉跑题了,再回到图文的赏析,看到钟馗酣睡的神情,再联想起“清平”二字,不禁有所感悟。李老师在班上曾讲过,人不但要在醒着的时候能管住自己,在睡着的时候也必须要管得住自己。很多人平时白天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往往在睡着的时候就散乱了,导致最后功亏一篑,这些教训是很多的,所以李老师开班的时候也传授了睡功。
在《武当修真密笈》诠编中我看到关老写的“正心修身”四个字,犹如魁星戏斗的形象一般,是那么地富有神采,旁边还有《搜神记》中的录记:天有五气,万物化成,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五气尽纯圣德备也。我在临龙真草字•少林玉环桩谱文中发觉里面的“驚”字也很有魁星戏斗的味道。参照第一幅钟馗图的诗句:金锋未现大道真,气冲勺斗示精神。大喝一声山川颤,不使宇宙生邪痕。”这句和少林玉环桩谱文“魁星戏斗藏真势,双掌直劈斩雄浑,大吼一声追踪到,神光洒处双闭门”中的意境似乎有些相合。
讲到流感,不能不提到肺,因为肺主表,人感疫气,肺先受邪。肺又属金,它的功能与宇宙中的金气相交感,医家张介宾曾说,“宇宙间凡气化之物,不得金气,无以坚强”,金气“坚而不毁,历久不散”。所以肺坏了不出血,因为它不受人体气血的运化,而直接接受真气的温养所致。肺又主平衡,即肺脏可以直接调节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阴阳交注循环的平衡。所以小炼形第一式首开手太阴肺经,目的是打通肺经从而使体内的腑脏得到真气的温养,达到五脏坚实人长寿的目的。《灵宝毕法》中也提到:是以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故而炼气以炼金气为要,详见李老师《砚铭与金气大周天》一文。
在赠友人山本政则先生题画相对的另一页,我又发现了另一幅钟馗画,跟前作不一样的是,这个钟馗是伏在案边酣然而睡的形态,在这幅画作中钟馗一改往常的威猛凛然形象,而是多了几分天真和憨态。在右上题的诗是:昨夜梦魂起酣声,进士沉睡似酊酩;神剑飞处金风响,大千何故不清平?这里说的进士指的就是钟馗,因为他的前身正是进士及第,故而以进士代称之。这幅图又让我联想起许多,作为为人间斩妖除魔的守护神,钟馗的担子可不轻,而且作为判官,还有一大堆的公文要办理,钟馗还不得累坏了。但既使是在酣睡的同时,他还得默运元神放出飞剑去斩妖除怪。“大千何故不清平”这是圣人的感慨,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记起一位师兄说过非典那年,处在百忙之中的李老师放下待写的书稿,坐在“四海春风”的书作下,默运元神……
前几天正好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而近段时间又传出H1N1流感病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回顾近些年来,人类的灾难是越来越频发,或许人们在痛定思痛的同时也该认真反省一下自我呢?
在修行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和磨难,多少人因此而堕入迷途不能自拔。故而老师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地著书立作,为的就是能广度有缘,从而使天下苍生能够破迷得悟,离苦得乐。“日隐江湖留故土,夜执灯火拭图文。烟尘已随颜容尽,笔墨久著虎龙吟。”在这幅画的右侧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正是李老师多年笔墨耕耘的写照。而“禅钟日日警示响,几人听罢自心惊?”或许当我们看到这幅钟馗画像的时候,能够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从而在修真之路上更加勇猛精进地前行。
再回到老师的画作上,钟馗虽以斩妖除魔的捉鬼师形象示人,但突出的却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的判官形象。在全国仅存的几座专祀钟馗的庙宇之一傩庙前的戏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是《老爷升堂》,这里的钟馗有另外一个尊称,名为判官老爷。因为鬼是藏在暗处的,故而能捉鬼的钟馗也就具备有明察秋毫的能力。在武当山的上的一节皮影欣赏课中,老师反复放 “头戴乌纱一顶,身穿红袍一领,坐在路旁一瞧,过去行人一等一等”的真曲县县官在被衙役使诈摔下地后说了“威呀,威呀”的那段皮影(参见《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四》)。其中的“威呀是什么呢?是说你好历害呀,你好大的胆子。你敢对不起耍我,其实老爷我心里明白着呢。”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里历来提倡不做暗室亏心之事,因为离地三尺有神明,故而有《太上感应篇》以传世。老师的这幅钟馗画左侧的题记是“清宇”,能使宇宙天地为之一清的莫过于雷霆了。“雷声又代表良知正念:“那沉雷护闪,乒乒乓乓,一似那地裂山崩之势,唬得那满城人,户户焚香,家家化纸。孙行者高呼: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那雷越发振响起来。(西游记•车迟国猴王显法)雷声又是一种震撼天地、刚直正义、挥斥邪恶的力量。”(《翰墨缘》•漫话雷声)而李老师在此下题的诗句不也正是雷声的描绘吗,我不禁深思道。
李老师在《修为自我之点滴》中提到:“每个人除了修为自身的行功而外,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培养气质,每个人应强调阅读功课,写好笔记,或者对着镜子自我演讲一会,看其自我的神态意识,能否表现真实的自我。如何培养自我的精神面貌,是否有着修为的宗风,以及庄严宝象。内在的修为,反应在外面的自我。修为是一个统一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的过程。”(《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宗风继承者,李老师留有《法镜垂仁篇》以警世。
从古至今画钟馗的画家举不胜数,但能把钟馗画得传神的画家并不多,试目今人所画之钟馗,要么只突出其凶悍之气而失之于野;要么书生气太过,欠缺“鬼魅皆惊”的威武神气。而根据钟馗的传说其形象应具有两重性:他既有勇猛、刚正的武夫气质,也有儒雅、庄重的传统文人品格。 这点在李老师的笔下把握地十分到位。看着李老师的这幅钟馗画象,忽觉有一股清气从鼻尖向上涌动的感觉,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在武当山班上一次李老师在与学员的互动交流的时候,看到有位学员的眼镜一髙一低,便提示他因为人的心有偏颇,所以脸的两边不对称,回去后必须要好好调心。那时我一摸自己的鼻梁,发现我的眼镜也是戴歪的,不禁心头一震,仿佛那话也是对我说的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警醒着我。但仍不时有昏沉的时侯,不自觉就有做出违背法度的事来,过后却又懊恼不已。今天看到这幅钟馗画像,似乎让我悟到了许多……
整幅画作给人的感觉是观后顿觉精神一振,不禁为画中的钟馗形象的传神拍案叫好。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用状元官职殡葬。后有传说唐明皇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后,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丑无比,头戴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自称是终南山落第进士,因科举不中,撞死于阶前。他对唐明皇说:“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唐明惊醒后得病。病愈后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吴道子挥笔而就,原来吴道子也做了个同样的梦,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从此钟馗的形象便深入民心,成了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敬仰的神祇。《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钟馗神像和历日表。“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轴,屏祛邪厉,继神像以无邪。”可见在岁末赠送钟馗像以驱邪保平安是唐代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民间悬挂钟馗图,原来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却是在端午节画钟馗,或赠人、或自挂。这种改变源于乾隆22年,据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将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此后逐年相沿成俗。
近日翻阅《翰墨缘》,偶然看到老师一幅赠日本友人山本政则先生的题画,画面上画的是一位身穿大红袍,头戴乌纱帽的官人,那人清奇的容貌和威武的姿势一下把我吸引住了,再看看左右两侧的诗句似乎很熟,于是遍翻老师的书作,终于在《真元宝笈》的第15页找到了画中内容的介绍,原来图上画的是道教的捉鬼大神钟馗,只见画中钟馗身着大红罗袍,头戴乌纱帽,两侧帽翅向上竖起,身形左侧并略前倾,须发怒张,两道剑眉紧锁竖立,目光凛冽逼人;左手按剑,右手虽被袖子挡着,却看得出正紧握剑柄,势如随时拔剑而出,画中虽看不到宝剑的神采却能让人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剑气,一派威风凛立,万夫不敌之态,又有欲动于静之瞬,闻魅而擒之势。人物形态的刻画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却又含蓄内敛,整幅画充满了气势恢宏、威震八方的张力。画的右侧诗曰:风雨生涯事艰辛,激浪潮涌余元真。日隐江湖留故土,夜执灯火拭图文。烟尘已随颜容尽,笔墨久著虎龙吟。惊梦初闻金鼓响,双锋笔下书旧痕。当年旧约已曾经,故园尘烟隐春风。直为亲恭不忍言,所居客隅也秋声。左侧诗曰:金锋未现大道真,气冲勺斗示精神。大喝一声山川颤,不使宇宙生邪痕。诗行右上题二篆体大字:清宇
文真兄过誉了,其实看了文真兄的书作,我是心向往之,我才是应该向您学习。
【摘要】:写字首先要有字形,然后是如何掌握形成字形的书写。…若是从日常实用的基点出发,只能以楷体的快写法,向行楷过渡,就是说以行为楷,或者说是以行书的运笔做楷字的书写。这样来提高速度,则是在实用中提高书写的效率。
【注】:练拳首先要有拳架,而要形成好的拳架必须要有好的桩功作为基础。我们武当功夫当年是以大字桩入手,从而进入内功拳法的修为,大字桩为静桩,最初通过桩功的抻筋拔骨,以求形以自正的目的。而今祖师悲悯后学,开玉环桩行桩以度人,一样可以达到大字桩一样的效果。反之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书法当从楷书开始学练为好,因为楷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故而也称为“真书”,但严格的说现在的真书特指唐楷,是唐代确立了楷书“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严格标准。练楷书的确可以使字形达到端庄严谨的形态,但因为我们有不少人已经错过学书法的童年时代,故而再想按照古人的标准去练恐怕已经很困难了。而三丰祖师的龙行大草则可作为现今的初学之用,从其中的运笔中把握字的气血脉络,从而迅速掌握字的间架和结构。
【摘要】:写字是首要的基础。从写字开始则不同程度地向书法靠近。
【注】:从幼儿时的信手涂鸦到形成规矩结体成字,进而渐渐地形成个人的风貌,这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不正如宇宙从最初的混沌慢慢分化,最终产生丰富多彩的世界吗?
【摘要】:几千年来,人类使用的文字已经形成定律,任何人都在墨守成规。…笔墨当随时代,文字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面貌。
【注】:书作一方面要遵守定律,因为字乃“天垂之象”,脱离了文字所代表的内涵去改造文字是没有生命力,这忽视了文字是信息载体的特点。不同的时代文字出现各种不同的面貌则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具有的思想状态不同,故而在对信息的描述上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譬如现今的简化字多从古代的草书中吸取而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仍保留了文字的内涵。李老师曾解说过草书蚕字的两种写法,一种写为“天虫”,即作丝自缚的蚕通过团炼自我,最终破茧而出羽化飞升。另一种写作“夭虫”,讲的是有一些蚕虽能作丝自缚,却只知道沉湎其中,没有破茧的冲动,最终落得随蚕茧一起投入沸水中烫死的结局。因为它过早地夭亡了,故而它无法体会羽化飞升后生命的精彩。这个生动的解释,体现了文字中蕰含的般若。
【摘要】:书法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文字则是静止的语言。
【注】:文字始于古人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系辞》)相传古圣仓颉,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字,从此人类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丰富了。先有语言,然后有文字的道理,陈沣《东塾读书字》中谈的很简明:“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向乎意而宣乎者也。声不能传欲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文字便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产生的符号。正因为文字是静止的,因此不易失真,人类的文明才得以流传。这也是诸技艺皆有谱文传真的因由。
也许大家看了文真兄的回忆文章都为李老师在生活中的传法而唏嘘不已。然而功夫为什么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练,我想关键就在于是用心去求,所谓全凭心意练功夫。当年有位师兄原本功夫练得不怎么样,后来在培训中心做了一段时间的杂活,当我再见到他时觉得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我问他在那里你是不是每天很勤地练功,他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中心的事。我一直很疑惑,后来当听到另一位师兄说起他的事,说他在中心里擦地板是用身子贴着地板摖,这是在练金龙托骨,洗碗时两个手擦碗是在练混元球,这才恍然大悟。记得李老师曾经在武当山的班上引用毛主席的话:“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当时也只是听听而已,这么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李老师要求大家为什么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我在工作也有这样的体会,当年我在针灸研究所学习的时候,条件很简陋,针具还要自己动手修,修完了要自己插针,再拿去自己消毒。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挺认真,但因为每天都是重复的工具,不免有些心不在焉起来,插的针也些不整齐,甚至该插1.5寸针的地方插上了2寸针。我的导师批评我时我还反驳说这种小事为什么不让护士来做。这时我的导师严肃地说:“要学针灸,修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看士兵在上战场之前做什么,是在擦亮他们的枪,因为在战场上武器就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搞针灸的也一样,针就像我们的武器一样是要用心去呵护的。”说完他拿起一枚针指给我看,“你看这枚针起倒钩了,要是针扎在病人身上会很不舒服,有可能影响经气的传导。”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连修针这样的小事导师还要我亲历亲为。依稀记得李老师在武当山的班上曾对大家说过一句话,你们都是社会上的稀有人才…你们回去以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什么时候把自己的事业做成了,你们也就成了。很惭愧直到今天我做事情还是有些糊涂不麻利,前段时间到一位师兄家做客,他家的凳子四个脚都是松动的,我猜大概是为了炼神用的。给我坐了以后很快就要散架了,师兄看不过丢给我一根绳子让我绑,我拿着绳子捣弄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头绪,师兄摇摇头:“你这样不行的!”现在想起来真是振聋发聩。要知道当年李老师是得班门神传的(曾经金针校本草,兼修大斧入班门),因此我们这些徒子法孙应该要学会把活做得精细,做到神思敏捷,才艺过人才能把这么多传统文化中惊绝的功夫练成。记得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把平凡的普通做到极致就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灵魂是情感。”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把自己的活儿做到极致就是功夫,功夫的灵魂是情感。但参悟的关键在于,你干的是什么活,是为祖师为往圣继绝学的活,还是为满足自己营生享乐的活;你的情感是什么,是道情还是俗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一往情深,还是贪恋风花雪夜的痴情。我辈若以修真证果为宏愿,当谨审思之!
一日梦中有感,方悟此玄机。梦中偶遇一贤兄,此君口称孤家,一派帝王之气。但现实中该君至今未娶,且立志一生不娶。两袖清风,清贫如洗,却能避开尘扰专事修真,得大法缘,功夫非我辈可测。究其因缘,想是荣华富贵都享尽,烟柳花色已成空,方可至此境界。纵观我辈同修,有人能有幸得机缘避居洞天,远离人事尘俗,本当一事修真,早归圣域,却又尘心不休,痴痴倦倦,要么任岁月流逝,功夫停滞不前,要么返凡尘,顺人事飘零,终无安住。可叹,可叹啊!只能归结为一句福缘不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
同感,《翰墨缘》中确是内涵玄机,修习丹经武学的同修们除了在功法上下功夫外,一定要好好钻研老师的书,特别是这本翰墨缘。当年大字桩为缘法桩,能练之方可与武当有缘。武当是文武同宗,能从此书中得取真意,方可迈入门庭,得祖师之神传!
气出自文章,神发于诗词
想想当初在武当山,李老师让大家写五千字以上的体会文章,其深意在于此。我们炼丹经武学首要的不就是炼神,气二字吗?
“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否老师的每本著作,都能有同道好友象这样认真的去给予注释和解读?贤兄所言之真切,愿各位同修共勉之!

就练玉环桩吧
看看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松鹤 » 文章发表人是 松鹤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