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longfeel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longfeel » 文章发表人是 longfeel
发表人 内容
真爱是一种能量!
好诗啊,有理有法!
生生者不息。
相知者有分,福分,缘分,情分

无福分难以继圣贤之绝学。无缘分难以交流,无情分话不投机。
今天跟义兄见面畅谈易经,奇门遁甲以及风水诸学,真是不亦快哉,兄惠赠佳作及以及古本金函玉境全图。谈及梅花易数,妙算如神,举以实例,不才佩服不已,如李兄者其深得易之体用乎?留此存证。
《记与义兄之聚》

梦里知己寻已遍,
时来终能续前缘。
纵论天机谈契阔,
笑语地理有奇篇。
袖手卷尽内外事,
在尘不染便是仙。
奇逸人中龙为君,
飞扬四海跃在天。
义兄惠赠之诗



其一玄门
一生二兮二生三,
三生万物是玄关。
玄之又玄何来难,
心在身外易中天。
其二菩提
前世种下菩提树,
今生树下悟菩提。
明朝证得菩提果,
方知佛来亦佛离。(过去,现在,未来俱入一念之中,俱入一诗之中,读来令人流泪,前因问来亦如何,无情岁月已蹉跎。但愿一颗菩提种,能于业海放奇葩!)
我难以理解净空怎么会迷惑那么多人,可叹!!!
本无善,本无恶,执着善恶为的何?自心若是清净地,则无可无不可。
难得!!
这个还得靠缘分,道门有句话,神仙还得神仙做,岂有凡人能做仙!我记得自己幼时最爱封神榜,大二时非常奇怪地迷上了佛道二家,特别是跟金刚经特别投缘!也许冥冥中自有注定!
读悟真篇最感慨的一句话就是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人生啊人生,一失人身万劫难,唯有珍惜再珍惜!一生有味是清欢!
您说道大乘佛法中男女不平等问题,无人相,更无男女相!
:“有一种信,是偏向于建立信仰,我的经验,这不适合我,因为我心中的疑没有一个解释和去路,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无疑不成信,真疑若起,真信必立!只执着于一边的迷信亦不过是心意识的幻象!
呵呵,非常有深度的交流,谢谢拿出来分享,随喜法缘!
圣贤之书藏有圣贤之灵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需要敏感的心灵才能察觉到,文字般若,以心印心。
(转帖者言:诚心在我,笑骂由人)

二楞子。
   南老师称自己为“二楞子”。
  “二楞子”者,是他在生活上、时代变迁上,所面临的最为艰苦时节,所写的二本书:
  《楞严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
  所以他称自己为:
  “二楞子”│圣者之子、法王子也。此所以:
  “行行行到法王家”。
  在佛法未传入中国以前之学术传统的经典中,《易经》应是经中之王。孔子说:“七十学易”。“七十学易”也者,人生的阅历已经丰富,智慧也已到了高峰。由是孔子树立了一标竿:
  任何学易者,绝对不能不深研孔子所著的《十翼》。
  在佛法经典传统中,悟道的《楞严经》为经中之宝,任何真学佛者,也绝对不能不深研《楞严经》。此经之所以为经中之宝,理由如下:
  一、指出众生永远在自我执着的烦恼中;
  二、之所以如此,因为不知自己本来是佛,本来清净;
  三、人世间没有太多的是非,只要是凡夫,就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业力和习气中,轮回不已;
  四、人都是抓住外在的表象,不知一切无常,本来虚幻;不知在无常的“底层”,又有超越无常者;
  五、设若能超越无常,归到存在底层之“本体”(即清净如来藏或称真如),便能解脱人的存在之痛苦与烦恼;
  六、一旦解决了自己痛苦与烦恼,清净真如起用,便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就是事上随缘应照,慧上无缘要随;
  七、理上了解且事上证到了上述六点,便是初步证“道”即悟“道”;
  八、这时便会洞悉,所谓“悟”者,原来是悟个“没有悟”,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清净如来藏的某种功能作用的变现而已;
  九、由是便知,一切的一切,原来是“了不可得”;
  十、不过,虽然说是“了不可得”,人一旦还存在,身还是身,心仍是心,那何处来的?
  十一、我们从父母那边所来的肉体,只不过是如十方虚空中,吹一微尘而已,全是由于原始无明最初盲目意志(阿赖耶识│生命的种子)之一念,自己作不了主的妄动│投胎也;
  十二、这种盲目意志妄动的投胎,悟道的《楞严经》将其称作“背觉合尘”;
  十三、一旦“背觉合尘”,《楞严经》说,这是“淫根不断”,一切的“尘劳”,便由之而生了;
  十四、“淫根不断”,那不管你如何、如何,一切一切的修为与努力,就会如蒸砂煮饭;
  十五、所以要“离尘合觉”;
  十六、“离尘合觉”就是回归到《大乘起信论》所说的“本觉”;
  十七、要回到“本觉”,就要知道如来藏,本来唯妙觉明,且圆照法界,这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始觉”;
  十八、“觉”了,透过修持的功力,自会洞悉一切的一切,原来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
  十九、一旦洞悉“道通为一”,《楞严经》所称的“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任何时,“现宝王刹”,便会自然现前;
  二十、这时,原来生生世世有罪(烦恼即罪)的凡夫之狂性,便会自歇,这就是菩提;
  二十一、成就了菩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便能随时可在或不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中,而且六根可互相为用。《楞严经》说:“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诸余五黏,应拔圆脱”│这就是转识成智的功夫与过程;
  二十二、六根都能互用了,在功夫上,可超越感觉、直观、理知、宗教经验等等的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的过程与作用。
  二十三、成就了上述“二十二”,便会常光现前(请参考此文南师所述“心与光”);
  二十四、常光一现前,根、尘与识心,就会应时销落了;
  二十五、啊!众生之不得解脱,实为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此乃至为可怜悯者;
  二十六、若能远离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则就立即归到自己的“本体”(哲学术语),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法眼应时清明”。于是便能契印“无上知觉”,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二十七、这样一来,十方国土,便皎然清净,这就是大菩萨和佛的境界;
  二十八、在如此境界中,便像琉璃一样,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意便皆显现,这也就是在常寂光中,常乐我净,遍照一切;
  二十九、臻至这步田地,便是归到“无生法忍”│远离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人无我、法无我而又在慈悲喜舍的无为法中,超越无为法也;
  三十、契入“无生法忍”,若“发真归元”│即归到形而上的“本体”,也就是归到佛法所称的“寂灭、真如、涅槃……等等”(都是同一种内涵,用不同名词描述),此时,即使是十方虚空,也都销殒;
  三十一、到了连虚空也销殒,成就了如此的功夫境界,自己就会像净琉璃一样,内含宝月;
  三十二、如此之“境界”,便是圆满菩提了;
  三十三、所称“圆满菩提”,实也是“归无所得”;
  三十四、结论便是: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们之所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存在,原来是如来藏识变现的功能作用,要销落或转掉如此之功能作用,非从有形的色身着手不可(亦即借假证真与归真)。主观和客观的存在,在理上可以顿悟,但是要知道,原来是悟个没有悟,即归无所得,所以《楞严经》说: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又说: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在事的修持上,那就要历劫修行,不是一下子可以除掉的,而且它是从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一步一步上去的。
  以上大部份是依循和理解南老师的〈楞严串珠〉所作的解释,指出悟道的《楞严经》的重要关键。
  《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圆通都是悟道者,全是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去作证悟的。例如第一位的憍陈如,他就是从参证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悟道的。苦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盛苦。人永远陷在八苦中,就是集,“集”即永远在自我恋中的永远要、永远抓也。不要了、不抓了,就是“灭”。超越了苦、集、灭,不是“道”,那又是什么呢?
  《楞严经》一书, 在十方丛林书院时,南老师曾嘱我陪同书院的诸师兄弟阅读完毕,后来我又在台北作了一次公开的解释。
  说悟道的《楞严经》是印证悟道的经典,那要问:
  “如何悟道呢?”
  回答:
  “二十五位圆通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们。”
  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圆通的证道,是有证道的深浅层次的,第一位是上述悟四圣谛的憍陈如,最后一位则是从闻思修三慧,彻底证道的观世音菩萨,他对释迦牟尼佛所报告的证道是这样的: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观音法门,重在耳声法门。南老师在《禅海蠡测》一书中,对观世音菩萨的耳声法门,有最精辟的解释。释文特引如下:
  “耳声法门:约有内外二种:内则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各种经咒等;此复分为三:有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当念此声,即用耳根返闻其声。初则声声念念,渐渐收摄,终归于专心一念一声,即得系心初止。外则任缘何种音声皆可,但最好以流水声、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凡缘音声,最易得定,《楞严》二十五位菩萨圆通法门,独以观音为最,故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当初专一声音,不沉不散。已得定矣,持此有恒,忽入寂境,于一切声,皆不闻矣。此乃静极境象,定相现前,经称‘静结’,不可贪着。当离动静二相,不住不离,证知中道,了然不生,则已由定而进于观慧之域矣。慧观闻性,非属动静,不断不常,体自无生。然此犹为次第渐法。若禅宗古德,不历阶梯,一句了然,言下顿悟,闻声解脱,忘其筌象者,为数至多,故禅门入道者,统皆谓观世音法门可也。如百丈会中,有僧闻钟声而悟,百丈即曰:‘俊哉!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也。’他如香严击竹而了,圆悟见雉飞而知声,又若圆悟勤之‘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又如举唐人艳体诗曰:‘频呼小玉原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等,皆于言下证入,伟哉胜矣!世之修习耳根圆通者多矣,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句下死者,亦复甚众。纵然离外境音声,了不相关,自能寂然入定;孰知定相现前,仍为静境,不了自心自身,皆本来在于动静二相之中,犹为外见,若能超越于此,可许入门矣。”
  在二十五位圆通中,第二十三位是弥勒菩萨的“唯心识定”。南老师对“唯心识定”引了一注解:
  “蒙钞引云,唯心识定者,唯遮境有,识简心空,唯有自心,心外无法也。”
  然后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成就“念佛三昧”。南老师也作了一注解:
  “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则专注一佛,念念相续,念久成定,名曰三昧。理念则正念佛时,反观自心,观久心开,名曰三昧。”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唯心识定”和“念佛圆通”,是透显出观音法门的先行条件,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到了成就观音法门,就完成了大菩萨必要且充足的条件了。
  待观世音菩萨向释迦牟尼佛报告了其所成就的法门后,释迦牟尼佛的妙喜,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文殊菩萨对观音法门赞赏之至。释迦牟尼佛乘文殊菩萨赞叹之余,便念出了“楞严咒”, 曾陪同道友修念楞严咒,且写〈修楞严咒的道理〉一小文。
  释迦牟尼佛在诵念楞严咒后,又提出了十大阿罗仙人,《楞严经》到此阶段,仍提到仙人,旨在指出:
  成佛要先成仙也。
  然后又指出了“五十种阴魔”(指修证功夫的次第)。南老师曾将之细心集述一起,名“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这一资料至为宝贵,是南老师早期治学结晶中的结晶之一,因特引如下: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最近欣逢南师九十嵩寿,欣喜之余, 正在着手研拟楞严经与楞伽经思想系统的开展,在此未完成这些研究之前,仅先将南师所著《楞严大义今释》一书,在叙言中,所述各节重点,略为理解一番:
  第一节:指一切都在变,自然乱象纷陈;虽在变中,整理固有文化,且配合新时代要求,至为重要,这是任重道远的(尚德案:这就是圣者的担当)。因为有此圣者的担当,愿力所生的力量便出来了,所以南师接着说:“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不辞艰苦地做去。”
  原文是:
  南师说:“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没没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艰苦地做去。”

  按:以上是第一节,他在物质至为贫穷,住菜市场陋巷中,所透显出的圣者之心,是何等之高洁与气派。
  第二节:历史是宝镜,风雨而生信心。
  南师说:“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宝镜,观今鉴古,可以使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增加坚毅的信心。试追溯我们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每次大变乱中,都吸收了外来的文化,融合之后,又有一种新的光芒产生。”
  第三节: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新气象。
  南师说:“我们的固有文化,在和西洋文化互相冲突后,由冲突而交流,由交流而互相融化,继之而来的一定是另一番照耀世界的新气象。”
  在这一节中,南师希望藉《楞严大义今释》一书,助人了解佛法非宗教的迷信,也非哲学思想,更非科学囿于现实的有限知识,而是更能让人对科学和宗教有更深的认识,得到一些较大的启示。
  第四节:科学非万能,不可忽视哲学和宗教。
  南师说:“科学支配着这个世界,形成以工商业为重心的物质文明。一般从表面看来,科学领导文明的进步,唯我独尊,宗教和哲学,将无存在的价值。事实上,科学并非万能,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就是文化的升华。于是在这科学飞跃进步的世界中,哲学和宗教,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第五节:佛法是经验的科学,也是科学的经验。
  南师说:“佛教虽然也是宗教,但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它的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范畴以外,所以也有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佛教具有科学的实证方法,但是因为它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所以人们会忽略它的科学基础,而仍然将它归之于宗教。可是事实上,佛教确实有科学的证验,及哲学的论据。它的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它的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做证明。楞严经为其最显著者。研究楞严经后,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都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尚德案:这一节至为重要:
  一、我一生是研究哲学者,研究哲学之父,苏格拉底所说的:
  “了解自己”;
  二、我完全信服经验;
  三、我是透过南师的极高明的教育与导引,从身心和人生的主与客的实际经验,证道到南师在这一节中所说的种种。
  这是南师在这一生的“示现”中,所作的最大贡献。
  第六节:人的问题,只有身心性命问题,楞严经假设性的指出真心自性的本体,但非哲学的唯心论,而是将形上、形下、主客内外统一在一起的,也就是真俗不二。
  南师说:“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它学问的存在。楞严经的开始,就是讲身心性命的问题。它从现实人生基本的身心说起,等于是一部从心理生理的实际体验,进而达致哲学最高原理的纲要。它虽然建立了一个真心自性的假设本体,用来别于一般现实应用的妄心,但却非一般哲学所说的纯粹唯心论。因为佛家所说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祇是一种思想论辩。举凡一切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或生理学的矛盾隔阂,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
  第七节:心物一元。
  南师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楞严经便很有条理、有系统地讲明心物一元的统一原理,而且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乃是基于我们的实际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实验证明。楞严经说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于本体功能动力所产生。因为能与量的互变,构成形器世间的客观存在;但是真如本体也仍然是个假名。它从身心的实验去证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从物理的范围,指出身心解脱实验的理论和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大体都与它相吻合。若干年后,如果科学与哲学能够再加进步,对于楞严经上的理论,将会获得更多的了解。”
  尚德案:南师在写《楞严大义今释》一书的时候,是一九六零年,相距现在已四十多年了。现在的科学技术成就,与当时一比,就真可看出,南师实为一先知先觉者。他说科学的进步,对于楞严经上的理论,将会获得更多的理解。
  现在科学的进步,两方面最为突出,一为生物基因,另一为资讯。
  就资讯来说,现在科技已可入外太空,探讨火星与彗星,都是自动化的传递信息。人人一手大哥大,在分秒之间,便可互通音声。假定一切生物、兰花甚或蚂蚁,如果也有一大哥大,那全世界的音声便能融合在一起了,观音法门的耳根圆通道理与老子的“大音希声”的实际,便全部获得印证。实际上全宇宙的音声,从来就是合为一体的,只因受吾人感觉所限,在音声一事上,不能归“元”,故不知这方面道理。如果吾人能归到本自具足的“寂静”,那我们就会知道,现今的大哥大也者,在宇宙的多元存在中,它早已存在。同时,因为音声再大,也可归“元”,而为无声,这就证明庄子所称的“真人”,雷也打不死,是真的。
  再说大哥大是那里来的?是由人的“心念”造出来的;但大哥大又离不开物质,这就说明心物是统一在一起的;但人常陷在一至为可笑的情境中,那就是人一旦有物质性的大哥大,就常被其所捆绑,而忘却丢掉自己的“心念”。
  现在谈一下基因。老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因,都与人相同。实际上,一切的存在,都少不了“基因”,“基因”是涵在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之中的。
  在佛法中,称“基因”为“净色根”。一千多年前,佛经早就提到了这些。不过,净色根之外,还有“命根”与“胜义根”,这些都需用佛家的特有方法去印证,就不再多述了。
  净色根属于有形质的“净”之一部份,当然在人之有形质的组成部份中,也有垢即污染的那部份根根。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广益大师说:“胜义根”就是净色根,错了。“胜义根”是成就“胜义有”才具备的,而成就“胜义有”者,必为超越“净色根”者。当在胜义有之大菩萨或佛中,可以有净色根,也可超越净色根,这层意义是说:“尼姑是女人做的,女人不是尼姑也。”
  第八节:南师在叙言中,有一节讨论时间的问题, 认为这一节比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讨论的时间,更为重要。康德指出时间是知识架构之一,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这在知识的建构上来说,成立。但南师不仅指出了时间的先验原理和知识不可缺少它,更解释时间在数理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而这些原理,又与宇宙一切存在相契合、相涵摄,如《金刚经》所说的,在统一的“一合相”中,又显示时间是“无寿者相”的,这一节意义极广、极深。
  南师说:“楞严经上讲到宇宙的现象,指出时间有三位,空间有十位。普通应用,空间只取四位。三四四三,乘除变化,纵横交织,说明上下古今,成为宇宙万有现象变化程序的中心。五十五位和六十六位的圣位建立的程序,虽然祇代表身心修养的过程;事实上,三位时间和四位空间的数理演变,也说明了宇宙万有,祇是一个完整的数理世界。一点动随万变,相对基于绝对而来,矛盾基于统一而生,重重叠叠,所以有物理世界和人事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数理是自然科学的锁钥,从数理之中,发现很多基本原则,如果要了解宇宙,从数理中,可以得到惊人的指示。目前许多自然科学不能解释证实的问题,如果肯用科学家的态度,就楞严经中提出的要点,加以深思研究,必定会有所得。若是祇把它看作是宗教的教义,或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加以轻视,便是学术文化界的一个很大不幸了。”
  第九节:伪经与真常唯心论。
  近世以来,中国除了在武力上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外,最令人心痛和惊惧的,就是也蒙受文化的侵夺。一个国家要侵夺另一国家的优美精华文化,方法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宣告被侵夺国家的文化成就不值一提,甚或经典论述,说其是假的。日本的侮灭中国,便是一例。
  其早期学者提出《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假的,后又有人提出《阿弥陀经》也是假的。认为《楞严经》是假,指《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不符原始佛法正统等问题。
  南老师在批驳中,很严谨的批驳了梁启超等人的错误观点。斥指日本的佛法,根本已经变质,更重要的是,南师指出《楞严经》不是真常唯心论,而是实修实证的经验结晶。南师是这样说的:
  “说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这是晚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学研究派的论调。持此论者祇是在研究佛学,而并非实验修持佛法。他们把佛学当作学术思想来研究,却忽略了有如科学实验的修证精神。而且这些理论,大多是根据日本式的佛学思想路线而来,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早已变质。学佛的人为了避重就轻,曲学取巧,竟自舍本逐末,实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至说禅宗也是根据真常唯心论,同样属于神我外道的见解。实际上,禅宗重在证悟自性,并不是证得神我。这些不值一辩,明眼人自知审择。楞严的确说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它也明白解说了那是为的有别于妄心而勉强假设的,随着假设,立刻又提醒点破,祇要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它的真义。举一个扼要的例来说:如本经佛说的偈语:“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岂不是很明显的证明楞严并不是真常唯心论吗?总之,痴慢与疑,也正是佛说为大智慧解脱积重难返的障碍;如果纯粹站在哲学研究立场,自有他的辩证、怀疑、批判的看法。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场,就有些不同了。学佛的人若不首先虚心辨别,又不肯力行证验,只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很危险的偏差。佛说在我法中出家,却来毁我正法,那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楞严经》的重点很多,最重要的重点之一,是助人如何解脱自己,所以有二十五位圆通解脱的方法,对此南老师在《楞严大义今释》“指要”里,有一段极重要的开示,末尾并系以诗,开示如下:
  “此圆通,首由声色二尘开始,终以观音耳根圆通为结,千言万语,祇是教人在声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尘之结,尤较声尘为难解,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阴中,仍须从解脱色尘入手,方透观音入道之要门。此乃顶门心上一只眼,画龙点睛之笔。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茍有不能,可以一一实验将来,千生万劫磨砺去也。”
  “谁教苦自结同心,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由此看来,《楞严经》是彻头彻尾的经验论,绝非真常唯心论也。
  第十节:大菩萨情怀。南师在叙言中作结论时,充分显露出他悲天悯人的大菩萨情怀。他说:
  “这本书译成于拂逆困穷的艰苦岁月中,如果读者由此而悟得真实智慧解脱的真理,使这个颠倒梦幻似的人生世界,能升华到恬静安乐的真善美之领域,就是我所馨香祷祝的了。”

谢谢阁下。
无忧道友发的好东西真多,再不出来说声谢谢就不对了。多谢多谢!同心同德,同登正觉。
体真止 wrote:相由心生,净空法师相貌慈和,这么大年龄能给我们讲佛门和人世的道理,我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菩萨可以低眉,金刚也可以怒目,不可以32相见如来!
记得看过一本介绍禅宗公案故事的书,也叫禅林清韵 ,呵呵。你这首诗也确实相当空灵,无心恰恰用,比有心写得更好。不加雕饰才叫诗,要不然就是馆阁体了,呵呵。
有心入空门,
无身着袈裟。
闲却如来座,
成就般若花。
(这篇文章是为一位朋友而写,希望能鼓励其坚持自己的爱好,追寻生命真相的道路虽然荆棘和鲜花密布,但是挡不住瑜伽行者的脚步。)

瑜伽是“Yoga”一字的音译,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不过我更愿意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理解直译为“相应”,这里面至少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心与身的相应”;二是“人与宇宙的相应”。一般人未经严格的训练和自身的修持,他的心与身是隔膜的,是无法相应的,这表现在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听不懂自己灵觉的指示,明知抽烟,酗酒不对也控制不住自己,并且可以找到各种放纵,堕落的理由,在瑜伽的行者看来,这就是一种罪孽,因为沉溺于感官的享受和刺激而糟蹋自己神圣的身体,在古人认为会遭到神的惩罚。“人与宇宙的相应”是更高级别的相应,瑜伽行者超越了身体的束缚,他的五官可以感应到别人无法观察的现象,从而表现为拥有神秘的力量。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力量只是他参悟宇宙奥秘的工具,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他是渺小的,当自我消失时,他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在科学主义盛行的今天,人类正在自作聪明地以改造自然为己任,殊不知这迟早要承受自然的疯狂报复.记得前几年北京闹沙尘暴时,台湾女作家席慕容对此一针见血地评价:大地反扑!是啊,大地也是有生命的,虽然“地势坤,以厚德载物”,但是再“厚德”的土地也禁不起竭泽而渔的开发和无休无止的掠夺。自然的因果律是无法抗逆的,人类必将为自己的愚昧行径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标准的瑜伽行者应该天生就是环保主义者,缺乏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又怎能与宇宙产生感应呢?
禅宗有一则公案倒可以顺手拿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相应”的内涵。话说有一位禅师悟道之后,开始云游天下,去参访高人以便求证。一天,到了一座寺庙,刚好碰上法师在讲经,他就问那位法师:“昨天天晴,今天下雨,这是什么法?”那位法师并未悟道,只知照本宣科,自然答不上来,众目睽睽之下下不了台,只好跪下来问道:“弟子不知,请大师慈悲开示。”那位禅师摇摇头,答了句“心不相应行法”一笑而去。讲经法师这才恍然大悟,痛苦流涕,感激不已。为什么“昨天天晴,今天下雨”是“心不相应行法”呢?听起来高深莫测,说白了简单:你若心行一如达到维摩诘居士所言的“外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的境界,自然既无天晴也无下雨,连这句“心不相应行法”也是多余的。当我自己终于真正明白这则公案的意思,那也是哭也哭得,笑也笑得,世人都说佛法无边,其实我说众生有个法也无边,那就是“心不相应行法”,从心而言,那就是颠倒梦想,浑浑噩噩过一生;从身而言,那就是困于五蕴交集,耽于七情六欲,伤身劳神而不自知;从事而言,那就是摆脱不了社会的束缚,在现代社会表现为摆脱不了资本的奴役,成天忙忙碌碌,好不辛苦。所以对于真正步入自由王国的瑜伽行者,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大道至简,有时候学得多反而成了所知障!个人感觉越是简单的功法效果反而越好。
恩同 wrote:一个高僧,尚能通晓道家和儒家,而且没有门户之见,已很难得,更可贵处,他能以耄耋之年,行菩萨之所行,于实处教人行善,尽己所能,救度世人,这比那些空谈国学,斥别家为外道,自己老态聋钟,却鄙视色身命功修炼,讥修丹为长瘤子的所谓“修佛人”恐怕不知要高出多少。看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正人先要正己,隔着门缝看人难免把人看扁了。本人对事不对人,言语偏颇之处,还望海涵。
“看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说得好,我正是观某法师的言行才作如此评价。阁下说的那种修佛人肯定存在,但是南师所说的外道是指“心外求道,即名外道”,此论并无门派之见。金丹大道确属民族瑰宝,但是结合佛家心性之学更利于修行。
好个“菩提只向心内寻”!顶。
无忧乐境 wrote:为什么我去了好几次一次也没遇见美女?

呵呵
呵呵,性情中人!美女修道好像很难,佛经讲有位美女迷恋自己的身体,死后变成了自己的尸虫!
恕我直言,净空法师不过是个佛油子,我更欣赏和追随南怀瑾大师。勿攻击,学道之人不动嗔心。
Anonymous wrote:的确很难懂,悟真篇多少还可以看懂,这一篇几乎什么也看不懂。
你能读懂悟真篇 ,读不懂这个,晕了
“笑意简单”网友,以上发布者有佛有道,就看阁下与哪家有缘了,气功与内功之区别非亲尝法味而不可辨,诸法之高下在于能不能自始自终都能采取先天一气,一落后天便不足观。
女子功法具体步骤不便公布,识者谅之。
女子道学小丛书 、女丹诗集》

按:本篇文稿中将“陈撄宁”误打成“陈樱宁”,因比较多,本网未予改正,读者注意之!


女丹诗集

济一子金谿傅金铨汇辑
皖江 陈 樱 宁 校订

女子道学小丛书编辑大意

一、精选古今女界懿行嘉言,短篇著作,足以养成女子高上之人格,灌输女子优异之智能,此为关于心理一方面者。

二、精选历代女子修养之方法,经论、诗歌,足以造成女界特出之奇材,健美女子普通之体魄,此为关于生理一方面者。

三、道学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乃世界各国所无,而为我国所独有者,以前因女子教育尚未普及,故不能研究此种超群之学术,今依男女平等之原则,将此种学术逐渐公开。

四、古人著作,深浅不一,有十分玄奥难以明了者,亦有偏于俚俗不能动听者,今为普及起见,玄奥者必附以注释,务使读者易解,俚俗者稍加修饰,免致大雅贻讥。

五、本书编辑宗旨,乃提倡中国固有之道。

读者须知

(一)、女丹诗集行世者,共有三种刻本。一为单行本,二为一贯真机《易简录》,中附刻本,三为《女丹合编》汇刻本。详略既已互异,而排列次序亦不相同。

孙不二诗,仅《易简录》本采入,他本无之。又《西池集》,跋语一篇,仅合编本有此,他本则未见。在单行本内,《西池集》属后编。而合编本,又以积善堂诗作后编。而《西池集》则另为一编在前。易简录本乃无积善堂诗,且题名为《女金丹》,而不名《女丹诗集》。今从其善者,并为之校正一百八十余字。

(二、)某诗是否真属于某人手笔,颇不易言。古来做道书者,每喜托名,无从根究。况且此等考据学,对于修炼上,亦非必要。

(三、)各家著作,虽名为诗,而其本意,不在做诗。切勿拿文学家的眼光,去评论他的优劣。原文拙陋处,虽经过几次校正,然遇有万不可改,一改则失其本意者,只得仍旧。况且吾国妇女界读书识字者甚少,长于诗文者更少。我辈视为俗而浅者,伊等或畏其雅而深。出世闻法,重在普渡,不能专为迎合几位文学家心理,而置多数人于教化之外,幸谅作者之苦衷。

(四、)集善堂诗,本是传道之人所作,偏要托名于某仙、某真人、某古母等类。计有十六位之多,今则删去。另于每首之前,加四字题目,以便读者。原本有小字注解,今仍之。

(五、)《西池集》中回春子注,大半是参玄说法的空调。对于命功,固毫无关系,即说是性功,亦用不着这许多罗嗦。《吕祖全书》中何尝见此等话头,真可谓冤煞吕祖。惟因其尚有一二句透彻处,故未加以删削,读者当分别观之。

(六、)积善堂诗中,如观香妙法、念天尊法、六字经法等类,皆是仙学之代名词,略示浅近之工夫。决不是道家工法止此,更不是除此而外别无进境,读者勿以庸常鄙之。普通妇女,学问欠缺,若义理高深,恐其难于领悟,故就彼所知者以启导之耳。知识阶级,当然无需乎此。

(七、)补编贞一子女丹口诀诗廿四首,原本无此,乃余由别种道书中选入此集,并为之校正一百一十字,颇有研究之价值,请读者勿忽略过去。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三十二年。皖江陈樱宁作此代序。

女丹诗集前编

吴采鸞仙姑
三首、并事略

采鸞,吴猛女也。猛仕吴为西安令,至人丁义授以道术,猛授南昌许逊。逊为旌阳令,闻丹阳谌母有道,同往访之。母以道妙授逊,逊请并授猛,母不许,命转授之。鸞师事丁义女秀英,道成随父上升。

心如一片玉壶冰,未许红尘半点侵,击碎玉壶空色相,瑶台直上最高层。
宠辱无稽何事争,浮云不碍月光明,任呼牛马俱堪应,肯放纤埃入意城。
身居城市性居山,傀儡场中事等闲,一座玉京藏芥子,大千文字总堪删。


樊云翘仙姑
六首、并事略

樊云翘,刘纲妻也。二人俱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潜修密证,人不能知。刘纲为令,尚清静简易,民受其惠,年岁大丰,远近忻仰。樊瑕日常与纲较法,纲作火烧客碓舍,火从东起,夫人布雨从西来禁之,庭中桃两枝,纲咒一枝落篱外,夫人咒入箧中,纲唾盘中成鱼,夫人唾为獭食之。一日与纲入四明山,路值虎,纲禁之,虎伏而号,夫人薄而观之,虎不敢仰视,擒归系床侧。将升之日,县厅侧有大皂荚树,纲由树顶飞举,夫人平坐床上,冉冉如云之腾,遂同升天。后再显于蓝桥舟中,诏裴航入道,以妹云英妻之,共成仙侣焉。

乾象刚兮坤德柔,工夫先向定中求,澈清一勺瑶池水,明月何须七宝修。
龙虎狷马费牢笼,略放飞腾业障蒙;至寂如如真妙法,擒来化作一天风。
养性还须先静心,何劳乞巧更穿针,铁牛牵得随身转,方显无边慧业深。
几人拜祷学长生,谁识元神彻底清,粉碎虚空浑自在,摩尼舍利总虚名。
一间金屋住双姝,虽有仪泰意不孚,若得月中生个日,骊龙吐出夜光珠。
爱河波浪起层层,浓则沉兮淡则升,鼓楫若能施勇断,蓬莱弱水岂难凭。


月华崔少玄仙姑

六首、并事略

崔少玄,唐季时汾州刺史崔恭少女。生而端丽,幼即聪慧,及筓,归庐陲,十年苦功,二十四岁成道。陲官闽峤过建溪武夷山,云中见紫雾元君、扶桑夫人,问陲曰:"月华君来乎?"陲怪之,以问崔。崔云:"吾昔为玉皇左侍书,号月华君,以宿缘谪为君妻。"庐后罢官,家洛阳,崔将仙去,留书遗陲曰:"得之一元,匪受自天。太老之真,无上之仙。光含影藏,形于自然。真安匪求,人之久留。淑美其真,体性刚柔。丹霄碧天,上圣之俦。百岁之后,空余故邱【丘】。"书毕而化。

初三才见影如娥,相对阳光皎洁多,要得絪缊凝玉夜,先探消息捉金波。
性宗明处命基坚,九转河车九鼎全,金虎玉龙相会合,三花捧出小神仙。
心如止水自悠悠,常寂常惺好进修,养得乌肥培兔瘦,灵芝秀出碧峰头。
地下须知亦有天,专心求己即求仙,一朝悟彻阴阳旨,惟在生生一气先。
黑鬓朱颜曾几时,倐惊双鬓白如丝,开帘瞥见梅花发,一段春光莫放迟。
不求外护不参禅,眼底苍桑任变迁,丹径须知从直上,玄珠只在我脑前。

唐广真真人

四首、并事略

唐广真,严州人,事母至孝。既嫁,得血疾,梦道人与药而愈,自是好道。虔奉何仙姑,感得仙姑现身,亲授玄妙。宋湻熙中,有三仙引至海边,跨大虾蟆渡海,随游名山。仙问曰:"汝欲超凡入圣耶?留形住世耶?弃骨成仙耶?"对曰:"有母在,愿奉终养。"仙遂赐丹一粒吞之,遂不谷食。后召入德寿宫,封寂静凝神真人

玄机觌面费搜寻,著眼方知至理深,性学难将文字指,业缘了当见真心。
心性原来最易明,但看峰顶暮云晴,东西南北皆如意,任尔蓬山碧海行。
不识性兮不识命,剖破乾坤分两途,一朝相合成丹后,醉倒壶中不用扶。
无嗔无喜气和醺,应事随机风逐云,虎伏龙驯观妙化,碧天飞雪白纷纷。

周玄静散人周元君

五首、并事略

玄静散人,姓周氏,宁海东牟王处一之母也。金熙宋皇统二年有孕,夜梦红霞绕身,惊觉遂生处一。处一幼即颖悟,尝游山中,遇老人坐大石,谓之曰:"子异日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遂摩顶而去。尝作颂曰:"争甚名?夺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大定八年,遇重阳祖师于全真庵,请为弟子,奉母同修,各受大道,家贫力薄,苦志修持。后处一应名赴阙,奏封有云:"镜明犹能鉴物,况天地之鉴,无幽不烛,何物可逃?所谓天地之鉴,即自己灵明之妙也。"于是人称旨,章宗叹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先生之谓也。"明年母寿九秩,表乞侍养,一日母谓处一曰:"我归期已至,"因示"不贪生,不惧死"之语而化,处一葬毕,语门人曰:"群真相约,吾去矣。"焚香沐浴而升。

坤诀须从静里求,静中却有动机留,若教空坐存枯想,虎走龙飞丹怎投?
一点灵台磐石安,任他荣落态千般,阳光本是苍胡宝,个里收藏结大丹。
心似曹溪一片秋,好从子午下功修,鱼龙泼刺波还静,只有长空月影留。
轻烟薄雾障空虚,却使灵明无处居,憎爱荣枯皆利刃,予如伤子怎寻予。

按:第四句费解!

性命先须月窟参,擒龙拨【缚】虎莫迟延,阳生之候真阳漏,黍米如何得保全。


清静散人孙不二仙姑

五首并事略

孙仙姑,名不二,号清静散人,马丹阳之妻也。丹阳子垂过膝,额起三山,富而好道,常作诗云: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息,醉中却有那人扶。众莫晓其故,忽有道人自称重阳子,来化丹阳与孙仙姑同入道。进瓜从蒂食起,问之,曰:甘向苦中求。又问:如何来?曰:不远千里,特来扶醉人。丹阳异之,夫妇师事甚谨,起全真庵于南园。数年后,重阳师挽丹阳西游,居昆仑山烟霞洞,孙仙姑独留于家,勤修所传,后年五十,复从凤仙姑游洛阳,六年道成,书颂云:三千功满超三界,跳出阴阳包裹外,隐显纵横得自由,醉魂不复归宁海。书毕跏趺而化。乘云过昆俞,俯告丹阳曰:余于蓬岛待君。于是丹阳即书颂曰:长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烈雷吼一声,浩浩随风逸。遂掷笔上升。

关于孙不二仙姑事迹,可参考拙作《孙不二女丹诗》,并五祖七真像传,较为详明。


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幻中真处真中幻,且向银盆弄化生。
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

按:此首颇有疑。

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
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

樱宁按:孙不二仙姑七言绝诗五首,余参考别种善本道书补录之。此五首原名《女功内丹》,另有五言律诗十四首,原名《坤道工夫次第》,已见拙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中,故不重录。


女丹诗集后编

西池集序

盖闻乾健统天,坤顺得主。资生之道,含二炁以絪縕。交泰之和,统三才而埏埴。德言工貌,坤道云全,淑慎温柔,阃仪斯著。至于夙锺灵气,生具慧姿,锦织回文,犹受连波之憎;艳霾音埋青冢,空归夜月之魂。其他雾鬓云鬟,沉迷苦海,啼香怨粉,填入火坑,五漏形骸,本是前生业障;三因不悟,又增今世冤愆。其间修短穷通,不能枚举,妍媸愚智,何可胜言!总因世乏坤传,致使人难超劫。是以恳祈诸师,爰集同俦,阐心性于诗篇,寄妙诀于转语,既知寂静,恐堕顽空,更有真传,教渠下手。言言玉液,无非修身立命之功;字字金针,尽是缚虎牵龙之诀。果能诚心信仰,眼前即是玄州。再加依法修持,鼎内便凝绛雪,与其牵缠世网,恋兹一息繁华,何如斩断情关,占却万年道域?西池有路,度楫在兹,聊缀卮言,用申木铎,重阳子谨序。

咏性功十八首

月正圆时映水明,乾坤大地总莹莹,雁飞斜过潭涵影,影灭依然彻底清。

按:原诗第三四句为:"片雁斜过潭有影,移时明应月映波清。"语意与首句重复,今改之。

注曰:
巧机适合,宝相团圞,月照寒潭,光芒四射。
惟清乃澄,惟澄乃照,寂照圆通,真灵自现。
先天妙义,至大至圆,玄微活泼,东海珠还。
咦!四海汤汤水接天,水天深处自逢源。

海蟾子曰:
喜得同人注性诗,明心见性道成时。刘痴来与龙华会,醉向澄潭捉月迟。

灵阳子曰:
此夕欣逢巧节,澄清要在斯时,月光皎洁印深池,真个天星倒置。

不著离奇色相,岂因空境空之,一灵透出己前珠,鱼目应知不是。

按:已前珠三字,恐有错误!

长春子曰:
心性非一物,性在心中见,水月两澄清,波光自不染。

灵台深广似澄江,源远应知流自长,任尔毒龙争戏扰,岂如沟洫污泥扬。

注曰:
清光如鉴,不须锻炼。一著揩磨,毒龙便现。
咦!没得说。先天妙义,谷神攸归。

磨不磷兮涅不缁,宠何可羡辱何辞?静中现个团圞月,始信斯人不是痴。

注曰:
当头一棒,领者去会,会者颠头,融通寂灭。

恶莫憎兮善莫夸,坚持吾性漫凭他。地雷震动真人现,一任遨游上海楂。

注曰:
如何道法?无声无色,粉碎虚空,不怕打杀。

浓云密雾两凄凄,遮却本来娘生面,不是清风净扫除,蟾光怎得团圞现?

注曰:
蒲团片晌,刹那一刻,翻个筋斗,真人出现。

性似澄潭水,心如大地平,草莱生即刬,风过碧波清。

注曰:
性不离心,心空无物。草生用刬,下乘之法。

灵明一点本清虚,云去云来月自如。应事还同光暂晦,魄生依旧现明珠。

注曰:
不晓参玄,那知拜塔?一拳打破,五指不撒。

心如野鸟最难驯,才出笼时便要擒,莫使随风任南北,恐罹弓缴堕深坑。
按:第四句原本作「本来狼藉陷深坑」

注曰:
分明一个月,指早是个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都。
咄!谁识?

一点灵明一点金,随风飏去窅沉沉。分明有个无根种,性乱神昏何处寻?

注曰:
穿衣吃饭,不知饱暖。心去性空,火中莲现。

愁苗情种两都捐,外若春温内铁坚。顺死逆生同一理,但于动静却非然。
按:第四句费解!

注曰:
荆棘中不妨著脚,深潭内也易翻身。怕只怕清风明月,坐对青山。

人生碌碌似浮萍,业海风波何日停?要识本来真面目,勤从月下叩真人。

注曰:
一盂一钵,到处为家。撞着老参,举杖便打。

浑沦元气原无象,庚甲之间觉有形。莫道有无难自辨,须知求己胜求人。

注曰:
黍珠一粒,沙界难敌。罔象呈来,此际得识。
咦!一个孩儿两个娘,四门亲家,不得疎失了也!

外浊须知内本清,龙头虎尾按时生。若将凡圣和为一,白雪黄芽自长成。

注曰:
如何是道?要撒胞溺。吃饭穿衣,全不分晓。

大道先须养性灵,灵光悟彻易归根。总然精气神皆足,黑暗如何解炼烹?

注曰:
东南西北及中州,黑黑尘蒙易白头。
咄!说话的,颠倒了!难不难,一翻筋斗;易非易,挣起双眸。

缄口凝神只内观,法身常现一毫端。静中摄得灵明宝,直置宫中便是丹。

注曰:
得了手,闭了口。若还不去承当,竹篦何堪打走!
咄咄咄!再来不值半文钱,请到方丈后去休。

长空清回原无染,云去云来只自忙。鼓动巽凤旋上下,性光命宝总归囊。

注曰:
一口布袋,包藏无碍。混混沌沌,放不下来。

明暗休将世务分,闲来觅得己前身。惺惺不管炎凉态,生死全抛见至真。

注曰:
九天之上,九泉之下。武当拳棒,上下齐打。打得开通,任放从马。

腾腾烈焰青龙舞,渺渺清波白虎蹲。虎尾龙头绦索系,擒归神室合真源。

注曰:
久别家乡,道阻且长。从今得返,方知父母妻子各各安好。
咦!千年华表依然,一任桑田变海。

西池集跋

《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所谓顺承乎乾者非耶。然世之女子,明坤道而合坤德者鲜矣!或痴顽结习,或骄悍成风,种种沉迷,不堪悉数。即有一二有志之辈,欲逃生死,又苦于性命不明。每见巫妪村姑,学会几句前因后果之口头禅,便以为大道在是,遂而盲修瞎炼,自误误人。吁!此皆坤修真诀失传之故也。今《西池集》出,洩千古不传之秘,具大慈悲,开方便门,愿普天下女子,敬信修持,穷研极究。其中字字有功,句句有诀,切莫轻轻放过。尚有楮墨难传之处,全在诚心办道,自遇真人指点。总以收心养气为下手初功,心不收则性根昧,气不养则命蒂枯,性命双修,坤道乃全。读是集者,幸勿坐失机缘,致负作者一片度世婆心也。

灵阳子敬跋。


女丹诗集后编
黔中积善堂述
皖江陈樱宁校订

清心寡欲第一

男女金丹地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
清心寡欲为根本,筑基先要斩赤龙。

男女金丹地不同,男子所观之地,与女子所观之地,初功本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男女都要炼成纯阳,其实一理而已。清心寡欲为根本,筑基先要斩赤龙。赤龙,月信也。炼去炼来月信不潮,两乳自缩如男子缩龟一般,则丹基始成。

血变为气第二章

生来本静静中求,一味薰蒸补破舟,
血变为气潮绝信,先天一复上瀛州。

生来本静静中求,女子生来其性本静,即于静中炼丹,成功较男子更速。一味薰蒸补破舟,血变为气潮绝信,女子多血,用法尽变为气,而月信可绝。先天一复上瀛州。复其初来之性,即可成仙、成道。

培养黄芽第三

情窦开时如破瓜,全凭土德长黄芽,
朝朝暮暮勤培养,自得长生不老花。

情窦开时如破瓜,天癸水至,如破瓜然。全凭土德长黄芽,芽生土之中,故曰:"黄芽。"朝朝暮暮勤培养,自得长生不老花。由黄芽而勤养之,不使戕败,渐渐开花,即能超劫运为长生之本。

观妙香法第四

身中有一白鹤观,要学观香妙法炼,
一朝功满上瑶池,大众同赴蟠桃宴。

身中有一白鹤观,指乳房也,使红变为白,故以白鹤观比之。要学观香妙法炼,昔观香仙姑在白鹤观中炼法,卒成大道。一朝功满上瑶池,大众同赴蟠桃宴。望人同登彼岸,普渡婆心也。

天尊密意章第五

妇女速将尘事淡,救苦天尊心中念,
昼夜坐卧伴黄婆,凡胎自脱仙骨换。

妇女速将尘事淡,救苦天尊心中念,常念四字经,即是拴心之法。昼夜坐卧伴黄婆,时守真意,功可速成。凡胎自脱仙骨换。有如此好处,怎不学习?

生死玄觉第六

未死学死终不死,逢生杀生永不生,
不死不生真入妙,玄觉一证大功成。

未死学死终不死,人虽未死,犹如死人一般。所以终得不死。逢生杀生永不生,妄心生时,即以慧剑斩之,所以终致不生。不死不生真入妙,玄觉一证大功成。形不死,心不生,可证玄觉妙果。

回光返照第七

回光返照两乳间,心神注在金锁前,
二日半后黄变白,移鼎换炉炼成仙。

回光返照两乳间,心神注在金锁前,眼观两乳之中,神注两肾之下,自然河车运至中田,以补破体。二日半后黄变白,行经过后,计二日半,血变成黄。斯时净心用功,不久变白而赤脉斩,犹如处子体矣。移鼎换炉炼成仙。赤龙已斩,行法之地不同,得诀炼之可成。

慈悲为本第八

慈悲为本性情和,忍辱茹辛乃耐折磨,
人人都有骞林树,长坐骞林登大罗。

慈悲为本性情和,忍辱茹辛乃耐折磨,在家妇女,出家道姑玄流,俱可修炼。总要以慈悲为本。人人都有骞林树,长坐骞林登大罗。能知骞林树在何处,即在骞林树上用功,久之必成天宝矣。
按:此诗首二句原本作「慈悲为本心是婆,在家出家养太和。」今改之。

药火两用第九

药在火中炼,火在药中现,
有火无药煮空铛,有药无火终消散,
火药二物能适宜,金丹一结入阆苑。

药在火中炼,药,气也。即是神驭气。火在药中现,神因气而愈灵。有火无药煮空铛,不可弄火!有药无火终消散,不可无火。火药二物能适宜,金丹一结入阆苑。神气相依,焉有不成之理。

太阴敛形第十

幽闲贞静养性情,妇道克全德匪轻,
乳房血海常留意,将形收敛合太阴。

幽闲贞静养性情,妇道克全德匪轻,上句养性,下句培德,即是内外交修功夫。乳房血海常留意,下手初功,将形收敛合太阴。太阴炼形法,其乳缩如男子。

六字经法第十一

最好惟有六字经,从前转后住到心,
其中暗寓河车法,不知不觉炼成真。

最好惟有六字经,(即太一救苦天尊,)从前转后住到心,持念之法:脐前念「太」,阳关念「一」,阴肾念「救」,泥丸念「苦」,咽喉念「天」,终将「尊」字住在心里。又可收心,又可平气。其中暗寓河车法,时刻照此法念之,尽将后天阳气车入中田,自能补足先天。不知不觉炼成真。此法简易,妇女可念,男子亦可念。总要行之久远其效愈大。

人人如意第十二

怀抱两个如意图,生来即有人人俱,
问人果能如意否?果能如意上天都。

怀抱两个如意图,此图所以护心,亦所以通心。生来即有人人俱,不分男女,人人皆有。问人果能如意否?如意中即有真一,果能如意,自有无穷佳境见于胸怀。果能如意上天都。不负如意图之名,自得如意图之实,飞升指日可俟。

动静勿离第十三

动静不可离这个,离了这个路便错,
坤阴变作乾阳体,顶天立地莫柔懦。

动静不可离这个,离了这个路便错,这个,乃真意也。时时诚意,先天自复。若意念一差,便非正路。坤阴变作乾阳体,女性本阴,变为乾阳,方能成道。顶天立地莫柔懦。阴性多柔,要有顶天立地志向,庶于道有望。

出家修炼第十四

一入玄门得自由,尘缘何故挂心头?
瑶池王母规模在,静守灵光万念休。
一入玄门得自由,尘缘何故挂心头?世之出家道姑,已入玄门矣,心犹不忘夫红尘者,何故?瑶池王母规模在,静守灵光万念休。

节妇修炼第十五

可怜最是未亡人,矢志冰霜实苦辛,
节烈信为仙谪降,急修急炼出风尘。

可怜最是未亡人,凡夫死者,妻称未亡人。矢志冰霜实苦辛,夫死守节,凛如冰霜,不知受了许多辛苦!节烈信为仙谪降,急修急炼出风尘。仙女、元君,尽是坚贞为本。既为节妇,即仙根灵种矣。还在风尘中何益?此言节妇宜急修。

童真修炼章第十六

王母台前贵女真,色空空色见分明,
浑沦元气无亏损,得法修之顷刻成。

王母台前贵女真,色空空色见分明,大有夙根者,见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成女真,故王母特优重之。浑沦元气无亏损,不必补漏,得法修之顷刻成。得了先天之法,一炼即成,言甚易也。此言女童宜即修。

在家修炼章第十七

莫谓家事纷难绝,坤维正气修急得,
从无入有养神胎,下田不结中田结。

莫谓家事纷难绝,坤维正气修急得,妇女皆有坤维正气,莫因家事纷纭,遂耽误一生也。从无入有养神胎,下田不结中田结。结于下田者是凡胎,结于中田者是神胎。神胎是自己神气所凝,不因外来,故谓之从无入有,此言在家妇女宜急修。

心性根本第十八

四大名山众女仙,半推半节半参玄,
总依心性为根本,行满功圆便上天。

四大名山众女仙,半推半节半参玄,有以孝成者,有以节成者,有以参玄成者,途虽异而归则同。总依心性为根本,行满功圆便上天。"心性"二字修丹之本,男女都离不得。此首总结女丹经。


女丹诗集补编
贞一子女丹口诀
皖江陈樱宁校订

收心一

金丹道理最幽深,逐节功夫着意寻,若是入门初下手,扫除妄念以收心。

养性二

一颗苍胡是水晶, 何期尘垢蔽精英。 但能静坐回光照, 依旧天心夜月明。

养气三

虽能住念可通玄, 息到冲和返自然。 养气方儿无别巧, 同行同坐又同眠。

凝神四

神是夫兮息是妻, 休教异路隔云泥。 两相匹配归根窍, 便是丹成鹤到时。

三命五

光分黄白紫为三,女命生来不似男。少上衰中成在下, 关头一路要深谙。

气穴六

气穴分明是乳房, 休将脐下妄猜量。 炼丹不识阴生处, 伏虎降龙欠主张。

知时七

每到花开对月时, 羝羊将要触藩篱。 劝君信至休迟误, 莫待龙形出水湄。

斩龙八

阳欲生阴出玉沟, 火轮即驾莫停留, 巽风吹上红元府, 倒挽河车仗逆流。

形隐九

顺为凡体月经行,七七年龄老态呈, 炼到太阴形隐后,从兹仙体庆长生。

求丹十

炼形化气筑基工,上品天仙事不同。 若问金丹端的处,日来映月照鸿蒙。

炼己十一

生龙活虎战莲房, 最怕心猿意马狂, 炼己未臻纯熟境,岂能安稳渡陈仓。

顺逆十二

顺则生人逆则仙, 乾坤交泰是真诠。 临炉莫讶丹难结, 到挽羊车自见天。

丹生十三

恍惚窈冥情似痴, 融和正是药生时。 丹田有信机缘至, 准备工夫采玉芝。

采药十四

猛睹先天一粒丹, 其光灼灼似金丸。 巽风若不频催鼓,大药如何得过关?

升元十五

日出扶桑大海东, 火轮飞渡莫停功, 鹿车搬上昆仑顶, 木汞自归神室中。

合丹十六

艮男初归混沌窝, 夫妻从此结丝罗, 六门紧闭勤添火, 帐里春光要太和。

火候十七

火记虽垂六百篇, 未将真候写鸾笺, 最明莫过冲虚语, 呼吸分明了却仙。

温养十八

已看白雪种青砂, 寒燠调停切莫差, 三十六宫春意足, 自然有路泛仙槎。

胎息十九

工夫细密勿粗疎, 神息绵绵合太虚, 借问养胎何所似? 恍如父母未生初。

度数二十

采药烧丹有后先, 坎离艮巽倒还颠, 功完九九周天数, 到此方为物外仙。

脱胎廿一

十月胎圆度数周, 阳神忽到顖门游。 一声霹雳冲天出, 顶上争看白气浮。

乳哺廿二

初产婴孩气未纯, 仍吞木汞复元真。 伫看乳养经三载, 变化通灵妙若神。

面壁廿三

丹事虽完犹有工, 冥心静坐洞天中。 忘形入定无年月, 打破虚空见圣功。

冲举廿四

炼到真空道愈高,丹书下诏步云霄, 从今永住瑶池苑,随着灵妃去早朝。

樱宁按:女丹口诀诗,共计二十四首,六百七十二字,今特别用心校正一百一十字,比原本为优,遂以付印。
乙亥仲冬记。



责任编辑: shengkq








前言
  叶曼教授,本是学佛的。但她的打坐修行却先通任督二脉,后又斩赤,通三脉七轮;她的经历可以借鉴。大道无为,无为是大道。不要太在意色身上的事。

原文:
  我学佛的心路历程—叶曼讲述
南老师的话 --(古凤兰记)
  各位朋友,大家好!叶曼教授的本名是刘世纶,她的笔名反而掩盖了她的本名。刘教授是湖南人,父亲是世家子,跟王云五、韩德清是结拜兄弟。她在家里可以说是标准的大小姐。她,在北大是学经济的,从此学会了经济,懂得了经济的道理,也懂得了人生大经济的道理。
  她中学还未毕业,父亲病了三天就去世了。大家都以为她家很富有,但经她清理下来,不谨根本没有财产,而且,还欠下一笔债,她在年少丧父的悲痛外,又发现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所受的打击实在太大,真使她痛苦到了极点。 那时,她的哥哥还在南方读书,她的弟弟都还小,还有不到四十岁的母亲,另外,那麽多的债务,那麽多的未了事情,都需要处理。她自己还只是个中学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挑起这付重担子。清理了父亲在各地留下来的困难问题後,接著培养弟弟们念书,以及侍候她的母亲。刘教授过去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在那样一个痛苦的经验中奋斗成长。今天,青年们在台湾长大,由幼稚园一路读到大学,是很难想像那种环境的。後来,她结婚成家,做公务员,又成为一位很成功的外交官的夫人,她的先生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前驻沙乌地阿拉伯的大使—田宝岱先生。在外交圈里,这位大使夫人是很有名的。 她自己写作、教书,加上学佛、学禅、学密,几乎没有一样她不想学。现在年纪虽不小了,仍好学不倦,如同年轻人一样,现在还在学打太极拳。每天可怜巴巴的,两条腿都蹲得发酸,忘记了自己年龄,仍然艰苦的练习。我看她这十几年当中,真的做到了学而  不倦,而且,所学的每一样都非常专精。她对人生是认真负责的,她把这个人生的一切都看成是人应该完尽的义务与责任。不管是出世法或入世法,她都用一种特别的专注精神去从事。
  所以,今天我不要她定什麽题目,就是讲她过去的学佛的经过。她讲两个钟头可以,连续讲下去更好。我相信会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启发。
  我今天介绍叶曼教授,简单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恨铁不成钢
  老师!诸位法师们!诸位先进的道友们!
  刚才,老师介绍我的一些话,使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但是,又非常的感动。说实在的,我跟老师学了二十三年的佛,也挨了二十三年的骂,刚才是第一次听见老师夸奖我。这真是大出我意外的,我已经感动得快要流眼泪了。因为,过去20多年,老师是恨我不成材,把我看得一无是处。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我後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希望我能永远不停的进步。现在老师给我那麽多的夸奖和期许,也许,在世间法上,老师认为我这个老孺子还可数。至於出世法,今天,我就秉承老师的命令,跟诸位来谈一谈。说实在的,我的学佛的心路历程,非常的平凡。我学佛的时间、学佛的经验也非常的浅,同时,也非常短。要我到这里来和诸位谈这个问题,对於学佛的先进们,和老参菩萨们,真会使我贻笑大方。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谈起学佛,这一段心路历程,应该从我很小的时候说起。我吃长素,从八岁就吃素,但却不是为学佛而吃素。在北方,平常是不吃羊肉的,要到立秋以後,才能吃羊肉。因为,羊肉不能在热天的时候吃,立秋以後,北方天气就凉了,才可以吃补。我八岁那一年,我们全家去羊肉馆子贴秋月+鹿。进门时看到有人牵著一只羊拉进後院,那头羊跪在门口「咩!咩—.」的叫著,不肯进去。听起来羊的叫声跟哭声一样的悲惨,我当时心里就非常的难过。等到进了馆子,坐下来後,准备吃涮锅子,伙计将切得薄薄的羊肉,摆在桌子,鲜红耀眼,我一看,立刻想到刚才我看到的那头哭著的羊,心里的难过,真是无法形容。我怎样也吃不下去,从此以後,我就不再吃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了。
  这一个决定使家里的人当时颇为欣赏,认为这孩子心地非常的仁慈。但是,我的父母与至亲好友认为这种事情,是经常会发生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的,当孩子们看到杀鸡、杀鱼就会常常几天不吃鸡鱼,可是过几天也就忘记了。他们想,我也会如此。然而,这一个素,一吃就是十四年,一直到抗战我结婚为止。别人以为我吃素是为了信佛,我总会说:「我才不信佛哩,我吃的是儒家素。」别人说:「儒家是不吃素的,那里有儒家素?]我说:「孟子不是说过吗?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就是儒家素!」

幼年的私塾教育
  我父亲对我的教育用的是非常独特的办法,六岁开蒙,念的不是三字经、千字文,而是左传。当我九岁把左传读完,然後,再开始续孟子、论语和古文。到了十岁,才开始进高小一年级。
  我不但否认吃素是因为信佛,而且,对於佛法、佛教有非常大的反感。这种反感一直到我遇见南老师,听楞严经的时候,才停止。
  为什麽有这种反感呢?
  刚才,南老师谈到王云五先生、韩德清先生和先父的关系,他们都是宋教仁先生的崇拜者,他们追随宋先生从事革命。当宋先生被刺杀後,他们便开始反袁,於是被袁世凯通缉,先父和韩先生两人化装跑到上海,住在王云五先生在租界的家里,躲在他的小阁楼上,连大街都不敢去,一直躲到袁世凯失败,他们才出来。所以,他们三个人结拜为把兄弟,三个人约定,绝不从事政治,所以王云五先生专门办商务印书馆,他从政,是以後的事。先父从事工业。韩德清先生则专研佛法,他就是那位被称为「南欧北韩」的清净居士。在结拜三兄弟当中,韩先生是最小的,因为在韩冢七兄弟中,他排行第五,我们称他为「五叔」。老式的人,兄弟辈对於兄长,是非常恭敬的。所以,每年初一,五叔和他的太太都到我们家里来拜年,而且是恭敬的下跪。
  後来,我父亲为他盖了一楝房子,组成「三时学会」,这位五叔,突然间成了我们全家大小的师父。每逢过年,韩五叔不再到我家来拜年,而是父亲领著全家去向韩五叔——我们改称「师父」的去拜年了,父亲率领我们全家,恭敬的向他行跪拜礼。
  父亲每次去三时学会听经,见了清净居士,总是先跪在地上向他顶礼。自小耳儒目染,使我深深觉得对於传法的老师,应该非常、非常的恭敬。所以,後来当我看到有人对老师不恭敬时,我就会很生气,觉得简直是不可饶恕的事情。

高级消遣品
  清净居士研究的是唯识宗,父亲认为我从小读古书,对於文学方面,应该是了解的,所以,就带著我去听「成唯识论」。诸位可以想像,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听「成唯识论」,那简值是对牛弹琴。记得有一天,我听得很不耐烦,实在坐不住了,心里起了很深、很深的反感,我突然感觉到「什么叫佛法?佛法只不过是有钱、有闲的士大夫们高级的消遣品而已」。这一个念头,到後来自己真心学佛了,回想起来,非常感到惭愧,很後悔自己当时的幼稚与无知另一方面,我母亲不认识字,父亲研究的「成唯识论」是她所不能理解的。她学佛,就只是烧香、拜佛。父亲给我一件工作,就是教母亲念一些最简单的经。第一部经就是阿弥陀经,然後是教她念往生咒、大悲咒。那时,我一面教母亲念经,心里就一面起反感。认为经文上所说的好像是在贿赂愚人去信佛,什么金沙布地、金银琉璃、赤珠玛脑、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的,彷佛是说:我这里一切都奢侈华丽极了,你们若是念佛,你们就可以到我的国土来。
  母亲每天就只知道念、念、念,早晚念,除了念,就是烧香、拜佛。可是等到她的—些佛事做完了,其他的生活和平常人完全一样,她照常发脾气,她照常打麻将,一切生活跟普通人并没有两样,多的只不过早晚三柱香,拜佛,持咒、念经而已除此之外,生活与心性上与学佛毫不相关、毫不发生影响。所以,看到母亲这种学佛更加深我对佛法的反感。我认为佛教只是士大夫有闲阶级的高级消遣品,和无知妇女祈求福报的安慰品。
  所以,我从来不谈佛法、从来也不沾惹佛教,不过我仍然吃我自己的素。
  亲情深似海
  吃素的过程,说起来是很艰苦的。首先,家里父母就反对,认为孩子们正值发育时期,成长的阶段,营养不够是不行的。当时,我不但不吃任何有生命的,连鸡蛋也不吃,我对於豆腐类的制成品又讨厌,我吃的就只有青菜了。所以,家人急得不得了。有时候想起来,父母的恩情,真是深呵!(这时,刘教授停顾了很久没讲话)
  当时,我父亲就买来「起士」(乳酪),最好的,瑞典蓝颜色的「起士」,那股臭味就好像好几天没有洗的脚一样臭。我怎样也不肯吃,因此,父亲就悬赏,他知道我的脾气,假使告诉我是为了我的营养,我一定不肯吃。因此,他就宣布:谁要是吃一片「起土]就给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价值大得很,可以买一百五十个鸡蛋。同时,还要我们吃鲜番茄,谁要能吃一个鲜番茄,也给一块钱。兄弟们装模做样的宁不要钱,也不肯吃,没有一个跟我抢我却要表示勇敢,皱着眉头硬吞下去。后来才知道,他们背后都是讲好了的就是为了给我一点营养。我为了钱,拼命的吃这两样东西。到后来,钱没了,我自己却已经爱吃生番茄和起士了。到了自己做父母后,才想到父母用心之深,对于儿女的爱,那是没有方法去衡量的。而我自己为了吃素也吃过不少苦头,从小学到大学,吃素使我变成大家嘲笑的对象,我的午餐经常就是一碗阳春面。各位知道,人性不是太善的,孩子们更是非常残酷,所以一般孩子和青年都不敢和同伴不同,无论穿衣、饮食,无论做什麽都得大家一样,才不会受歧视。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跟大家在一起,他们大吃、大喝,而我顶多是吃馒头和咸菜,或者是阳春面。他们认为:年纪轻轻的吃素,简直像小老太婆一样,常常拿来作谈笑的资料,虽然他们并不欺负我,可是在那种情形之下,要是一般年青人,早就放弃了。
  我吃素,不是怕因果报应,因为我那时根本不信佛,更不相信轮回。我吃素,纯粹只是为了不忍心。所以,有时候被他们逼急了,我就说:我绝不吃尸体。他们说:「哎呀!你这人真讨厌,我们正在吃饭,你讲点好听的,可以吗?」我说:「本来就是实情,现在你们吃的全是尸体,而且是支解了的、腐烂了的尸体,我不但不忍心吃,我都不忍心看」
  我告诉他们:「我看到碗里的鸡,就想到鸡飞,看到盘子里的鱼,就想到鱼游,看见猪肉、牛肉的时候,就想到猪和中活著的模样,这样怎能使人吃得下去。」

神秘的经验
  我虽然不信佛,但是有一次,我曾经亲见一桩神秘的景象,那就是先父的去世。先父是患脑充血只有三天就去世。那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也不能说话,右半身完全瘫痪,可是,他的神识非常清楚。说来不怕诸位笑话,我的母亲从一数到一百,就再也不能数下去了。如果把她一个人带到峨眉街让她在西门町逛,稍停再在峨媚街原地见,准保她再也找不到峨媚街了。但是她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性,智慧很高,反应很快。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想到我父亲是多麽著急,那麽多未了的事,妻儿以後的生活,都将如何安排,所以他闭起眼睛立遗嘱、安排後事,那些字虽然是闭著眼睛写的,仍然很美、很清楚。
  父亲去世的头一天晚上,我母亲嘱咐我们说:「不管你们信佛或是不信,大家都必须围在他的床前一起念「阿弥陀佛」。俗语说「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时候,只要有人能救我父亲的命,你让我割下肉来,片片支解,我都愿意,更何况是虔诚的念佛?
  整整三天,我的母亲一直没有离开过父亲的床边。一直都斜欹在他的身旁。
  亲友大半部回去休息了,那是一个很宁静的寒夜,我母亲突然尖声大叫起来,那个声音真是凄厉无比,她连连的喊著:「不要—.不要!」然後,舌头便缩进喉咙里而去了。於是立刻请了医生来急救,把她抬到另一个房间,她有一个月都不能说话,因为舌头伸不出来。喂东西吃的时候,都是拿著汤匙一点点送进嘴里。
  彼来她能说话了,才告诉我们:「以前,曾跟你父亲有一个约誓,就是我们生同案、死同时。我那时正在看著你父亲,突然过道看见父亲跟一大堆人往外面走,你父亲停下来,向我招招手,并且向我说:你不是说要跟我一起走的嘛?走啊!」低头一看,你父亲正睡在我的臂弯里叹气。立刻我知道你父亲没救了,我知道他是要我跟他一起走,但,一屋子的孩子都这麽小,我说:「不要!不要—.孩子还这麽小。就这麽一下,我就晕过去了,後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母亲晕去後,便由我代替她陪在父亲旁边。父亲的神识非常清楚,我向他说了很多话,他彷佛在听著,又彷佛无反应,我就说:「您叫我……」他就以极轻微含糊的声音叫我的绰号,这是父女间亲腻的称呼,我很高兴的向他保证:「您很快就会好的,没有关系,我愿意侍候您一辈子,只要您活下去!」
  这时,只见他脸上变了色,急急的把手伸出来,只有姆指和小指伸出,握拳成一个「六」字,我不了解「六」是什麽意义?在亲友中没有排行「六」的,我想不出任何有与「六」字有关联的人和物,所以一再的问「六」什么,我父亲便含糊的说:「笨!笨—.」依旧一再的伸手作「六」。
  从我母亲晕倒,闹到现在,差不多是清晨四、五点钟了,他不再说什麽,只是连连的叹气。
  那时,我们住在青岛,青岛有很多的教堂,那天,正是圣诞节——十二月廿五日,早上六点锺,全市的教堂敲钟,庆祝圣诞,正在百锺齐呜的时候,我父亲叹了一口长长的气,就过去了。
  那时才知道,他要预告我的是要我知道早上六点钟,他就要走了。
  所以,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神秘经验。
  一个中风的人,眼睛已看不见了,话也说不出来了,他的神识却能那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的正确死期。这件事情,一直使我不能了解。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不可以常理解释的事情。

重担一肩挑
  等到父亲过世以後,突然间,我从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小姐生活,开始要肩负起很多麻烦的事——照料母亲和弟妹、料理债务、扶榇回北平、安葬、定居。当时弟弟妹妹们都小,我自己也还没有中学毕业,突然间,我长大了。
  这时,我深深体会到友谊的可贵,朋友的帮忙太大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完成了大学学业,使母亲安享她的馀年,这全都是靠了朋友的帮忙与协助。这些朋友,知道我父亲身後萧条情形後,他们凑足一笔基金,作为我们兄弟姊妹们的教育费,这一点,我是一生都感激的,譬如王云五先生在上海写信来吊唁并寄来五百元,在那时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
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


王沐


道教养生,以阴阳为主,阴静阳动,各有不同。一般讲“体”指静态位置,讲“用”指动态的运用方法。兹分别对“四秘窍”以及它的“体”和“用”,略加介绍。

四秘窍是:一、玄关一窍,二、阴跷,三、丹田,四玉枕。

因为丹功炼的是返老还童,益寿延年的方法,而以调动本身青春活力为主。此四秘窍不只停留在炼气上,在叙述之前,先将功法前段体用进度列一简表:

第一、筑基入手功夫阶段

(一)筑基炼神。

体——心、神。

用——守中、内视。
入静

信心、止念、松身。

(二)筑基炼气。

体——气:

先天气,后天气。

用——呼吸(后天):

正呼吸(后天):即用肺的自然呼吸。

逆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

息(先天用)——胎息、踵息、(气归脐为息、归丹田为胎息)。气通任督。

(三)筑基补精。

体——精亏不全,年龄在十五岁以上。

用——调肾、搂睾丸,暖信。(例:一擦一兜,左右换手)。

调用活子时(恢复旺盛的青春机能)。

此段目的,达到精满气旺神全,再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炼精化气功夫阶段

体——药(小药、大药、内药、外药、上鼎、下炉)。

用——采药、小周天、封炼、合凝、止火。

以上仅是这一段“体”“用”的阶段提纲,但许多丹法家未加区别,所以进度常常不够明确。

我打算用问答方式,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一)秘窍之一,“玄关一窍”。

问:此窍为什么称作秘窍?

答:丹功功法,常常涉及生理机能。为防受到非议,所以不愿公开。

问:玄关、玄关一窍、玄窍、玄牝、玄牝之门,是同义词汇还是有区别?

答:是同一个词汇,但有时用法不同。

问:玄关一窍有无“体”“用”分别?

答:玄关一窍无体有用,所以在丹经上说:“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所以无体可寻,寻则着相。”《性命圭旨》把玄关画在中田,把玄窍画在下田,就是过于拘执,其实不必指实位置。《普照图》和《反照图》窍位画的都不准确。

问:那么一窍运用方面是什么样子?玄关窍开是什么景象?在丹田过程是否一样?

答:筑基阶段的后期即微现此感觉。至进入百日关开始,开窍不明显,常与活子时同时而动。明李虚庵说:“一阳初动即玄关,不必生疑不必难,正好临炉依口诀,自然有路透泥丸。”这就是说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时,关窍随之即开,此时即由筑基转入炼精化气阶段了。

《参同契》卷中说:“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规中即玄关一窍。陈虚白《规中指南》专论此功法。真人即精气相结,浮游即上下交流移动,所谓坎离交接,水火调和。这是从一阳初动时开始的。

元尹清和诗:“闻欲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体惊怕。(指精气)只在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目化。(静坐内观)一阳初动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收拾蟾光归月窟,从此有路到蓬莱”。这是伴同活子时而窍开,所以玄关运用是虚境。南宗二祖石杏林曰:“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明伍冲虚诗:“太极静纯如有动,仙机灵窍在无前”。都是此意。

以上皆言清修各派之论,但师传不同,不过一得之见而已。具体功法,《规中指南》可以参考。(《道藏》“称”字号五)。

(二)秘窍之二——阴跷。

秘窍名称与中医穴位相同,但位置不同。

问:丹法阴跷位置在哪里?

答:此“体用”关系与医经不同。阴跷在医书中为针灸经穴,但宋张燕阳则认为是修炼功法的总枢纽。丹经又名危虚穴,也称会阴,(方位在人身北方危月燕,虚日鼠的位置,也有日月交并之意)。

丹经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为说,来有专指阴跷者,而张紫阳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不同。

李时珍说:“阴跷一脉,与医家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察之,其言不必谬也”。

问:那么这一窍运用效果是什么?

答:《八脉经》认为是众脉总枢,实际是调动青春活力的中心。《慧命经》返还图指的“一候”位置,即指此处。清刘名瑞《虚危直论》说:“此穴上通天谷,下达涌泉,真阳出生之时,必从此穴通过。刘海蟾长坐阴跷而转老还童”。清柳华阳曰:“一候生妙用,二候采牟尼”。此窍即生采之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附载《八脉经》中云:“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

问:这一窍还有不同名称吗?

答:有海底、会阴、三岔口、上天梯等。

问:那么丹功是守丹田,还是守阴跷?

答:这是动态,不用死守,所谓三关要路头,即是此处。所谓秘窍,均与内分泌有关,即炼精的重点。阴阳交会,以这里为重心。

(三)秘窍之三——丹田。

问:丹田有几个部位?在炼丹中那一窍最重要?

答:一般分三部分,上丹田也叫祖窍,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脐上;下丹田在脐内。平日炼功以守下丹田为最有效。

问:下丹田究竟在什么部位?

答:因门派不同,说法也很多。我们全真派系统传授是在脐内一寸三分与肾相对。明赵台鼎《脉望》云:“丹经说丹田位置在脐内一寸三分,乃仰面而取之也”。仰卧由脐向下即将接命门之处。所以丹田位置应在腹内为是。道教在通三关后下降退符时,系走任脉,下十二重楼,过绛宫,达下丹田,此系与中医不同之处。所以在养生方面,以脐后肾前位置为是。今年太湖疗养院严伯正气功师在行功时,用最精密摄影机拍摄丹田位置。很明显地看出丹田在腹部正中,从放光看系在脐内。(见《气功》一九八六年第六期二百六十九页)可以证明道教传授是正确的。另有一说丹田位置是由神阙(脐)至阳关,也可以讲得通。主要在运用上,而不在执着呆守。

问:下丹田的部位是这样,不知它的运用如何?

答:丹田一处,位居重心,百脉之枢纽,生命之根源。在丹功四步功时中的名称,第一步筑基为守中之处;第二步为炼精化气,为坤炉(上鼎为泥丸);第三步炼气化神时为下炉(上鼎为黄庭)。二三两步作用是为收纳神气,内炼归炉的地方。尤以第三步为开始初步结丹之处。

问:丹田处所,丹家各派均已公开讨论,何以您还称之为秘窍?

答:丹功是为了达到调动青春机能,主要和肾的机能有关。而且与内分泌激素(荷尔蒙)有特别关系。因为,丹田是总的根基,静守以后,元气自充,尤其为肾连接最近,练功至任督通了以后,肾气人脑,从而使肾上腺与脑下垂体(玉枕)互相连系以增强生命机能。

近代气功 家胡耀贞先生的“升阳法”,即系道教秘窍的运用。我记得一天跟他炼功,他说: “今天是冬至,一阳生时,可以接我这方法炼下去”。

这也是道教的一种方法,虽然未用周天,但用此刺激脑肾,使其互相补益,也就是丹田法所称“还精补脑”的方法。但此乃小补,未调动全部力量。(注:升阳法是由命门将阳气送丹田,然后再丹田下降睾丸,由睾丸通至外肾,由外肾返回经会阴,再归命门。每日做三十六次。由冬至日开始最好,如不遇冬至亦可随时开始。)

我们重视人身自控恢复生命机能,也重视身体内元精元气元神互相(平衡调动。宋张紫阳说: “神为主,附丹田与肾关系图气为用,精为基”。说明元精是丹功的物质基础。而丹功内炼时需经过调动,发生、凝集、结成、四个步骤。上述第一步大都为人手功夫。如何做到化精为气的变化,是有一定法则的,四秘窍都是调动青春活力的处所,互相关联、互相呼应,不能每窍孤立来炼,而以发动青春活力,为其共同目的,因为口诀是口口相传,不公开传授,写在书上的也只是点到为止,丹田一窍,也是如此。

问:秘窍的位置应是有孔的地方,如《阴符经》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今丹田无孔何以称窍?


答:丹经中除九窍外,认为在人身深处可以运用调动生命机能的处所,都称为窍。如清刘名瑞著的《道源精微歌》下卷“知窍章”云:夫人身有四窍,泥丸之外,别有三窍,上一窍是为天枢,屈心,下一窍是为天根,属身,前对脐,后对肾,中一窍是为虚间之地(按即玄关),能知中黄者,亦晓阴阳出入门户”。此窍的名称,都是从它的作用而来,不是从外形而命名的。

(四)秘窍之四——玉枕。

玉枕名词与中医针灸穴位不同,位置与口相对。平日月·经所称玉枕,系(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之一,在背后督脉之上端,是三关中难通之地。故丹经称为三车里的牛车,因为通过费力,比喻非牛的力量过不去。但三关小周天,只是运转督脉而已,人身还精补脑的功夫,也要从此升达泥丸,这正是丹功最主要而不详讲的地方。

问:为什么丹经不讲?

答:人身情动之处,精动之源,都是脑下垂体支配。此处正当此总枢纽处所。人身炼功是一整体,不能截然分开。肾气上升于脑,丹功称为“还精补脑”。究竟这一名称如何解释,说法不同。实际调动此处,使激素萌生,内分泌旺盛,调动全体有关生命机能,如活子时,丹田,肾气、精气、玄关、阴跷等皆是。

问;玉枕一处,气通精通时称关,还精补脑时称窍,究竟内炼是停留而守,还是通过即可?

答:通三关时气从夹脊上升,不可用力相助,自然通过最好。但窍的作用,实系通过时起的关联效果。所以在未通前的冲关活动,也先有此功效,但不可强守,不必强作停留,打通肾气与泥丸连接,即是此秘窍发挥作用。如果常用“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的方法,也是辅助功,不限次数,以早晚为好。

问:不明此窍行功时也有这功效吗?

答:丹功在养生上,是求得复返青春,巩固青春。青年时代有了内炼方法,可以巩固下去,不再衰败,所谓“上德无为”。(即专注性功)中老年时代,从年龄方面来看,青春年龄虽已过去,四秘窍一调动,却使生理方面青春再来。就象菊花一样,在深秋中开放灿烂的花朵,创出更大的有益于人类的成就。所以道教丹功,就是在生理上找寻返老还童的途径。觅到青春活力的根源。这秘窍称“秘”,是有它种种根源的。

至于体用分开论述,正是讲在这四个秘窍的功法,在术语属于命功,要研究的是人身(体)和生命(用)的原理和方法,使其全面发挥作用,不着相在一点上,不拘束在每一派的功法上,自会收效较快。

问:四个秘窍炼时是不是要分先后次序?

答:是的。我已经在开始时及分节内分别论到了。因为丹功有四个步骤,所以筑基阶段着重意守丹田,有了进展,再注意阴跷,再一步,活子时有动态,进而着重玉枕及玄关一窍。但方法要灵活,不可拘执。因为炼功的人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造诣不同,生理现象不同,任何理论方法,均不能一以概全。如人饮水,冷暖自如,必须立信心,减疑虑,勤加体会,始能悟到真诀。

问:为什么您不把道教丹法系统讲述,而仅论此四窍?

答:人手功夫,现在许多气功家专著或论文,都已讲到了,丹功大致相同,为了避免重复,所以我只就高一层的而旁人不肯说的略露端倪,亦谈谈这一功法对生理机能运用的体会。一偏之见,只供大家研究时参考而已。


(《中国道教》1988年第2期)

练太极是个好选择,我大学的体育老师是位女士,她练太极的效果令我们学生很吃惊,那种气质就与众不同,其他的更不必说了。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longfeel » 文章发表人是 longfeel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