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风起云涌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风起云涌 » 文章发表人是 风起云涌
发表人 内容
本人新近收藏一部《太乙金编》,准备学习...
这个论坛好。
好久没来了
与运动方法、姿势不对也有关系吧
文熙 wrote:http://www.djwx.com/forums/posts/list/2649.page





重复佛说的不计其数,都不是得到佛的神髓,得佛之神髓者其学问可以流传千古,是因其学问如宝珠出砂,永远不会混同于砂石,而相反,以佛说为己说者也不计其数,只能如砂石湮灭沧海,虽然有其善愿,毕竟难和祖师的学问相比,不是学问的差距,而是灵性的差距,是智慧广大与否的差距!

因此,模仿圣人而尾随于后者必然不真,真实学问必然前所未闻,必然融会贯通,必然以独特震撼力而震惊心灵,由此而坚定信心,循祖师开辟的道路前进!

我们如何努力才能弘扬和继承这门国学精粹呢?必须象李老师那样发广大愿力,穷尽毕生精力发扬国学,继前贤以成真,为后学开宗流!



这些话中肯。感觉是在说我。谢谢好文。
读罢让我想起了古诗句:动观流水静观山.
能健康和衣食无忧就是福
[......而并非赞成阴阳偏废的只重视文章而忽视修真实践,或者只注重武学修为而不屑文思的做法。这两种做法都是有缺陷的,如鲲鹏之有两翼,缺一而难以翱翔天际。......]

[...鸿鹄回首万物尽收眼底,燕雀逐食不知苍鹰在后。...]
[...走上丹经武学的“知行结合”的修真慧途,是身体力行的自我行真,...]

吾常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击中时弊.支持楼主观点.
无论哪门功夫都是不能演绎练功过程和结果的.
真真正正的练功者是非常重视自己的理论观点与演练是否一致的问题的。

什么是幸福?
一是健康,二是衣食无忧。
谢谢,我把它转到[(原创)什么叫做功夫:武学专修功(六)——易解玉环桩中的“水撞金轮” ]里去了。
首先感谢dao1008 先生不厌其烦地解答。

阅读上面的解答,让我生出一些心得:
1、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练功,老老实实做学问。
2、学无止境,人外有人。
3、练功的最大障碍是自身。
4、要心死神活。

再次感谢dao1008 先生的解答。没问题了。
dao1008 :
对“风起云涌”学友所提问题试做解答 :
对所提问题作分别解答。
一、子反生母、水生金——生不如顾
子反生母或子来顾母都属于“逆则圣”的修为内容,二者虽然说法上有些差别,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子来顾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传统中的孝道,“羊有跪乳之思,鸦有反哺之义”,这些典型的子来顾母的孝行,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在《孝经与水撞金轮》一文中,具体讲到了行孝道与逆则圣修为之间的关系。而水生金是子生母,这是丹道修为中的显著特色,为了强调它是“逆则圣”之修为,而突出了“生”字。金生水、水生金——又叫金水互生,也叫母子互为相生,这是古人对丹道修为的高度理论凝炼。张紫阳在《石桥歌》中说:“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遐归洞天。”“五行颠倒处”即“金水互生”,“归洞天”即“返还故里”。关于“返还故里”,在《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用如一》一文中有比较详细地论述。
《悟真篇》中还说:“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个中颠倒意”仍是“母子互为相生”,“管见”即“管中窥豹”,或者更不客气地说是“盲人摸象”。其意思就是说,没有逆则圣之学识的一切高谈阔论不过是“管中窥豹”和“盲人摸象”而已。
二、关于“特殊力量”与“强劲”
所谓特殊力量,就是指逆则圣之修为;所谓强劲是说力度很大。这种高强度的特殊力量的获得,是固气修为的成果。关于固气,这是真元固气法的专修,定元桩即此内容,紧扎练功腰带也是用于此。请参见《定元桩与固气之法》。
三、“熏蒸”与“水撞金轮”是一回事吗?
熏蒸是修为中必然要有的一个过程,没有熏蒸就不能进入到丹道的修炼。熏蒸也是具备了强劲的“逆则圣”这股力量的体现和成果。水撞金轮则是熏蒸中的一个阶段。在《试解答跟贴提问(二)——关于先后天以及精气神的概念》(网站《原创作品》栏目)中有这样一段话:
——修为中“心肾相交”,是肾水向上冲腾,与下降之心火相交媾;“水撞金轮”,是肾水继续升腾冲撞到肺(肺属金);继续修为,可达“炼肾充脑”,使坎中真阳上冲于脑,这样才能开始“炼神还虚”的修为。
这其中讲的“心肾相交”也称作“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水撞金轮”、“炼肾冲脑”是修为中的三个阶段,它依赖着先天肾气的不断充实坚固而完成的,“返还归于一”是较高的修为境地。
睡眠不好,失眠的人其本质是“心肾不交”,能达到“心肾相交”,睡眠自然改善;睡眠没有问题的人,达到“心肾相交”之修为,则睡眠质量会大大提高;肺为华盖,在五脏的最上方,“水撞金轮”不仅是肺,五脏都得到了真气的温养。“五脏坚实人长寿”,能达到“水撞金轮”之修为,必然身体强健而长寿;“炼肾冲脑”即“开慧于脑”。在《关于文的修为(一)—— 辨识传统文化真实面貌的一条捷径》一文中有:
——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文一武则是功夫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有时在练功中突然开窍,刹那间明白了李兆生先生著作中的某句话或某个内容;有时在通读中同样也会突然开窍,刹那间明白了功法功理中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功夫就是在这一文一武的不断动静开阖中,一天天长进的。”
这其中讲的“突然开窍”,就是“开慧于脑”。
关亨九先生说:“何为真知?即不知之知也。对于一切事物我本不知,但偶然自知,既不是所学而知,也不是读书所知,然而与所学书本上相吻合,这才是真知,这乃先天之知。至于学而知之,乃后天之学也。人以未学为失,我以未学为得。失之于俗学,不可惜。失于真知,则可悲(摘自先生专著《武当修真密笈》)。”此“偶然自知”也是“开慧于脑”。
在《关于文的修为(一)—— 辨识传统文化真实面貌的一条捷径》之文接下来说:
——在《易解玉环桩》之文中讲到:“人们所感知、所学习的知识分作两个方面,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后天的……先天的称为智慧,后天的才叫知识。知识和智慧两者要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美的世界。
——“知识是人出生以后,通过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接触,通过进学校学习,学会了原来不懂的东西,这些通过学习而得来的学问就是知识。
——“在人类本体,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智慧。智慧也叫做真知……知识是学来的,是后天学而知之。而真知则是人体体内的自我,是灵性。现在科学所说的灵性学,就是人体真如智慧在闪光,也就是丹道学里说的‘先天一粒真种子’在闪光。闪光的智慧不是学而知之,而是偶然而知。”
——传统文化不是研究出来的,也不是探讨出来的,而是开关通窍后的开悟所得,传统文化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四、关于“坎中真阳”
坎卦的卦象是“坎中满”,即坎卦的上下两爻为阴爻,中间一爻为阳爻。从卦象上讲,“坎中真阳”是指坎卦中间的那个阳爻,此阳为真阳,即“天一生水”所含之阳气。肾为坎水,“坎中真阳”即“水中金”,它是先天灵根,是成龙的真种子,只有从此灵根入手的逆则圣之修为,才是龙的传人的本来面目。在《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和《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一)》两篇文稿中,对此问题有详尽的阐述,请参阅。
五、关于“楼主是否体悟过‘水撞金轮’和‘气化’”
二○○○年之前,对练功者的细致动作的差别一般忽略不计。当有人对动作出现差别提问对错时,李兆生先生总是说,大家都是照着我教的去做的,没有对错,动作上大致到位即可。动作的不同是因为身体条件和练功基础的不同而形成的。什么样的人长功夫最快呢?是只知傻呵呵地死乞白赖地练功的人长功夫最快。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修墙补屋,抻筋拔骨阶段,只要你练,就会有长进,就怕不练,练得越多越好。并且必须要出汗,大汗淋漓最好。为什么不管对错呢?因为没有进入到循经阶段,太过要求动作没有意义。如果过分强调动作,反倒容易造成混乱而影响修为。
为什么只知傻呵呵地死乞白赖地练功的人长功夫最快呢?因为这样的人没有私欲杂念的干扰,只是一门心思的下苦功夫,所以功夫能够很快长进。所谓聪明都是小聪明,它与大智慧是无法比拟的。小聪明是人心作祟,是修为的拦路虎了;大智慧是真知,是灵性,是人体真如智慧在闪光。所以《阴符经》中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也就是元神是修为的领路者,而识神是修为的绊脚石。
二○○○年之后,开始传授循经太极拳,这时的要求就有了变化。因为循经太极拳是需要在“掌握精准的循经法度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操修令气血沿顺着脉道循行”,这时的动作要求必须要精准到位,否则就要影响气脉的循行,这也是李兆生先生近二十年的传功授法的基础上的新要求。而到此时,再只是傻呵呵地练功是行不通的了,需要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明理通法,要有文武两方面的修为。
那么如何看待各种体悟和感受呢?关于这一点,李兆生先生在二十余年的教学活动中,就是到了今天,其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有了感受别高兴,没有感受别难过;别人有了不羡慕,自己有了不炫耀,有感受和没感受不是修为层次高低的标志。无论是什么样的体悟和感受,都不去理会它,来去由它,既不要去引导推动,也不要烦恼阻挡,但要用神光观照,弄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过去讲“勿忘勿助,不即不离”即是指此。为什么师父对徒弟修为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给以正确地引导,那是为师父者曾经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对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了如指掌而能明辨方向。
没有感受时,千万不要去追求。因为有些感受可能是由偏差造成的幻觉,这样的感受可以致人大毁,必须加以改正。所以有些人有感受反倒不如没感受的人层次高,各种不同的感觉和体悟,有些是因为体质的不同和修为的基础差别而致。
肯下苦功真修实炼,那么那些体悟和感受,该来的时候它自然会来,并且它到来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地就什么都明白了。不需要学习,不用别人教,就自然会进入到境界。而不该来的时候,你怎么强求也求不来,硬要强求,只能产生各种弊病。
其实对于各种体悟和感受的态度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无论是多么诱人的场面,无论是如何波澜壮阔的景色,都能定住自己的心神,只以平常心对待之,这也是定力的一种修为。六祖慧能曾经讲过“风动、幡动”的故事,因为“心动”而有“风动、幡动”,以致心猿意马杂念丛生;心不动则一切都不动,神不外驰而内敛于中。
《修真图》中说:“心不动,精自固;身不动,气自圆。”修心是性功,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其难度要比命功大很多,但又是修为者必须要完成的修为,也是第一位的修为。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希望你能够认真研读《真元宝笈》中《传统气功的三个修持阶段》的内容。因为这是原《真元窥密》中的内容,所以沿用了“气功”一词。
六、求乎法上、得乎其中
武功修为可以有较快较明显的效果,如有病的人身体好了,或技艺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等。如果仅仅是抱着治好疾病,求得环境工作等改善的目的练功反倒不容易实现。所谓“求乎法上”就是修为的目标要定的高一些,求上法或更高的目标。最大的法是什么?就是弘传法脉,造福人类,这是李兆生先生举毕业之力而作为的。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功德和能力,但凡是得到过法脉传承、法乳滋哺的人都应当尽一份自己的心意和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这样做的同时,身体上有些什么疾病,职责艺业上有什么不足就会不知不觉地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叫做“求乎法上,得乎其中”。当然,“水撞金轮”和“气化”的各种体悟和感受也都会自然而然的来到。
弘传法脉首先要继承法脉,继承法脉不仅仅是推几个小时的玉环桩,站几个小时的大字桩所能解决的,除了武功修为的刻苦努力之外,还有几个方面:
(一)、要尊师敬祖。阎政昌师爷曾说过:“武当派的十大戒律太厉害了,从我这把它改了,只留二条,第一不欺师灭祖,第二不做坏事。”这已是减到不能再减了,再减下去就不是法脉了。“不做坏事”,大家都明白;“不欺师灭祖”,就是要尊师敬祖。李兆生先生曾说过:“尊师敬祖存在于平常的生活和练功之中,当你每次喝酒之前,要在心里先敬始祖和历代祖师,即要‘灵台拜祖’。只要你的心是真诚的,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始祖和历代祖师的恭敬和拜谢,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效应。”修为的人首先要修心,修心是第一位的,要把心放正了,才能有修为的成果;心念不正,必出偏差。修心的重要性不在武功修为之下,这也是性命双修的内容。
(二)、要有书卷气的培养,要多读书,李兆生先生的书籍不仅要通读,书中的功谱和诗文等应该背诵。还应有书法和声律的修为,功法中的史、理、法都应该掌握等。
[舍却真元不是大道. ] [大道宗一,得一者真。]

[。修真者不在于法多,而在于法真,] 是呀,法贵精良.

学习了最前的几篇文章,感觉文笔不俗,能讲清楚问题,就不单纯是作者的理论水平问题了。

认识不清自己要说的东西,就说不清,而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于自己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学习。
学习一遍有收获.谢谢楼主

1、[反过来水生金,]
2、[子反生母]
3、[使肾水向上冲腾,需要有特殊的力量,这叫做“太乙气化”,]
4、[肾水能冲撞到肺金,则要求这股力量必须强劲。]
5、[“从下面向上熏蒸,以熏蒸的办法向上产生雾状的气化”而达到“水撞金轮”]

我说一点粗浅的看法,主要是学习以上有关内容:这几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否确切?
1、2句的 [生 ]不如 [顾 ]
3、4句的 [特殊的力量 ]和 [ 强劲 ] 是否是这样的 ?
5句的 [熏蒸] 和 [水撞金轮 ] 是否是一件事?


顺便问一句,楼主是否体悟过“水撞金轮”和“气化”。学习,谢谢。



风起云涌



一般的运动常识是,一运动身体就会发热,再运动就会出汗。但是老师授太极拳时,要求我要“冬练不冷、夏练不热”,恰恰与一般认识相反。

“冬练不冷”并非以剧烈运动产生的热量来抗寒。它是内练,太极之初,静中寓动,静极而生动,俟真阳火生, 内脉“感而遂通”,周流不息,意注何处,何处热生,不明就里,以为运功也是大错特错的。

“夏练不热”有两个理由,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中求静”,“身虽动,心贵静”,精神专一无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做到了,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即使夏天也不会流汗。另外,真水上行于肺,神意下行于腹,水火相济,即使运动得浑身热血沸腾,燥热不堪,也能利马清凉宜人。如果不是真水,而是运真气于肺,可发虎啸之声,这等运功耗真气,非内功根基深厚不可,不能妄为,这些是太极拳之外的内容,以为 “夏练不热”之实证。





08.01.13

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写到:吴图南先生论紧的文章曾发于《武当》,由于志均先生所撰。“吴先生的话是这样说的:什么是松,拉伸才是松,人身九节拉开了才松。缩着是紧,紧也不能说错,一松一紧,一曲一伸,二体才能把人打出去.光松就是一体,一味地松能把人打出去吗?一物二体才是阴阳说。”(注:笔者未目睹于志均先生原文)
这里面有两句话:“拉伸才是松,......缩着是紧......”。“拉伸”是“松”的内涵,“缩着”是“紧”的内涵。“一松一紧,”也不离拉伸和缩着之意。看得出,吴先生所说的“紧”具体而明确。

再则,“缩着是紧,紧也不能说错”,笔者以为在这里是指:把缩的行为过程,在理解表达时用“紧”来表示,把“缩着”说成是“紧”,此“紧”是“缩着”,而非不松弛,说紧就不算是错。如果脱离原文、孤立地、主观地理解“紧”就会产生歧意。
近来,太极拳之研究紧风日盛,不乏标新立异者。有甚者把练拳求紧凑亦附会为紧,体悟不知走偏否?老师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此言不虚。

2007.11.19

新年到,网友好
寒山七式是什么啊?
引用"李先生的声音,是声如洪钟的,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当时就一楞楞住了,可以说是又惊讶又庆幸的心情,象某些文章里提到的一些隐世道人那样,这在现在也是不多见的.另外佛经里也提到西方世界有圣人,声如钟声.可见这同样非常人所能及!"
如此,则中脉贯通之象。我曾经往北京打过一次电话,对方自称王老师,有此中音.


观镜冠颈  官净倌敬

"美研究显示: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紧张性头痛"


这实在是小题大做.国人比这研究的高级100倍.

作者或编者是?
看看

哪里可学到它

哦  我还以为作者是心月孤圆呢  差点张冠李戴了 

作者是?

确是好功法

我静极而后想哪儿哪儿热,有一次打坐两臂有热流贯通.该怎么办?

明师之言,戏称明言
建议能尽快建立丹经武学的视频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松紧问题恐怕各拳种有各自的理解。从太极拳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本人有以下看法:

一、太极拳的“松紧”这个提法不确切,太极拳里有含盖“紧”这个字的概念,它的归宿使它在太极拳里无足轻重。将“紧”与松并论有偏离正道之虞。在我看来,太极拳中的“紧”与松不是一个层面的关系,就象生物学中的“目 ”与“科”。


二、太极拳作为一门学问,是实证的,那么太极拳的“松紧”问题不是学术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太极拳松什么,紧什么应该有具体内容。若不能明确紧什么、松什么,也就不能谈明怎么紧、怎么松。松紧问题犹如一个梨子,无论你怎样端详,你都不知道自己描述的它的滋味是对错。必须咬一口,才能避免空谈。


三、太极拳的“松紧”不能等同鼓荡开合。不妨自己做做鼓荡,一紧,就是破绽,立现凸凹......还能无过不及?还能绵绵不断吗?若在这一过程的落点位置,那也是紧的化,这个问题大可不提,直接谈松的落点就行了。一紧,将鼓荡的内涵改弦易辙,与太极之道背道而弛。


笔者练太极拳多年,惟松是求,仍不理想,以一隅之见,求证松紧问题,一但谬错,贻笑大方,位卑言轻倒也无碍于太极拳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恳请明师益友教诲。

2007.11.08



投你一票
气以直养而无害 源于<<孟子.公孙丑上>>之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内家武学借用此语,为己所用,当另有见地, 近现代诸太极拳专家对此语多有诠释。比如:

----郝月如注: 气以直养而无害,即沉于丹田,涵养无伤之谓也

----杨澄甫注: 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练拳使内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无害也。

----姚馥春,姜榕樵注: 养气用深呼吸使其直归于丹田,是为浩然之气,缓缓下沉,可以长存。

可是笔者仍感到意犹未尽.在此浅释己见:

气以直养而无害,是修炼高层次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这句太极内功心法, 看似简单好懂, 实则不具备一定内功者难窥其中奥妙。领悟气以直养而无害之关键在”直”, 该”直”何解?笔者以为,这是对内功训练有素者体内中脉的形容词,中脉上下贯通是该”直”之本意,气在中脉被心神静护而能养,中脉气聚必致百脉皆通, 而后太极拳愈练愈精深, 自显功效,“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如此养气大道可期。

气以直养,仅初成而已。愈求高深,要有明师指路, 要得法,要吃苦,要研究拳理、法、谱、诀,多参证体悟, 除此, 非热爱和坚定不移不能有大成就。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风起云涌 » 文章发表人是 风起云涌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