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金刚经感悟 (和尚坡主)  XML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天山来客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2/06/2007 09:45:24
文章: 15
来自: 221.201.96.158
离线

金刚经感悟 (和尚坡主)

引言

在卷帙浩繁的般若类佛经中,《金刚经》可以说是最精彩、完美的一部,它详细地阐述了佛学的核心思想,但正因为其境界之博大高远,使许多读者和修持者均感到甚难解其意。为此,笔者特总结出自己经过多年修持证悟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就教于方家,并期望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本经洋洋洒洒五千多言,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个宗旨:灭相<众生所感受认识到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即让读者和修持者认同自己所感受到之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存在及佛经等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水中月、镜中花。这个观点对初学者来说的确是太难以接受,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清楚佛和我们所处的不同境界与立场,就不太难理解它了。

举例来说,人的个体之精神就象是一滴滴露珠,在往往不到100年<相对于宇宙或地球的时间单位来说其实也只是一瞬间> 的时间内必定会被蒸发掉,那时就肉体回归尘土,精神则“魂飞魄散”或被挪作他用。而当这露珠还侥幸存在时,他定会理所当然地坚信自己感官所感受到的一切信息都是确凿无误的,其前提是——没有什么比“我自己活着”这件事更真实可信的了。(记得有一次因为给亡人送行,笔者曾经在火葬场的骨灰存放室里仔细地浏览过那些骨灰主人的生动照片,想到拍照时那些人也曾同我一样认为自己正真实可靠地活着,而不知死神正耐心地随时随地紧跟于身后,脑海里忽然回荡起鲍勃迪伦悲怆的歌声:“人类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认识到死掉的人已经太多”,不由得心里十分感伤和震动。)而宇宙好比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是一个有智慧的最大整体,它是万物的来源、也即是万物本身,是一个无限的存在,佛家常比之作虚空,道家则称之为“道”,修持佛道的过程就是将这滴露水凝聚起来、再融入这大海之中的操作,即“通过特殊的途径,回归入宇宙母亲之怀抱”,当你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时,海便是你,你便是海,你也就成了佛<道家叫得道或天人合一>。由此可以说明,佛的立场,是等同于宇宙,即以整个时空作为参照的。有道是“理解就是相同或相近水平者之间的沟通”,佛在人间说法时,好比是大学教授到幼儿园去讲课,对于极听话的小孩尚感表达困难,更何况对那些自以为聪明得紧的顽童。

再举一个也许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佛所在的好比是一种鹰的视野<请注意这种视野是无限大的>,而常人只是一群连视觉都不具备的蚯蚓,佛所传的法是“由盲虫变成鹰修持法”。为了给蚯蚓传这种法,佛不得不借助于蚯蚓式的身体和触觉语言,其表达的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即使是对鹰而言很简单的概念如“红色”,在蚯蚓无视觉的世界中都是不存在、也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请注意无视觉的动物并非生活在黑暗中,黑暗是能感觉到光的动物在光被剥夺后的“特殊视觉”,而对根本没有眼睛的动物而言,五彩斑斓的光明世界和与其对应的黑暗世界都是-----不存在)。聪明的蚯蚓也会用它们的躯体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去最大限度地探索世界(注意这种方法与人类的科学方法相似),得到一些诸如“1+1=2”、“两点距离以直线为最近”之类的科学知识并以此骄傲自满,认为自己能无限地了解世界,尤如那井底之蛙,不会相信有一个认识上无法超越的的界限存在<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想看要用触觉语言去给没有视觉的动物表达清楚“红色”有多困难!更不要说整个鹰视野内的事物,这真是太难为佛祖了。佛采取的方法是劝告弟子不要偏执于语言文字,你只要按这些修持法去修持,当有一天修得有所成就,比如说修出一对眼睛时,就自然“证悟”到什么是红色及别的种种色了,而那时你也无法给别的蚯蚓说明你的感受,即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它以此类推。故佛家是只讲证悟,不讲研究的,因为即使有文字以代代相承,作为蚯蚓又如何能研究得出光学来!修行蚯蚓必须放下的第一个妄念是:我以蚯蚓的身体认识到了全世界。要修行,第一要牢记:凭蚯蚓感官<在人是六根>所得到的绝不是世界真相,而不过是假相,知道这一点,便可以说是做好修行的思想准备了,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一句好比是说:你们所感知到的,都是假相,认识到这一点的话,就说明你已经开始领悟我的意思、开始走入我的世界了。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灭相之必要和重要,同时也可认识到作为灭相之经的《金刚经》之重要地位。

大德们注解诠释本经的书已是多得不可胜数,在唐代就有800家注解的说法,真是精彩纷呈。而笔者所写下来的,只是在修持过程中所盟生出的一些杂乱感想,希望它们能对读者所助益,不当之处,尚望方家不吝指正。

必须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以上所讲的原因,故《金刚经》原文是初接触者较难一下读懂的,我所用的办法是旁敲侧击地以一些变通的方式把其含意大致说清楚,这样便暂时将对现代人而言比较头痛的文言文绕过去了。理解其本意后,也便于朋友们参考其它直译注解的书来学习原文。所以诸君在读不懂原文时,大可不必沮丧,要知道就是在中文系的教授里,绝大多数人也根本读不懂它呢!“学冠中西”的钱钟书老先生云:除了佛经和道教的书,我什么中国书都看过,信乎可怜!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