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什么叫做功夫——关于文的修为(三)《翰墨缘》又名《中华笔砚衡真》——文人三绝诗书画之书(续)  XML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一、书归黄庭内景经
“书归黄庭内景经”是《翰墨缘》中的一个小标题,书法修为的层次应该达到《黄庭内景经》所论述的。
《黄庭内景经》是什么呢?《黄庭内景经》简称为《黄庭经》,其中有言“老子闭居作七言”,如此说来,《黄庭经》应为老子所作。这一点,古人是不怀疑的。可是到了近代,人们就有了想法,《黄庭经》由卫夫人传世,老子不可能活到魏晋时代,所以不会是老子所作,这只是近代人的观点。传统中一贯认为,《道德经》是泛传,《黄庭经》是宗传,由此可知《黄庭经》之地位。《西游记》中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并说:“《黄庭》乃道德真言。”《封神演义》中说:“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尽是封神榜上有名人。”《黄庭经》是道家宗传,“书归黄庭内景经”是说书法修为也与此《黄庭经》渊源颇深。
《黄庭经》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详细来看看。
“黄者二仪之正色,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诸身则脾为主,远取诸象而会天理。”这是《黄庭经》中对“黄庭”二字的注解。《本草纲目》中说:“土者,五行之主,坤之体也。具五色而以黄为正色。”此“黄”的含义是非常深遂的,它又是二仪之正色,近取诸身则二仪就是天心地轴,原来此“黄”与中脉密不可分。“庭者四方之中庭”,四方者即东南西北,也就是木火金水;“四方之中庭”即中土,乃五行之主,这又与攒簇五行扯上了关系。“内景”乃丹经武学专有之物。“黄庭内景经”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攒簇五行后产生的新生命的修为之路,也就是“三家相见结婴儿”后即唐僧的修为道路,这也就是“书归黄庭内景经”的修为内涵。儒家是“习其道,不言其妙”,一句“书归黄庭内景经”有如此精深的修为内涵。所以《翰墨缘》中(P111)说:“学者心悟至道,则书契于无为。”
书法有以书入道和以书演道,当今之时,以书法为业者颇众,书法家也遍地都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入道也不能演道呢?因为“书归黄庭内景经”乃大儒宗风之传,当今书法家只是泛传,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尽人皆知,“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李白诗)。”这是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鹅而留下的千古佳话。
二、什么是炼养兼修
《翰墨缘》P205说:“学书似学仙,敛神为上,学古者我神入于古,学法有道,‘且趁邻翁摆渡船’,‘别开新意成一家’,而渐入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即入先天元性。始知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乃成修真正轨。”“无我之境”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而能够回归先天即返还故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则说出了丹经武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炼养兼修。
“炼”大家都在身体力行,武功修为是炼的主要内容,通过炼达到补充元气,使元气充盈。充盈之后还要保持住元气,不使之散失,并能够运化升华,这就是“养”的内容,文的修为中养的特点要明显一些。炼中有养,养中有炼,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兼备的,所以说要炼养兼修。
武功的修为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到种种改善,如果在炼功中突然开窍,这是升华;读书写字、诵读谱文等文的修为,可以使我们分清条理,获得知识,同时也会改善身体,如果有开窍,也是得到了升华。升华则主要以养为主。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终日乾乾”、“惴惴小心,如履薄冰”……儒家的这些论述都是养的典型修为,生怕不经意间散失掉一丝一毫的元气。《黄帝内经》也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张三丰祖师说:“神宜内敛”;《翰墨缘》讲书法是“敛神为上”;循经太极拳是“威猛收之,神藏于内”……这些都是关于养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礼即礼仪纲常,这是孔子的很著名的“克己复礼”之论。“克己复礼”曾备受鞭挞,认为它是对人性的严重禁锢。岂不知礼仪纲常是规戒人们、约束修为的一种社会修为。
王宗岳在《太极拳经》中曾强调有《行功十要》、《行功十忌》和《行功十八伤》,这些内容主要是强调养的重要性。其内容为:
《行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行功十忌》
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哂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行功十八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生伤腰,多言伤液,多唾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现在的人们已经与这些“养”的内容相距甚远了。不要说现在,《黄帝内经》中就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以酒为浆”,“醉以入房”,这是违背“养”之行为;“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是后果。“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主要是心性上以及行为上违背礼仪纲常之举。
“以妄为常”,此“常”也是礼仪纲常,是“养”之原则下的社会修为准则;“妄”则是扰乱、胡闹、违逆……诸种之为,是一种失常和躁狂的状态。“以妄为常”就是以各种扰乱心志的行为代替礼仪纲常。
“不知持满”,既不明白节精保气的道理又不懂得或者不安于守持护卫。
“不时御神”,过度地追求快乐和享受。
“起居无节”,打乱正常作息时间,为所欲为,不按规律行事。
《内经》中的这些论述,让我们懂得了礼仪纲常中所蕴涵的对于修为的重大社会意义。
如果有机会看看皮影戏《五锋会》(传统曲目,过去每天唱5个小时,要唱两年,现在压缩成10个小时,北京培训中心有此资料,应该看50遍以上),就会知道传统中的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何种面貌,也就会了解礼仪纲常在辨别国家社稷、民族大义中的是非曲直时的莫大的威力了,当然其中的传统武林面貌更是丰姿多彩。
《黄帝内经》也是一面镜子,对照检查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奇症异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猝死之案了。
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像其他竞技、娱乐等运动,没有循经,动作不究阴阳向背之理。若是以内家内修内操而观之,则动作影响气机的脉行。初时没有向背阴阳,内循没有应息;久习气血分经流注,是非出之。动作脉序以周经而注流,久聚呈真,久为成象,纳甲周宫。动作运动转换如有一处不工,则真气外游,非但无益,遗害无穷。”当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很是火爆,可是谁能分辨清楚其中的向背阴阳,以及气血的分经流注。这样说来,对于养之学问,我们真应该下工夫探究明白,不然就会稀里糊涂地步入歧途。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呢?善养者,即是以最佳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浩然之气”是什么呢?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说“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浩然之气是与天地之正气合而为一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就是修为中人天合一的高深的内容。它与“书归黄庭内景经”同样是大儒宗风之传,也与吕洞宾说的“以后天至足补先天不足”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理想的修为境界。
三、为什么说“得武容易得文难”
一阴一阳之谓道,文武修为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但是文武修为又各有特点,所得不一。古语讲“学文容易学武难”,是说学文学武的经济条件相差太远,学文有书本文具即可,学武则要求有场地,枪刀器械等;文人有文房四宝足矣,而武夫则要配备相应的专有器具,传统中的金背劈山刀、鱼麟紫金刀、银丝五行刀……单从名称中的金背、紫金、银丝就可知其所具价值,因而传统中还有“穷学文、富学武”之历史现象。另外学文比较有意趣,不会有疲劳感,即使是几个小时也可能是意犹未尽;可是学武则很枯燥,很劳累,很难一口气坚持几个小时。这是学习文武的特点。
《翰墨缘》P39有“夫人学书,先求开展而后求紧凑”,这是讲的学书的两个阶段。“先求开展”是向外展开,先从基础上大范围的使周天都得到震动;“后求紧凑”是在外展的基础之上升华,并内敛于中。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是修为的原则。先是向外,以阳动为主;后向内,以阴静为主。以武入道是以小炼形开关通窍,以玉环桩等诸功法震动64卦384爻,先从命功入手;然后由定元桩、真元固气法等转入内敛,进入“三家相见结婴儿”的心性修为阶段。以武入道完全合于“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的修为原则,因而很容易见成效。它是最简便的、适用范围广泛并可快速入道而又少出偏差的入手之处。
如果是以文入道,文以阴静为主,要产生外展的阳动效果比较难。儒家是以文字、声律、礼仪、纲常……规范、训诫,以致“百家腾跃,终入环中”,而纳入修真轨道。这其中,对于心性的修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心正则笔正”,需要“学者心悟至道”;否则,“一念尘心起,百万障门开”,心念稍有一动,就将自己关进牢笼之中而难以挣脱。所以学文者颇众,而能得大儒宗风之传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羲之官拜右将军,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而得“书归黄庭内景经”的大儒宗风之传;李白乃诗仙,可是李白已达“剑客”之武功修为,“剑客演三绝,奇仞化合身,推演六韬诀,通达狭义尘。”李白的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是“剑客”应敌时的写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则是自娱时的内景。“剑客”是剑学武途十二次第中的第十个层次,《翰墨缘》中有剑学武途十二次第内容的详细介绍。
通过王羲之和李白,可以使我们窥看到传统中文武同修的丰姿和面貌。
仅得武者还处于“先求开展”之阶段,若不能“内敛于中”,就会阳刚外越,以致真气外游。凡是炫耀自己武功如何如何了不得,以“徒作技击之末”为能事者,可以肯定的说,他不知道“后求紧凑”为何物,更不知有“三家相见结婴儿”的内敛修为;有些人甚至以“老子天下第一,舍我其谁”者自居,则已是严重的走火入魔了。
得文者已进入“中起真脉达天地,下注海底上金顶”之修为,后求紧凑之修为更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君子终日乾乾”、“惴惴小心,如履薄冰”……
“学文容易学武难”是初学入手的状态 ,“得武容易得文难”是指学有所得、内敛于中之本质。俗话说“功夫好练,知识难学”,这其中所蕴含的深遂之理,督促于我辈的修为之途。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4/12/2008 12:42:31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太乙小子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9/11/2008 19:44:57
文章: 14
来自: 甘肃
离线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必须长期坚持。
[Email] [ICQ]
太乙小子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9/11/2008 19:44:57
文章: 14
来自: 甘肃
离线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9/11/2008 19:57:00

[Email] [ICQ]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