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致双锋兄  XML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致双锋兄
每每在网上看到双锋学友的帖子,偷着一股老辣劲道;还有双锋学友的诗作,也成一道风景。自从有学友提出不适应高深的内容,喜欢一些切合实际的,能解决具体问题的看法之后,诗作就隐迹了,文熙学友的诗作也一并戛然而止。
诗文书画印拓属文人六合抱一,是大儒宗风之为。而以武入道以其入手简便,不出偏差,既宜循序渐进,又时有腾冲飞跃而让人们乐于接受。
“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武功修为有了切实的成果,就会在文修方面有所展现。李兆生先生在《翰墨缘》中曾指出,有些人单纯以文而作为却难进佳境,究其原因是“血脉未开,神思不畅”。武学是开通血脉的极佳手段,而文修的成果则是血脉开通的标志。所以学友的诗作是修为的成果,是汗水的结晶。
李兆生先生曾讲过,有些人将自己的功夫吹的高上天,可是看他的谱文、文章却是文理不通,文辞低俗。这样的文修,武功又能高到哪里去呢?!“阴阳交感产玄通”,“文有多高,武有多高”,文修的确是衡量功夫的标尺。
“善古诗者必属雅才。”雅才者,不仅元气充实饱满,并且开通了闭锁难开的血脉;雅者,也是儒之至极的开始起步阶段。
当然,论坛的主要功用之一是要解决大家心中的疑问,使大家有个明确地修为方向并切实解决大家在修为中的具体问题。
高雅之作难免曲高寡和,让人望而却步。但它却是自我修为的印证。双锋学友修为前、后的诗作风格不同、雅俗有别就是很好的例子。
古人在诗文书画印拓方面有着高深地造诣,累有上乘佳作。这是传统文化的瑰丽珍宝,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而当今社会上,各种书法教学、诗词教学、楹联教学、中国画教学、篆刻教学以及碑拓刻石等都成普遍现象。可是有几人懂得文人的修为,又有几人弄清了外在表象下面的深深隐涵呢?!从这方面说,学友们的这些作为也颇具警喻世人之效。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学友们的诗作还处于习作阶段,距离真品尚有距离,发不发到论坛上都可以。但是自己却不能含糊,修为的历程和成果结晶都应有所记录和保存。可以选择一些突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一些,以达雅俗共赏。
真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有千迴百转的磨练的。没有平时的这些感而发的,迁想妙得的习作,哪来一朝成圣的真品呈现呢?
平时要多背诵谱文、声律等,要反复持诵,持诵谱文等也是以十万遍为计数单位的。
早想对双锋等学友说这些话,但是有些畏惧劳累,懒于动手。近日双锋等学友表示出对我的关心和体谅,深为感动,督促我草成此文,见笑。
诗作之于我,犹如万里之长征。从哪里起步我尚且不知,更谈不上成行了。所以对学友们的诗作很羡慕,很崇拜。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商讨。
另外,关于静功,想说几句。在武当山学习班上,李兆生先生曾很郑重地说,太极拳的缠经已经缠的很好了,很规范了,可以炼静功;缠经不规范,不可以炼静功。
因为静功不易把握,很容易出偏。周潜川说:以动入静,顺理成章。动的基础打好了,自然就“入”到静;血脉开通的规范了,顺着血脉之“理”而联络成“章”。以上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改。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yhc93421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11/01/2008 13:00:07
文章: 171
离线

dao1008说的非常对,心中常盼望能看到双峰和文熙的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改正:
偷着一股老辣劲道
应为 “透”着一股老辣劲道
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抱歉!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流水穿堤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12/06/2007 17:42:32
文章: 30
来自:
离线

请教双峰先生,您说的:“把小练形、元明功、玉环桩、混元球、真元固气法(动、静)等功法平衡的习练,觉得效果颇佳。”我有些疑惑,想请教一下。

我在网上看到同修们常用烧开水来比喻练功,是说练功要专一,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到头来一壶开水都烧不开,云云。就小练形的金风抖肘而言,初学大多以量为基,都有过3600个的经历,耗时至少有四十分钟到一个半小时,方可有一点点循经之效,如果精力旺盛,再推玉环桩360个,大概也需两个多小时,只此两项,已经三个多小时了,如果再加上元明功、混元球、真元固气法(动、静)怎么也得六、七个小时以上。我不知道您一次平衡地练功是否都在六、七个小时以上?如果不是,以我的想象,您所说平衡练功可能是在不长时间内,如二、三个小时以内把上面所练的内容浓缩平衡地过一遍,大概每项内容十几分钟即可。如果是这样,会不会造成同时烧十几壶开水,到头来一壶水也烧不开的局面呢?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4/07/2009 16:06:58

真觉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6/03/2009 10:03:11
文章: 151
离线

双锋 wrote:我们修真的最终目的是修成元命真人。而成就时,其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而从百会出去的是自己的真吾。当然,若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老师及祖师的加持是不可缺少的。我记得在十几年前,参加李老师开办的“龙虎神功”班,每个学友都带上《翰墨缘》。在李老师讲完课时,叫大家默认《翰墨缘》中的双书“龙虎”二字。于是,我与学友就觉的有一股力量注入身体当中,并不同层次的演练了“游桩”也称“运桩”,各种招式是呈出不穷......因为“三传”之中有一个是“神传”。当时,在那种法境中,造成了一个气场,可化“神”为气。 


我个人觉得老学员应该尽量避免高谈阔论,在谈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时既要要实事求是又要照顾大多数,否则,容易给后学带来不良影响。并且更要考虑到自己谈论的内容是否与社会风尚相适宜,只是自顾自的按照自己心里喜欢的去谈论一些玄妙或者离我们还很遥远的东西,而不考虑对别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社会风尚是否适宜,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修真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修成元命真人,而是悟彻大道,通过悟彻大道去获得真如智慧,以此获得自我解脱并利益别人。因此,以修成元命真人为练功的最终目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关于“神传”,并非仅限于上述描述的那样,凡是结缘于宗风的人,都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而获得宗风的“神传”,如去北京学习、刻苦练功和和认真阅读老师的著作等等,并且这种“神传”是建立在长期刻苦练功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论坛这个新学员占多数的场所,不宜一味谈论“神传”,会使人产生非分之想,给人一种望梅止渴式的期待,实际上是在误导后学,是不利于后学端正学习态度的。如果论坛上总是谈论这样一些脱离实际或者离我们还很遥远的内容,会使众多后学觉得无所适从,甚至因此而产生纷乱妄想之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应以怪力鬼神乱世。我们修真的人更不能以神通为自己的最终追求,神通只不过是修真以后的副产品,我们修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获得真如智慧。

另外,老师的传授有一定的时间性、阶段性、层次性、特定性,以前的事情是以前的,今天的事情是今天的,不应该总拿过去的事情来说今天的事情,否则就是自我炫耀,以自己老学员曾经的辉煌来教导后学似乎有些欠妥,过去有过去的传授方法,现在有现在的传授方法,并不一定说以前的就一定优于现在的,也不能说老学员就一定优于新学员。至于“法境”、“气场”之类的,似乎与社会风尚并不适宜,即使于宗风也并不强调这些难以捉摸的内容,而强调实实在在的练功和追求学问的精深。只有像老师那样六艺精通的人,才有资格去谈论元命真人或者神传之类的,老师谈论的时候不会错也不会产生任何歧义,是因为老师处处是真,身心皆真,而我们如果照猫画虎的去模仿老师的言行,十有八九是似真而非真,所以切切要慎重谈论自己并不深入了解的内容。并且自己悟到的时候自己明白就可以了,并不适宜到处宣扬,老师也总是告诫我们“自己得了自己清楚就行了不要说”,这个“不要说”,就是说除非能够融会贯通,否则不应该随意谈论自己还一知半解的内容,也就是说应该避免夸夸其谈,这是学习宗风的态度是否虚心严谨和实事求是的问题。

以上又斗胆进言双锋兄,仅仅供您参考,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

真觉觉通,觉而遂通,
通天彻地,通真真通。
真觉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6/03/2009 10:03:11
文章: 151
离线

双锋 wrote:您对我的关照和善意表示谢谢!但是就您在留言中的一些词语我尚不明白,请您在此作解释并把有关具体事例说清楚,我以便改进。
一、高谈阔论。二、元命真人。三、真如智慧。四、自我解脱。五、神传。六、自我炫耀。七、社会风尚。八、照猫画虎。九、自己得了自己清楚就行了不要乱说。十、难以捉摸。十一、虚心严谨。十二、一知半解。十三、怪力鬼神乱世。十四、误导后学。 


双锋兄您好!我不会成为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愿意成为您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我不会成为您智慧宝刀的钝刀石,而愿意成为您智慧宝刀的磨刀砥石;我也愿意做铁扇公主和牛魔王手中的芭蕉扇,不是煽起您的无名之火,而愿意煽灭您心中的无名之火。

真觉觉通,觉而遂通,
通天彻地,通真真通。
bobo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9/05/2009 21:28:18
文章: 94
离线

双锋 wrote:您另外,就练静功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一阴一阳之为道。动功与静功(坐功、卧功)是一对太极;文和武也是一对太极。乾为天则呈象,坤为地乃生形。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更改。我由于一些原因,2000年以后未能参加武当山学习班,也不知道李老师当年所说的关于动功与静功的问题。那我在给您的回帖中所谈到的要练静功之语是我的失言。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也是在九年以后的今天我才留的的言。就我目前的练功情况,动、静功我都在练。因为,我没有得到李老师的亲自指导时,目前仍以《修真图箓》为指针,并且把小练形、元明功、玉环桩、混元球、真元固气法(动、静)等功法平衡的习练,觉得效果颇佳。同时,还练左手写字。当然,由动入静顺理成章。动极则生静,静极则生动,此乃太极之原理。在练动、静功这个问题上,为了慎重起见,我也于近日给北京中心的学友打了电话谈及此事。得到的答复大意为,李老师当年所说的话是有前题的,有的学友有时在看皮影时一连好几个小时,连动功也不练了,也有的吃不了苦,静功练的多,动功练的少,而现在也没有说禁止练静功,只是要把二者结合为好。多练动功可抻筋拔骨,行血推脉,缩短打通经络的时间;适当练静功可养血安神,恢复体力。同时,也可体悟到静定中的内景观照,且明心见性。在此交流探讨,有不妥之处,请您及学友指出,以求共同进步。
 

关于静功的问题,我的看法基本和你的观点差不多,我是:
静功一定要以动功的努力为基础,而且在筋骨基本伸开时,才好在静功方面往下走。以前我也参加过一次龙虎神功班(初学时)。那时班上把所有的法物都摆上了桌子。大家都开了游桩,而我一直被一股力量逼着打坐不动,然后又……所以数年后,自己打坐到1、2小时时才知道当年的那个龙虎功夫班的预见……。
关于玉环桩练2、3小时,还是多种功夫一起练的问题,我想是都行,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老老实实一两个功夫练好。毕竟每天同练几种功夫需要时间和坚定的心力,我就是这样练的,老师也是这样吿我的。我玉环桩每天才180,而我炼其他花的时间加起来或多点的。更深入的事项仍在进一步探索中,恕不能相吿。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7/07/2009 18:24:53

lingkunch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4/02/2009 22:44:06
文章: 65
离线

“直到现在修习丹经武学的学友,起初是以健身为目的,但是经过了较长的时间修为,不能发大愿,定位更高一些,其只能“求乎法中,得乎其下”。丹经武学是正宗之功法,乃为国学宗风之巅峰,以求大道为终极目标,不同于其它散流以小术诱惑而误人子弟。”,此论所言极是,综观论坛的帖子,健身者众,真正立志弘扬丹经武学者寡,主要是愿力太小,没有大发心,有缘进入丹经武学的百花园,可不能白去一趟,正如有大德所言,修行要:“信业果,立宏愿,生惭愧,多忏悔,出慈悲,生喜舍,行六度”,修行次第不可混乱,大愿就是踢球的球门,门都没有,怎么进球?
本人多次函授丹经武学,惭愧的很,多年来在理上用力稍多,最近大半年真正习练丹经武学,果然是真实不虚,多次读到双峰的好文章,谢谢了。
bobo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9/05/2009 21:28:18
文章: 94
离线

双锋 wrote:我和您及好多学友在多年的国学宗风丹经武学的习修中,均有共同的体验及切身的感受。......让我们携手并肩,在自己苦练的同时,为丹经武学的广传于众造福人类而摇旗呐喊!


善。或待吾他日闲时 书文《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一 读书札记上传。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