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小炼形会意精解一(跨虎横云)  XML
论坛首页 » 基础功法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一、“飞身跨虎纵云横,三阴三阳展足踵”
精解:“飞身跨虎纵云横”“云横”-“横云”与苏轼《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会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因此需要飞身跳出三界外。
“三阴三阳展足踵”,三阴三阳合而为六爻,旧传易象有“巽股艮趾”之说。通过股趾间三阴三阳的变换实际上亦在参悟易理。
且看艮卦:
初六 艮其趾,无咎,利 永贞
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 艮其限,列其濥,厉熏心
六四 艮其身,无咎
六五 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 敦艮,吉

“趾”指脚趾之意
“腓”亦称“腓肠肌”,俗称“腿肚子”。
“限”指伸展至极限。
“身”指直到身体。
“辅”指面颊,头部。
“敦”有厚道,坚实之意。
刘熙载有“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之说。宋儒周敦颐亦曾言“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字可了”,《法华经》为佛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用莲华比喻佛所说教法的清静微妙,故名,其主旨在说明释迦说法的惟一目的,是使众生都得到和佛一样的智慧,即人人皆能成佛,并说明唯有《法华经》才是“一乘”法,其他教法只是引导众生接受“一乘”法的方便而已。《周易》的《艮》卦,以“止”为主旨,有静修之意,所以周敦颐认为此卦义理,可涵盖、凌驾《法华经》。他在《通书•蒙艮第四十》所说的:“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也。其道也深乎!”也是主静之论。“主静”的修养功夫论,是宋儒重《艮》卦的基本思路之一,这也缘于“主静”修养功夫论与宋儒所重视的另一儒家经典《大学》的关联。《大学》开篇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佛家的禅定中,也有“艮”的基本特征:止、观、静。对此加以充分解释的是明代智旭,他巧用天台宗“六即”阐述六爻之位辞,以《首楞严》三昧比附《艮卦》之象。他的《洗心禅》认为,佛家的“三止”,是“止”见思之惑、尘沙之惑、无明之惑,止惑而得空明“一心”,而且,“《易传》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义极于此。”由此可见,佛家在对止、观、静的阐说上,也最终止于空明心境的显示。可与后边“上达金峰摩真顶,下徹真如六合功”谱文相参。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裹展大趾阳刚化,外展小趾阴气生”按功法修习,内扣为三阳化力,外展为三阴聚气。实际上正是太极收放之理。又因身姿上下起伏,又对气机的运转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故曰“升降偏沉源一理”。“左右循经一般同”实为气机左进右出,右进左出之太乙流变之态。通过开启“足三阴三阳的气脉,完成了“阳极而阴,阴极而阳换的阴阳转换。通过两足交替的外展内扣,反复行功,既疏通了腿部的经络,活动了踝、膝、胯、腰等关节,内氧的潜流交会冲开阴海底至极的会阴穴,使虚浮的气机降下来”(《真元宝笈》P178),从而达到降血压,提神醒脑的作用。这也合于“虎为血光之神,为意。”的说法。因此小炼形是在炼形,同时也是炼意炼神炼性。从做人的道理来讲,正身既是养生,也是做人,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为什么?人在意诚身正的情况下,他虽然达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静”了;宁静以致远,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决策决定,协调用人,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你不要作任何决定——比如,要跟人家签协议,要投资或者不投资,去不去这个地方,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必会处世;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三阴三阳共造化,真气流行正六经”中医对于六经运用的体现是六经辩证,这个六经辩证已不单纯是经络的概念,实际上已经结合了气化论的思想。《黄帝内经》里包含了中医学中最博大精深的学问——五运六气理论。"五运六气的总思想是天气决定地气,天地合气又决定人的健康和疾病特征的决定思想"。在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运之气的具体对应如下:
   五运六气之序 天之六气 历经节气 阴阳名称 五运之气
   第一步气 风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厥阴 风木
   第二步气 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少阴 君火
   第三步气 暑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少阳 相火
   第四步气 湿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太阴 湿土
   第五步气 燥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阳明 燥金
   第六步气 寒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太阳 寒水

这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亦有体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所谓开,当指释放与吸收。阖,有关闭、和合之意,应指储存能量。枢,指开合之间的一种变频与转换能力。总的来说,就是气机的收放开合,在表在里的不同分成三阴三阳共六种状态。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左右旋转通经脉,中越海底三华峰”李老师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大易太极拳》提到“拳家在长期的操拳行功中,体会其循经内脉之流注。再经过阴阳消长之逐日逐时,应化四季的操演中领会体察其变化。值丹田真元充实之际,复会有内脉如江河溢流而兴波的“一阳来潮”之感。丹家喻之为一阳升。”
又在《医宗慧照心传》中曰:“夫丹家之为,以卦为象,守四象在中黄,存真吐纳,抱一无为,智明达化,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补五漏结为真,复待一阳冲震,丹田一气得龙雷而动,沉下会阴海底,时太子射九重之威,力化真乾,太乙气化冲壬督,三流合出阴跷库。……此丹家之作为。”故而跨虎横云一式也可为丹医成就之捷途。“飞身跨虎、横云伏虎,坐胯勾脚,腿后侧的筋脉抻紧,内炼经气之畅达,外示筋肉之柔韧,提高了内外素质,增强了腿部的功能,摺叠转换的身法步态 ,气注涌泉。经气在两腿间形成桥拱如弓,弹性的运化牵引。气机往来穿梭,从左足沿腿至胯至右腿右膝右足掌形成潜流,自然在右足跟产生跷脉的反弹,沿跷弓返回随重心移于左腿,来回反复,形成了“横练”的鼓荡…”(《真元宝笈》)
跷脉指的是阴跷脉和阳跷脉,阴阳跷脉均足于跟中,分别行于下肢的阴侧和阳侧,向上交会于眼部。故而阴阳跷脉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主司肢节运动,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能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二是主管眼睑开合的功能,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目和主司眼睑开合的作用。这里要注意两个穴位,即申脉穴和照海穴。申脉乃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照海乃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张伯端《八脉经》言:““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壬、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此与医家不同,但与医家脉诀并存。” 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该穴对治疗失眠、咽喉肿痛、泌尿系统疾病等有极好的效果。申脉别称鬼路,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该穴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的作用,故对头痛、眩晕、癫痫等病有较好的效果。由上述两穴可知跨虎横云可通过开通上述两穴调理上述疾病。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也提到:“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大跨虎行功之时,以跷脉带动全身经脉,此正合于“下彻真如六合宫”之意也。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三华峰”是对人身的一种比喻,但在我们的国家的地理中也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就出自《徐霞客游记》:“余误从西坞南崖蹑坡而登。一里,逾岭脊而西,即见西北层冈之上,有佛宇重峙,余知即为妙高,而下有深峡间隔,路反折而西南,已觉其误。循之行一里,以为当截峡北渡,便可折而入寺。乃坠峡西北下,半里涉底,复攀峡西北上,以为寺在冈脊矣,而何以无路?又半里,及登脊,则犹然寺前环峡之冈,与寺尚隔一坑也。冈上有一塔,正与寺门对。复从其东北下坑,半里,由坑底再上北崖,则犹然前坞底缘峡处也。北上半里,冈头有茶庵当道,是为富民大路,庵侧有坊。沿峡端西循坡半人,半里,是为妙高寺。寺门东向,前临重峡,后倚三峰,所谓三华峰也,三尖高拥攒而成坞,寺当其中,高而不觉其亢,幽而不觉其阒,亦胜地也。正殿左右,俱有官舍,以当富民、武定之孔道故。”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崇祯年间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上面有幅对联刻在桥椽““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其中在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不但如此,徐霞客的写作态度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早年他曾经批评从前的地理书“多以承袭附会”;以后在《盘江考》一文中,又嘲笑有些人“不辨端末巨细,悍然秉笔”的轻率态度。对于要写的事物,总要经过实地观察、弄清始末端详。至于范围较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则调查得更加周密,并参阅前人论述,综合分析研究,反复推敲,悟出道理,然后落笔。后人评价他的文章有以下特点:1.文章思路清晰。 2.详略得当。 3.观察细致。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因此,不少文学界人士认为,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书,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继承和发展了自《水经注》以来的游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上段引自百度)当然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他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他年轻的时候,正是八股文盛行的时期。考试所作的文章必须得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规定的范围就不会被选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走上了死读经书,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紧紧地束缚住,学术风气死气沉沉。徐霞客也曾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试做官的道路,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这一抉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着与当时流行的社会风习的决裂,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而且还要承受一些守旧的人的讥笑和指责。徐霞客坚定地这样做了,他的家庭,特别是他的母亲有力地支持了他,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让儿子像篱笆中的鸡,车辕下马,被困着呢?” 因此徐霞客的成功跟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横云跨虎运筋骨。跨虎飞身势腾空。”又是“横云”与“云横”。当年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可见其人天资聪慧,他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在他52岁的时候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并被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这首诗就是在他被贬南方的路上所做,诗的题目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里面的侄孙湘有传说指的是八仙中的韩湘子。《青琐高议》记载:韩湘子唐时人,姓韩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諫迎佛骨事,贬剌潮州,别家赴任,途经篮关,值大雪,马惫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验矣”!然志忠於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又据元朝人所著《韩湘子引渡升仙会》、《韩退之雪拥蓝关记》中记录了韩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韩湘子原是苍梧之野、宾龙峰西经皇老洞中,东华公、西城公(道教中的神仙)座前的白鹤,因经常听仙人们讲道而深有感悟,只因它是鸟类,不得登上仙班。后来,吕洞宾教其先转化为人类,脱去羽毛。韩湘子于是投胎于河南孟县韩家,出生后取名韩湘。他自幼丧父母,是叔祖父韩愈将其培养成长,希望他能攻读儒学。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韩愈的《徐州赠族侄》多少道出了与韩湘子的关系。“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这里可以知道当年韩愈屡受韩湘子点拨而仍执迷不悟,最后险些冻死在蓝关。蓝关是秦楚古道的一个地名,包涵有与函谷关齐名的武关,和盛产美玉的蓝田。出了蓝关,然后才能进商山。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韩愈在这首诗里百感交集而发出“家何在”的感慨。家在那里?韩愈可谓是一儒子,与当年的杜甫一样一生只在儒家境内。其曾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并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并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提起石鼓文,还要顺带再提提徐霞客,他的衡游日记不但详细地描述了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而且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韩愈还有一首诗描绘石鼓文: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树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岂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松鹤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0/08/2007 17:38:01
文章: 49
来自: 124.227.9.50
离线

“道妙玄化真物理,腿法身姿隐真形。”该联的道妙对物理,真物理又对隐真形,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当今为科学昌明的时代,何为物理?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这是西方对于物理的解释,其实也揭示了西方科学的本质。而对于古老的东方科学,其对于物理的解释又如何呢?。《周书•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这里的物理涉及到天地人,五常,生死。可见中国的物理已超越天地人单纯的自然规律,而是与生死即事物产生至消亡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了,这里要特别注意这里还有一个五常的内容。何为五常?五常其实出自儒家,即仁、义、礼、智、信的概称,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这些准则应该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吧,怎么又归类到物理学的范畴呢?其实这正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因为他们发现对于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单以眼、耳、鼻、舌、身去感知,还应该参合意。眼、耳、鼻、舌、身、意是人认识外界的六个门。眼可以见,耳可以听,鼻可以嗅,舌可以尝,身可以触觉,意可以想像思维。(百度)因此思维的是独立于五识之外的,但思维又能影响五识。思维之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心学。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作为儒门学派代表人物为王阳明,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对自然天道的准确认识,从而得出错误的见解。《王阳明四句教》有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为善去恶方能格物,格物方能致知,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在古代正是称为格致之学。故而太乙神剑门关亨九关老有言:“一切事物我本不知,偶然得知并与书本相合,是为真知。”然而如何偶然得知,是偶然非偶然焉?关老曾留下一“正心修身”之书作可参玄机。实际上王阳明推崇心学实际上是为程朱理学纠偏,其实不管是程朱还是王阳明本都出自儒家正统,只因天理与人欲之分而有差别,其实都走了偏门。不如复遵孔子的教导,就尊易学。因为就易来讲,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特性。具体解释如下——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故而真正的物理就是大易,就是心与宇宙的统一。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道理,反之违背这种规律的不是真正的物理,不是真正的科学。而当今之人对于唯心唯物之说涂费口舌,就如后世佛学性相二宗之行人于学理上互相冲突、攻伐,不相水火之事。然而从《楞伽经》来看,这些冲突、攻伐,都是莫须有的;因为佛说法度众生只在契机、契理、应病与药,各人的病不同,你吃你的药,我吃我的药,彼此并无妨碍,只要病好就行,而这“病好”即是契理。不契理就不真,诚如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云:“不幸所委之人,於人情物理,多不通晓,不足以仰副圣志。”还不如日人江本胜那样老老实实做科学研究是真为启迪人性认识自然之大贡献矣!
通过丹经武学小炼形的锻炼,让我们参悟科学,保健强身,进而参悟大道,这是古人留下丹经武学之用意。“腿法身姿隐真形”“正是这种颠仆冲刷的气流汹涌,示以挺拔之力,衍示武姿风采,掌握了动态的平衡。再经过提龙腿等式的锻炼,演出蟠龙卧虎,或虎步龙行,或腾挪闪展或蜿蜒流变,酝酿了金甲蟠龙掌等专修次第的行持基础,故有流水行云之风范。”“所谓七情六欲,而性不能见,乃指白虎猖狂,以金克木。《性命圭旨》云“性定龙归水,情忘虎隐山。”方为性命双修之境地。”(《真元宝笈》P178)提龙腿涌泉对会阴穴,涌泉为肾之井穴,欲发于志,肾主志故能止欲,欲止则性定。艮为山,山高峻清冷,令人心静、念止。情发于思,脾主思,而封藏之本在艮土即胃。至此炼形方为炼真形,而今离先师法祖之期望存在的差距,不禁令吾辈汗颜!
正如龙行大草谱文有云:“有人求道来真顶,洞门已被白云封。隔舍多少烟客到,回首循缠乘山路。数里流泉云雾飞,一气通真自去来,长天明月照江海…”
  
观江雪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20/09/2009 00:54:13
文章: 92
来自: 北京
离线

感谢您对跨虎横云的讲解,受教了。

瞬然已在云床坐,云外又漂杏花雨
[Email]
德重鬼神钦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22/06/2009 15:42:08
文章: 47
离线

上述《龙行大草天龙神剑谱文》有误,故纠正:“有人求道来真顶,洞门已被白雪封,隔舍多少烟霞客,回首循缠乘山路。”—摘自李兆生老师《武当修真秘笈诠编》秘录注本258页。
另:对谱文的解释只能是个人领悟,每个学员都没有能力“精解”其意。丹成九转,在不同的修为次第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本人认为把李老师的某段文字,某段话“定格”都是不严肃的,也希望读者仔细。
九鼎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7/08/2009 11:03:41
文章: 34
离线

德重鬼神钦 wrote:上述《龙行大草天龙神剑谱文》有误,故纠正:“有人求道来真顶,洞门已被白雪封,隔舍多少烟霞客,回首循缠乘山路。”—摘自李兆生老师《武当修真秘笈诠编》秘录注本258页。
这句谱文有待商榷“我从中心购得龙形大草的碑刻的拓片的谱文是“······洞门已被白云封,隔舍多少烟客到······”,请各位先学指正。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我的看法:“洞门已被白云封”是对的,武当修真秘笈诠编》上面“白雪”应是印刷错误。下一句两者都对。
 
论坛首页 » 基础功法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