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练功小记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九天碧云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1/08/2009 13:21:21
文章: 7
离线

学习丹经武学些许年了,想来也是受益非浅,今日练功受挫,本想练2小时,可足底痛得难以忍受,只练了一个小时多点,情绪难免低落,想来平日上论坛也都是充当看客的多,确实也是不好,心气平和,写些文字,各位同修共勉。
练功在现阶段对我来说就是一件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事情,每当看到自己有进步,心里难免一阵狂喜,可感觉每一次进步对我来说又都是如此的艰难,痛得如此的难以忍受,伙伴们都用螺旋式上升的说法来安慰自己,感觉大伙也是以阿Q的精神来安慰自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曲折的,人总要找点方式安慰自我吧,呵!
此次坚持每天2个小时的练功快一个月了,从当初的肘关节疼痛…….到现在是足底疼痛好像都有点痛怕了,难以坚持…….可内心的追求不会变,人不可能就如此轻易的放弃完善自我的机会,众多的同道也是如此一步一步慢慢磨了过来,我想我也会磨过来的,时间罢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0/05/2011 12:14:06

[Email]
虹衣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0/05/2011 08:37:14
文章: 7
离线

附文:炼功中的禁忌事项

第一项:“预执妄念”

这项意思是指在炼功之前,自己即事先打算“这次上坐,一定要坐一点钟,一定要小腹发热,一定要一分钟只呼吸几次”,如此等等,都属于预执妄念,还未着手炼功,早已造成紧张局面,难于放松,对炼功最为不利。
摘自李兆生老师《修真图箓》P212页

综上所诉,本人以为:用炼功时间的长短衡定道力的进步有失偏颇;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即想取得道力中一尺的进步,要平衡掉来自方方面面一丈余的魔考。又及“深源定自闲中得,玄用还从妙处生”。

“从当初的肘关节疼痛…….到现在是足底疼痛好像都有点痛怕了,难以坚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腿部,足部很多关窍要道没有打开之缘故。用李兆生老师《太乙金编•上卷》P340页中的太乙降龙杖法,7天内百脉皆通。但没有师承万万不可盲目行功,一定要注意材质,手法,切切!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0/05/2011 11:56:26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楼上说得不错。这也是我现在练功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是初学者,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练功练多久或者练多少个,练功容易松懈,如果练功一累就不练了,一出汗就不练了,是否也太没有激情了,又如何能谈到勇猛精进呢,怎么能够克服练功过程中的自我的惰性呢?所以我心里面想,练功之前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但是在练功的过程中又不能太执着于这个目标,实在达不到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也就算了,在练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去想这个目标,做到勿忘勿助,既不忘记也不太执着于这个目标,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请大家指正为盼!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天行健dj
2、上义士           上义培勇姿 出入带香色 周栏执文章 造作合此身

注册时间: 08/05/2009 16:50:56
文章: 29
离线

楼上同修的观点我深表赞同,我想这应该就是中庸之道吧。
虹衣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0/05/2011 08:37:14
文章: 7
离线

楼上两位所及的问题与楼主的”学习丹经武学些许年了”不能同一而语.

当年,李兆生老师对我们这些初学练功者曾经用了”死契白趔”四个字;当我们推玉环桩累得实在蹲不下去时,师尊又说:“你就给我“糊弄”着往前推”!之所以师尊要求大家看皮影,因为皮影戏中保留了中华几千年来遗留的语言风格,只有这些特殊的文字和语言才能生动的反映出炼功中应该具有的“劲道”“状态”“火候”。

每一个初学者在立志——励志——开智开悟的道路中,都会存在“死契白趔”,“糊弄着往前推”的过程。这个层次是“功课如期辛勤求,日夜两更费精研”(摘自李兆生老师《雪山樱红》拓片)的过程。然后才进入“日照樱红雪山高,夜看靈砂海浪翻”《雪山樱红》的九转次第。这是从“练”到“炼”再到“敛”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我会经常以:“谁在玉案览神卷,丹砂可曾延華颜”?(李兆生老师《当年书作龙凤篆》拓片)中的警句提醒自己。

偶有所得,共勉。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谢谢“虹衣”先学的指导!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当年,李兆生老师对我们这些初学练功者曾经用了”死契白趔”四个字;当我们推玉环桩累得实在蹲不下去时,师尊又说:“你就给我“糊弄”着往前推”!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