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文远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文远 » 文章发表人是 文远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The problematic instruction: ---------- ==> assignment: topic=topics.get(post.topicId)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 Java backtrace for programmers: ---------- freemarker.core.InvalidReferenceException: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at freemarker.core.Assignment.accept(Assignment.java:111)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MixedContent.accept(MixedContent.java:92)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IteratorBlock$Context.runLoop(IteratorBlock.java:160)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351) at freemarker.core.IteratorBlock.accept(IteratorBlock.java:95)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MixedContent.accept(MixedContent.java:92)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process(Environment.java:176) at freemarker.template.Template.process(Template.java:232) at net.jforum.JForum.processCommand(JForum.java:233) at net.jforum.JForum.service(JForum.java:200)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73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30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org.apache.tomcat.websocket.server.WsFilter.doFilter(WsFilter.java:5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4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net.jforum.util.legacy.clickstream.ClickstreamFilter.doFilter(ClickstreamFilter.java:59)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4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WrapperValve.invoke(StandardWrapperValve.java:219)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ContextValve.invoke(StandardContextValve.java:110) at org.apache.catalina.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Base.invoke(AuthenticatorBase.java:494)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HostValve.invoke(StandardHostValve.java:169) at org.apache.catalina.valves.ErrorReportValve.invoke(ErrorReportValve.java:104)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EngineValve.invoke(StandardEngineValve.java:116) at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service(CoyoteAdapter.java:445) at org.apache.coyote.http11.AbstractHttp11Processor.process(AbstractHttp11Processor.java:1137)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tocol$AbstractConnectionHandler.process(AbstractProtocol.java:637)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JIoEndpoint$SocketProcessor.run(JIoEndpoint.java:317)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unWorker(ThreadPoolExecutor.java:1145)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615) at org.apache.tomcat.util.threads.TaskThread$WrappingRunnable.run(TaskThread.java:61) at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745) 文章发表人是 文远
发表人 内容
比如说当我看到家里的老人一吃过晚饭就坐在沙发上看一整晚的电视,看到要好的朋友忙工作累得失眠,稍有假期又疯玩,很希望他们能改变一下,然后这么一掺和,就发现自己其实很糟糕,说话尖酸刻薄,暴躁,死要分辨对错,这些缺点也导致自己的心平静不下来,嗔怒心就像燎原的星火,一下就起来了。
以前论坛人多的时候,我很少来,没经历过对比,所以心里落差不大。事实上,我就这么写,收获也超出我的意料,可能发自内心写出来的东西再粗浅,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尝到了这样的甜头,所以就坚持下去了。更何况还有你坚持着给我回帖,写得比我还要深入,比我还要长,不断地给我提示和启发,我已经很满足了。
重阳佳节,祝天下老人都身心健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爱好,健康的运动方法.希望有更多的老人有机会学习循经太极拳,希望循经太极拳像老人饭后散步一样普及
qiuxue wrote:
文远 wrote:41、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看完这点,觉得和君子相处真是太舒服了,又很想知道,念头相对浓的人如何与念头相对淡的人和谐共处,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屋檐下呢?

呵呵,我又来了。
我算是念头相对淡的人,面对喜欢侃侃而谈的人,我是看心情,心情好了我就跟他云里雾里天上地下的乱扯一通,尽管我知道扯那些一点用都没有,但确实通过交谈、倾听,会增进对一个人了解、理解,增进感情,这对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还是很有意义的。心情不好,或者精神不足的时候,出于礼貌可以多听少说,实在无聊借故逃脱。如果说是相处在一起的一家人的话,那更好办,我早已经习惯了,别人想干什么随他便,只要别把我拉进去就行。我在刚毕业就自己算了一卦,说是要走坤卦,就是要顺承(乾卦就是要主动、带领),只要老实做事、快乐做人,不操心啥的,这有什么不好,相反那些日理万机的人才可怜。
王善人讲在家庭五行里,长子是东方木位,要能干,父亲是南方火位,要明理,母亲是北方水位,要能容。男子从木到火,需要立业、明理。又讲了,明理火的表现是达天时,就是要知道各种时机。与人相处也是,要知道对方的性格,理解了,他的一切表现都能理解了,虽然不喜欢,可每个人的自然秉性如此,难以改变,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有定力有智慧才能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友善相处。王善人讲的最高的道莫过于化性,化性后的人才是柔和的人,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与任何人都能愉快相处。
慢慢的感觉到语言的作用。就像别人向你进招,这招来了总得应,当然可以躲过去不理他,但这样就把人给冷淡了,如果直接硬顶上呢,那肯定会大伤元气,最好的就是打太极,你来我往几下就把气泄了,然后和好如初,静下心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有人喜欢以势压人,碰上软的算运气,碰上脾气不好的,就斗起来了,恶人自有恶人磨,路不平有人铲。语气和缓,态度恭敬,和颜悦色,别人心随境转,自然也生不起气了,自然和谐。说话的用字用词,加上声律的运用,长期琢磨,自然知道哪些话会让对方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不灵,那就是碰到高人了,能够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很不简单。
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只要能做到身心一体,心不妄动,神不外驰,气息平和,以此为原则,不随境而转,自能转境。


看着你的文字都觉得很贴心很温暖,我一受刺激就做得不好,再被忙和累夹攻做得就更糟糕,这几天对“心之光明犹火也”有点感触,想写下来,却又散乱不成文,我想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心的光明程度不够,所以哪怕我的见解很粗浅,都还是写不出来,修真真是容不得一点点的虚假。
41、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看完这点,觉得和君子相处真是太舒服了,又很想知道,念头相对浓的人如何与念头相对淡的人和谐共处,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屋檐下呢?
王善人说,凡是两个人在一起,就生出一条道来。要不管对方如何,只管自己做得好不好,这叫绝对而尽,如果怪对方做得不好就叫“要道”(索取道)而不是“尽道”(实行道)了。“要道”象拿棒子唤狗似的,越唤越远。道是自己走的,不是向对面的人要的。。所以,尽道不要道,才能成道。道讲一面,理论两平。才说“讲道不讲理,讲理气死你”。
王善人讲得很对。暑假的时候觉得自己状态很好,心平气和,凝神容易。一 开学,上班了,又忙又累,各种人事,我就是太讲理了,心气又开始不平,凝神时间越来越短,以至那晚看了3个小时的《修真图录》后,心里觉得又温暖又高兴。如今又有了一个结论,要想心气平和,就要做道讲道不讲理。想起那些人吵架的开头语“你来评评这个理!“忽然觉得好好笑。
“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修为路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感觉进一点就会加速度地再进,稍退一点,就加速度地退。我看《修真图录》,一看就睡着,好几次睡着了都不知道,我很不服气,就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百度它的意思,用笔抄写下来,这样,从10分钟不到就昏昏欲睡撑到了半个小时,有一天,突然不知觉地看了3个小时,一点睡意都没有,而且很精神,注意力很集中,心里很宁静,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当晚睡眠很好,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也很精神。如果我畏惧困难不看了,就会连起初看的10分钟都忘记,与3个小时相比就是千山之远了。
40、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这点意思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反过来当然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什么会这么夸张一染指就深入万仞,第39点说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种子,终生难植嘉禾。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鸡蛋仅裂了一条缝,苍蝇就叮上来了。又比如许多包装袋,只需要开一点小口,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一小点裂口撕开整个袋子来,更别提毒只需要吸一次就摆脱不了了。
39、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刚好今晚看了大愿大和尚讲述的《禅解吉祥经》,讲到:“勿近痴愚人,应与智者交”,痴愚指完全不信因果,完全违背天地运行规律,完全不遵守道德伦常,还自作聪明的人。

这点所说的的匪人估计就是这个意思。

有什么方法与有智慧的人交往呢?
1来论坛发帖回帖
2看书写读书笔记
3去中心或者打电话给老师

3
qiuxue wrote:事实上看到您昨天写的内容,我就不好意思回了,我只会讲点空话,真功夫没有,以后要好好结网了,老师再见了!


我也是要结网,习惯了来这里,引用我家孩子的话“我又来了”

昨天看到这最后几句,一时不知如何思维,也可以说是到了思维的极限了,那是我向往的最佳状态。借黄帝内经第一篇,作个总结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也是很向往,以前总觉得很累,心累身累,现在明白是因为神消耗得太厉害。会为这些俗情俗事耗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虚荣心被物欲名利所控制,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改变三观,也没有从行动上向内心清净努力。现在又看回《乐育堂》开篇讲的树立大志,真是句句都说到我心坎上了。
38、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想起了“鬼使神差”这个词语,鬼能使神能差的是人的心神,精神病者的心神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受魔控制了,磨就是各种妄想。降魔的意思就是控制各种妄想,降心就是指控制自己的心神,所以有了“炼神为上”。

各种妄想是通过各种不如意的事情(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居八九,妄想简直可以说是人的通病)使人的心气不平而产生,反过来,要控制自己的心神,首先就要使自己心气平和。

如何能使自己心气平和?我的体会是通过学习《菜根谭》,不停地反省自己以往发生事情的做法,以及这样做对自己身心的影响,对别人的影响,结合身边熟悉的人,慢慢明白正确的做法想法应该是怎样,心气每平一点,炼功走神的时间就短一点,慢慢地,一旦有不如意的事情影响到心气不平,很快就能察觉,反省,然后通过声律或者万隆法语或者写下《菜根谭》读书笔记,心气就能平下来。特别是写《菜根谭》读书笔记,每写完一点,感觉整个人很高兴,借用楼上的词语,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感觉。这个时候再开始炼功,觉得凝神就不是难事了。
我查“浩然正气”的时候,还看到了文天祥写的《正气歌》,看得我热血沸腾,其中有一段话(译文)“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意思是文天祥正气足,诸邪不侵,所以狱中没有生病。暑假班的时候,张医生说气不足就会很敏感(疾病),今晚我又查了《乐育堂》的第二篇阳生之道,提到忠臣烈士杀身以取义属于阳生之象,我不知道正气与阳气的区别,猜测两者是相辅相成,所以,文天祥一身正气,阳气生发,所以在狱中就没有生病。
《乐育堂》里所提到的阳生之象的例子应该都属于正气:守贞节的妇女、忠臣烈士、敬老爱幼、悯贫济苦、读书吟诗时无丝毫私欲心旷神怡胸舒气畅、朋友们一起高谈阔论思想默契时各自激情生发、从事于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养鸟种花肩担小卖,事事顺乎自然,本乎天性,无私无欲,不怨不忧,心境畅爽,超然物外等时刻。
37、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刚开始看这点,毫无触动,后来觉得圣贤写的都是精华,不该轻易略过。查了“浩然正气”,才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不是一般的缺失,又感叹“藿香正气丸”不换一个显浅易懂的名字还真是底气十足。
这点可以用做盖棺定论的标准,所以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留些正气还天地(如何培养正气?不知道论坛里有没有这样的文章)。

又查那句教育名言“童蒙养正”,孩子都快进入养正期了,觉得自己人到中年,养性养正养志养德还懵懵懂懂,真的是学海无涯,刻不容缓,

附百度百科的“浩然正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可能没有尊敬不影响追求物欲和自由平等,可是追求丹经武学没有尊敬多半是行不通的(论坛里有很多关于尊师的文章),尊敬心可能也是要在修的过程中慢慢产生.
“对于没有阶级、尊卑观念,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人,能不能真正的产生尊敬心”,我明白了恭和礼的区别之后,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找不到答案,以至写不下去,所以才会问如何才能做到尊敬?
这两天也一直在想,想起邓老师说无我是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而自己没有了;还有前两天看到的故事,说有某个佛,说他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佛,所以他不敢看不起任何人(那本书目前不在手边,这是大概意思);后来又找回以前文熙老师写的为什么要尊重老师的文章(在那个安闲日如年,很长的帖子里),能够把李老师做了些什么都写得很详细(估计还有很多没写出来),包括纪念李老师的那篇文章,文笔好这个不用说,把李老师做过的事情,用有限的篇幅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来,我都能感觉到这些事情好像一直都刻在作者的心里,并非临时找资料做总结。
我觉得自己大多时候是佩服,顶多是敬,几乎没有尊,原因可能是没有追求君子所追求的东西并付诸行动。
36、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查了好多才明白“恭”和“礼”的区别,因为总觉得对君子有礼貌不难,直到查了“礼贤下士”,再查“恭敬”和“尊敬”的区别,才明白了一点。
恭敬突出外在的表现,内心不一定,尊敬却是由里到外都是敬。
这里的礼应该理解为尊敬,发自内心的敬。
现在才发现自己小时候还尊敬过长辈,现在更多的是礼节上的恭敬,都不知道尊敬是何物了。要如何才能做到尊敬呢?
哈哈,太有才了。妃环杖竖起来像唐僧,挥舞起来像鲁智深,要是被一大块头提着又真像猪八戒。
与广场舞比起来,妃环杖声音算小了。
网上查的拓片制作方法

制作工具
   1.白芨水:中药店有出售白芨,使用前熬煮至像胶水一样即可,不要太稀了。一次购买二三两白芨可制成一二瓶大瓶可口可乐塑料瓶装的白芨水。白芨水当天或前一天准备即可,切勿提早储存,以免失去黏性。
   2.刷子:鬃刷,敲打宣纸,使文字凹入,字迹显现用,毛质软硬适中即可,以免劲力不足或损及宣纸;软毛排刷两把,上白芨水及压平宣纸用;清洁刷一把,用于去除碑面尘埃污垢,毛质硬度务求不损伤碑面。
   3.拓包:两个。用绸布包棉花,扎紧成蒜形,上端绸布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圆状,即成拓包,其质应略硬且富弹性者为佳。一个沾墨汁,拓印用;另一个用于调节拓印拓包上墨汁的干湿浓淡程度,均匀墨色。使用多次以后,布面玷污或穿洞,即需清洁或重制;否则拓本上会墨点斑斑。
   4.墨汁:着色用,可使用松烟墨或现在精制的书画墨汁。在墨汁中加少许香料,可祛除拓片的腥臭味。
   5.宣纸:纤维长的,厚薄适中,有韧性。纸比所要拓的碑上下左右稍大约一二厘米。
制作方法
1.  上纸
  1、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然后等碑面干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洁剂清除,但不可损坏文物。
  2、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
  3、上纸后用软毛刷(油漆滚筒亦可)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2.  敲打
  1、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3.  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2、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以惯用手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可先在预备纸上试打,看色泽是否均匀。
  3、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或东打一下、西打一下,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4、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
4.  取下拓片
  1、取下拓片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成干时,因为此时拓片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潮湿即急于取下,易破裂。
  2、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自然晾干,若让拓片晒太阳则拓片将出现凹凸不平及发硬的现象。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纸的干湿程度,拓时纸的干湿度应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之间,如果纸的面积较大要事先考虑到操作时干湿度的同步性,特别是夏天纸干得较快,可采取以下方法:喷水量按操作的顺序由少到多,也可以用塑料薄膜或湿布覆盖。记住,一旦纸干透就会一塌(拓)糊涂!关于拓包的制作,个人体会用海绵比棉花好,海绵有弹性手感好。关于白芨水的使用,操作熟练后基本不用,但拓制较精致的东西还是要用的
其实也能亲手操作,用自己刻的印或者画,上网查一下拓片怎么做,然后买材料回来和孩子一起动手,这个周末如果有机会我就和孩子试一下。
松鹤 wrote:智慧是先天共有的,只不过被障碍住了。从老师那里是学知识,但同时也是开启智慧。真正智慧圆满了就是一个圆,不增不减。


不明白为什么智慧圆满就是一个圆,不增不减。是因为无我无欲,明心见性后都是一样的,都是什么都明白了?
文远 wrote:其实,到底什么叫智慧。是一切天人合一的想法吗?


原来2012年的时候我还不明白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先天的,越是明白本质,就越有智慧,比如王善人性空之后,“不但能知六万年的事,就是亿万年的事,我也知道”因此能救出杨柏,这是智慧。聪明是后天的,即是科学技术,比如懂得编程序是聪明。
qiuxue wrote:
文远 wrote:35、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这点与第13点“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差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又重复了,可能正因为知道人情反复,所以第13点学了,很快又忘了,恢复坏习气,所以35点又说一遍?


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差别的,第13点可以直接翻译成白话,不好走的路往路边靠下让别人先过,自己有好的东西不应该吝啬;第35点讲处事,遇到阻挠,退后不走或迂回通过,即便过去了也要对别人给予的方便心存感恩。人情反复,应该是人心难测的意思。


有道理,13点是突出谦恭退让,35点是突出中庸
要是我家孩子在现场一定会很兴奋(就像最后一张照片中的孩子一样),一定会帮忙,他特爱手工制作,比如修理机器,比如做菜。可能手工制作也是孩子的天性,少儿班也能加入点这样的内容就好了。
小杨 wrote:借小何学友的文章谈谈我参加学习班的体会。
2001年十一,我第一次参加李老师在湖北丹江口武当山脚下的丹经武学学习班,当时我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因为还处在学生阶段,我在李老师上课时是很认真的学习的,上课时李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我是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下课练功时李老师的临机开示,有好多我也都认真记忆,至今有些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当然也有许多我没有记住。
记得当年的我身体瘦弱,又黑又小,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人生方向充满了迷惑和烦恼,而且有很多的坏习惯。可以从中心公开出售的2001年十一光碟中看到我当时的情形。我今天重新来看,比较深刻的是双眼中充满了贪求的心机,从眼神探测内心,大脑中布满了贪嗔痴。
一晃十多年过去。
这十多年功夫我有认真练,当然更多的仍然是迷惑和懒惰,多少次我被自己的胡作非为打倒在地,我的功夫多少次是推倒重来。
在练功中,我经常的疑问,这功夫倒底怎么练?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个按部就班的完整的体系?我走一步就是一步。循经,到底怎么循?谁能把口诀告诉我?玉环桩动作标准到底是什么?要是有一个象雕塑一样准确的标准就好了。
最迷惑的时候是o7、o8年的样子。
坚持下去,虽然走的磕磕碰碰,但是毕竟还是有向前走。
现前走的过程中,得到了李老师的教导,得到了各位老师兄的教导,得到了有些老学员的指导,得到了有些新学员的指教。
举一个例子:2010年,许老师讲到了双虚桩,2011年,许老师又讲到了双虚桩,2012年,许老师指导我们对双虚桩进行了专修。回去后我在练玉环桩和太极拳的时候慢慢琢磨双虚桩。2013年,许老师又讲到双虚桩,我慢慢听懂了,双虚桩我开始入门,这次学习班回来后,我认真整理笔记,练功的时候按照学习班上各位老师的教导,重新校正动作和心态,我的功夫全部重新来过了,我明白丹经武学的大门在哪里了。
再看当年的笔记,我恍然大悟,我这么多年追寻的东西早在我第一次参加李老师的学习班时,李老师已经传授了。练功的体系,从养气柔体开始到中间的抽坎填离、三花聚顶,以至于很高炼虚合道,李老师都讲的很清楚。循经的口诀李老师也讲的特别清楚,讲理论、打比喻、演示动作,李老师唯恐我们不明白。双虚桩李老师也有演示,我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可惜的是时间一长,我忘记了。太极拳循经的关键李老师也有演示,而且这么多年我在脑海中一直深深记忆,可惜的是我不知道这个就是关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这么多年在练功学习方面做了小人。
静下来心来,我也奇怪,为什么这些东西明明就在我的笔记本里面,就在我的脑海里面,怎么没人告诉我呢?
不是没人告诉,是天天在说。丹经武学是一个体系,是国学,是传统文化,是宏观、微观都有,不是三两句的关键口诀能决定的。象李老师讲的故事,秀才吃第三碗饭才饱,能说前两碗没用么?
多学习,知识要广博,认真练,动作要精准。
以此,与小何学友,与所有热爱丹经武学的学友共勉。


这篇文章有写到这一点,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就在这个版块,第3页,2013年十一班小何的心得体会那里,小杨老师的回帖
:-)
35、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这点与第13点“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差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又重复了,可能正因为知道人情反复,所以第13点学了,很快又忘了,恢复坏习气,所以35点又说一遍?

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傍晚的时候刚好有个快递,只好匆忙写对问题的看法,回来看了回复觉得好郁闷,我觉得我写的都是真心话,你的也是,如果错了,告诉我,我明白了肯定会努力改过的,为什么不可以发,不可以示人。
如果心有所不平的话,我的方法是念万隆法语,现在读声律也有这样的效果。或者提醒自己“要把精力放到丹经武学上”。
“该怎么样进入到丹经武学的修为,这条路该怎么走”,我觉得又有基础功又有专修功,随便精通一种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通了都不得了,可能我还没练到你的程度,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四、对孩子参加少儿班的感想
孩子还没满三岁,带他上北京也是犹豫再三:照顾上有诸多不便;年龄太小听不懂;课上捣乱怎么办。

一路不停地转车,见到各种挂图上才见过的东西,兴奋得他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成人班期间,孩子在中心竟然满足于这小小的几乎没有玩具的院子,玩得很快活,从来不提要出去逛街。睡眠变多,整个下午都在睡觉,白天睡4个小时,晚上睡8个小时,美中不足的是床太小了,有两次在熟睡中掉下床来。我和他同睡一张床,几乎都是侧卧,就这样没有空调,床窄小的条件下,我也睡得很踏实,睡觉质量比在家里要高。后来少儿班开始,我把酒店房间里两张床并到一起,形成足有3米宽的大床,兴奋得他在上面滚来滚去。

一向怕生的他,对成人班的叔叔阿姨们慢慢熟了之后,胆子大了好多,连刚到中心的叔叔都能从我身边抱起他走去教室,这是我来之前不敢想象的。

他注意力时间太短了,没试过整过上午都能呆在教室里,下午又几乎一直在睡觉,早练和晚练是边练边玩耍,我一度怀疑他参加班的意义。虽说3岁前的教育重点是先天(这是带他去北京的原因),但毕竟先天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我更希望看到点实际的改变,回来后才感受到他参加班的变化。

1、声律:我读“阴——”,他就会一本正经,学着我的语调,拉长声音,接“对阳——”。一连能接好几句,当我们惊讶的时候,他一副受夸奖的喜悦表情,读到后面,他接不上,就很认真的听,可能少儿班九天的训练,使他对声律感兴趣了并印象深刻。

2、跑紫阳针是他的最爱。每天带他出去,都嚷着要跑紫阳针。在少儿班期间,他只会两手都向前,回来后,他两手忽然学会前后摆动,脚也开始会边跑边跳跃。当然每次跑紫阳针都必须要有大人陪同一起跑,而且象在少儿班时那样,喊“一二三”,我们累的跑不动了,他还一脸喜悦嚷着要继续跑。

3、少林玉环桩,则是他吃饭时的最爱。通常他自己独立吃三成,留下七成要大人喂,以前喂饭时他喜欢玩玩具,从北京回来后,则喜欢喂饭时打少林玉环桩,还经常问“是不是这样的?”“这叫什么?”可惜没能记住完整的动作,不过不影响他的热情。

4、小炼形是少儿班时晚练常规课,他当时在队伍里,只肯跟着大家练一会儿,然后就在哥哥姐姐之间跑来跑去,回来后,摇身掌与金锋抖肘成为了他玩耍时突然露一手的拿手好戏。

5、他呆在教室里听得最多的是书画课,不过一直在乱画,感觉没听过课。有一次,老师抓着他的手,画了兰花画法中左冲带与右冲带,第二天他竟然像模像样地画了出来。后来,老师抓着他的手写了个“神”字,之后他的笔就学会旋转了。回来后,他以前画出的笔迹是杂乱无章,现在则是圆滑的弧形,有时还会旋转,这有点像他平时模仿太极拳的缓慢胡乱打出来的行云流水,有时都觉得自己低估了小孩的模仿能力与记忆力。

6、太极拳,他在成人班期间看了好多,回来后也看了我父亲练习,这也是他的挚爱,当然他更多的是随心意挥舞,模仿了太极拳的神态与速度,可以打比较长的时间。不知他是如何即兴创造出来,而且次次不同。大人形似容易神似难,小孩却是神似容易形似难。

7、绕口令,他在少儿班声律课上表演过,或许有了大家的鼓掌支持,使他对绕口令很有好感。他两岁才会喊爸妈,语言能力一直发育的比较慢,回来后很喜欢跟父母读,睡觉前也喜欢听,有时候自言自语时,会突然来两句。

8、少儿班时,他对大哥哥无比向往,他人生中除亲人外,第一个偶像苏哥哥就是在少儿班认识的。苏哥哥在少儿班时所做的事情都成了他奋斗的目标,有一次他摔跤哭了,我说“大哥哥摔跤是不哭的”,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大哥哥上男厕所,他就要求独立上男厕所,以前我在身旁,他就一定要我把尿,不肯自己来。回来后,“成为大哥哥”变成了他的口头禅,我喊他做某事喊不动的时候,就会用“做了就能成为大哥哥”来吸引他。

在临回去的晚上他看到我收拾东西,他问要去哪里,我说回家,然后问他“想不想回家?”他说“不想,我想在这里”,我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叛逆意识故意说不想,还是真心不想,但他在北京这二十多天过得很快乐倒是千真万确的。

回来后,带他去公园玩,以前怕生木讷的他会主动搭讪小朋友了。在北京学会的玩法都拿了出来,最好笑的是,他高兴起来在人家面前即兴来了一趟“太极拳”,对方也很配合,跳起了“天鹅舞”。

我的体会:
1、小孩喜欢跑,喜欢随意挥舞手脚,喜欢胡乱发声说话,我觉得这也是孩子的天性,当他参加了班之后,这个随意挥舞总能看到少儿班中所学到的武功的影子,甚至连跑步都象在跑紫阳针,我想这是三岁前天性教育的体现吧。

2、小孩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超出我的现象,以为他没听,以为他没看,以为他不懂,事实可能是“子非孩,焉知孩之能”,当他假以时日有能力做出同样事情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他的能力是真大。可能是因为孩子天性比大人保留更好,所以孩子学习天性的东西比大人更容易,也更喜欢吧。

3、孩子的兴趣爱好,既与先入为主有关,也与父母的认可有关。在现在可塑性很大的时候,带他学习传统文化真是件难以忘怀的快事。因为没有达到什么要求的压力,而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苏哥哥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习文练武、照顾弱小的形象。少儿班的教师们一直强调回去后坚持练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坚持的内因,而父母能够坚持练习我感觉是外因,或许等他上了幼儿园,上了学,有了新的模仿对象,此时就会出现与不良爱好抗争的情况。我很庆幸,他不满三岁还没受到外界冲击时,就参加了这个少儿班,先入为主,有了个好兴趣。
34、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举个例子,吸进身体的毒对肢体腑脏的伤害远不如毒瘾(毒使神气不合)对神气的伤害大。
再通俗一点,刀本身无罪,想拿刀害人就有罪。
这点讲到利欲声色本身没什么,而对待它们的心才是关键。
如来于“五浊恶世,调伏刚强众生”,我想调伏的是心,刚强说明难调,调伏到什么程度?让心归位,恢复原来的样子。而众生的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没有心脏病啊)?我想可能是神气分离,总在某个方面神不受自己控制。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固执己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谁也说服不了谁,凭什么圣贤说的是对的,自己说的是错的!我想,检验对错的标准就是神和气能否统一,可能修心就指是让神与气统一起来。可惜现代高科技不研究神气,所以众生的通病就是固执。
当我讲到“台风把大树吹倒了,松鼠的房子没了,松鼠伤心地哭起来,因为晚上会有大灰狼和狐狸来咬它”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哄啊哄,等不哭之后,他又要求把故事讲完,在他保证不哭之后,我重新开始讲,快速地把前面这段讲完,看了一下他的表情,强忍着不哭,我赶紧继续把兔子,喜鹊,麻雀关心松鼠邀请松鼠来他们家住的情节讲了,最后,讲到在啄木鸟的帮助下,松鼠有了新房子,孩子竟然欢呼雀跃起来。

我这才想起孩子的代入感是很强的,每次讲故事,他都成了一个表情帝。哪怕是个成年人,看电影看新闻心情也是波澜起伏,也就是说以文观意是真强大,所以才有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知道能否把“礼”改成“理”)。想起最近的吸毒新闻,都说戒毒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吸毒时候身体的各种感受太强烈了,忘不了。这也说明意的强大,如果玩手机玩电脑已经上瘾了,包括吸烟,生气等等上瘾,说明心神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如何戒掉?我想起了近道远俗,对一个毒瘾烟瘾正在发作的人说你得凝神专注,恐怕人家直接就暴粗了。因为他们的神经常凝在毒上,凝神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想起吸毒的感觉。如果每天都习文练武,修心养性,凝神就意味着向道靠近,心神的自控能力就能强大起来,抵制负面东西的能力就强了。
33、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脱凡与入圣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有了道德仁义之心便可以放下功名富贵之心,道德仁义有什么不好,要放下了才能入圣呢?千辛万苦修来道德仁义,又如何放下呢?这一点真有点让人毁三观的感觉。
难道说“道是不可说”的吗?一旦有了道德仁义的定义约束,就不是道了吗?想起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会出现一种情况,同一个概念,大学把中学的推翻,中学把小学的推翻,使得定义适用于更大的范围。道是很大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就只能是大到“说不出来”。
想起自己胆有病,按照王善人的说法,是遇事都喜欢过于分辩对错,如果圣人连道德仁义都可以放下,那在圣人眼里还有什么对错可分辨的呢?而我却执着于分出个对错而犯病!其实,怎样才算不“过于”,是不执着吗?可能是的,太极拳就是不执着于刚或柔,转来转去随遇而安,那又如何出才能不执着呢?想起邓老师说推玉环桩的快慢和数量问题,可能对我来说,量力而行就能向不执着靠近了。
32、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我想,无论是卑晦静默还是高明动多言,都会各有其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对于追求道德的人来说,前者与后者都一样。不一样的是生活的外在状态,一 样的是对心的影响以及修炼的难度。所以,这点实质上说的是为什么要安守本份,也就是说花时间花精力在登高上,对修为并无实质上的帮助,还不如安守本份,把时间精力放在应该追求的道德这件事情上。
三、我参加声律学习班的体会

这回少儿班期间,有个家长在吃饭的时候临时要求邓老师为有需要的家长们开一个声律班,就在每天中午13点50分到14点50分之间,讲5天的课,大约10多位家长参加了,真高兴我也是这10多个有缘人之一 。

一开始,邓老师就问我们期待从声律里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太妙了,大家的回答也让我大开眼界。有的说不知道古音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有的说书法有八法,剑法有八法,那声律有没有八法呢;有的说声律里有很多名词情景,描述的是什么;我说得有点词不达意,邓老师很体贴的把我的回答归纳为如何把书法,声律,武功融合到一块,真是太明白我了,我就是想知道这个!

这个班下来,我也能回答某位家长的疑问:“声律和唱歌的区别是什么?”之前我也有类似的疑问“学舞蹈的人能把小炼形的动作做得很标准,那小炼形和舞蹈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在于前者能产生循经,后者不能。前者能产生循经的原因,我还不能清晰地描述出来, 但声律应该与小炼形一样也能产生循经的效果。

在发音纠正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各种音是怎么读的,其实这个在2010年李教练在中心讲课时也讲过,很奇怪我当时就是没有领悟的,直到这次班我才突然明白过来。第二天和孩子们一起晨读的时候,我一个音一个音去读,声音拉得长长的,晨读时间结束了,我还觉得不够爽,还想再读,那种感觉就好比练功才刚开始出了点汗,还意犹未尽呢。

少儿班结束后,我在中心留了几天,那时候水土不服,感冒咳嗽喉咙痛耳朵痒舌头溃疡。每天吃过早餐后,迫不及待拿出声律书,一个音一个音去读,(很惭愧,声律持诵方法急慢短长促,我只知道长怎么读。没关系,也够我练的了。)或许是感冒,觉得中气不足,读着读着,气从丹田到达了喉咙,声音清脆洪亮起来,堵在胸口想咳嗽的气也顺了,接下来,耳朵好像有气流喷出一 样,好像把一层隔膜打破了,使得外界的声音都清晰起来,连带眼睛也明亮起来,这样的效果我在练金风抖肘和元明功的时候也出现过,当耳道震动起来,像抓痒痒一 样舒服,有时候我很奇怪,到底耳朵能排出些什么东西。

后来,我练习的时候,忽然想起邓老师在课上说的不一定要拘于声音才有振动,神传首先神臻于境,也就是说以文观意,而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像万隆法语那样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如何以文观意呢?难道是记住每个发音在体内振动的路径吗?我闭着眼睛,盘膝坐在床上,用声律持诵方法中长的方法默念万隆法语,没有发出声音,深呼吸,随着心里的默念,肚子呼气收缩,就像真的发出声音一样。这时候,我很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同时觉得身体没坐端正,和肚子发出的那股气不重合,我慢慢地调整坐姿,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坐得好端正,这时候我突然想到天心地轴这个词语,看不到北斗星,却犹如北斗星悬在头顶上方,会不会是身体有一股气,这股气就是身体的地轴,当身体与这股气重合的时候就是中正的,练功的时候就是凭借这股气保持身体的中正。

邓老师的课件很漂亮,有家长问那些纯美的图片容易找吗?我想声律中的很多典故和描述的景象我也可以花时间百度搜索记下来,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当我们有机会碰到一些优美的照片的时候,或许就会在心里面蹦出声律里的文句来,这样就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了。这种想法使得我在教室里感觉回去后知道如何学习声律了。
二、父亲学习丹经武学

去年十一,父亲第一次来中心参加班,当时椎动脉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出许多问题来,比如脖子转动不了,后脑勺痛,眼珠转动困难,重心不稳易摔倒,当时有一边眼皮掉下来难以睁开,这些都是看起来比较吓人的症状,至于影响记忆力那更是不用说了。大概因为父亲是个品行端正的人,所以都病成那样了,也有机会参加学习班。

说服他来真不容易,当时首先想着看西医,看西医就要打激素,一打腰就痛,牙也痛,无法入眠,他也害怕;中医急切间又找不到好的,听说重庆张医生也参加学习班,总算克服了种种困难到了北京。

学习班期间,父亲跟着大家一起练习,张医生上下午听课,中午贾大侠就开车载他出去买药,有了张医生这颗“医者父母心”的关怀,以及众人的帮助,7天的学习和锻炼,父亲也就这样平平稳稳地度过了。

回来后,父亲各种生活坏习惯依旧,使得病情加重,只记得36式的起手势了。过了一段时间,上厕所及洗澡时晕倒两次。春节过后,又去永川找张医生。现代很多医生一边听病人说一边开药方,病人还没说完,药方就开完,轮到下一位了;张医生刚好相反,花大量的时间聊天谈心,这种做法与《问中医几度秋凉》里作者的母亲有点像。而永川的学友们每晚都练两个小时,在永川众学友的现身说法下,对丹经武学没有多大信心的父亲也跟着大家一起练功了。在永川期间,生活上有了丹经武学学友小何一家人的细心照顾,生活简朴而有规律,终于,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从永川回家后,没有了集体的力量,父亲功夫慢慢也就不练了,看电脑、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脖子又开始转动不灵活了,去医院,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如果加重了再来医院。这让父亲感到很焦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随着今年暑假临近,他拒绝去北京参加班,理由很多:1张医生不在,2要花很多钱,3南北方饮食差异大,水土不服,4每天都得煲中药,别人会受不了那股味道,5已经买了《太极拳统真大典》,等身体好了,慢慢研究学会基本动作了,再去参加班才有意义。。。。。。我好几 次电话劝说,父亲的态度都是明确的“不去”。

祖师见怜,就在订票的前几天,我练习金风抖肘身体上各部位先后热了起来,最吸引父亲的是后脑勺以及颈椎都可以有很温润的暖,我把这些自己练习的实际体验讲给父亲听,终于让父亲心动了,之前的一切理由都不成为理由了。

在出发前一个星期,父亲跟着爱人练36式,每天就练1到2招,这样把一九练熟了。早晚练习,父亲惊叹“别看动作那么慢,竟然出不少汗!”太极拳的动作转来转去,眼睛也跟着转动,父亲眼球转动不灵活,以致练了一会儿,就觉得周围的物体都动了起来一样,接下来,多年中午睡不着觉的他竟然睡了半小时的午觉。现在看来,人健康的时候,万没想到气血不通竟然连转动眼球都会困难,那么练功的时候,眼睛随动作转动其实也是一种锻炼,如果是神随动作转动,那炼的范围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中心,早餐父亲能吃两个馒头,午餐和晚餐按他的话“比去年十一在酒店吃的要合口”。让父亲感到惊喜的是午休能睡上一个小时了,晚上睡眠的质量也不赖,而且原来重心不稳,人常觉得摇晃,现在不会了。我问他明年暑假还参加班吗?他说“我要回去把所有动作都练熟了,就来这里提高”。最后一天考试,他在老学员喊口令和带练下打完了36式。

后来少儿班结束后,我回家看父亲,他熟记的一九其实只记得个大致动作,很多细节都忘了,这使得他不能每天坚持练习,能坚持每天早晚都练的是金风抖肘和云手,不过就这两招收获也不少,看他的气色好了很多,他自我感觉也不赖,现在脖子已经能自由转动了,按他说的话“每天都练着才觉得舒服点。”

对于父亲学习丹经武学,我的体会是这样:
1、 说服老人是很难的,自己练出体会来,这样用事实说话比理论要强很多。

2、36式先天太极拳对老人来说,要全部记住也是挺难的,但丹经武学神奇之处,哪怕坚持练习其中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作用都会超出想像。

3、 中心对来学习者的要求是品行端正,却不拒绝病人,我想,这是中心与众不同之处。

4、当我在中心碰到小何,张医生,以及永川的众学友时,爱人问我:“他们当初如此照顾你的父亲,你如何感谢他们?”这话问得我哑口无言,练功的时候想:“我练功是为家人练的,要不现在也为他们而练?”回想起从小到大,帮过我的人真的很多很多,我又该如何感谢他们呢?恍惚间想要发起愿来,却突然又心生恐惧,害怕做不到,害怕吃苦,害怕麻烦。以致愿没能清晰起来,在模糊中消失了。现在想来,我还是私心太重,连真正发自内心的回报感谢都做不到,更别说发愿发菩提心了。
liangmt969 wrote:写得好!我读到文中关于金锋抖肘的感受和描述,结合自己练功的体会,正好能够印证金锋抖肘功谱中的那句话:“环中真髓曾悟道,神持丹道心练形”。神要关注气的流向,心要留恋(个人感觉“练”即为“恋”也)动作是否标准,如此才让心猿意马有事可做,不至于走神。


在不走神上我还真是从艰难走过来的.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关注动作关注气的流向的确能不走神.可我是个心不平的人,很少时间处在心平气和的状态,关注着关注着心就会想到自己的种种不平事上来,借用<菜根谭>对自己,对生活等进行反思,对心平静下来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月影光涵 wrote:因为工作的关系,没能参加班儿,看见大家的体会,也算是望梅而止渴了。

其实体会是真的好多,都是突然间明白的,很后悔当时没立刻用笔记下来,现在回来了,觉得想说的一大堆,却不知道如何总结成文.
qiuxue wrote:
文远 wrote:这回见到了众多偶像,竟然不知道从何问起,苏伯说我脚抬起来还没落地,等落脚的时候就有问题了。邓老师倒是说了地藏王菩萨苦不苦的问题,就是修到无我的时候,自己没有了,而你所看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以看不到别人的过错,而且爱他们。

我总是躲在后面听别人提问题,老师说的记住了理解了练到了才行。做老师的要什么都懂,当学生的知道不懂什么就行了,自己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每个人的问题又不一样,所以,修为是自己的事。学生如果遇不到有学识负责任的老师,那永远也没有办法提高,反之,老师遇不上尊师重道勤奋努力的学生说再多也没有用。当我把宇宙与人生理解为心神作用下的元气的运转的时候,就再找不到什么趣味了,没有人我善恶是非对错,都只是一种力量而已。而真实的体会是,有些力量让人很舒服,有些让人烦躁,是非对错因此而生,谈论是非是为了让人走向中道,而不是用来攻击他人。只有所有的个体的力量都朝着一个方向运转,遵循自然的轨迹,才是最美好的吧。


提起元气的运转,我又想起了文熙老师在中心讲的课。当时我觉得丹经武学有点莫名其妙,爱人曾经对我咆哮“这不是宗教,来这里的人也不是傻瓜!”文熙老师在课上说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感觉到身体像化了一样,就是一团气,像葫芦一样。当时我很震惊,因为化学上学习某种物质的时候,会先研究分子结构,由于原子之间是靠静电作用连在一起,所以会再看电子云形状。我隐约觉得文熙老师讲的是科学。课后忍不住问天人合一 的天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我看来,天就是古代科技落后的人发明出来的词语,对流层高点就是平流层,再高就是星际宇宙了,那所谓的天是指哪里呢?记得当时文熙老师和我讲了很多自然现象,我一直在心里嘀咕着,讲了好久了,怎么还没切入正题。现在想来,真的好感谢这种耐心和体谅,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了我能听懂的词语来回答。现在我仍然答不出来天是什么意思,但不会问了,我发现丹经武学实在太大太大了,到达什么程度,所理解的天可能都有不同的意思。
qiuxue wrote:文远老师不愧是当老师的,喜欢留问题,以前上学的时候最怕老师提问题,最最怕的是站起来回答问题,可现在在论坛里我算是比较活跃的了,说到底是闲的,闲是因为不做正事,不做正事是因为懒惰和无知无畏,懒惰是因为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内无动力是因为放任自流,无知无畏是因为不信因果,放任自流是因为自暴自弃,再说下去就循环了,上士中士下士闻道各有不同,最差的是死不悔改,即便是最差的经历多了后也会变得聪明智慧最终回到道的轨迹上来,所以,菩提心终究是会发生的,虽然一时没有用功,种子埋在心底,迟早是要发芽的。


您写的都是可以独立成文的,与其说我喜欢留问题,不如说你的文字像一个高明的老师一样,总能让学生在心里提出问题下课
31、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
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忽而觉得道是真大,再倒霉,再辉煌都可以反向转变,只是人们在辉煌的时候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追究原因,还是因为追求的不是本性,而是名利。 这点指出了富贵聪明的通病和本质,钱多只是富贵的一时,宽厚才能富贵持久,而让富贵走下坡路的通常原因是刻薄。人也难以时时事事保持聪明,敛藏的时候说明更聪明了,炫耀了说明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过后要及时醒悟并反省补救。
一、关于神的思考

小杨老师说你能回答我你的神现在在哪里吗?我回答不上来,所以只能对神作一个简单的限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思考。

整个少儿班期间,老师每天都强调凝神专注。这个词语还是能理解的,这和从小就学会的聚精会神差不多意思。《翰墨缘》里又出现了炼神为上的词语,我只能理解为锻炼聚精会神的能力是上等。邓老师在声律课上说不但小孩容易走神,就连成年人也容易走神,如何才能不走神呢?这是一个波动的世界,音气神的震动对应着口身意,走神就是杂乱的震动,对身心是有伤害的,读声律就是让规律的波动成为可控的,我理解为读声律可以凝神,可以炼神。

练习金风抖肘的时候,张医生说神关注在手上,手去到哪些地方,神就炼过那里。我一想,练的时候心里数着数,同时还留意拇指与食指有没有张成90度角,动作有没有变形,所关注的地方从拇指起沿手臂向上到达云门,也就是说神炼的地方是手太阴肺经逆向行走。的确,刚开始的时候手指出汗甚至出油,后来,手臂内侧发热,前胸发热,接着,手臂外侧发热,背脊发热,颈发热。之前我心脏经常出现像泡泡破碎一样的心悸感觉,张医生说不是心脏病是肺气不通,果然,练了金风抖肘一个星期后,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练习玉环桩的时候,邓老师说手推出去后,得留意气回来了没有,等气回来了,才能把手收回来。我理解为神要跟着气走,神要和气相合。像我那样感觉不到内气的,那就留意动作,同时体会着身体内的感受,玉环桩八个动作具体要留意哪里(就是说神要关注哪里),书本有详细的解释。估计每个人推玉环桩的速度不同和这个有很大关系。神与气相合,就共振相互加强,神偏离了气该循走的轨道,神气就相互叠加减弱。所以如果专心致志想着恼火的事情,生气了,过后觉得很累,就是神气叠加减弱都被消耗掉了。

声律课上邓老师说以文观意就是神弛于境,同样能达到声音震动的效果。我想,练金风吹脉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心里越是善念,心神走过的地方应该与气循走的轨道越是一致,要善到什么程度?我想,就是向圣贤学习他们的菩提心吧。
30、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分不清能做到这点的人是有慈悲心还是菩提心,但是那种对人没有分别心的关怀就足以让人敬佩。通常情况下,事穷势蹙之人都会被身边的人不停地分析事穷势蹙的原因,优点都被忽略了。而功成行满之士就相反,只被人看到功成行满的原因,并争相称赞模仿,缺点也都是忽略了,关心其会不会末路的人很少。这些做法当然都不符合中庸,反过来,能做到中庸的人是有菩提心的,只是菩提心如何升发出来呢?
是的,别说他们在丹经武学上的努力和修为,单他们的付出和菩提心就望尘莫及
小杨 wrote:1


背诵五行相生与相克,填对了奖励王老师的字,展示出来的只有3幅,3个大孩子拿了奖品后,小孩子以为奖品没了,急得哇蛙大叫,后来他们组团出来填,对了,还有奖品,当时好搞笑
这回见到了众多偶像,竟然不知道从何问起,苏伯说我脚抬起来还没落地,等落脚的时候就有问题了。邓老师倒是说了地藏王菩萨苦不苦的问题,就是修到无我的时候,自己没有了,而你所看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以看不到别人的过错,而且爱他们。
做人就是不停地吃苦,每天都有不同的苦,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在中心,在家里,在旅途中,各种新苦旧苦都不会因为想它或不想它而消失。如果元气充足了,心就不会被苦牵着走,反正这个苦走了,下个苦还在前面等着呢,我想,做人就是在不停地吃苦的过程中,完成该做的事情,重点是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做的质量和程度。如果生气,那就等于是已经很苦了,还要自找 苦吃,的确是很不明智的。
29、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每个人太苦的标准都不同,大多圣贤的故事中,我都觉得他们太苦太枯,或许对于个人来说,标准就是自己认为太苦就是太苦,自己不觉得,那就不是。六祖找到五祖修行时,我觉得他好苦,想必他一点都不觉得苦,地藏王菩萨竟然还主动跑到地狱去了,到底是什么使得常人认为苦,他们却不认为,发自真心的不认为。因为他们的元气足够,所以,客气没了,妄心没有了?就不觉得苦了?
科学且易懂,元气能到达什么地方,用元气在身体的覆盖来表示所修程度,我感觉对中庸又增进理解了,送花!
谜底揭晓:小杨老师发明的辨别房间的方法,房房都像似,一叶便不同。
第一次来中心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柿子树花池和这张石桌石凳
最好看的造型在左边
吃货们最喜欢的糕点,外面是厚厚的肉松,里面是两片松软的蛋糕,之间是沙拉酱。总之好吃!

吃芒果喽
北京水蜜桃
猜猜这是干什么D,答案明天揭晓
大西瓜
等待浇番茄挤酱的鱼
昨天拍的爬树达人,小孩请勿模仿。
祖国可爱的花朵
这张是昨天拍的。篮球达人,食指顶着篮球转圈,小孩看得哈哈大笑
开始了
28、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从中庸角度看功德定义,无过无怨。也就是说过与功、怨与德、就好比客气与正气的关系,也是此消彼长。好比克服客气不容易,做人做事没有过感觉不大可能,同样,对别人没有怨也不容易。有个笑话就讲了这个道理,有个人每次回家都给楼下的乞丐10个铜板,有一天,他变穷了,只给了一个铜板,乞丐愤怒地喊:“还有9个呢?”亲人之间更容易产生怨,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怨起来,回想起对方的好时,怨才减少一点。如何才能做到时刻心怀感恩呢?这个等于在问如何才能消除妄心,如何才能做到克服客气?如何修?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起床练功了

爱人说“心怀天下,特别是家庭主妇”会有歧义,我这才发现,的确是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是对的。
作为女性,我一直认为最让女性吃亏的是心胸狭窄,一 个 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的视野不广,家务活,孩子,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一个同事说,女人们在一起聊的基本都是这些。根据第27点,女性也应该怀廊庙的经纶。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女性的形象,她们的胸怀超出了我 的想象,当我发现自己唠叨婆媳关系的时候,我也会嘲笑自己如此小女人,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社会责任感跑哪里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像曼德拉那样“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对于男人来说,心怀天下惟独不怀家庭是很可笑的,就好比孝顺其他老人惟独不孝顺自家老人一样,是不合情理的。
很认同第27点,也很认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很感激圣贤肯定了家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女性的人生方向
27、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从第20点开始讲中庸,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度去讲。我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及这第27点是不相冲突的。谋其政是过了,完全不了解又是不足。《西游记》把天上人间地下的事情都说了,以前我经常安慰自己:“茫茫的宇宙,人是多么的渺小,个人的烦恼就更不算什么。”心怀天下,特别是家庭主妇,这才符合中庸。
26.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这点写的是如何避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举了食和性这两个例子,当然这两个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所以不停的追求就会觉得没意思,所以要经常学道理,道理要很熟悉才一可能在做之前想起后果,冲动是魔鬼,回想以往冲动的时候,大脑好像失去了思维的能力,现在想来估计也是客气强势压倒了正气。
25、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这一点一直写了好久都写不出来,好象世界上就只有客气与正气(妄心与真心),它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似的。客气从哪里来?联系第24点,莫非客气是从污和晦中产生的吗?那么矜高倨傲,情欲意识都属于污和晦了。想起文熙有个帖子提到学习丹经武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大概意思),瑞靄芝華问为什么不能存在不进不退的情形。回答是时间是不停地前进的。如果这点也是这个道理的话,那么,日月不停,气血运转不停,这个时间这个事情留下了客气,正气就少了。那个时间那个事情留下了正气的话,客气也会变少了。表达很模糊,或许哪天练功有进步了,这点就能明朗起来。
24点可以理解为乱世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石老师的话“不练功的理由有100个,练功的理由只有一个。”再加上爱老虎提到的“十万横磨”,别说是人,就算是动物,也 是处处充满不如意。这些不如意是否可以看成是气血运转的一 个个考验难关,通过考验,气血就冲过去了,通不过,气血也卡在那里了。要如何才算通过呢?
[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系统信息
 

An error has occurred.

For detailed error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HTML source code, and contact the forum Administrator.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论坛首页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